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王感想

篇一:小学生故事大王比赛稿

小学生故事大王比赛稿

我想去放羊

(走上台,先鞠躬)大家好,我叫曲磊。今天我带给大家的故事叫《我想去放羊》。

(心中默数三个数)我的爷爷今年70岁了,听爷爷说,他小的时候,由于家里穷,没钱上学,从小就开始放羊,维持生活。而爸爸呢,由于上学不努力,成绩很差,没能完成学业,就过早的接了爷爷的班儿,也开始了放羊,现在,我长大了,我是否也要接爸爸的班儿,继续放羊呢?

一天,在电视上,我看到记者在山区里采访一个放羊娃:“你长大了要做什么?”放羊娃说:“娶媳妇!”记者又问:“娶媳妇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注意对话中 角色互换 语气 语调的变换) 不知道大家听到这段对话有何感想?

星期天,那天天气特别的好,真可以说是阳光明媚,和风送爽,爸爸那天也穿得不像往常那样,大棉衣,大棉鞋 ,大棉帽的??天气好,心情就好,我乐呵呵地凑上去:“爸爸,今天我们放假,我也跟你去放羊吧?”爸爸原本还带着微笑的脸,马上来了个晴转多云,“不行!你还是呆在家里好好学习吧!”“嗯??爸—爸,你就带我去

嘛!??”我撒着娇,央求着爸爸。可是爸爸就是不肯,我好话说尽,最终爸爸还是没有答应我,赶着羊群,头也不回的出发了,根本不理我的感受。

我难过极了,一个人在家里,望着房吧发呆??

我想,爸爸每天都回来很晚,身上总是很多土,每次回来都很疲惫,想要和爸爸说两句话,他都懒得理我,唉!我想放羊一定很累吧,如果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发明一个放羊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很神奇,他会带领羊群到达指定的地点,而且会规划出安全区域,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在地上画个圈,羊儿就不会乱跑了,呵呵,到了那个时候,爸爸只要在家里用对讲机就能控制机器人,而机器人就能够代替爸爸工作了??哈哈,想着想着真美!

敬爱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帮帮我,你们说我的愿望能够实现吗?(不说话 心里默念三个数 眼睛很渴望的样子 看着现场的老师 观众 等待掌声)

(掌声后)谢谢大家!(鞠躬退场)

篇二:阳光少年总结体会

关心你我他 幸福千万家

“阳光少年成功计划”体会

李红玲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为使学生将来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有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意识,力求通过不懈努力,使学生具备全方面的素质。为此,我们育才二小根据学校实际,针对学生在校情况,结合集团心理阳光工程,开展了“阳光童年”的系列活动,重点从队员的行为规范抓起,制定了“阳光少年成功计划”。

“阳光计划”轰轰烈烈开展以来,全校师生一起投入,根据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心中有他人、承担家庭责任、热爱大自然、课堂学习、作业作文等等,来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学生身体变得强壮了,学习积极性高了,更难得的是,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里,学生的思想觉悟也提高了,我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组成了“阳光小队”,他们通过自己的“阳光行动”,不仅自己拥有着阳光般的心灵,也让他人真正体会到阳光般的温暖。

首先进行的是对深圳市五星级义工李英锋叔叔的采访活动。采访中,大家围坐在一起,李叔叔给学生们讲了他们义工联的义工们关爱他人的事迹。“我们去关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接受我们的帮助,他们开心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快乐!”这是李叔叔说得最多,也是令少先队员们印象最深刻的话。“我的爱感染着身边的人,我也深刻体会到他人对我的爱。我很开心,这种开心是发自我内心

的!”李叔叔说到这儿停了下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时,少先队员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是呀,有好玩的、好吃的是我们最大的快乐。跟李叔叔相比,我们的快乐多么微不足道啊!我们想到的只是自己,而叔叔他们想到的是别人,看到别人快乐自己才快乐。我们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多帮助他人,关心他人,体会不一样的快乐!队员高琳问:“李叔叔,您给别人付出了这么多,不要别人报酬,如果别人非要报答您呢?”李叔叔听到这里笑了:“是,确实有非要感谢我们的人!我们做这些事都是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如果非要回报的话,我们唯一的希望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接受我们的帮助!”这也算回报啊?我们平时做好事,有很多是为了得到表扬或奖励,而叔叔他们却是希望别人接受帮助,队员们的脸红了。李叔叔接下来讲了一个真实的事情:蛇口东湾二年级的学生小九儿父母双亡,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她从此不爱讲话了,学习成绩也下降很快。李叔叔说到这儿眼睛湿润了,大家都没有说话,是啊!这个不幸的小九儿就在我们身边啊!比起小九儿我们太幸福了!叔叔接着讲了起来:“我们知道后,就和另外几位叔叔阿姨去陪她聊天,关心她的学习。我们还帮小九儿解决了部分学费和学习用品。很快小九儿变得开心起来,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还被评为‘三好学生’称号呢!”听到这里,队员们和李叔叔一样高兴!学生们佩服李叔叔的神情溢于言表,叔叔的形象在队员们心中立刻变得高大起来!少先队员们也想帮这位不幸的小九儿。于是,有队员提议:“李叔叔,可以给我们留下小九儿的电话吗?”李叔叔爽快地答应了,队员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小九儿灿烂的笑脸。原来,帮

助别人是这么快乐的事情啊!最后队员们一致请求李叔叔让他们也能尝试做一次真正的义工,去帮助别人。

荔枝飘香的六月,少先队员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南山区社会福利中心,给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们献出了自己的一份“阳光”,他们带来了温馨的祝福,也为孤独的老人们带去了欢乐。

福利中心演播大厅,辅导员老师和老人代表首先发言,接下来少先队员们开始了自己精心准备的“阳光节目”。热闹新潮的踢踏舞、热情奔放的拉丁舞,都让爷爷奶奶们体会到西方舞蹈的魅力,大厅里不时传来爷爷奶奶们热烈的掌声;“故事大王”邵靖哲给爷爷奶奶们讲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猫和老鼠》,他幽默的言语,丰富的表情逗得爷爷奶奶们合不拢嘴;一曲《送别》勾起了他们遥远的回忆。还有悠扬的小提琴合奏、活力四射的体操表演,以及小画家的现场作画,每一个节目都是少先队员们洒下的一份阳光,都代表着少先队员们的一份爱,每一个节目都吸引着爷爷奶奶的目光,无不让爷爷奶奶们陶醉在幸福快乐之中。最后小提琴手周志恒与抗战英雄王爷爷合演了一曲《欢乐颂》,将演出推向了高潮,整个福利院成了欢乐的海洋。望着爷爷奶奶们的笑脸,少先队员们觉得自己真了不起!他们深切地体会到做雷锋的感受,做义工真是太有意义了!大家一致决定:以后常来这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师生们真正体会到高尔基爷爷说过的一句话:“给予是快乐的!”

本次活动体现了育才二小以弘扬发族精神为基石,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特色,也突出了“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培养目标,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活动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关爱他人,从我做起,不忘民族精神的优良美德,也给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艺的舞台,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表现自我,增强信心,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为他人带来快乐的那份成功与喜悦,真正实现了“阳光少年成功计划”的价值,让每一个孩子都成功!让每一个孩子都阳光!

篇三:读中感悟,悟中生情(阅读)

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新课标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无目的、无要求的读,应当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读。阅读教学中,正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读” 走进文本且将文本内化的过程。那么,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感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呢?我认为:

一、重视文本,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中:首先,学生初次接触文本的朗读,我要求他们借助汉语拼音或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字、不重复字句。通过朗读,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记叙了1935年北上抗日的红军战士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同时,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还给学生读前强调“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字字响亮”。其次,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进入对文本的细读。给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采用个别朗读、默读、、齐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再次,品读。这个层次中,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出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英勇夺桥动作的词句,反复朗读,体味节奏韵味,即品析文章的句段,体会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自然而然地就能以恰当的语调、感情再现文章的内容。最后,诵读(也称美读)──融入感情,积淀语感。这个层次是在对上个层次的深化、延伸。学生此时已深入地领会到了作品的精髓与内涵,已和文中的人物、事物融在了一起,必然会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为文中之喜所喜,之悲所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过这样反复读,学生已将文章之意了然于心,可以不言传,但已意会,这时的朗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

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的“二度创作”了。这样,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学生就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要,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

二、精读品味,情境感悟

对于“感悟”,许多教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感悟”就是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感受与领悟。于是,课堂上教师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心理,体会作者情感,惟独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其实,课文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两者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内容和形式的感悟也是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越丰富,对思想内容的体会就越深入,反之亦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既要“注重情感体验”,又要重视“有较丰富的积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也要指导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领悟独特的表达方法,把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阅读感悟不断深化。

1、在品读中培养语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文章中的许多情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凭语感去感知、理解和品味。因此,在品读中引导学生深入推敲培养语感。如:教学《回自己的祖国去》,引导学生品读 “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可是学生读不出华罗庚坚定的决心,我便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下定决心非要去做某件事情时的心情,理解“斩钉截铁”的意思,再让学生试着朗读体会。于是,一个个回国决心坚定、毫不犹豫的华罗庚展现在我眼前。在这个品读的过程中,我既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了积累的生活经验,又注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品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

2、在情境中感悟语言

情境是进入学习角色、感悟学习内容的必要条件。要提高效率,必须创设必要的情境。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我们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表演、动手画一画等方式创设体验的情境,渲染情境,再现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参与表现及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沉浸在阅读里去感悟、体验、引发个性化的感受。

⑴、激发想象,感受语言形象多姿多彩。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年龄小,想象力非常丰富。

我们善于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教学《小镇的早晨》,理解小镇的热闹这部分内容时,我出示幻灯,让学生观察,并和同学互相说说你看到些什么,似乎听到些什么声音呢?学生边看图边想象集市上人们吆喝、讨价还价等声音,一个个畅所欲言,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我再让学生朗读句子,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感受到语言形象的多姿多彩。

⑵、调动情感,感受语言情感丰富生动。同样,由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他们非常容易动感情。因此,我教学《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少年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时,让学生通过自读当少年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祖国的种种不是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的句子,勾画出表示少年动作的词语“拉开、扔、砸、跳、站、说”,并模仿情境和同学互相表演,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出少年愤怒的心情和理直气壮、不可侵犯的样子。读起课文情感丰富生动。

三、实践感受,悟中生情

阅读教学中,师生重视了文本,细细品读,有所感悟后,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故事大王感想),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阅读一篇文章,就是一次精神“探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地阅读,因文而异,适当切换阅读视角。多读,才能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增强语感,促成内化;多读,才能调动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共同协调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效率。由读出感情,到理解内容,再到体会写法,是一种很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不论什么方式的读,只要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意的结论。学生自然也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

在实践中感受情感,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由课内到课外,大力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勤奋学习之风。为提高读书的鉴赏能力,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读书、写书评或读后感、召开演讲会、故事会、主题班会等,评选“故事大王”、“背诗大王”、“朗读大王”、“演讲大王”、“摘记大王”等,使读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这样,由于大量阅读的过程经常接触到新奇材料,能使阅读兴趣得以长期保持,也才能使学生不断地感悟文本,享受到阅读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