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生会部门工作计划 [大学学院教务处年度工作计划参考]

  201*年教务处工作的总体思路: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教强省意见为统领,以启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201*年有关工作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启动审核评估工作

  1.组织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动员大会,启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建立校、院两级评估组织机构,制定年度评估计划,组织学习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开展自评工作。

  2.做好201*年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通过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服务于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测监控。完成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工作

  3.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省属本科高校或专业群转型发展方案,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

  4.开展校级重大教育教学改革招标项目申报工作;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的检查与建设,提高教学改革实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式等的改革,加快教改成果在教学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5. 完善中英合作办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幅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

  6. 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9号)、《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吉发[2014]22号)文件精神,探索中职—高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办学规模,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和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7.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机制,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加大形成性考核力度,适当减小终结性考核比重,建立课堂教学出勤率考核的机制,完善落实平时成绩考核方案,促使学生提高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推进研讨、启发、案例、项目教学,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建立至少5个以上的完整工程实例资源库。

  三、质量工程及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9.扎实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实施;认真做好相关研究、实施和检查评估工作,加强项目内涵建设,提高建设水平,切实发挥项目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10.积极组织开展各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评定和推荐工作,遴选一批新的重点建设项目。

  四、专业建设

  11.开展省级品牌专业申报推荐工作,力争2个左右专业列入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

  12.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3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申报专业认证工作,推进专业内涵与特色建设。

  13.组织申报2014年新增本科专业工作。

  五、课程建设

  14.组织校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遴选工作,组织省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申报工作。

  15继续开展基于“pbl”理念,引导课程建设向着打造特色、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带动与辐射全校课程建设,推动课程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16.规范理论课程的`讲授、讨论、作业、实验、考试、教材等教学要素,重点检查课堂教学、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教案和作业; 设计讲授、实践、研讨、自主学习等多种课程,推进课程讲在企业、实验室、研究室等开放场所。开展考查课、公选课的专项检查。

  17.推进bb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建设,积极推进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中的利用;建成2-3门视频公开课。

  18. 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保证优质教材进入课堂,并积极开展教材研究与评价工作,做好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的推荐和建设工作。

  六、实验室建设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19.落实5个试点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案与考核纲要,并在全校推广。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突出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20.组织开展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论证、立项、验收,做好中地专项资金、吉林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建设工作,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要加强新增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保障新增专业的教学条件。

  21.抓好201*届毕业设计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导教师资格审核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毕业答辩和成绩考核等重要环节进行检查与评价,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各环节质量监控,杜绝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开展201*届本科生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

  22. 推进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电工电子、制图、力学等学科基础课开展基本技能竞赛活动,鼓励教学单位承办全国性、跨学科的学科竞赛,一个教学单位至少1个核心赛事。

  23.制定201*年大学生课外实践及科技创新活动项目计划,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和省级比赛,积极争取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七、质量管理及质量监控

  24. 组织修订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文件;开展教学文件及学生成果等检查工作。

  25. 积极建立科学完整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的专家评教、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的考评作用。

  26.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和拓展教务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八、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

  27. 贯彻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工程,建立教学—学工系统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检查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将教学信息、学工信息及时反馈,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28.继续严格考试管理,加强考风建设,规范各考试环节,加大考试有关规定的宣传力度,通过考风带动学风。

  29.组织学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公开赛、第三届微课教学比赛等活动,引导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推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九、教学运行

  30.完善课程考核和学业管理机制及制度,切实体现坚持原则、宽严相济、发挥效能的管理要求。

  31.加强对教学计划的审核,科学调配教学资源,合理地进行教学任务安排和排课工作。

  32.认真组织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考试工作,加强考试管理,推进考核模式改革。

  33.做好201*届学生毕业资格审查、学位授予和证书发放工作。

  34.做好学生重新学习组织工作;做好学籍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