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阅读答案六年级

篇一:《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

《端午日》习题

端午日

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1.注音。

蘸酒() 茶峒() 伶俐() 戍军() zhan d?ng líng lì shù

2.解释。

①调理:________________

②呐喊助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调理:调整。

②呐喊助威:大声喊叫,帮助增加声势。

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端午日,当地妇女??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选文出自作者代表作有散文集

2.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体会文中画线的三个“莫不”一词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画线的动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撑)

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摇摆)指挥船只的进退。

1.《端午节》,沈从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2.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等三个场面。

3.莫不,程度副词,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多,涉及面之广,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欢度端午节的盛况。

4.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这个动词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zhan d?ng líng lì shù

2.①调理:调整。

②呐喊助威:大声喊叫,帮助增加声势。

阅读语段题

1.《端午节》,沈从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2.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等三个场面。

3.莫不,程度副词,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多,涉及面之广,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欢度端午节的盛况。

4.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这个动词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5.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第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在原文上用“/”划分层次。 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篇端午日赛龙舟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________________,展开思路。

3.全文三段文字,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这三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哪几种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开始三个“莫不”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凭着对__________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赶鸭竞赛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答案:

1.第一个场面(开头至“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写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

第二个场面(“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至“擂鼓的种种情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况。

第三个场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至段末),写划船竟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2.端午日。

3.时间顺序。

4.第一段:赛龙舟的场面;

第二段:竞追鸭子;

第三段:结束赛事。

5.用雄黄蘸酒在额角上画个王字、划船竞渡、追赶放鸭。

6.文中三个“莫不”展现了人人参与、一个不漏的场景,为下文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7.湘西端午 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篇二:端午日的阅读答案

篇一:端午日的阅读答案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第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在原文上用“/”划分层次。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篇端午日赛龙舟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________________,展开思路。 3.全文三段文字,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归纳这三段的段意。

答案:

1.第一个场面(开头至“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写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 第二个场面(“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至“擂鼓的种种情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况。 第三个场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至段末),写划船竟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2.端午日。 3.时间顺序。 4.第一段:赛龙舟的场面; 第二段:竞追鸭子; 第三段:结束赛事。 5.用雄黄蘸酒在额角上画个王字、划船竞渡、追赶放鸭。 6.文中三个“莫不”展现了人人参与、一个不漏的场景,为下文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

《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第 10 课《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苏教版 7 上册) 端午日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1.注音。

第 10 课《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苏教版 7 上册) 端午日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1.注音。 蘸酒( ) 茶峒( ) 伶俐( ) 戍军( )2.解释。 ①调理: ②呐喊助威: 3.根据文意,将“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的位 、 、 、 置分别填入下列示意图中相应的位置。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 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

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 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 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 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 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 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 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 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 船可坐 12 个到 18 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 短桨, 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 把船向前划去。 坐在船头上, 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 部, 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党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 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 岸人呐喊助威, 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 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 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

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 500 响鞭炮。 1.选文出自 , 一文,作者 ,散文集 。 ,代表作2.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3.体会文中画线的三个“莫不”一词的作用。 。4.下列句中画线 的动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撑)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 指挥船只的进退。 (摇摆) 。 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炼,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像,用生 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a.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 b.通过观众的反映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zh4n d?ng líng lì shù2.①调理:调整。 ②呐喊助威:大声喊叫,帮助增加声势。

阅读语段题 1. 《端午节》 ,沈从文, 《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 , 。 2.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等三个场面。 3.莫不,程度副词,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多,涉及面之广, 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欢度端午节的盛况。 4.不能。 “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发出者应是 站在船上,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篇三: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5. 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五)填空。(15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学校: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如: _________的李

大钊,________的周恩来,__________的凡卡,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35分) 的鲁滨孙…… (一)请认真地读拼音,端正地写词语。(8分) 2.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______,从我

fěi cuì zhēnɡ rónɡbó bójūn脚边 _______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_______了一yōu日。我淹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_____( ) () ( )生机 养()了。 处( ) 3、人非生而

端午日阅读答案六年级

知之者,

duàn liànsuànbànróu zhòubōxuē 一鼓作气, ()( )() () 4、《桃花心木》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二)请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2分) 作者借_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说明了在 端午节春节重阳节 清明节除夕中秋节 ___________中经受生活________、克服_________对人成长的 ———————————————————————— 重要性,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 。(三)词语填空。(5分) 5、《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句:———————零七八_____万_____更新 _____然不同张灯_____彩 —————————————————————。 不知所____ 6、———————— ,春风送暖入屠苏。 惊心动_____千___ _一发 _____想不到_____无虚席莫 —— 其妙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35%) (四)根据句意写词语 (5分) (一)精彩回放(11分) 1、 做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凡卡叹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2、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 “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3. 一下子都拥了进去。 ( ) 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4. 用一根头发来吊一千斤的东西比喻事情非常紧急。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 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1

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这篇课文叫《 》,是( )国作家()的作品。文中凡卡在给( )写信。从上面的文段看,凡卡的信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写( ),通过三个内容来反映:( ),( ),( );另一方面的主要意思是()。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 A、从水里取东西 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 D、得到机会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A、派(出去) B、使离去 C、消磨(时间、日子)

D、安排、照料 (二)课外阅读(10分)

感 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就是对自己大恩大德的人。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餐厅就餐时,发现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这些孩子的应允,我坐在了他们旁边。 ()我是个外国人,可他们()跟我落落大方地攀谈起来。三个孩子中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是哥哥,十二三岁。他的妹妹八九岁,而小弟弟才五六岁。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因此他们和母亲暂时住在这家旅馆里。 当我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哥哥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疑惑不解: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这是为什么?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们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

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哥哥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上面写着“草丛里的野花开得好漂亮呀”,“昨天吃的比萨饼真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这就是他们写的感谢信呀!它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了他们什么好吃的,帮了什么忙,而是把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啊!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2

宁可……也…… 不论……总…… () ( ) 与其……不如……即使……也…… ⑶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 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4.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4分) 课文记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3、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一个(),告诉我们 ()4、“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这另一的道理。 层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答案,写在下面。 三:习作(30%)

假如时间可以倒回来,我们可以一切重新来过,那么人就不 单单只活一辈子。假如生活能有电脑一样的删除键,我们可以删除 5、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是:( )→()→掉一切痛苦的,伤心的往事,那么人生该是多少的美满。假如青( )。 春可以永驻,假如我们能把握好珍惜好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三)(14分)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请以 :假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 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2分)⑴、使弈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⑵、为(wèi wéi )是其智弗(fó fú )若与(yú yǔ )? 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字义,将序号填入括号里。(3分) (1)通国( )A、连接。B、没有堵塞,可以通过。C、全。 (2)使弈秋诲二人弈()A、派遣;B、使用;C、让,叫; (3)非然也( )A、对,不错;B、那样,这样;C、然而。 3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5分) 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⑵、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之,思援弓缴而射之。

3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35分)

(一)请认真地读拼音,端正地写词语。(8分)

( 翡翠 ) ( 峥嵘 ) ( 勃勃 )生机养( 尊 )处( 优)

( 锻炼 )( 蒜瓣 )(揉皱 ) (剥削)

(二)请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2分)

除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三)词语填空。(5分) 零七八(碎)万(象)更新 (截)然不同张灯(结)彩 不知所(措) 惊心动(魄)千(钧)一发 (意)想不到(座)无虚席 莫 (名) 其妙

(四)根据句意写词语 (5分)

1.(从容不迫 ) 2.( 语重心长 )3. ( 蜂拥而至 )4.( 千钧一发5.( 养尊处优 ) (五)填空。(15分) (1)略

(2) 跨过 飞 溜 闪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4)林清玄散文 种树 人的成长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借物喻人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35%) (一)精彩回放(11分)

1. 凡卡俄契可夫爷爷自己悲惨的学徒生活 挨打 ,挨饿 , 遭作弄 求爷爷带自己回乡下

2.C 3.A

(二)课外阅读(10分)

(1)、尽管……还是……(2)、理所当然、落落大方。(3)、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三个孩子及其家里的情况。(4)、最后一句。(5)、好奇不已、疑惑不解、恍然大悟。 (三)(14分) 1. huìwèifú yú 2.(1)C (2)C (3) B

3.(1) 助词,的 (2) 奕秋的教诲 鸿鹄(3) 代词,第一个学生 代词,第一个学生

4.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