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销售的故事

篇一:关于销售的小故事-小组分享

关于销售的小故事

1、抽烟的故事

甲乙两个人在教堂烟瘾来了。

甲问神父:“祈祷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神父回答说:“不可以!”

乙问神父:“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说:“当然可以!”。 乙就点上一只烟抽了起来。

问话方式不同,结果不同。

2、 老太太买李子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位老太太每天去菜市场买菜买水果。一天早晨,她来到菜市场。 遇到第一个小贩,卖水果的,问:你要不要买一些水果?老太太说你有什么水果?小贩说我这里有李子、桃子、苹果、香蕉,你要买哪种呢?老太太说我正要买李子。小贩赶忙介绍这个李子,又红又甜又大,特好吃。老太太仔细一看,果然如此。但老太太却摇摇头,没有买,走了。

老太太继续在菜市场转。

遇到第二个小贩。这个小贩也像第一个一样,问老太太买什么水果?老太太说买李子。小贩接着问,我这里有很多李子,有大的,有小的,有酸的,有甜的,你要什么样的呢?老太太说要买酸李子,小贩说我这堆李子特别酸,你尝尝?老太太一咬,果然很酸,满口的酸水。老太太受不了了,但越酸越高兴,马上买了一斤李子。

但老太太没有回家,继续在市场转。

遇到第三个小贩,同样,问老太太买什么?老太太说买李子。小贩接着问你买什么李子,老太太说要买酸李子。但他很好奇,又接着问,别人都买又甜又大的李子,你为什么要买酸李子?老太太说:我儿媳妇怀孕了,想吃酸的。小贩马上说:老太太,你对儿媳妇真好!小贩又问,那你知道不知道这个孕妇最需要什么样的营养?老太太说不知道。小贩说,其实孕妇最需要的维生素,因为她需要供给这个胎儿维生素。所以光吃酸的还不够,还要多补充维生素。水果之中,猕猴桃含维生素最丰富,所以你要是经常给儿媳妇买猕猴桃才行!这样的话,你确保你儿媳妇生出一个漂亮健康的宝宝。老太太一听很高兴啊,马上买了一斤猕猴桃。当老太太要离开的时候,小贩说我天天在这里摆摊,每天进的水果都是最新鲜的,下次来就到我这里来买,还能给你优惠。从此以后,这个老太太每天在他这里买水果。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个小贩急于推销自己的产品,根本没有探寻顾客的需求,自认为自己的产品多而全,结果什么也没有卖出去。

第二个小贩有两个地方比第一个小贩聪明,一是他第一个问题问得比第一个小贩高明,是促成式提问;二是当他探寻出客户的基本需求后,并没有马上推荐商品,而是进一步纵深挖掘客户需求。当明确了客户的需求后,他推荐了对口的商品,很自然地取得了成功。 第三个小贩是一个销售专家。他的销售过程非常专业,他首先探寻出客户深层次需求,然后再激发客户解决需求的欲望,最后推荐合适的商品满足客户需求。他的销售过程主要分了六步:第一步:探寻客户基本需求;第二步:通过纵深提问挖掘需求背后的原因;第三步:激发客户需求;第四步:引导客户解决问题;第五步:抛出解决方案;第六步:成交之后与客户建立客情关系。

营销就是一个发现需要和满足需要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在销售工作中勇于发现失误并及时改正过来,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3、两家粥店

街上有两家粥店,每天的顾客都相差不多,都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东边这个总是比西边那个多出来百十来元,天天如此。差距究竟在哪里呢?于是,一位好奇的顾客走进了西边那个粥店。服务员微笑着把他迎进来,给他盛粥时问:“加不加鸡蛋?”他说加。于是她给他加了一个鸡蛋。见了每位顾客,服务员都会这样问一句,结果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这位顾客又来到东边的粥店。同样服务员微笑着把他迎进去,而给他他盛粥时却这样问:“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他笑了,说:“加一个。”见了每位顾客,服务员都这样问一句,结果爱吃鸡蛋的就说加两个,不爱吃的就加一个,极少有要求不加的。一天下来,东边的粥店就要比西边的多卖出百十来个鸡蛋。

故事点评: 销售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多的是对消费者心理的理解。抓住顾客的心理,才能够获胜。为顾客服务,并不是让顾客满意就足够了,还要能够通过服务引导客户进行更多地消费。

心理学验证,遇到别人提问时,大多数人会先选择问答问题,回答完问题,会忘记原本要问的问题,这就是丧失了话语权。

我们在销售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影响客人,而不是被客人影响,就要有效地问问题。而不是相反,让客人不停地问问题,那样是防守不完的。

篇二:三个关于销售的故事

我给你们讲三个关于销售的故事,这些都是过去两个月里我亲身经历的。第一个推销员来自某家大型化工企业,该公司制造并提供我们需要的很多化工原料。这个人温和,文雅,熟知专业,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特点非常了解,他一个劲地向我宣传他的产品是如何好。 当然,他是对的。他们公司制造的产品确实好,但其它的供应商的产品也很好。他表示可以直接供货。这个想法很好,但对我意义不大。因为其它的供应商的化工产品也很好,而且运输费用也很低。在供应商众多的情况下,这个供应商能给我到来什么好处呢?

第二个推销员与他不太一样。他只卖塑料,而我们正好大量使用塑料。他对技术也很在行。他对自己的产品和公司很有信心,他告诉我他们正在开发的所有能增加价值的新项目。这些项目确实伟大,可这些与我有什么相干呢?他说这些项目将来能够创造价值,我说,那]你就将来在来吧。

第三个推销员来自通用电气。尽管他的工作是推销塑料,但是他只字不提他的产品,它只是向我提问:我在设备上的支出多少;生产厂里的损失情况怎样,我在使用现有原料和操作设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在运输和后勤方面的资金投入是多少。

我们谈的很投机。当谈到我们在经营中面临的问题时,我们探讨了一些很有趣的问题。我们谈了很多。

两周以后,他又来了。他给我看了通用电气资本公司关于降低我的资产密集度和融资成本的建议。这些建议既有工厂设备方面的,也有后勤方面的。他告诉我如何减少库房面积。还有,通用电气的工程

师可以和我们一起制造方案,使原料使用达到最优化。

然后,我们继续讨论公司全球业务的支持问题。我们目前的业务在世界遍地开花。他告诉我,通用电气可以在我们的全球化问题上给与支持。

我计算了一下,他给我们节省了很多钱。在资本,融资,和生产厂损失等诸多方面。当然,他拿到了我的塑料业务,几乎所有的塑料业务。他还将拿到我们在全球的塑料业务。

喜欢这样做生意的人不光是我一个人,我的同伴也喜欢这样。他们与推销员打惯了交道,只有通用电气的推销员,肯花时间听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决定把我们的塑料业务给谁时,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再有,得到这种全球支持,使我们的生存变得更容易。我们的客户是挑剔的汽车制造商,在向他们争夺生意的过程中,通用电气资本公司的支持给另外我们很大的帮助。

篇三:销售技巧经典小故事

将“蛋糕”切开吃

在印度,小村庄经常会遇到停电,且一停就是好几个小时。对当地的商店店主来说,拥有一套备用发电系统,成为他们营业的必要设备。但是,就算售价440美元的小型发电机也并不是这些店主所能买得起的。一旦停电,他们只好暂停营业,或者眼睁睁看着需要冷冻的商品逐渐坏掉。另一方面,许多经销发电设备的企业产品却卖不出去。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日本一家公司在印度的一名经销商,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成功把公司的小型发电机,卖给这些买不起公司产品的店主。这名经销商召集了20家店主,请他们每家每月都支付22美元到一个共同基金,这样共同基金每个月都能够凑齐440美元,可以购买一台小型发电机。之后的每个月,这20家店主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共同基金所买发电机的归属,抽中者将发电机带回店里使用。过了20个月后,参加的20家店主,全都有了一台发电机。

这个做法受到店主的欢迎,因为不需要一次付清440美元,一次只需拿出22美元,就避免了停电带来的损失。公司也由此拓宽了市场,增加了一项新的收入来源。现在,这家公司正积极把这名经销商的做法推广到全印度。

买下一座环境极佳的高尔夫球场,又需要多少钱呢?一定非常昂贵吧?美国某州有位老人,拥有一座占地面积达100亩、非常漂亮的18洞高尔夫球场,希望公开出售。这座球场的市价估计约200万美元,但老人却只喊价“200美元”!

一座200万美元的球场只卖200美元?老头是不是疯了?

老人没有疯,他正在做的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因为,欲购球场的人,除了必须缴“200美元”的竞标手续保证金之外,还要参加两三百字的“征文比赛”,说明为什么要买下这座球场,以及有何创意与方法来经营球场。只要获得“征文第一名”,整座高尔夫球场就是送给你的奖品!

不过,老人还有个条件,就是如果竞标征文达不到一万篇,他就取消200美元的售价。而按一般方式公开拍卖,仍从200万美元起价。算算看,“200美元”乘上“一万篇”,不就是200万美元吗!最后,参与者逾两万人!

很多时候,从问题到奇迹之间的距离挺短——只要将它切成几块就够了!

“出租”女秘书的理发店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为新都的理发店,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这家理发店是靠什么招术来吸引顾客的呢?有好奇的人前去打探,竟然发现店里一直在 “出租”女秘书。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一位顾客到店里理发。理到一半时他的手机响了,老板让他立即将一份

有关销售的故事

拟好的协议打印出来,送到客户的公司。这下可把那位顾客急坏了,望着窗外的大雨和镜子里刚理了一半的头发,他进退两难。思考再三,他最后还是放弃理发,冒着大雨去打印协议,结果在客户面前显得很狼狈。

此事提醒了理发店的老板。于是,一个新的服务项目很快在新都理发店诞生了。经过策划,该店雇了一位办理贸易手续的专家、一位日文打字员、一位英文打字员、一位英文翻译和两位办理文件的女秘书。如果顾客是带文件来的,在理发时女秘书就会帮你整理文件;如果顾客需要打印文件,可以在理发店里完成;如果你需要办理贸易方面的手续,店里的专家还可以为你服务。所以,顾客在等候或理发的时候也和在办公室里一样可以办公。此项服务的推出,一下子吸引了那些每日工作繁忙的顾客,使他们觉得来理发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机会,而且还可以及时处理手上的工作,一举两得。新都理发店正是依靠这个特色服务,营业额成倍增加。

威尔逊的“广告”

1945年,美国人威尔逊接手父亲留下的施乐公司后,高价聘请了德国发明家德索亚开发复印机。当时流行的湿式复印机必须使用化学液体和表面涂有感光药物复印纸,而且复印出来的文件是湿漉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文件晾干,因此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通过逐步改进,1960年,施乐公司推出了施乐914型干式复印机,克服了湿式复印机的固有缺陷。由于干式复印机是创新性产品,根本没有同类产品可以参照,因此社会公众对新产品的功能根本不了解,而且公司前期投入很大,已经没有足够资金做广告,于是大家在营销问题上犯了难。德索亚提出,考虑到每台复印机的生产成本是2400美元,零售价可以定为5000美元,并且提供3年的免费维修保养业务。威尔逊没有同意,嫌这个价格太低了,他认为复印机的售价应该定为29500美元,而且不提供免费维修保养。

按照美国当时的法律规定,任何产品的定价如果超过成本10倍,将被禁止销售。德索亚沉不住气了,说这个价格实在是高得太离谱,根本没法通过联邦政府的反暴利审查,更不用说让客户接受了。威尔逊听到众人的抱怨后,狡黠地笑了一笑:“我就是要政府下令禁售,到了那个时候,我就有办法了。”德索亚十分惊愕,但又想不到更好的办法,看到威尔逊胸有成竹的样子,只好勉强点头同意他的意见。

果然,29500美元的售价一经公布,联邦政府便启动了价格干预机制,几轮调查过后,最终向公司下达了禁售令。与此同时,主流媒体也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威尔逊这种不道德的商业行为,而介绍干式复印机功能的相关文章也连篇累牍地登了出来。就这样,全美国的人不光知道威尔逊在卖天价干式复印机,也知道了这种新产品将带来办公技术革命。

在一片口诛笔伐声中,人们却不经意发现,威尔逊已经悄无声息地在美国各大城市开设门面从事复印机的租赁业务了。尽管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骂威尔逊是个黑心的奸商,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的高明手段。更为关键的是,干式复印机专利只掌握在威尔逊公司手中,别人无法开发相同产品争抢市场份额。尽管租金仍然很高,但是相比之前29500美元的高额售价,还是非常划算,客户们一边咒骂着威尔逊,一边排着长队竞相租赁复印机。于是,威尔逊不仅没有投入一分钱广告费,还省却了售后服务的麻烦,在一片骂声中,美滋滋地赚取了数倍于销售复印机的租赁利润。仅1960年,施乐914型干式复印机营业额就高达3300万美元。到了1966年,营业额突破了5.3亿美元。

会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是精明,会调动客户的需求才是高明,在有些情况下,不按常规出牌,甚至给自己找点“麻烦”,提高产品的关注度,往往就能出奇制胜。

威尔逊公司撞了“枪口”却赚了大钱。你现在应该发现:不接纳庸常意见,才是英明决断。而企业也只有出奇制胜,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赢家”。

魔术思维闯商海

岗本弘夫在日本商界颇有名望,他曾是一家杂技团的魔术师。后来,因与马戏团老板的矛盾,他毅然离开了演艺界,投身商海。起初,由于不了解市场行情和一些经营奥秘,他的事业并没有大的起色。后来。他想到:魔术虽然是掩人耳目的技巧,而成功秘诀就是靠奇思妙想的创新,把一些似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做出来,并让人无可置疑,为什么不能把这种思维运用到经商中去呢?

于是,他开始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像创作魔术一样寻找经商灵感。

有一次,岗本应邀到朋友家做客,发现他家有一个很大的玻璃鱼缸,里面摆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石缝中寄养着成对的小虾。问过方知,这种生长在南方海礁中的小虾,自幼就有一雌一雄钻进石头缝隙中的习性,长大后困在里面无法出来,只好如此度过一生。人们根据它们的习性。对它们稍加装饰,作为观赏小动物出售。

岗本仔细欣赏了一番,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龟,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含义,它象征着久远、长寿、吉祥等,如果将龟用小虾的生存方式饲养,便是从一而终、坚贞不渝的实体象征,可以喻为相伴永久、幸福美满、健康长寿,必会成为一种极有卖点的新婚或祝寿礼品。

很快,岗本订购了一批口小肚大的圆形玻璃缸,买来幼小的七彩龟,将一雌一雄放在里面饲养。不到半年,它们已长得不能再从缸口取出来,此时,他便设计出“偕老同心”、“永世不离”等漂亮装饰拿去出售,立即在东京市场上成为最畅销的结婚、祝寿礼品。后来,他专门开办了一个七彩龟饲养场,仍供不应求。

有一年春天,岗本去东京的一家大超市去购物,发现一个女顾客正在与营业员争执。原来,这个女顾客在儿童用品柜台买了几盒婴儿用的卫生纸巾,使用时发现,这种纸巾吸水效果非常糟,便拿回来要求退货。

岗本灵机一动,他拿过纸巾盒看清地址,立即驱车来到这家工厂。听完经理的诉说,他才知道,由于技术人员疏忽,投料时配错比例,致使这批纸巾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经理先生,这批纸巾一共生产了多少?”岗本问。

“10吨,另外还有几十吨纸浆。”

“能不能让它的效果更好一些?”岗本又问。

“不可能,防水剂的比例过大,无法再分离出来。”经理哭丧着脸答道。

“您误会了,先生,我是说能否进一步增加它不吸水的效果,甚至完全不吸水。”

“当然可以,只要重新搅拌成纸浆,加入防水剂,您这么问是什么意思?”经理有些惊讶。

“太好了,按您刚才说的,达到完全不吸水,我订购20吨,现在就可以签订合同,付给您订金。”

不久,日本进入雨季,各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价格非常便宜、用纸制作的一次性雨表、雨伞,很快销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