中国,最新,乱伦,案例

篇一:官员通奸现状与霓虹灯下换妻现象

官员通奸现状与霓虹灯下换妻现象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的历史,几次从党内开始的反腐败或许是奠定中国共产党社会地位的基础。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可称谓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反腐。

被社会广受关注的官员“通奸”一词,从2014年6月5日,中纪委将“与他人通奸”写进通报中一年来,这个字眼在被通报的45人中先后出现了25次,占总数的55.6%。这个比例应该说相当高,当然也同时打破了社会上流传的“凡是贪官都有情人”的错误论调,因为中纪委既然能将“通奸”二字大胆写入通报,作为其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违背《党章》的具体情节,就不可能为其他20人隐瞒或美化,应该说这个比例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前领导干部容易陷入权色交易、形成特定关系利益输送的真实情况。

通奸,就是指那些已婚有配偶的成年人与其它人员发生性行为的一种现象。通奸在中国古代是被定罪的,或许随着社会认识的变化,从1936年起,中国社会对通奸的罪行淡化,直至50年代以后的刑法将通奸罪删除,通奸成为社会道德问题,而非触犯法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多了一个词:小三,那是指已婚人士一方,或者双方在婚外有另外的性对象,而那些对象又往往是单身的。而小三往往成为有钱人的专利,因为小三就是有钱人的附属品,他们钱色交易,各取所需。

从政府公布的官员通奸的情况看,很多官员与所谓通奸情人的关系,很多是权色交易,当然也有的官员已经到了性生活滥搞的地步。他们不仅仅权色交易,有些人也迷恋一时性快乐。我们看到有些官员被情人“出卖”,有些官员受情人胁

迫,更有案例反映,个别官员甚至于到了买凶杀情人,或者自己动手杀情人的现象。

一半高级贪官通奸,到了这样的比例,说明官场通奸现象的社会性和严重性。我们社会曾经有一部电影,也有改编话剧,叫: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作品直接针对在解放初期,有些解放军中的官员,从农村到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城市以后,用当时的说法,就是被思想腐蚀了,行为开始腐化了。他们在灯光绚丽的舞池里搂着穿旗袍的小蛮腰,在昏暗的灯光下端着高级酒杯与美女碰杯,那时候的那些进城的官员中,出现有人看不起结发夫妻的状况,当时有人开始换妻,也就是与农村的太太离婚,而与城里的美女,很多是城里的学生再婚。针对当时出现的状况,中共在党内也进行了教育,并对个别严重的进行处罚。

霓虹灯下的换妻,那是发生在50年代初期;而官员通奸的现象,在90年代以后开始蔓延,有的官员在2000年以后达到鼎盛。当年换妻,很多人从美貌,到学识的差异上去看;而当今的通奸,很多官员透过那些情人去敛财。无论当年换妻,还是今天的通奸,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那些沾腥的都遇到他们恶性滋长的环境。他们的权利,他们的个人魅力,确实让他们具有换妻和通奸的条件。而不同的是,当年换妻的,真的就是思想蜕变,而今天通奸的,他们往往不仅仅在色相的获取,也更多的是在利益共同上,也就是通奸双方的互相利用,为的是权利一方获得自己不能够直接出面牟利的目的,而通奸的另外一方为的是快速致富的渠道。

当年霓虹灯下事件,让中共通过内部肃清,到社会改造,那些会影响腐败的场所,舞厅,酒吧都被(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中国,最新,乱伦,案例)清理;今天经济活动中的通奸,那就是利益共同体的抱团

犯罪,而这样经济发展中的犯罪与他们民事的通奸,要解决的是需要对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肃清。

无论从霓虹灯下的换妻看,还是从当今大发展中的通奸看,中国社会官员教育与管制需要与官员的权利限制挂钩起来。您看看当年换妻的,一般都是先有新对象,再有离婚;今天的通奸,多数是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而让人必须警惕的是有些通奸的夫妻也在默认这这样的通奸现象,甚至于也是条件利益团体的共同参与者。当年的霓虹灯下换妻者,多数不是利用公款养情人而被很多人谴责,而今天很多通奸的,他们公然都可以通过利益输送,将通奸的对象养得好好的,或者他们公然可以用公款在宾馆等场合与人通奸。

或许中国共产党内发生霓虹灯下换妻是因为当时那些来自农村的人,进城后感受到自己的落后,自己老婆的土气不适合城里的环境;而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通奸,那是那些官员太过富裕,尽管他们收入不高,可他们可以花费的支出资源太过丰富,自由度太高,他们不是富裕家庭出生,他们看到老板们有钱可以养小三,他们期待自己不仅有权利,也要成为富人,他们也希望有三妻四妾的生活。

通奸绝对不是每一个官员的必然,腐败也不是官员的专利。可因为欲望,因为贪婪,因为有人刺激,因为有钱诱惑,将权作为资源去获得钱,色,他们不用其它的方式,所以只要保住权利,只要为了更大权利,他们也做起买官卖官的勾当。他们中有的通奸者已经成为乱伦者,送色的不是送的“好货色”,或许已经是他吃剩的货色;而色诱的,他们通奸也不是专一的,某种角度讲,有些通奸的已经与妓女,男妓,嫖妓没有什么差异了。不同的或许是他们都是“人才”,他们色诱不是最终的目的,他们的通奸往往是钱权交易的一种介质。

中国社会这段教训在今天被揭露,应该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就像当年霓虹灯下换妻状况被抵制一样,希望中国社会的通奸不再与权钱交易直接挂钩。

篇二:我给国内性教育打59分

日前,李银河公布自己的伴侣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跨性别者,再度成为风暴的中心点。其实,很多年来这些从事性学研究的学者们从来就没有平静的时候,他们的研究之路从不平坦,且多遭诟病。单在2014年年底的这段时间便状况不断。

2014年11月30日,国际艾滋病日前一天,一位中年女性在西安街头将金赛、李银河、彭晓辉、方刚四位性学家的照片摆在一起,进行了“批斗”式的审判,并向这些照片泼去粪便。

23天前,广州“性文化节”上,人类性学教授彭晓辉在做演讲时,遭遇殴打,并被 “泼粪”。从事性学研究的这些专家学者们,一直以来都遭受语言暴力,不过这两次言语的侮辱,变成了粪便的恶臭。

被泼粪的当事人,纷纷以微博、撰文等方式进行回击,发表态度,大有越挫越勇的精神。北京林业大学[微博]的方刚在其肖像遭遇泼粪后,在微博中说,自己能与赛金一起被泼粪是荣幸。并以一篇《被泼粪,是性学家的光荣》历数那些被侮辱、迫害的国外性学家:“伊万·布洛赫、赫希菲尔德、哈维洛克·霭理士、克拉夫特·埃宾、玛斯特斯和约翰逊、阿尔弗雷德·金赛、海伦·凯普兰、凯查杜里安??这些响亮的名字无一例外地都曾经与诽谤、咒骂、法庭、牢狱连在一起。”

方刚出版了60多部与性研究有关的作品,内容涉及人体模特,同性恋,变性,艾滋病,换偶,卖性,裸体主义,师生恋,“乱伦”??这其中单独任何一项中,都是很难被主流思想接纳的,故而被“反黄人士”列入被泼粪的行列。

方刚最早曾研究同性恋,因此也曾被人传为同性恋者;因为研究“乱伦”和“换妻”,他也被指责宣扬“淫乱”的行为。他曾经做过记者,后又进入高校从事性社会学的研究。

12月23日他在微博中说:“很累很累。内外交困。对社会和人心有些绝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改变什么。最厌倦的是互联网上的吵吵闹闹。连续二天梦到80岁的老母,准备回家去陪陪她,彻底歇网,静心思考。”可知其心力疲惫,秀才遇到兵的无力感涌上。

对话

我们对方刚的采访便从他眼中的“性”开始。

问:一个性社会研究者眼中的性是什么,和普通人谈的性一样吗?

答:当然可能会不一样。比如,我们在使用“性”这个词时不是用sex,而是sexuality。我们不是研究简单的生理的性行为,我们关注的性是社会建构的。我认为sexuality的“性”是生理、心理、宗教、历史、法律、文化等等所共同建构出的性,所以我们的性不是单纯生理的东西,我们的性是有历史、文化这些社会标志的,是由历史文化等影响的社会建构。

问:您觉得李银河公开个人私生活有什么积极的社会意义吗?

答:很好的普及了什么是跨性别这个概念。但一个人被迫公布私生活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问:从您发布的微博内容感觉您情绪低落,有所担忧,这种担忧是什么,做性社会学研究遭遇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答:性社会学的研究从来不平坦,今年尤甚,我个人称今天为“反性元年”,说的是以前反性的势力也存在,但今年特别强,我觉得以后还会继续。一个社会存在性的多元价值观是好事,但是,不允许别人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价值观,用自己价值观去打压别人是不好的,甚至用暴力的行为攻击别人就更为不对了。今年的一系列反性活动就是以暴力的手段干涉和自己价值观不一样的人,还打着捍卫传统文化的名义。我觉得各种反性的力量正在集结。这只是一个开始,从国外以及台湾、香港等地曾经的社会发展来看,这样的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

“泼粪大妈”们的举动,远远超离了言论自由的范畴,而是赤裸裸地以暴力手段侵犯人权。我认识的几位在地方上从事性教育的高校老师对我表示,看到这些情况,感觉很沮丧,觉得前景难测。

漫长的历史建构出来的谈性色变,性不是两腿之间的事那么简单。

问:中国人对性的观念在历史上有一定阶段性变化吧,能简单说说吗。

答:太遥远的历史说不上来。从1949年后,性在人们心中是比较禁忌的,很少谈,可以说是无性社会。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开始有了些自由,出现了最早的性自由的人群,这是一个阶段。到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开始逐步普及,让人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多元的信息,这是很重要的阶段,出现了所谓的性革命,不过中国的性革命不像西方曾经的那么激烈。互联网出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的观念被改变。

问:您对同性恋的研究也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吧,作为最早研究中国同性恋的人,中国人对待有别于主流的性行为的接纳度有何变化?这种变化与什么有关。

答:在过去20年,社会的包容度有了很大变化,这是值得肯定的。这跟信息的多元化有关系,这其中互联网起了很大作用。在过去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是经过筛选的,而互联网则更直接地呈现了多元化的信息,让人们直观地看到了多元化的价值观。

我觉得价值观多元化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互联网,各种争议基本就不会呈现出来,各种性的多元信息就不会呈现出来。以同性恋为例,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接触到的同性恋都是自我否定的。有了互联网后,他们可以找到支持的信息,获得信息,这样提高了自我接纳度,作为社会中的一小部分群体,他们相互抱团取暖,给予彼此力量,最后一步步走向自我认同和自我成长。

问:这对主流社会有影响吗?

答:当然,这种信息多元化对主流社会也是有影响的。人们看到了更多的信息,才可以慢慢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只有当公众看到不同价值观,对同一事物有不同态度、不同价值观时,才可以去思考、判断,才能去选择。如果都是单一元素下的狭隘的价值观,那么

公众是没有成长机会的。很多非主流观点慢慢进入主流社会并融入主流社会,比如对性工作者的态度,20年前,主流社会是排斥的,但现在持接纳态度的人已经很多,这些可以从很多有关事件中看出,比如今年的黄海波事件。信息的多元化和话语的自由对一个社会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性不是独立的东西。整个社会的晴雨表。

问:如果说性是社会的晴雨表,那么怎样的状态就是晴天。

答:我觉得一个理想的晴天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每个人的行为选择又不侵害到别人的利益,所有的不同意见者都能互相尊重,而不去干涉别人的选择。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大晴天。

问:当人们对性达到什么样的社会接纳度才是健康的社会。

答:首先是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尊重每个人的私生活,每个人有决定私生活的权利。即使是我不喜欢的,也应该尊重。只要别人没有强迫你,没有干涉你的选择,就应该得到尊重。

问:您是如何看待“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这句话的。

答:儒家的“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应该有他的解读。在当下说,从现在的社会人群的角度去看,你没有干涉到别人的人权就算“止乎于礼”了。

问:中国人在性教育这一门学科中能打多少分。

答:一般我们提到性教育以为是青少年性教育,其实不是,全社会都需要性教育。比如我们现在很多关于性的事件的讨论都是对成年人的社会性教育,全社会都需要性教育。在性教育上中国人的分数还很低,如果一定要给个分数,那就59分吧。

【相关链接】

2008年开始,方刚开始召集一批青年学者开始进行“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以性人权和社会性别平等的视角,进行具有清楚价值立场的评点,希望以此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公众观念的改变。评点活动的评委,跨越法律、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教育学等诸多领域,既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又有民间性学研究者及社会运动人士。

我们先提取一些历年中的同类事件,来感知一下社会对这种非主流事件和人们的接纳。

2009年

【卫生部出台变性手术规定】对变性的要求至少持续5年以上且无反复;术前接受心理、精神治疗1年以上且无效;年龄大于20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未在婚姻状态;有精神科医师开具的“易性癖病”诊断证明,同时证明未见其他精神状态异常;经心理学专家测试,证明其心理上性取向的指向为异性,无其他心理变态;等等。

评论:《规范》对实施手术的机构的资格限定,有利于手术质量的保证。但是,从规定

中可以看出,性的少数人仍然处于被疾病化、变态化、污名化的状态,他们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仍然被过于苛刻地限制。

2010年

【热议伪娘】2010年参加“快乐男声”南充分赛区比赛,因烟熏妆、穿蓝色丝袜、高跟鞋等“女性化”的装扮和表演而引起社会关注,其 “伪娘”称号被更多人视为商业炒作。

评点:刘著引起社会热议,说明了我们今天的社会对多元性别的不宽容态度。即使刘著本人是为了“出位”而选择了成为“伪娘”,那也是他的个人权利,别人无需指责。

2011年

【金星因跨性别身份被排挤】9月20日晚,中国变性舞蹈家金星发微博,称浙江省广电总局向浙江卫视《非同凡响》节目组发出通知,禁止其再出现在评委席上,原因是她的变性经历。对此,金星深表愤慨,认为对一个公民的性别歧视是绝不能接受的!

专家评点:需要你的时候,忽略你的不同;排斥你的时候,强调你的不同。这正是性别歧视的日常表现。

2012年

【同妻自杀案】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教师罗洪玲从某公寓坠楼身亡。其丈夫曾在微博向罗道歉,承认自己是“同性恋”。 评点:此事件让我们反思性和婚姻的关系及其意义。同时,要警惕“同妻”议题变成男同性恋和女性两个弱势群体之间的战争。

【84岁跨性别者高调出柜】6月,广东的钱今凡以84岁高龄高调出柜,以跨性别人士的身份接受记者专访,希望改变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呼吁保障跨性别人士的就业权益。

评点:以84岁的高龄才能实现自己的选择,可见他曾经受到过怎样的压迫和歧视。其所在单位和公众现在呈现出超乎预想的“无歧视”,并不能真实反映主流社会对性多元者的态度。

2013年

【长沙同志中心注册被驳回】11月,长沙市民政局致函申请人向愈寒,驳回长沙同志中心的注册申请,理由是《婚姻法》规定结婚需是一男一女,因此同性恋组织没有法律基础,同性恋“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相悖”等。

评点:大量同性恋社会组织虽然存在已久,却一直游走在政策边缘。意味着同性恋者远未取得与异性恋者一样的公民权。这个事件体现着同志运动走到了“逼政府表态”的阶段。

2014年

【全国道德模范变性 】8月14日,曾因背母上学的孝举感动社会大众,获评2007度“全国道德模范”的刘霆于广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要做变性手术。浙江省文明办联系他希望他不要提及道德模范的身份。

点评:全国道德模范的高调“出柜”虽是个例,但从长远来看,必将促动人们思考性与性别的多元选择,撼动人们既有的价值观。【粉红经济崛起 】7月,同志交友软件ZANK宣布完成总额达到2000万元的A轮融资,10月,另一款同志交友软件Blued创始人耿乐宣布公司完成了3000万美元融资,估值超过3亿美元。点评:粉红经济的崛起,是同志平权运动、社群兴起、同志自我认知度提高的重要成果,同性恋者不再被视为心理治疗的对象,而被视为普通的消费者,其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受到重视,粉红经济可能进一步推动同志的平等权益。

篇三:无奈的自由:体验三年加勒比性乱

无奈的自由:体验三年加勒比性乱

洛艺嘉 作家,国内以自助游身份走遍非洲第一人

只恋爱,不结婚

在加勒比地区旅居了3年多,我终于明白了《百年孤独》里为什么遍布私生子,混乱甚至乱伦的情欲。

我学新闻,记者出身,擅长与人打交道。我和勒奈认识不久,问她能否去她的家里看看。她同意了。

做家政出身的她,家里收拾得非常整洁。虽然招待我的午餐,只有一片面包和几片煎香蕉。

她是四岁从圣文森特来巴巴多斯的,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跟妈妈也闹矛盾了,从来不去妈妈家。“如果见面了,会打招呼的。”

巴巴多斯的物价非常贵。一个西红柿折合人民币10元。家境好的学生,能上私立学校。普通人家的就上公立学校。公立学校是义务教育,真正的不收钱,吃饭都基本免费,一周只收一块钱。

但公立学校,老师对学生就不怎么管。一个7岁的中国女孩,还不能把26个英文字母全部弄会。

加勒比的单亲妈妈

不像我们六七岁开始上小学。这里的孩子三四岁就可以上学,从学校的lower 1(相当于中国的学前班。他们所说的学前班,相当于中国的幼儿园)开始读起。“他们性早熟。一个五六岁女孩,撅着屁股,让男孩从后面那样。所以孩子一定得给他们好环境,私立学校虽然贵,但值得。”这是这里中国人的普遍看法。持巴巴多斯本国护照的孩子上私立学校一学期1585元(一块钱相当于人民币3块)。持加勒比地区护照的稍贵。持英联邦护照的再贵点。持其他国家护照的最贵,2300块(学费逐年递增一些)。私立学校有几所,费用相差不过几十巴币。

穷人家,买不起文具,都是租。一学期75块。不过损坏了,要赔。有次勒奈的女儿赔了三本书,90块。她自己打伞,没淋湿;书却湿了。勒奈打了她一顿。

我第一次去她家的那天,勒奈的女儿安静地看电视,也不和我招呼。勒奈也不管她,不像我们的父母要孩子和客人招呼。勒奈的大儿子倒很热情。她丈夫也很温和。她还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在幼儿园。

她做家政服务,收入基本有保障。她的丈夫却是打零工,收入时有时无。有天,她丈夫把200块钱弄丢了。她在电话里大吵,我这才知道,我以为的她的丈夫,原来是她男朋友。

祸不单行,她女儿也病了。“脖子要动手术。过一阵去加拿大。”

“去加拿大?那得多贵?”我问。

“她爸出手术费,来回机票。”原来,这女儿不是家里那男人的,是勒奈和另外一个男人A生的。我见过的儿子,是勒奈和另外一个男人B生的。上小学的孩子是她男友和另外一个女人生的。只有4岁的儿子,是和男友生的。

勒奈和男友还是很恩爱的,他们不结婚,是因为结婚很贵。结不起。

在加勒比,很多人结不起婚

在中国,性和婚姻是一体的(情况也正慢慢变化),但加勒比的黑人,沿袭了黑非洲的传统。在他们,性和婚姻,基本上没什么关联。他们的婚姻需要物质保障,没有(彩礼,礼服,婚礼的费用等),有的同居半辈子都不结婚。而同时,他们不压抑身体的需求。社会对这方面也非常包容。

在瓜德鲁普,我认识个工人,他每周三天开车上班,两天不开车乘公共汽车。开始,我以为他是

跟别人分享一辆车,三天归他开,两天归别人开。结果,他是一周,5天住他妈妈家,两天住他爸爸家。每天回家前还得想一下:我今天住哪?

在多米尼加,我认识一个出租车司机,让我觉得很奇葩。他给我留的手机号码,怎么也打不通。我便给他家打电话。一个女人接的,说:“他不在。”我打了三次,他都不在。我怕女人误会,说:“你是他太太吧?我是他的客人。”女人笑了:“我不是他太太。你是谁,我也不管。”我说:“他通常回来很晚吧?你能给我带个话儿吗?我明天早上想去哥伦布纪念馆,你问他能去吗?”女人接下来的话说得我愣了:“他离开这里都半年了。”那他给我这个号码?脑子没有问题吧?

Lily是我认识的百货店老板娘。我没事经常在她的商店里泡。有天,一个黑女人带了三个孩子来,只给其中一个买了礼物,另外两个没给买。我在国外呆了十几年,早把中国人的委婉含蓄扔了,说话很直接:“这两个孩子不是你的?”

“是啊,都是我生的。”

“你对孩子应该平等啊。”好事的我说。

那女人白了我一眼:“他爸爸给钱了,我就给他买礼物。那两个,爸爸没给钱,我自然不给他们买。”原来,这三个孩子,三个爸。

“其实,你看他们的肤色,就能看出来。”Lily告诉我。三个孩子,真是颜色差得很多。

她店里有个店员,因故被辞退了。后来圣诞期间,人手不够,Lily打电话让她过来谈谈。她说:“别说那么多。你到底让我上班还是不让?你决定了,我好朝邻居借1块5坐公车过去。”三个孩子在家,她竟然连1块5都没有?!这日子你能想象吗?三个孩子,三个父亲,都跑了。听说女人怀孕,这里很多男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跑。

有教养的还告诉孩子,谁是你爸,谁是什么亲戚。很多人不说。孩子长大了,与他们发生关系的人,可能是亲戚,生的孩子就是傻子。加勒比地区,傻子很多。在巴巴多斯,除了公立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最大的医院,就是精神病院。中国也援建过圣卢西亚一个精神病院(目前和此国没有外交关系)。

在圣卢西亚,一个女孩,长大和一个男人发生关系。谁知道那竟然是她父亲?!

加勒比的意乱情迷

在格林纳达,60岁的扎克瑞未婚,从未婚过。但这和他有没有孩子是两回事。他有一儿子两女儿,分别和两个女人一起生活。这两个女人之前,他还有别人。

“你们是有了孩子之后再结婚,也可能不结婚。我们是先结婚,再有孩子。”我说这话时,其实也没有充足的底气,中国现在先有孩子后结婚的也开始多了。

“同居主要是试试女人有没有生育能力。你们婚后发现女人不会生育怎么办?”

我说:“去医院治疗。或者领养。你们呢?”

“拜拜。”

加勒比地区重视母亲节。父亲节没人过。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提起,都这么说:“那个鬼啊。早跑了。”

在很多需要父母签字的地方,不像咱们中国,简单的父亲母亲。他们是监护人和父母亲并列。

我刚到加勒比,对别人喊我妈妈有些反感,忍不住问:“我至于那么老吗?”

“我妈15岁有我。我喊你妈妈很正常啊。那是尊重。”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