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战后日本的经济论文

篇一: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

【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至今。本文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轨迹谈起,浅析高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而分析日本经济模式在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及其走势,最后阐述过去无论运作多么良好的经济体制,如果不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基于此,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日本经济;日本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经济问题;展望

目 录

一、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特征 ............................................................................... 3

(一)经济复兴阶段(1945-1955) ......................................................................................... 3

(二)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 .............................................................................. 3

(三) 经济稳定增长时期(1974-1990年) .....................................

中途岛战后日本的经济论文

......................................... 4

(四) 经济衰退期(1991-2000年) .......................................................................................... 4

1.企业生产能力过剩 ..................................................................................................... 4

2.科技创新的后劲不足 ................................................................................................. 5

3.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 5

4.经济体制调整失误 ..................................................................................................... 5

5.金融机构存在巨额不良债权 ..................................................................................... 5

6.财政危机严重,削弱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 5

二、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 6

(一) 日本的产业政策 ............................................................................................................. 6

(二) 日本的宏现经济政策。 ................................................................................................. 6

1.财政方面日本大部分财权由中央所掌握 ................................................................. 6

2.金融方面 ..................................................................................................................... 6

3.企业特点 ..................................................................................................................... 6

三、 日本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 ............................................................................................... 7

(一)公司治理结构机能的衰退 ............................................................................................... 7

(二)长期雇佣体制阻碍了企业的改革与重组 ....................................................................... 7

(三)主银行制导致企业经营效率的下降 ............................................................................... 7

四、 日本经济发展展望 ........................................................................................................... 8

二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本文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轨迹谈起,浅析高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而分析日本经济模式在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及其走势,最后总述过去无论运作多么良好的经济体制,如果不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桎梏。

一、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特征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经济也在二战中遭受重创。在战争的废墟中,经过近10年的艰苦奋斗,日本经济在50年代中期恢复到战前水平。从1955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经济的奇迹得益于政府持续的贸易立国政策和企业群体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发展战略及其增长机制。截至2002年末,日本在三个重要领域仍居世界第一:外贸盈余达9.9万亿日元,是外贸顺差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4697亿美元,是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对外净资产(纯债权)余额达175.3080万亿日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就这样一个基础条件很差而且制造战争,遭受战争巨大破坏的国家经济发展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见图一)

1950-

19601961-

19731974-19821983-19911992-2003(%)图一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1950-2003年)

数据来源:根据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 YearBook。

(一)经济复兴阶段(1945-1955)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二)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

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 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三) 经济稳定增长时期(1974-1990年) 1971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20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 从1美元兑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兑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贬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260日元。同年末,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爆涨了4倍, 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扬。日元升值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二重因素对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经济是个沉重打击。1978年秋,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征兆。虽然在197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经济滑坡、物价上涨的情况又有所发生,但由于较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教训,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滑坡。80年代前半期,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前提下,日本开始建立健全财政制度、扩充社会资本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经济政策的导向也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向追求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到1985年底,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达492亿美元。

(四) 经济衰退期(1991-2000年)

进入1992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出现经济危机,1992—1998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其中1997、1998两年出现负增长。

像自然界一切事物一样,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

1.企业生产能力过剩

大规模的设备投资,曾是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但当时,这个因素的作用大大减弱,日本许多产业的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过剩,迫使企业不得不削减设备投资。1998年度日本的民间企业设备投资比1997年度缩减了12.4%。日本企业的过剩设备和过剩投资。造成国内供大于求的局面,阻碍企业进行产业结

构的调整。

2.科技创新的后劲不足

作为一个追赶型的国家,日本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引进欧美国家的科技成果加以消化和创新而取得的,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因此,在当今需要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日本就没有了这方面的后盾。日本科研经费投入虽然也不少,但是80%以上来自私人企业,因而长期重技术开发,轻科学研究。而且,在广泛吸收和引进国外优秀的技术人才方面,日本的吸收能力远不及美国。

3.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日本在战后形成的追赶欧美型的产业结构,日益暴露其局限性。主要问题在于相对优势产业、相对劣势产业和非贸易部门之间存在生产能力和效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日本产业结构上的“三重构造型”。劣势产业方面的输入低于优势产业的输出,产生了大量的贸易赤字,带来日元升值的压力;优势产业必须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如此循环,造成国内的“产业空洞化”现象,国内各部门成本的提高,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创立。

4.经济体制调整失误

日本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战后为了弥补市场缺陷,政府实施了广泛的国家规制。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化和全球化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当初政府建立规制的基础已开始弱化,规制体系的消极作用日益显露。国家规制的大量存在,使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后发效应的消失和“制度疲劳”的出现,使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带来的问题暴露无遗。

5.金融机构存在巨额不良债权

高新技术要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有金融业、尤其是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金融机构背上了沉重的不良债权包袱。到1998年9月末,经审核,日本所有银行不良债权总额高达730270亿日元。这使得银行不愿意向企业贷款,并干方百计地收回以前放出的款项,从而造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筹资困难,致使许多企业破产。

6.财政危机严重,削弱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日本一直奉行凯思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

篇二:日本经济论文

日本经济前途黯淡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国土狭小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必须来自对外贸易,日本的进口额很高, 但出口额更高,每年都有巨额的外贸顺差,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及出口国。经受了海啸、地震、核泄漏等灾害和欧债危机,日元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认为,日本经济的前途并不是很乐观。首先,东南亚洪灾严重的影响日本经济的复苏的起步速度。其次,日本大地震可能导致日本经济加速沉沦的风险上升,还有,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加剧以及日元升值,促使企业削减资本支出,令日本经济复苏刚一起步就遭遇拦路虎。以下,我主要从地震、日元、产业三方面论证我的观点。

1.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观测史上最大规模的里氏9.0级地震。随之而来的大型海啸给沿岸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数以万计的生命被高达数十米的海啸无情吞噬。然而,惊魂未定之时,福岛第一核电站内频频传出的爆炸声更加震慑人心,悄无声息的核泄漏所引发的一场危机令人们的心头笼罩了一层浓重的“核阴影”,更让日本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遭遇波折。

地震发生后,震区以及地震波及地带许多产业造成大范围影响。比如,COSMO石油公司位于千叶县市原市的一处炼油厂因天然气储气罐发生火灾和爆炸而被迫停业。电子产业也深受影响。东芝11日宣布,受地震影响,公司关闭了三重县四日市闪存芯片厂。但是对于日本的汽车产业而言将产生巨大影响。不仅产品的排产计划因停产而全部打乱,而且零部件供应商的损失情况尚未明确,直接影响企业的复产。数据显示,2010年,本田日本生产的汽车有30%用于出口,而丰田则有53%的日本产汽车用于出口,日产则有59%的日本产汽车出口。因此,对于灾后重建的评估风险而言,将影响到日本汽车产业的复苏。而从全球汽车产业的布局来看,此次地震有可能成为2008年危机之后,再次对全球汽车产业进行一次重构。

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损失额将高达16万亿日元,远远超过阪神大地震造成10万亿日元的损失,并认为第二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因此出现负增长,2011年日本实际GDP增长也会因地震减少0.5个百分点,对日本经济的复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日元

日央行副行长西村清彦表示,受海外经济放缓、强势日圆及泰国洪灾拖累,

日本经济放缓不可避免,但有望在放缓一段时间后恢复温和复苏。为了减轻国内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日本央行10月下旬决定,通过增加购买政府债券,扩大资产购买计划5万亿日圆,至55万亿日圆。日央行审议委员石田浩二7日就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时面临的风险表示,鉴于日本主要贸易对象的新兴市场国家对欧元圈出口比例较高,担心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并影响到日本的出口。 若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日本难免将受到严重影响。他督促欧洲领导人统一看法,共同努力解决欧债危机。日央行行长白川方明11月就表示,欧债危机今后的走势将成为日本经济的最大风险,担心日元走高及出口减少会给日本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如下:

1,日元大幅升值,直接影响日本出口。造成日本出口下滑。

2,由于日本出口下滑,日本内需乏力,所以日本政府不得不加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结果必然造成日本公共债务加速增加。逼迫日本政府增加债务发行总量。增加将来的债务危机风险。

3,大量的获利借贷资本回流,造成日本金融机构借贷者集中还贷,而日本由于出口被抑制,内需乏力。金融机构难以寻找到足够的贷款对象,出现资金过剩。所以被迫购买日本政府发行的债券。

4,日元大幅升值,造成日本短期面临更大的通缩危险。这样打击了投资,而增加了储蓄的积极性。最后造成日本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贷款减少。大量的剩余资金追逐日本政府债券。(4,5条将极大增加市场对日本债券的需求,最后造成日本债券收益率不断下降。这就是最近日本债券收益率不断下降的原因。)5,股市的下跌使得日本国民的消费下降,国民是构成市场消费的主要人群,如果人们的购买力不能增加的话,那么日元的走势可能会不断的下跌。日元的升值让日本的出口下降,会影响到许多的日本企业使其亏损。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元升值后,会促使日本政府债券发行和市场债券需求同时增加。最后必将日本的债务总量急剧增加。让日本经济进入通缩危险。并造成日本产业空心化。同时起到消耗日本外汇的作用。

3.产业结构

日本政府最担心的是产业空洞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制造业上。因为当前市场低迷,核泄漏处理不力,灾后重建迟缓,日本企业极有可能借日元升值之势转移海外,从而造成国内市场长期低迷,这会导致日本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南

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教授、日本国 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张玉来《经济导报》)。

产业空洞化”是指国民经济的服务化或超工业化,因为“随着一个国家整个经济向服务化的发展,国内制造业逐渐丧失国际竞争力,进而物质生产的重要性不断下降”。这种观点将“产业空洞化”混同于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经济软性化”概念,按照这种观点,中国及东盟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走向空洞化,因为这些国家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不断升高。

强势日元导致了日本劳动力成本急剧升高,国内物价飞涨,大批日本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生产,致使国内产业空洞化现象逐渐加深。

日本的产业空洞化是日本顺应本国国内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所采取的大举对外直接投资造成的,它反过来又对日本经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

第一, 产业空洞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本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

第二, 产业空洞化对日本就业产生了较大压力。

第三, 产业空洞化加剧了日本的地区发展失衡。在短期内,产业空洞化的表现突出表现为失业率的攀高,这是由于制造业外迁而国内相应的替代产业短期内难以建立, 形成短暂的 “雇佣真空”。

此外,日本经济对美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依赖,美国的经济危机无疑对日本造成不小的影响,表现在对日本金融业,家电产业,建筑业,汽车出口行业,机械加工行业等各行各业的影响,造成日本股市的低迷等,对日本经济的向前发展极为不利。

综上所述,无论是地震,日元,还是产业结构,都对日本的经济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认为日本经济复苏面临三个主要风险:

一是外部市场需求低迷

二是日本许多工厂因电力供应短缺而难以充分恢复产能。

三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劳动力人口减少将对日本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但解决好这些问题,并非件易事。所以,我认为日本经济的前景是黯淡的。

篇三: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工商系09(2)班 第五组 学号41至50号

一、二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有两大阵营:以德意日为主要代表的轴心国和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国为主的同盟国两大阵营。日本作为轴心国中重要的一员,在二战中,对日本的经济影响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开始走向法西斯道路。1936年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不久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策源地形成。之后日本在亚洲发动多次战役,主要有名的是1941年日本袭击美国太平洋上的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942年发动 “中途岛战役”,取得胜利。日本在亚洲地区,从中国大陆,然后延伸到太平洋岛屿上,日本作为一个岛屿国家,国内的资源比较稀缺,加上这样拉动的长战线,日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军火资料到战场上。这对日本资源采用是个非常大的数目,对日本自身发展经济需要的生产资料受到缺少。

2、虽然二战的战火在战争中没有烧到日本本国,但是日本实行军事化政策,强行征大量的青少年去参军,国家的后备人才大量缺失,并且本国国民无心发展军事外的生产,至专注于战事。这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无非是个重大的受挫,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同盟国的胜利结束。1945年8月,为了迫使日本投降,美国为了报复日本两次的袭击,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放了代号为“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广岛和长崎死伤人数无数,从此变为荒地,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才恢复。广岛和长崎作为日本重要的经济发达城市,两地经济的影响对整个日本经济而言是重要的打击。

二、二战后日本对本国经济的整顿措施和外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二战后日本本国对经济的整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主要从内外两部分进行整顿:

1、日本本国内部主要采取措施是以下几点:

⑴、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⑵、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日本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

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⑶、日本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精神的推动。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50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使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职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其次,拉大职工报酬上的差距,使职工感到只有不断竞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高报酬,从而具有压力感。企业重视对职工的“感情投资”,主动协调劳资关系,培养职工“以厂为家”的敬业精神。这种“日本公司”模式有助于日本培养强大的工业能力。

⑷、日本的现代企业精神与日本传统的家族主义和家庭观念有密切联系。日本的家族主义和家庭观念不同于中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制度和家庭观念,其家庭观念的出发点是:家庭是一个经营单位。所以既排除了中国传统的大家族关系和至今盛行的“裙带风”,又可以比西方的结构更和谐、更密切、更团结,成为一种社会凝聚力。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在外部方面,主要是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美国为了让日本遏制亚洲主要经济国家的发展,对其采取了以下措施:

⑴、战后初期,美国给日本20多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并向日本提供大量的石油、煤、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料。从而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振兴,并且美国“核保护伞”战略大大节省了安全防务的费用。

⑵、对日本的独占和政治改造。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长达七年,保证日本领土的完整性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利于日本长期稳定发展。美国还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

⑶、由于“冷战”需要,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美国放弃了对日本战争索赔,撤消了以拆迁日本军事工业作为战争赔偿的计划。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美国先后提出两个新方案,对先前的“赔偿方案”进行大幅度修改,将拆迁的工业设备减至方案的30%。至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日本的一切赔款。

⑷、创造性地打破阻碍日本经济复苏或经济增长的那些障碍。美国出于在远东战略的需要,还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对日本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政体进行改革。美国的这些措施为日本战后走 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道路提供了可靠保障。

⑸、亚洲的两场局部战争(越南战役和朝鲜战役)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朝鲜战争,极大促进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步伐。战争引起了“特需景气”,侵朝美军大量向日本厂商进行军事订货和购买廉价劳务,对促进日本的经济是个重要的保障。

三、二战至今日本国内经济发展的衰落与繁荣时段概要

二战至今,日本的经济发展所经历了十个重要阶段,具体概要如下:

1、1945—1952年,日本经济进入战后的经济重组和重建时期;

2、1952—1960年,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前的奠基阶段;

3、1961—1970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

4、1971—1991年,日本经济处于不稳定增长阶段;

5、1992年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进入持续衰退期;

6、1993—1996年,经济复苏稳定时期;

7、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经济复苏停滞处于衰退期;

8、1998—2007年,日本在金融风暴后的整顿,经济处于慢慢复苏和发展快速阶段; 9、2008年,遭遇“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受重创,经济处于衰退期;

10、2009—2011年,金融危机后的整顿,处于慢慢复苏阶段。

四、二战至今日本经济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趋势:二战至今,日本经济经过了十个重要的时期,虽然有衰退时期,经济有所波动,但总体的发展趋势还是处于上升的状态,在世界经济体中,日本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2、发展原因:

⑴、战后本国采取的有利措施和他国的扶持,使得日本的经济很快得到复苏,为以后得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祭奠;

⑵、二战后世界经济环境日益良好,特别是重要的世界经济组织的建立,如世界贸易组织等,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⑶、日本国民的奋斗和努力,为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身的聪明才智;

⑷、自身丰富的国内资源,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引来了众多的投资。

五、综合历史和现在的世界形势对日本经济的评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得中国遭受了严重伤害,让中日两个国家结下了历史仇恨,对两国的发展不利。同时作为轴心国的一员,和法西斯国家一起破坏世界的和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但是,日本战后至今本国和世界环境的发展下,经济一步步走向繁荣,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的一员,在世界经济体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上升的经济趋势,对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说,日本二战以来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形势是个促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