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10000字

篇一: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通信行业就业规划调查

2,课题的研究目的

为了让通信专业毕业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通信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及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并能够联系实际并合理有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地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在岗位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

①搜集资料:搜集通信专业相关的资料

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并总结十八大背景下,通信行业的发展前景。

③针对搜集资料和调查情况分析目前形势,分类整理,并对通信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作出初步预测。

(2)项目研究的主要观点

①通信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应该有更清晰的认知,从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创新性的在社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②十八大的召开,预示了在未来十年通信行业会有一个很好的前景,有变化就有机遇,大学生应锻炼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逆境中锻炼成长的能力;

③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认真全面去分析通信行业的形势及该领域所需人才十分重要; 目研究的主要观点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实地调查, 网络调查

调查问卷。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电信学院,电控学院和工商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40。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 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是观念问题。

三 、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除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2)、存在性别歧视。(3)、生源地域歧视。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

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篇二: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王蕊 学号:20201102070039

姓名:张晓 学号:20201102070046

姓名:杨子华学号:20201102070059

姓名:王丽晴学号:20201102070060

姓名:杨雪艳学号:20201102070111

年级:2011级

专业:国际关系学院 英语(国际关系方向)

前言:

党的十八大圆满落幕,在此期间民生问题无疑又成为重中之重的话题。对与民生问题党中央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而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理所当然成为热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短短的167个字一小段篇幅,确寓意深刻的阐述了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要求、新任务。更重要的是“更高质量”四个字则加重了就业工作的分量,奠定了就业工作新基调。就业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后五年人社部门关于就业工作的压力和责任显而易见是相当巨大的,这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是又一次的挑战,对于各级人社部门来说也是又一次的考验。

国家实行多渠道就业,实行鼓励就业,这在当前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无疑对解决矛盾,对缓解压力是极其稳妥的策略,然而,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竞争非常激烈,想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确实不太容易。单靠国家公务员和地方政府政策性事业单位招考是解决不了就业的根本问题的。如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今后我们努力地重点!

我们的调查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从当今的实际出发,结合当今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做出详细的调查综合,以此来实践十八大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0日——2012年11月27日

2. 调查地点:重庆各大高校,及网络上全国随机高校

3. 调查方式:1.实际到重庆高校分发调查问卷

2.在网络上分发调查问卷

4. 调查内容:对全国各地在校大学生对于自身条件及当今就业

方向的调查

5. 调查过程:2012年11月20日完成问卷制作

2012年11月22日完成在重庆各高校的分发收集

2012年11月25日完成网络调查问卷的分发收集

2012年11月26日完成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

2012年11月27日完成整个调查报告

6. 调查人:张晓王蕊王丽晴杨子华杨雪艳

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A.重庆市15所高校(包括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的在校大学生(包括经济管理类,法律类,社会科学类等)学生

B.互联网上的大学生浏览用户,包括人人网,朋友网,腾讯QQ,新浪微博的大部分大学生注册用户。

2. 调查方式:

调查报告大量运用科学的研究调查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和效度分析来分析调查数据,通过收集大量数据掌握最接近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手资料,了解如今我市大学生对“十八大”报告中对民生问题中就业方面的了解程度,以高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并对其回答进行分类总结,通过图形与数据结合,得出了解不同程度的人群比例,转换为“期望培训量要素分析表”,再通过“培训量差距曲线”对比北京、上海、及西南周边的高校聚集省市大学生就业状况,结合查阅大量文件资料,深入探究重庆市加强在校大学生就业实践培训的重要性以及深入贯彻的有效途径。

我们从根本出发,重点以涉外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做以下方面调查。首先,我们准备向重庆市15所高校(包括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的在校大学生(包括经济管理类,法律类,社会科学类等)学生发放100份问卷,内容包括该校是否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其二,我们在网络上开展问卷调查,向更多的高校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该校是否重视就业指导实践等。我们还准备向其他地区的随机发放少量问卷,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多种科学分析法分析调查数据,结合查阅的十八大的报告文件,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政府的就业措施的实施进

调查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10000字

行了大体上的初步了解,并绘制各种统计图,提供一个直观的统计结果并进行

数据的分析总结,得出可靠结论,并希望能提供切实有效地帮助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措施。

最后,通过分析数据、查阅资料,全面了解国内其它代表城市(北京,上海,成都等)加强大学生的措施,并比较分析出重庆市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方面的不足,同时结合重庆市开放程度与日俱增和经济日趋外向型等优势,进一步完善就业实践培训制度和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希望本调查报告能为政府部门和高校就业指导实践中心以及在校大学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调查内容的分析

通过发放“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问卷、收集分析答卷结果,我们得出以下数据和结论。

一、 由于各大高校扩招及青年人自身观念的影响,填问卷的大学生在一本院校和二本院

校等国家承办的学校就读的人占较大部分。

二、 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考研,一是由于就业压力大,很多行业对学历要求较高;

二是由于一部分大学生想要拖延就业的时间,为将来就业做更好的准备。

三、 由于现今大学生填报志愿时比较盲目,很多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没有很好

的预期,导致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四、 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到发达地区和一般地区就业,偏远地区人力资源严重缺乏。

篇三: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课题及调查说明 ㈠ 课题背景 ㈡ 调查对象 ㈢ 调查时间 ㈣ 研究方法 ㈤ 调查内容

第二部分: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调查数据分析 ㈠ 对就业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㈡ 对就业市场的认识 ㈢ 就业的个人资本 ㈣ 就业意愿

第三部分:调查发现的问题

㈠ 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差异

㈡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开始注意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但是对于专业技能和真正的工作经验仍比较匮乏.

㈢ 企业和学生在人才利用方面达成一定的共识,大学生具有相对理性开放的

就业心态。

㈣ 行动与期望的差距

㈤ 求稳和趋利成为大学生选择行业的两大动力 ㈥ 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有待提高

第四部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㈠ 客观原因 ㈡ 主观原因

(1)就业价值取向失衡。 (2)就业能力不足。

第五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㈠ 国家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

㈡ 各高校要⑴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⑵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政策的解读和宣传,让大学生更了解国家政策。⑶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为企业和学生搭桥梁⑷建议可以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纳入必修课程。

㈢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㈣ 对大学生的具体建议

第六部分:总结不足与展望

第七部分:参考文献

第八部分: 附录—⑴问卷调查表⑵原始答卷表第一部分

调查说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就业市场的了解程度及就业观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我们就是调查他们拥有的多方面“资本”,整体把握住大学生的就业意识,社会就业资源,及就业心态等方面的情况,为将来大学生的培养做好更好准备。 调查时间—— 2010.10.7---2010.10.20 调查对象——

广州市多所大学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多所大学的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涉及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取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就业压力、社会就业资源、就业途径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调查数据——

共收集有效问卷91份,其中男性受调查者有33位,女性受调查者有58位;年级为二年级占总比例13.2%,年级为三年级的占总比例79.1%,年级为四年级的占总比例6.6%,而年级为一年级的占总比例1.1%。 调查内容——

问卷设有题目24道,题目围绕四大方面—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就业供需方面的差异及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就业的个人资本和就业意愿等而阐述。问卷的题型有单选、多选、程度性问题及开放性题目。

第二部分 调查分析——

受调查群体情况分析:受调查群体中有59.3%来自城市,有40.7%来自农村;家庭所在地址为广州的为34.1%,本广东省(除广州市外)占总数58.2%,其他省份占总数7.7%;数据显示83.6%的受调查人员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关注就业机会;90.1%的受调查人员做过兼职,所做过兼职中促销、传单和家教位居前三,

其次是调研和餐饮。

调查者做过的兼职类型数据

(表2)

㈠ 对就业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问卷中列出7条比较详细的就业政策,其中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可办失业登记”,受调查者不了解的程度远远高于其他政策,频数分别占到33和50,这也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受调查者不知道政策“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可办失业登记”,约1/3的受调查不知道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其他5条就业政策都为较多数受调查者了解。

调查显示就业政策多来自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和亲戚朋友同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9%、70.3%和62.6%,这三种来源中亲戚朋友同学不同于另外两个,其属于受调查者的个人交际圈,这样意味着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影响着就业获知的途径。

㈡ 对就业市场的认识

据统计可看出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问及受调查者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态度时,有90.1%的人表示自己有信心对待就业,但也有6.6%比例的人表示悲观,不知道怎么办,这里面的人全都是年级为三年级的受调查者,

问及受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那些条件时,综合能力、社会经验和发展潜力位居前三,比例分别是81.3%、 59.3%和 56%。

问及调查群体认为毕业生具备哪些条件最重要时,专业知识和技能、沟通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分别占到58.2%、67%和52.7%.这和受访者认为目前最缺乏的素质有相同之处,据数据显示有69.2%和56%的人认为缺乏相关工作实习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

受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图1)

㈢ 就业的个人资本

84.6%的受调查者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只能取到一定作用,对就业没有太大的作用,受调查普遍认为高校就业指导缺乏用人单位信息和应聘技巧指导。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