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踏上共同富裕征程深刻意义和内涵【2020】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踏上共同富裕征程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信件指出:“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小编为您整理了《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踏上共同富裕征程深刻意义和内涵【5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踏上共同富裕征程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信件指出:“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在脱贫攻坚圆满结束的现在,如何使其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共同富裕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共同课题。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人口为何大量流入城市?最大原因还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产业偏弱,收入偏低。在当前“三农”仍处弱势的前提下,如何在农村发展产业,实现产业“复苏”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要依托自身特有优势,探索“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推广发展棚膜经济、中草药材、经济动物养殖、果树栽培等特色富农产业,科学地壮大产业规模以对冲人口流出的劣势,引领农户由常规农业向特产农业、休闲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群众不离家就能达到一个良好稳定的收入,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内核动力。

  乡村振兴,人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农村不象城市那样人口集中、商贾林立,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大量流动到城镇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流失的乡贤才应该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要合理规划现代新农村,实现村民的有效集中居住,既方便生产生活,又方便内外沟通。一方面,要善于把本土村民吸附当地,另一方面,要善于吸引外来人员,利用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让返乡创业的人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市民下乡”。人多了,生活和经营活动就热闹起来了,乡村振兴就有了视觉变化。

  乡村振兴,环境是关键。“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每一个人梦境一般的期待。何曾几时,三两茅草屋、土胚房,历经风雨的公厕破败不堪……恶劣的人居环境成了农村的标识,而这个标识难以承载游子的乡愁,更谈不了乡村的振兴。如今,我们通过多项工作、持续发力,这个标识已经逐渐远去,但村民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好生活习惯。村民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的直接受益者,更应该是直接参与者,我们在工作中要追根溯源,着重于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做好乡风民俗的培养与引导,提高村民卫生意识,在保护中建设好生态环境,大到山水资源的保护,小到垃圾处理和“厕所革命”,要发动集体力量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


赋能接棒“老榜样” 携手奔向“共同富裕”

  七一”勋章的颁授不仅仅是表彰,更重要的是为全党树立了榜样,鼓舞了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人民。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前进的目标,是我们为民办实事时不一样的动力,是我们携手奔向“共同富裕”的亲密伙伴。

  榜样的意志比金坚。29位功勋党员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授此殊荣。而他们中有在手臂中弹的情况下,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战士成功登岸的马毛姐;
有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的“张妈妈”……无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多大的困苦险阻,无论周边的环境是多么孤独,但内心依然毫无畏惧、顽强拼搏,迎着“狂风暴雨”战斗在一线、奋斗在基层,几十年如一日,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用实际行动演绎使命担当;
为了国家的尊严、人民的幸福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用汗水践行着初心使命。“榜样”的力量让我们有了接续奋斗的信心!

  我党的事业比海阔。“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百年以来,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新中国开天辟地、鞠躬尽瘁,带领新中国在艰难困苦中勇敢前行。如今,更是越来越多平凡的共产党员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为党的不平凡事业贡献着平凡的点滴。就如乡镇基层干部而言,或许他们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但也曾在一次次抨击内心的自然灾害中饱经风霜,艰难成长。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中锤炼坚韧的意志,在“在与基层混乱繁杂作斗争”中锻造过硬的本领,可谓是“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正是这样一批批忠诚实干的党员没日没夜地坚守,奋力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为美好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群众的幸福比天高。榜样的无限坚持、党员的奋力拼搏,为群众迈向幸福彼岸搭建了坚固无比的桥梁。“着力破解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一”,浙江正在积极谋划如何答好这道“必答题”。群众的幸福莫过于“共同富裕”,而这条道路崎岖,路上难免遇到艰难险阻,我们也在极力思考如何打通这条“光明大道”。到了浙江的偏远地区,你不难发现教育、医疗已经成为百姓挂在嘴边的最大难点堵点。大家总是想着把自己的孩子往外送,接受更高的教育资源;
将老人带至更大的城市医院,接受更好的医学治疗。自给自足或许是来得太慢,成长路上总得有“师傅带徒弟”,“山海协作”成了目前加快民生基础建设的方式之一,“小城镇也想大作为”,小城正不断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提升自我,促进富民增收,打赢群众“幸福战”。


学习脱贫攻坚精神 谱写共同富裕篇章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肯定脱贫成果,表彰脱贫楷模。在2020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人间奇迹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创造的辉煌。我们要充分学习、领悟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谱写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新篇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学习脱贫攻坚奉献精神,脱贫楷模需要我们铭记。扎根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将三十五载岁月默默奉献给教育扶贫;
凿开草王坝“生命渠”的黄大发,将三十多年光阴无私奉献给引水开渠;
放弃优渥条件返回家乡的黄文秀,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家乡建设……他们是脱贫攻坚的楷模,更是这个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闪耀出熠熠生辉的光芒,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无私奉献需要被世人铭记!脱贫攻坚的胜利,正是有这样一批时代楷模扮演好了“领头羊”的角色,才能收获完美的成绩。个人虽然只是国家的十四亿分之一,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小的石子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大山。我们需要铭记楷模的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学习脱贫攻坚克难精神,巩固成果需要我们奋斗。脱贫攻坚的道路,从来不乏磨难与荆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前人辛苦付出换来的全面脱贫伟大成就,需要我们用奋斗去巩固、去筑牢。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与贫困的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巩固成果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各项工作,需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需要我们不断攻坚克难,努力奋斗。上承党的各项政策,紧跟步伐,下接人民的各种困难,全力解决。如今,防止返贫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巩固成果贡献我们的力量。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学习脱贫攻坚开拓精神,时代篇章需要我们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开启,全面脱贫不是终点,只是新篇章的起点,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更需顺势而上,开拓探索,开辟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宏伟目标,就要不断创新,因为创新是改革的动力,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新时代前进的动力。站在新的起点,要贯彻新的理论,掌控新的局势,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地制宜的转变工作思路,以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开拓进取,凝神聚力,汇聚更加磅礴的力量促进乡村振兴,谱写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华彩乐章。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需要我们回首、学习;
迈步新征程,砥砺再出发,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需要我们前进、谱写。


要不断增强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古以来,共同富裕就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后,共同富裕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和历史使命。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久久为功、逐步推进。在实现的道路上,我们要牢记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要积极作为,铢积寸累、聚沙成塔,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民心所向。70多年来,我们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的大关,是改革开放初的30多倍,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的是让全体中国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共享发展成果。然而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还不小,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距离,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把改革发展的蛋糕做得更大,成果分得更好。一起实现共同富裕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心声。民心所指,我之所为。我们要聚焦民生薄弱环节,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推动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加快乡村振兴,早日实现民心所盼。

  实现共同富裕要答好经济答卷,更要答好政治答卷。经济是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实现共同富裕”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等目标,这深刻地体现着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中国共产党人最讲政治,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把党的决定和部署贯穿、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关键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如期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兑现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勇于拼搏奋斗,更要抓住历史机遇。实干兴邦,实现共同富裕要靠真抓实干,要靠不懈奋斗。我们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办实事,始终把为人民群众多做好事、实事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今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历史时期和时间节点,乘势而上。我们要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做学习型政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共同富裕的新理念新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我们要加强深化改革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改革的促进派,通过全国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抓好这一历史机遇实现共同富裕。


营造“条件”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橄榄”果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最终要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构建新时代“富裕”的社会主义,不只是物质水平的提升,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此,我们应当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种植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橄榄”果实,打造出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精神充盈、生态环境优美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全面而又优质”的共同富裕。

  培育“肥沃土壤”,打牢“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物质基础。如同植物需要肥沃的土壤作为支撑,才能稳定于大自然之中一样,想要实现共同富裕,“根基”在于打牢坚实富余的物质基础。这就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循序渐进;
也要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经商致富”等多样化致富方式;
更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从“小岗村改革”“一带一路”等创新举措不难看出,政策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也是实现“橄榄”型经济的有力举措,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因素也包括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做好人民的“指路人”“守门员”“后勤员”和“兜底员”。

  引入“明媚阳光”,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家园。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阳光,人类的进步也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国想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奔着”物质这一单独层面来的,精神生活的富裕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构成要素”。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方面需要弘扬社会“正能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继承“光荣传统”,铭记“革命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丰富的精神世界,去实现共同富裕之路。

  学会“细水长流”,共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美好生态。水是生命的源泉,美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载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难看出,一个国家是否真的做到全面的“共同富裕”,生态环境的好坏是考核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全面、长远的眼光看待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全面而又优质”的共同富裕模式。


快捷搜索:共同富裕  深刻意义  内涵  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