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当找准“行动坐标”

学史力行当找准“行动坐标”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小编为您整理了《学史力行当找准“行动坐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学史力行当找准“行动坐标”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我们党百年来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的实际行动,在民生领域创造的辉煌成就,生动诠释着一个伟大政党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和以人为本的现实关怀。学史力行,党员干部当以之为行动坐标,为人民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学史力行,淬炼“为民服务”之功。人生是一道开放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却有相同的价值选择。杨善洲、孔繁森、廖俊波、黄文秀……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价值典范。在为民服务上,党员干部要以优秀的共产党员为“行动坐标”,远离官威、官话、官架子。在走村入户时,要带着“温度”,而非带着“距离”;
和群众交谈,要推心置腹,而非巧言令色;
对群众的需求,要记在心上,而非抛诸脑后;
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而非高喊响亮的口号。须知,融入群众的方式方法也是为民服务的本领。此外,党员干部要在理论学习中活络头脑,在实践锻炼中锻造筋骨,在党史阅读中提升境界,沉就沉到底,干就干出彩,把实干苦拼的意志与能干善拼的本领结合起来,推动为民服务再上新台阶。

  学史力行,保持“清正廉洁”之品。“你拥有什么,你就是什么。”当一名党员干部沉醉于享乐、图利于社会,为自己注入唯我独尊、唯利是图的“致幻剂”时,也就背离了人民立场,也就与初心背道而驰,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短暂而虚幻的愉悦感和优越感,葬送的是个人的政治生命,污染的是政治环境。而当一名党员干部以初心为航标,以“虑于微”为标尺,以“防于小”为准则,以真诚与群众面对面,以坦诚与群众心连心,始终保持清风拂袖、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能够慎于始、慎于终、慎于小、慎于独,就能够得到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学史力行,当找准言行的“坐标”,党员干部要从“心”出发、以“律”为戒,言行依矩,时刻保持清正刚直的品性,不被贪念所奴役,不被诱惑所掌控,清正廉洁作表率,一心一意为民谋福祉。

  学史力行,激荡“奋勇向前”之能。“共和国勋章”弘扬着英雄模范为人民事业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精神;
“七一勋章”注释着来自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为人民而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岁月,英雄模范与时代楷模用无私的奉献与毕生的奋斗书写了感天动地的诗篇,彰显了无私忘我的境界。从“勋章”里看初心,在“坐标”中强信仰,我们当强化从社会之我、人民之我到内在之我的认知,从“初心”这面镜子里审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激励自我;
回望初心、凝心聚力,我们当躬身实践、敢于斗争,跨过激流旋涡,穿过荆棘迷雾,专注于每一个当下,激荡接续奋斗的力量,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依靠群众,凝聚起磅礴力量,携手奋进于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把初心写进青春奋斗中,把铿锵有力的誓言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将人民事业推向前进,让为民奋斗成为人生中最鲜亮的底色。


共赴赏荷之旅 做“荷花牌”干部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八月是赏荷花的季节。粉白相间荷花朵朵,苍翠欲滴绿叶田田,清澈透明水流脉脉,微风拂过,宛如一条碧绿的波痕,为这烈日炎炎送来一丝清凉。今日诚邀广大党员干部,共赴赏荷之旅,提升全面能力、秉持淡泊名利,涵养敢于斗争精神,做一名如荷花般的基层干部。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基层干部要“十八般武艺都俱全”。要问荷花哪里好?荷花全身都是宝——花瓣止血、莲子养心、荷叶清暑……基层干部要成为像荷花一样的“宝藏人员”,推动工作的“万金油”,走进群众的“连心桥”……以书本为师,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当行业的“百科全书”;
以土地为师,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的声音,做百姓中间的“田秀才”“土专家”……以优秀党员为师,增强为民办事能力,取长补短消除“木桶效应”;
以困难挫折为师,汲取干事创业经验,为推进乡村振兴“添薪加柴”……基层干部若想做百姓的贴心人,必先成为业务的“多面手”,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基层干部要涵养淡泊名利的静气。荷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气质,一举摘得“花中君子”桂冠。身为基层干部应该像荷花学习,“洁身自好”保持一身正气。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周恩来同志“三付饭费”,绝不占公家便宜,照见共产党人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政治品格;
“战斗英雄”张富清甘守清贫、不谋私利,书写共产党人初心和本色……“清清白白做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他们都用自身言行践行了“廉者,政之本也”。基层环境复杂,诱惑多,基层干部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规、以德定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基层干部要永葆敢于斗争的精神。荷花虽娇美,但身上却有一股不懈奋斗的韧劲——出生在淤泥里,却能破土而生;
烈日炎炎,百花萎靡,却能摇曳绽放……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凿出一条“麻怀出路”;
优秀共产党员胡中山坚持不懈带领群众“下山入川”脱贫致富;
时代楷模赵亚夫,55年扎根茅山革命老区,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在他们的身上不懈奋斗,敢于与恶劣环境斗争、不断挑战自我的共产党员的精神正在熠熠生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将斗争精神与我们的血液融合,保持“刀不磨不快,玉不琢不成器”的拼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时不我待”的锐劲,将“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化作我们内心深处的信念!


从百年党史中涵养“为政智慧”

一百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虽为弹指一瞬,但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足以“教日月换新天”。历史是当下的镜鉴,百年党史蕴含着壮阔的战略思维、灵活的创新思维、严谨的法治思维、严正的底线思维,历久弥新又熠熠生辉,既具良好的教化作用,又蕴含宝贵的治国理政智慧。党员干部要学好百年党史这门“必修课”,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为政智慧,在工作中找准着力点,驾驭新局面,一路稳打稳扎、砥砺前行。

  在崇德立志中强基固本,树立昂霄耸壑、自强不息的信念观。“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入党誓词第一句“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饱含共产党人“一生向党爱党”的坚定政治信条。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一次次从挫折中奋起,归根到底是理想和信仰的坚定塑造着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前赴后继的政治品格。新时代,“时代楷模”黄大年、“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新愚公”李保国等优秀共产党人用沉甸甸的信念书写出“心有大我”的报国篇章。任何成绩都不是空中楼阁,事业大厦要从一砖一瓦垒砌,党员干部既要用百年思想精髓坚定自身理想信念,还要“体诸身、见诸行”,做到知行合一,在任何急难险重的任务中以迎难而上、激流勇进的无畏,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冲锋在前。无论任职什么岗位,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在自省修身中秉公用权,树立黎元为先、利民为本的民生观。“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在哪个时代,“为民情怀”都是检验为官从政是否造福于民的“试金石”,也是古往今来永恒的政治主题。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树立“小我”的服务态度和“无我”的精神境界,辩证地、批判性地看待传统文化中的民本观念,摒弃“官本位”思想,结合当代国家治理牢记“公仆”角色定位,全心全意做好为民服务的“店小二”。同时校准人生理想坐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善为无誉之功、长兴之业。坚持“三省吾身”,让心有所仰、心有所畏,认清权力的公共性、服务性本质,莫将权力当成牟利手段和私有工具,既“善用”又“慎用”,最终落脚到“权为民所用”。

  在为官从政中严于律己,树立法令既行、纪律自正的作风观。“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公正廉洁始终是党员干部政治修养的必要品格。从毛泽东同志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改革开放提出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充分表明,律己是清廉的前提,于私底下、细微处、无人时做到自我约束不放纵、恪守底线不逾矩。律己关键看修为和定力,当代党员干部要赓续传统优良作风,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发扬“甘当铺路人”的敬业奉献、“深藏功与名”的淡泊名利,“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实干担当,坚决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于慎独慎微中积尺寸之功。做到“自身硬”的同时党员干部还要拧紧法纪“螺丝”,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重要位置。定期参与党内纪律法规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自觉定好“严”调子,将纪律意识内化于心,把铁的法纪约束进一步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做到“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当人民群众真正认可信赖的好干部。


用实乡村振兴的“舵”“桨”“帆”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陈希强调,要按照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着力建强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见证脱贫攻坚的壮阔历程,总结打赢脱贫攻坚的丰硕经验,广大党员干部的忠诚、实干、担当起到决定性因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好陈希同志的指示要求,让乡村振兴之“船”扬帆起航、行稳致远。

  以忠诚“掌舵”,把准乡村振兴“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新一层次上的农村发展战略,从一定程度上讲,会比脱贫攻坚的难度更大。面对乡村振兴,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毫不动摇、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政令一致、上下协同,刚劲有力地在推进发展乡村振兴道路上稳健前行。党员干部在发展乡村振兴中续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通过推进乡村振兴在新的征程中找准人生坐标,坚定前进方向,迈出坚实步伐。

  以实干“划桨”,凝聚乡村振兴“能量”。要把发展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党员干部要有实干精神,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时代楷模黄大发,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是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党员通过实干争做懂技术的“田秀才”、做会种田的“土专家”、做善经营的“农创客”。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以担当“扬帆”,提升乡村振兴“航速”。新形势下发展农业,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机制,做好与农民利益联结,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传喜用10年时间完成了旧村改造,建起了65栋居民楼、170户小康楼,社区医院、小学、幼儿园、老年公寓拔地而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6.5万元,全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了人人有工资性收入,家家每年都有村集体“分红”。党员干部就要像他一样,用勇挑重担的为民担当,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带领群众沿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挥洒青春“浓墨” 绘就大写“人生”

  “有志青年同信念,红色基因代代传”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广大老党员老干部始终与党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用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书写了答卷,是青年干部应该看齐的“灯塔”和“明镜”,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时光变迁但初心永恒的光芒,从伟大精神中读懂岁月砥砺但斗志昂扬的铿锵,在新征程上尽情挥洒青春“浓墨”,绘就壮阔灿烂的“人生篇章”。

  从“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毕生坚守中研好“信仰之墨”。回溯百年非凡历程,无论是烽火硝烟的战争时期,还是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亦或是砥砺奋进的改革阶段,老党员和老干部们始终奔走在时代的前沿,用担当诠释忠诚、用奋斗映照初心。从“草鞋书记”杨善洲,到“时代楷模”张富清,从“花萼愚公”周永开,到“布衣院士”卢永根,他们用毕生坚守来捍卫信仰,他们用一生忠诚来点亮荣光。广大青年干部当以老党员为标杆为榜样,在前进路上始终把牢政治方向,努力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人生篇章”里挥洒“信仰之墨”,擦亮一心向党的赤诚本色。

  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实践中握紧“担当之笔”。从“青丝”少年到“银发”老者,老党员和老干部们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事业的热土,都耕耘在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田里。六十余载为民修路筑道,坚持“白干不要钱”的卢绍良,用崇高追求和炙热情感点亮了一颗“爱民心”;
从非典抗疫最前线到新冠肺炎阻击战,钟南山院士用“逆风出征”诠释了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
黄大发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和双手,用30年的奋斗凿出了一条“生命渠”,用实干苦干让美好日子真正实现。广大青年干部当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实践中握紧“担当之笔”,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用真情蕴浓为民成色,用担当书写“大写人生”。

  从“历百折而仍向东”的顽强坚韧中绘就“奋斗之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许多的老党员老干部虽已退休多年,但是“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誓言仍烙印在他们的心中,印证在他们的行动中,坚持退而不休的中学校长陈立群,放弃安逸生活当起了义务护林员的周永开,91岁仍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烛光叶连平,他们真的将光与热发挥到极致,用矢志不渝来践行着一生诺言。广大青年干部当读懂老党员老干部身上的顽强坚韧,培铸“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力,追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进取心,历经风雨而初心如磐、身经百战而斗志昂扬,让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与时代同行,绘就壮阔无比的“奋斗之景”。


快捷搜索:[db: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