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人物特点随笔写作:那家伙_

  编者按:一个人的行走,总是匆忙的。那家伙,就是这样。作者描写了自己的随感,细腻而又淡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那家伙。

  一个人的行走,总是匆忙的。那家伙,就是这样。

  仿佛每一个过节的人,想走就走的背影,应该是很美的。而自己想去的那个地方,相应的背景也应该是美的,至少应该跟自己的想象,跟自己的背影相得益彰的。那家伙,当时这样想。

  可有的时候,不是不想记下,而是不想提及。那样的美,提及会让人嫉妒,包括自己。

  那家伙,自恋时更让人妒嫉。

  总是想走就走,行色匆匆。似乎脚生在他身上,天王老子也管不了似的。

  是啊,怎么能这样呢?国庆还没到,他就开始消遣了,说是消遣,还不如说是去表现。表现什么?才华吗?本事吗?

  了解他的人懂:他什么也没有啊,一没本事,不过会写几句歪诗,不能名其一毛的字,还得靠政府救济,否则,自己都养不活自己的。二也没有才华,一辈子窝在乡下,蔫不拉几的样子,谁都看不上眼啊。混了半辈子,也没混出个什么名堂。

  所谓的名堂,大家都心知肚明:没个一官半职,别人从组长做到教导主任,从教导主任做到校长,最大的已做到了中纪委了。他呢,从教师到教师,这个时候仍是个小教师,应该不会再有多少上升空间。如果他执意要上升的话,学校领导说:当个教研组长也蛮合适的,不过不能当语数外组的组长,也不能当政史地组的组长,也不能当理化生的组长,更不能文体组的组长,那给他一个什么样的组长呢?校长眨了几下眼睛,有一个头上无毛的很快想到了。“哦,也是,他除了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也没有别的特长了。”

  很快,校长提醒那人说:别学杨修,当心把你给刮了。

  没办法,头发掉得多而快的,不是因为年龄,就是因为太过聪明。

  他聪不聪明,没人知道。但他自己懂得:人这一生,不过几十年光阴,该玩还得玩。他说,玩得开心,玩得顺溜,玩得忘乎所以,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理由。

  别人说“人”字两字,必须靠本事支撑,而他说“人”字两笔,就靠两脚支撑,如果两只脚不能张开了,只能并拢着,那还不是死翘翘,还有什么意思啊。

  乍一听,还觉得像那么回事。可是谁又懂得谁呢。你看,学校里哪个不是拚了命地教学生:备课,看作业,加班。有的甚至假期都不休息,免费为学生补课,口号也能呈现一定的境界:“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学生即将毕业之际,你不努力,你就得落后;你落后,你就得挨打。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明白这个道理。他到底懂不懂,多半是糊涂的。

  不过,他说自己是小糊涂仙。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好多人把这当成座右铭,可他不用当座右铭。人们大都背地里叫他“老糊涂”,而不是他自己叫得那么斯文,那么高雅。甚至有人骂:还小,已经老大不小了,人生过半是多大年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懂。至于“仙”吧,也的确够仙的,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大事不懂,小事也不懂,凡事不懂的人,应该“仙”得可以了的。

  于是,他偶尔叫做“那家伙”,偶尔又叫“老糊涂”。他自己不必知道:家伙也好,糊涂也罢。只要别人当面不说,他依然故我。

  这不,假期还没开始,别人还在忙碌,他依然“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至于去了哪里,大家仅知道一点:绝对不会走进康河的柔波里,也绝对不会如诗里写道的“沙扬拉拉”,至于会不会来几句“亚克西”“亚克西”,这就不得而知了。

  那就让他去吧。反正他的脚步,是谁也挡不了的。

  走了,风光无限地走了,甚至没有与任何云彩作别地走了。

  也许,他不屑回头;也许,他还认得回来的路。

  不过,也真是。出去不过两天时间,又回来了。依旧那么糊涂,依旧那么依然故我。

  有人问:去游学了吗?那表情也似笑非笑。

  还有人问:是做指导了吧。他似乎突然开窍,读懂了那个讥讽的表情,突然间昂起了头,皮笑肉不笑地牵扯了一下嘴角,慢悠悠地从那人身边走过。仿佛时光使者,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

  “这家伙!”后面传来一声清晰的叫声。

  作者:蒋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