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结膜角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眼表疾病是最常见的眼病,它是近年眼科学中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之一。角膜和结膜疾病又是眼表疾病中的常见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视觉质量。

    临床常见的结膜和角膜疾病主要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以角膜结膜炎症为主。主要体征为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乳头增生,滤泡形成,假膜,耳前淋巴结肿大,角膜浸润、溃疡,视力下降;
常见症状为异物感、流泪、发痒、畏光、眼痛。诊断要根据病史、眼部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以预防为主,隔离传染源,针对敏感菌治疗或者对症治疗。

    一.常见结膜炎的诊断治疗

    感染性结膜炎主要包括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和衣原体性结膜炎;
非感染性结膜炎包括免疫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细菌性结膜炎可分超急性(发病24小时内)、急性(几天内)和慢性结膜炎(数天到数月)三种。最需要注意的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如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也称为"脓眼漏"。出生后1~2天,双眼红肿,畏光流泪,浆液或脓性分泌物,严重角膜溃疡穿孔,可伴有全身其它化脓性疾病,如脑膜炎、肺炎等。治疗:青霉素首选,青霉素G10万(kg.d)静脉点滴,7天;
左氧氟沙星眼液频繁点眼,15分一次,连续给药;
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细菌性结膜炎总的治疗原则:①应用广谱抗菌药,睡前涂抗生素眼膏。②根据检查出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菌眼药水;
革兰阳性菌,局部应用红霉素;
革兰阴性菌,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药物。有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淋必治或喹诺酮类药物。③结膜囊冲洗。

    病毒性结膜炎是最常见的"红眼"原因之一,其中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传染性极强,发病急,可以造成流行,也可以散发。主要是早期侵犯结膜,晚期侵犯角膜。另一种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也是眼科唯一需要上报的传染病。可以散发,也可在流行区大范围暴发流行。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区别主要在于后者除眼部结膜水肿等结膜炎表现外,更主要表现就是结膜下的片状出血,而角膜通常很少受累。预防隔离很重要,足量眼局部抗病毒药物治疗。

    衣原体性结膜炎又分为沙眼和包涵体结膜炎两种。前一种是由沙眼衣原体血清型A、B、C感染引起的,经济落后国家多见。是过去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现在发病率大大降低。诊断主要依据上睑结膜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瘢痕和上方角膜血管翳。而后一种包涵体性结膜炎由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型感染引起的。发达国家常见。男性年轻者好发。诊断主要下睑或者下去穹隆结膜明显滤泡,乳头,瘢痕少,不累及角膜。治疗全身和局部应用抗沙眼衣原体药物,如强力霉素,磺胺类药物等。预防更为重要。 

    过敏性结膜炎主要是外界的变应原与机体内特定组织的肥大细胞结合,导致不同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眼表面结构破坏与修复。每个个体对于过敏反应的症状和引起的部发痒、结膜充血程度差异很大。部分患者不但影响生活视觉质量,更严重的可以出现视力下降。临床上分为急性眼表过敏症和慢性眼表过敏症。前者又分为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和接触性结膜炎,多有明显的外界因素刺激。后者分为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和特异性角结膜炎。目前局部常用的有六种药物抗过敏药物和两种辅助药物: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双效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辅助药物主要是人工泪液代用品和血管收缩剂。

    泪液异常性结膜炎主要是由于泪液量分泌的减少、质的异常造成泪液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引起患者有干燥感、异物感、眼疲劳、眼红、疼痛等自觉症状和/或表层点状上皮糜烂、上皮缺损、丝状角膜病变等眼表损伤。干眼与更年期,环境差,配戴角膜接触镜,睑腺/睑缘炎,眼科手术,防腐剂含量较高的眼药,视觉过度辐射等因素有关。诊断根据眼干涩等主观症状,以及泪液分泌量减少、泪膜不稳定、角膜荧光染色等体征。治疗用人工泪液代用品,防护眼镜,保持居室湿润,泪管阻塞等手段。伴有周身或系统性干燥症患者需要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者环磷酸胺或羟氯喹。

   二.常见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角膜疾病是致盲率高的疾病。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和创伤角膜疾病。非感染性角膜疾病病因不详,多与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有关。感染性/创伤角膜疾病病因清楚,常见有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所致的角膜炎。

非感染主要有角膜融解、圆锥角膜、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等。共同特点患者病程长,眼部刺激症状轻,视力逐渐下降,病变进行性加重。除应用角膜营养剂、适量浓度激素外无特效药物。增视治疗仍以角膜移植手术为主。

    细菌感染性角膜炎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眼外伤、异物,角膜接触镜,泪道阻塞,角膜暴露,污染的眼药制剂;
全身因素有长期应用免疫抑制,昏迷,营养障碍等。致病菌主要肺炎链球、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等。一旦发病,患者很快出现眼部刺激症状。畏光、流泪、眼红、眼部异物感,甚者眼睑痉挛和视力障碍。特别要注意的是绿脓性角膜溃疡,它是一种发病迅速非常严重的溃疡。潜伏期短,半天左右,多伴有前房积脓, 眼剧痛,角膜浸润发展迅速,很快坏死或穿孔。治疗:局部或静脉点滴阿米卡星,疗程10天。常用还有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等。细菌性角膜感染治疗原则:①迅速杀灭角膜内的细菌:尽早应用广谱抗菌药点眼,找到致病菌后改用敏感抗菌药物 ;
②抑制角膜组织的破坏和融解 ;
③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适当配合低浓度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所致的组织损伤(严重感染禁用),恢复眼表光学功能 ;

④促使角膜上皮和基质修复。

    真菌性角膜溃疡多由曲霉菌/ 镰刀菌/白色念珠菌等引起。常有眼外伤史,表现为异物感,眼痛,眼部混合充血,角膜白色不规则浸润,表面粗糙,浓密不一,10%前房积脓。治疗用两性霉素B或那特真点眼,伊曲康唑口服,严重者考虑角膜移植手术。

    病毒性角膜炎包括单纯疱疹性、带状疱疹性、腺病毒性角膜炎。以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最为常见,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具有嗜神经元特性,人群中 80% 感染过,55%~94%发生疾病,三叉神经节内潜伏,20~25% 临床型。一旦时机可复发(抵抗力下降/全身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后),越复发间隔时间越短。角膜病变63% 为上皮型,表现有典型的形态,树枝状或地图状炎症,溃疡被染成绿色;
6%为基质型,角膜基质分瓣状或者盘状水肿浸润;
4%全角膜伴虹膜炎型,角膜病变伴有虹膜炎反应。治疗是足量无环鸟苷或更昔洛韦点眼或口服;
适量抗感染药物;
糖皮质激素应当慎重应用。还有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复发感染引起的眼部以及角膜疾病和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膜结膜疾病。临床特点与单纯疱疹性病毒感染不同,治疗和预防/治疗相同。总之,病毒感染角膜炎病程长,视力受到损害,早期诊断治疗对于预后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