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悔”与“无我”传承“燃灯精神”

以“不悔”与“无我”传承“燃灯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老师扎根祖国边疆四十余年,用行动诠释着初心不改、教育无悔。她以善良之心扶贫助学,以敬业…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不悔”与“无我”传承“燃灯精神”》,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以“不悔”与“无我”传承“燃灯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老师扎根祖国边疆四十余年,用行动诠释着初心不改、教育无悔。她以善良之心扶贫助学,以敬业之心教书育人,以无悔之心耕耘人生。她燃烧自己,照亮无数穷苦孩子们前进的道路。她是真正的时代楷模、国家脊梁。年轻党员干部们要传承张桂梅校长的“燃灯精神”,以“不悔”的信念、“无我”的精神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

  点燃“奋斗”之灯,不悔“道阻且长”,以坚韧追逐梦想。“一灯如豆,万点星光。”托举起无数希望和梦想的华坪女高,曾是张桂梅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为了实现这个梦,张桂梅受尽了嘲讽和白眼,倾尽了心力和财力。历经六年的艰难筹措和不懈奋斗,华坪女高正式建立。建校十三年,帮助两千多名山区女孩实现大学梦。而张桂梅实现她的梦,用了四十多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年轻党员干部们要接力榜样力量,根植红色火种,心怀家国,心怀人民,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成长,在大风大浪中练就铁骨。锤炼坚韧之心,汇聚强大能量,以“无我”的状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奋斗终身。

  点燃“奉献”之灯,不悔“鞠躬尽瘁”,以坚守升华信仰。“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张桂梅始终把教书育人、以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矢志不渝。63岁的她更是直言“九死亦无悔”,即使病魔缠身,依然要坚守三尺讲台,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年轻党员干部要像张老师一样,时刻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做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和默默奉献的耕耘者。坚定理想信念,勇担责任使命,发扬“舍小我而利公,行大道而忘我”的奉献精神,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无我”的态度在平凡岗位做出伟大事业。

  点燃“大爱”之灯,不悔“孑然一身”,以行动践行初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张桂梅朴素清贫,孑然一身,却爱生如子,几乎奉献了所有的爱意。她的爱陪伴在烛火下,成长在山道上,追逐在梦想里,她是名副其实的“张妈妈”。她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无私大爱燃烧自己,让贫困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年轻党员干部们,要接过张老师手中的火把,以大爱之光照亮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当成衣食父母,做好人民的勤务员。牢固树立为民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问题。以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对待群众。践行“无我”的诺言,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足感。


感悟“时代楷模”背后的“三种情怀”

近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李恒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她曾舍弃世卫组织优渥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几十年如一日投身麻风病防治事业,给麻风病人带来了新生。党员干部要从她的豪言壮语中感悟其背后的“三种情怀”,用智慧和汗水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风采和担当。

  从“把最好年华献给祖国”中感悟“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爱国情怀。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1958年,她瞒着同在美国生活的父母家人,只身一人回到祖国,将所学知识为党和人民服务,用无私大爱护佑天下苍生。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从革命先烈先辈身上汲取精神动力,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拿出“舍我其谁”的气魄担当,自觉把使命扛在肩上、把忠诚烙印于心,主动到防汛减灾、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艰苦一线勇挑重担,鞭策自己在平凡岗位锻造“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坚毅品格,做到矢志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从“治不好再找新药”中感悟“心系人民、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983年,她带着“利刃”再次来到云南省麻风村,一次次试药为村民诊治,并承诺“每年都来,治不好就再找新药”。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孜孜不倦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生境界,褪去“机关味”,增添“泥土香”,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里、融入血脉。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着力解决好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把群众高不高兴、赞不赞成、答不答应作为重要参考,切实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为麻风事业奋斗终身”中感悟“求真务实、勇于攀登”的敬业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16年,95岁高龄的她用一封入党申请书表达了对麻风事业奋斗一生的铁血担当。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毅果敢,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干劲和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另一方面要用求真务实的作风在“越是艰难越向前”中勇攀高峰,练就敢担当、会担当的“宽肩膀、铁肩膀”,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砥砺“三底”精神 奏响基层乐章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我走出校门,走进选调生的队伍,初入选调的我们,要以沉到底为弦,以底数清为谱,以有底气为曲,奏响基层的乐章。

  沉到底。要想走近群众的心坎里,就要有沉到底的姿态。基层工作是繁忙复杂的,但刚进入社会的我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因此选调生要牢记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把握青春的大好时光,抓住到基层去的宝贵机会。沉到一线去,既要心沉基层,也要身沉基层。坚定向下为民的信念,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立足本职工作,决不能有等一等、缓一缓的思想。我们要积极学习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去爬最高的山,走最远的路,到最穷苦的人家。和群众走在一起,了解群众的难事、疑事、琐事,做好从抓好落实政策到主动思考能为基层做些什么的转变。

  底数清。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嘱托新青年要“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是摸清基层的底数、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沉得下去、融得下去,下足“绣花”的功夫,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需要什么,才能让问题浮出来,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获得感。时代楷模邱军因重病被送进医院时,穿的还是修了两次的旧皮鞋,这双皮鞋陪伴他到城壕镇调研脱贫攻坚52次,走遍了全镇1134户贫困户,帮助华池县千余名贫困青年获得一技之长。心中有多少责任,脚下就有多少泥土,用脚步丈量土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把底数摸清,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有底气。底气源于“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我们青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要想怀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底气,就必须增强本领长才干,经受住风吹雨打的考验、严寒冰霜的磨练。一方面,要想穿上过硬本领的盔甲,就要树牢学习是基层工作的纲的意识,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当中汲取向上的精神力量。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田间地头、百姓家里看一看。有问题时主动开口向老党员、老干部问方法、问疑难、问情况,才能让为人民服务的状态更有底气。另一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担当作为。永葆闯的劲头、干的作风,用砥砺前行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苦干实干的努力,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去,当我们把每一步都走稳时,挑起基层重任的担子才能有底气。

  选调生只有真正做到“三底”,把汗水挥洒在基层的土地上,才能把基层的民心暖起来,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奏响精彩的乐章。


燃“四味真火”以炼“心”“身”“手”“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强调,如今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要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坚持原则、守住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年轻干部作为时代舞台的主演员、时代之歌的主音符,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从中汲取奋进力量,燃起“四味真火”,修炼“心“身”“手”“脑”,做有为青年。

  燃“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之火,修炼坚如磐石之“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向,是一个人能成大事的根基,而坚守志向,则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引领中国人民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其根源就是“坚守理想”。作为年轻干部,感慨前辈丰功伟绩的同时,要以史明志,不忘来时路。时时刻刻把坚定信念作为自身的终身课题,时常叩问内心,修剪枝叶、补钙壮骨,修炼坚如磐石之“心”,在风雨飘摇的航线中稳掌船舵,以“不变应万变”。

  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火,锤炼忧国忧民之“身”。“在其位,谋其职”,身为党和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就要担起时代使命,急民之所急,忧国之所忧。如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身为“第一书记”,她文文弱弱仍要冲锋陷阵,遭遇艰难仍然担起职责,带领白坭村脱贫致富;
如“中国科制之父”钱学森,遭受迫害仍冲破层层阻碍回归祖国,只为担当使命为国效力。作为年轻干部,要胸怀“百姓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位卑未敢忘国忧”的担当,小到百姓“急米下锅”,大到国家变革发展,一切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都要义不容辞地干。

  燃“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之火,锻炼克己奉公之“手”。“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自家老屋连夜漏雨,他仍不享受“特殊政策”,老伴女儿吃包谷饭,他仍将乡民政送的救济粮拿给更困难的村民。《扫黑风暴》中的胡笑伟,原是心系群众的好警察,后因私欲为虎作伥,觉醒时刻悔恨万分。作为年轻干部,要以反面故事为戒,学习先进典型,要知道“事有可为有不可为”,既不要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也不要做奉行好人主义的“好好先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把党和群众放在最高位,“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火,造炼能担大任之“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年轻干部要抓住长本事、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则要沉心静气,研读书本,学习政策理论;
二则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本领;
三则要学用相长,在学中干,干中学。只有这样拓宽眼界,增强才干,“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进而成长为能担大事的瑚琏之器。


教师节 致敬最美的您!

9月8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这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既有高校勇攀科研高峰的领军拔尖人才,也有在乡村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今年9月10日是全国第37个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每一位老师节日快乐。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您身在村小,于微末处发光;
您身处大山,托起日月星辰。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您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成就了无悔的教育人生,只愿一生育桃李,不问辛苦为谁忙。您扛起的,是未来;
立起的,是党员干部的样子。

  您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书匠”,铸魂育人守初心,照亮童真的梦想。“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正是徐特立这样的“引路人”,让昔日学生毛泽东如此称赞。何为师?年少时,懵懂的我,父辈告诉我,希望我长大以后成为您,您是了不得的“教书匠”。而后,您以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身份授我“谋事之才”,传我“立世之德”。坚守在科教一线的百岁教授杨恩泽,54年只做“教书匠”的七旬“教痴”俞泰红,一生匠心为师的欧阳中石……从教书开始,到人生为止,师者无不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担当精神,用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指引和支撑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向标”。正是您走入我的世界,用有德之学启蒙我智慧品格,用优良学风、学养引导我向善求真,才让我眼里有光、脚下有路,让理想信念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强劲力量。

  您是“甘为孺子育英才”的“大先生”,炼树人授业本领,挺起教育的脊梁。“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追梦,筑梦,您竭尽所能呵护着一批批青少年茁壮成长,为党和国家输送人才,人生之幸莫过于此。“我们等得起,可孩子们的成长等不起,她们可都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山区的希望。”“燃灯校长”张桂梅,命运置她于危崖,她却馈人间以芬芳。7年来为山区送教送培惠及6县31乡镇5万多个家庭的李红霞,扎根海岛27年、多次赴西藏等地支教的叶海辉,扎根特殊教育20年、坚持家访10年、足迹覆盖重庆30多个区县的李龙梅……教育要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需要到“汪洋大海”中去学习搏击的能力和本领。而今,无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实履行国家教育职责的“大先生”,就像无数把火炬,无不擦亮立德树人的底色,用“三尺人生”之力“化作春泥更护花”,挺起教育的脊梁。

  您是“尽育桃李绽芬芳”的“中国风”,践行丹心献教育,传承奉献的光焰。“以情育人,热爱学生;
以言导行,诲人不倦;
以才育人,亲切关怀;
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中国风”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您以幸福的心态、幸福的课堂,让“种子精神”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彰显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我致敬为崇高教育事业奋斗的您,正因为有您默默地“铺路”,才有了一代又一代拼搏奋斗的筑梦人,您穷尽一生写出人生无限的高度。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用来点燃的火种。要点燃火种,诚如“时代楷模”钟扬老师,您秉持着“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的执念,无尽地把心血和汗水注入到收集和播撒种子的路上,忘我耕耘、播种未来,力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党和国家育人育才,彰显爱国之情、诠释报国之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节即将来临,感恩1792.97万个您,以直抵人心的一道“微光”,聚成朗朗晴空,点亮了我们的世界。致敬最美的您,祝您节日快乐!教师节,永不止这一天!


快捷搜索:[db: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