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陕西杨家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心得体会2020

学习总书记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心得体会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去往杨家沟革命旧址、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米脂县银州…小编为您整理了《总书记陕西杨家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心得体会5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学习总书记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心得体会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去往杨家沟革命旧址、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等地方,考察革命旧址的“红色血脉”,现代企业的“绿色发展”,乡村发展的“金色秘钥”,一言一行皆是“国之大者”,一举一动尽显“民生情怀”。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坚守“三色情怀”,为国为民,堪当大任,奋斗不息,追光不止。

  以“红色情怀”为引领,谱写“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壮丽诗篇。红色是革命的火种,是传承的血脉,是喷涌的激情,更是难以忘怀的共同记忆。从嘉兴南湖上漂泊着的一叶扁舟到引领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从江西井冈山上点燃的星星之火到改革开放后科技腾飞的璀璨星河……每一段红色历史、每一个红色故事、每一处红色景点、每一个红色人物,每一种红色精神,都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只有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从而激发爱党爱国之志,积聚奋进拼搏之力,不断越过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以“绿色情怀”为指导,勾勒“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生态画卷。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青春的标配,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南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东北辽阔的黑土地到江南秀丽的山水间,从风光旖旎的青海湖到郁郁葱葱的兴安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看环保、看转型、看生态,擘画泽被子孙的根本大计。“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要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彰显了我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初秋的黄土高原上一片绿意盎然、勃勃生机,尽显朝气与活力。只有关注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才能保障民生福祉,赢得金山银山。

  以“金色情怀”为根本,描绘“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振兴蓝图。金色是丰收的喜悦,是饱满的稻谷,是璀璨的党徽,更是中华民族腾飞的理想。我们是炎黄子孙,自古以来金色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就有着尊贵神圣的内涵。绥德是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绥德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积极奋进、开拓创新,从大山沟沟中发掘出一条致富路,在黄土高坡上创造出一个新奇迹,村庄有“颜值”,村集体有“产值”,村民获得满满的“幸福值”。然而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美好乡村的建设更是“千淘万漉虽辛苦”,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如何更好地让乡亲们怀揣“金钥匙”,打开“财富门”,过上“好光景”,共享“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就必须上下齐手、干群同心,精准“开方子”,鼓起“钱袋子”,筑牢情比金坚的党群“连心桥”,搭建畅通无阻的发展“快车道”。

  国之大者,人民重于千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以“红色情怀”引领攻坚克难,以“绿色情怀”指导生态建设,以“金色情怀”为根本涵养鱼水共情。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撸起袖子加油干,扎根基层助振兴。惟愿我们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学习总书记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调研,期间来到陕西绥德实验中学,观看同学们练习书法、体育锻炼,同大家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同学们“珍惜大好年华,修身立德、勤学上进、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的谆谆嘱托,也是对广大年轻干部的殷切希望,我们要从中充分汲取养分,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奋斗融入家国情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锻造为民初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从身患重病、坚持工作的张广秀,扎根湘西农村助力脱贫、把乡村当创业舞台的耶鲁毕业生秦玥飞,到艾滋病重点村任职的清华硕士魏华伟,一批批先进青年勇挑重担、奋发有为,在祖国大地书写了无悔的青春华章。年轻干部涵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基层“蹲苗壮骨”中经风雨、长见识,要对事业有情怀,对工作有激情,对困难有担当,对取舍有格局,对群众有深情。要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要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和群众“坐一条板凳”“吃一锅饭”,真正融入基层、扎根基层,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涵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情怀,锻造实干精神。在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中,无不闪耀着青年的智慧与贡献。奋进新时代,许多“80后”“90后”乃至“00后”,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实干托举梦想,让青春与信仰同行。征途漫漫从头越,追梦前行再出发。今天,我们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以务实的行动、精准的措施、创新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书写最靓丽的人生。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重要时期,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开辟的是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所以年轻干部要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敢闯敢拼敢干,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披荆斩棘、勇毅前行,担当作为。

  涵养“风雨多经志弥坚”的担当情怀,锻造坚韧作风。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生逢盛世、意气风发的中国青年肩负伟大的历史使命,更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待扬鞭自奋蹄。要培养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奋斗姿态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险,勇毅前行。年轻干部是青年人的中坚力量,要做人民的“老黄牛”,用汗水和心血浇灌不朽,用平凡铸就伟大,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老实人、用笨办法、下硬功夫,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钉钉子”精神和“蚂蚁啃骨头”的韧劲,保持定力,苦干实干,一定会让梦想拔节生长,让希望竞相绽放。


学习总书记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郝家桥村考察产业规划发展情况时鲜明指出,要“深入调查研究,摸准情况、吃透问题、找到办法、总结经验,持续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各级党组织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当前“考题”,立足实际,找准找实产业发展“金钥匙”,撬开幸福的大门,用优异的成绩,答好乡村振兴“考题”。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驱力”。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的最前沿,是落地落实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的“桥头堡”,“桥头堡”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的质效。我们要筑牢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桥头堡”,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在服务人民群众的道路上充满战斗力。要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综合素养,切实打造出综合素质高、带富本领强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诚邀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农业专家等现场支招,共商发展致富“金点子”。要做到学研结合,基层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分析研判,做到措施精准、高效与质效并存,切实把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愿变成现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将乡村振兴伟大民生工程高效推进。

  强化责任担当使命感,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硬功夫”。“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际锻炼和业务训练,在服务基层的真刀真枪实战中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敢创业综合素养。在遇到棘手问题和突出困难时,坚决做到不回避更不逃避,敢于直面问题和挑战,时刻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执着,砥砺前行在困难的一线。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畏首畏尾,敢于冲锋在前。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干一行成一行,坚决避免“纸上谈兵、心猿意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基层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基层党员干部该有的追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基层党员干部该有的奉献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在服务人民群众、永葆为民初心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才能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贡献基层的力量,书写更多的“基层奇迹”。

  强化人才支撑作用,解锁干事创业“密码”。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活水源,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关键。如今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智能化和科技化,要想获得发展先机,科学技术是不可获取的力量。而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子”。为此,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技术支撑,更离不开人才力量的贡献。各级党组织要耕耘好“自留地”,将当地的人才利用好,科学用人,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当地“人才价值”。要开展好“筑巢”行动,所话说“筑巢引凤”,只有把家乡建设好了,才能将外地的优秀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要拓宽人才发展路径,进一步推进“农民技校”“农村职业学校”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更多“样板”,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让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门槛更低、方法路径更多。


学习总书记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关键在于“守住民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将“人民利益”置顶,多办好事实事,将担当作为奉献在平时、在当下,在点滴、在长久,在岁月里、在岗位上,守好“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涵养“心系人民,念兹在兹”的情怀。“人民就是江山”,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而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奋斗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这份为民初心无惧风雨、奋勇向前。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当好造福人民的“勤务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毕生追求,不断提升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坚定“真抓实干,务实勤勉”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心无百姓莫为官。群众事,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肌体细胞。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手握公权,就要真抓实干、为民办事。党员干部要践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矢志奉献,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只有时刻为了群众利益,身体力行“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办实每一件民生小事,想方设法化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让人民舒心、放心、安心,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永葆“使命在肩,奋发有为”的担当。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俗话说得好:“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与民同心同情,则山川锦绣、国泰祥和;
与民离心离情,则大厦倾塌、家国溃散。“民惟邦本,固本邦宁”“得人心者得天下”,党员干部要将这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铭记于心,永葆“使命在肩,奋发有为”的担当,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看事情,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践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矢志担当,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


学习总书记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在前往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途中,习近平总书记临时下车走进田间,察看谷子、糜子、玉米长势,同正在田间劳作的老乡拉家常,询问他们生产经营、家庭收入、医疗保障、子女上学就业等情况。治国有常民为本,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从来都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基层工作树立了时代标杆,广大党员干部务须对标看齐,俯下身子走进群众,学会知农时、懂农事,善于与群众打交道,不断改进调研之风,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实干赢得群众信服。

  知农时,懂农事,做三农工作的内行人。三农是国之根本,是民生关键所系。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工作,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工作始终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作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要推动产业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就务须做到知农时、懂农事,当好三农工作的内行人。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三农政策,吃透上情下情,准确把握本地三农工作特质,不折不扣将政策落到实处,同群众一起端好饭碗、守好农田。另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农业知识,熟悉春种秋收等各个时段的农业工作重点,年轻干部更要分清五谷六畜,熟记二十四节气,多沾泥土、多带露珠,少说外行话,多做内行事,真正用贴近群众的本领服务好农业发展,造福于万千农民。

  说民话,访民情,做群众工作的贴心人。在同老乡拉家常时,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询问了他们生产经营、家庭收入、医疗保障、子女上学就业等情况。朴素的华语、设身处地的交流、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万千群众感到无比温暖。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就务须从群众关切的小事做起,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贴心的沟通交流中普及政策、拉近干群距离。一方面,要做到眼睛向下,姿态放低,从群众关心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土话”走进群众内心,真实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给人以温暖,让群众感到可信可亲,增进鱼水情;
另一方面,要善于回应群众期盼,身体力行地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对群众的疑难愁盼,能当场解决的要迅速给出回应,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给予合理解释,确保群众心服口服、支持工作,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落实。

  入一线,听真话,做调查研究的实在人。此次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系中途临时下车,同群众深入交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历来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要通过调查研究形成正确决策,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充分运用“临时下车”的形式去摸真情,在问计于民中资政决策,指导实践。一方面,要祛除繁文缛节和场外功夫,悄悄地来、静静地去,充分用好用活“四不两直”调研方式,少走经典路线,多看未见之事,多听群众之声,实实在在地掌握一手信息,真正将问题化为科学对策、转为正确决策。另一方面,要善于将调研地点转换为办公现场,学会在调查研究一线合理处理解决问题,对痛点难点要及时予以疏导协调,充分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调研工作的实质意义,如此方能确保调查研究一线见实效、出成效。


快捷搜索:[db: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