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中换、换中干”中书写换届“满分答卷”

在“干中换、换中干”中书写换届“满分答卷”  当前,全国各县乡正陆续开展换届工作,广大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薪火相传的“接力者”,要承前启后、接续奋斗、开拓进取,在高…小编为您整理了《在“干中换、换中干”中书写换届“满分答卷”》,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在“干中换、换中干”中书写换届“满分答卷”

  当前,全国各县乡正陆续开展换届工作,广大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薪火相传的“接力者”,要承前启后、接续奋斗、开拓进取,在高质量“干中换、换中干”中交出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换届答卷”。

  鼓实劲,涵养“想干事”的为民情怀。所谓干部,必以“干”字当头。要高扬“想干事”的热情,鼓出实劲,在“为什么干事”“为谁干事”的问题上有清晰的认识。即使是在关乎个人“进退留转”的重要时刻,一名合格的干部也应该是将人民放在首位,以真情实意回应人民期盼的干部。从数十年如一日奔波诊疗的“80后村医贺星龙,到多年扎根基层、团结群众的时代楷模黄大发,再到一辈子践行初心使命的“花萼愚公”周永开,任何时候都不乏为人民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生动榜样。只有始终将人民揣在心尖上、将实事办到点子上,才能真正走进人民心中、站稳“人民”立场。

  出实招,淬炼“能干事”的过硬功夫。千锤万打,方能成器。新时代的干部,应该是遇深林可辟平地的,遇旷野可栽树木的,遇沙漠可掘井泉的。面对当前县乡换届的关键期、共同富裕的奋斗期、乡村振兴的突破期,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必须练就“七十二变”,把工作落到实处,在事上淬炼本领、于干中提升能力。要勇于在基层担重任、挑大梁,树立自身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主动在重大项目、改革攻坚等急难险重工作中“露脸现身”,在化解群众矛盾、处理纠纷中“拔刀亮剑”,带头领难题、办实事、出实招,不断在吃苦受累、固强补弱中摸爬成长,练就硬功夫。

  求实效,赢取“干成事”的满意口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好口碑”,干没干成事,用成效回答,让群众评价。广大干部要脚踏实地夯实责任田,停下步子、伏下身子、抛开面子,虚心向人民群众问问题、求求教。要充分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处着力,坚持眼往下看、心往下沉,勤走基层、多入一线,认真对待每一次沟通交流、入户调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用“干成事”的实际成效来赢取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以实打实的“群众口碑”铸就“事业丰碑”。

  “在换中干事,在干中成事”是人民群众对广大干部的殷切期望,亦是广大干部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要坚持换人不“涣”心、换人不换事,要换出彩,更要干出色,不断以一流业绩回馈组织和人民。


从“51.8万”中汲取“三种力量”

  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累计选派51.8万名驻村第一书记,连同驻村干部累计300多万名,他们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斗在战贫困、奔小康一线。回首来时路,展望新征程,我们要从“51.8万”中汲取信仰之力、奋斗之力、初心之力,努力践行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投身革命即为家”,要坚定政治品格,从“51.8万”中汲取信仰之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都是硬仗,打硬仗靠的不仅仅是实力,更需要“战士”们充满信仰。51.8万名“战士”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住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身上“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的闪光点,她保持着的“投身革命即为家”的心态,使她敢于向困难“亮剑”,在属于她的时代创造了体现共产党员价值的“标杆”。我们要学习榜样的精神,发自内心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通过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定心”,去推动党和国家的建设。

  “乱云飞渡仍从容”,要练就过硬本领,从“51.8万”中汲取奋斗之力。在立下全部脱贫“一户不落、一个不少”的军令状后,51.8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历经8年苦战,才有了我国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扎根基层、一心为民”,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誓言,他们是过硬的、靠谱的,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士!他们在工作中,涵养了“为民服务”的情怀,培养了“无私奉献”的品质,锤炼了“勇立潮头”的作风。作为基层工作者,要学习他们“不要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坚持“乱云飞渡仍从容”心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管却自家身与心”,要永葆党员本色,从“51.8万”中汲取初心之力。“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51.8万名驻村第一书记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在村里干,他们不愿做“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做“暴风雨里的海燕”,他们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立足自身岗位职责全心全意为国家发展奉献自我。“管却自家身与心”,要永葆“责任担当”的初心,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传承“洁身自好、克己奉公”的精神源泉。“正人先正己”,党员干部们要严以修身、实干苦干,不断学习、强化自我,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巩固政治理想,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


@基层年轻干部 以奋斗绘出青春最美的色彩

  “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处于人生“拔节抽穗”的最美华年的我们,只有立足岗位、担当作为、砥砺奋斗,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把青春绘出最美的色彩。

  把青春绘出最美的色彩,需要在奋斗中品尝“书本香”。革命先驱李大钊翻阅《十月革命》的典籍,为迷茫的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主席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即使躺在担架上,也不忘读书;
青年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笃学不倦,甚至走30公里只为借一本书。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不断涌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本领恐慌的意识,把学习作为生活与工作的首选与必需,作为提升工作本领、履行工作职责的必修课,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坚持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中增长知识、练就本领、锤炼品格、提升素养,为干事创业厚植知识土壤、积蓄强大动能。

  把青春绘出最美的色彩,需要在奋斗中品尝“汗水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浸润汗水、辛勤耕种,才会迎来丰收的喜悦。而奋斗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是充满荆棘、历经坎坷。时代楷模黄大发面对草王坝村山高坡陡、缺水致贫的状况,历经36年,最终才带领村民们挖出了“生命渠”。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一生为革命奋斗七十多年,经历了三起三落的人生曲折,留下了三进三出中南海的惊世传奇,经历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人生之路。他们所面对的,无疑不是人生巨大之波折,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在挫折中越挫越勇、越战越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果敢刚毅,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冲锋陷阵、披荆斩棘,挥洒青春的汗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把青春绘出最美的色彩,需要在奋斗中品尝“泥土香”。俗话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泰州“狗不叫”支书徐勤生日复一日每天步行十几公里,用脚步丈量出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欢迎和爱戴。“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甚至是生命。我们在被英雄事迹感动之余,更要善于从他们身上感受道德风范、汲取道德滋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高度。特别是作为一心扎根基层的年轻干部,要有“不负青春不负村”的豪情与担当,深入基层一线、俯身田间地头、多到农民家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沾一身“泥土香”,做群众“知心人”,让青春梦想在乡间绽放。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新时代新青年,要把握当下、珍惜时光、不负韶华,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走好人生前行之路,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绘就青春最美色彩,为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贡献青春力量!


新时代“选”“调”“生”的“三种姿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广大青年深情寄语“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号召广大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基层选调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承载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从踏入基层“新大门”的那一刻起,就要永葆坚定忠诚、砥砺奋进、勤学笃行的姿态,在基层书写多姿多彩的青春篇章。

  “选”好人生路,永葆“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定姿态。选调生是通过组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接班人”,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干部”,被冠以前途无量的“光环”走入基层,这是选调生的被动筛选阶段。但是,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选择怎样的人生和事业,便是摆在每一位选调生面前的第一道关,这是选调生的主动选择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勉励青年干部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功“上岸”的选调生们不妨扪心自问、仔细斟酌。“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时代楷模”黄文秀在毕业后毅然决然成为一名选调生,倾身投入到脱贫攻坚一线,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新时代的选调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从踏入基层岗位的那一刻起便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以许国许党的担当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

  练就“调”鼎才,永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砥砺姿态。刚入基层的选调生大多是从跑腿、做台账、写材料等细碎零散的任务开始做起,但是决不能心高气傲、不屑一顾。“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商人伊尹被庖人收养,从小练习烹调技术,但是他勤学上进,能从“调鼎”中洞窥治国之道,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新时代选调生要学会把自己沉淀在小事上,不弃小事、不畏难事、不避繁事,克服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心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好本职工作。“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
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选调生要善于从细微处入手,把琐事做好,把小事做精,把细事做实,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面壁十年图破壁”的韧劲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

  甘当小学“生”,永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勤学姿态。来到基层,很多人笑称深居象牙塔的新选调生们还夹杂着“学生气”,眼高手低的“稚气”、自命不凡的“娇气”、恃才矜己的“傲气”,这些都是要不得的,但是,蓬勃昂扬的“朝气”、艰苦奋斗的“志气”、敢于争先的“锐气”,这些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选调生学历层次比较高、科学文化素质比较好,但大部分是“家门、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基层实战经验不足,群众工作方法匮乏。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年轻干部深情寄语“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实践是最优的教材,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新时代选调生要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涵养为民情怀,“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在一线苦干、实干,将“人民至上”刻印在心、拓印在言、烙印在行。要坚持以“学生”心态、“空杯”心理、“赶考”心境,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早日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基层干部。


学史力行需念好“真”字诀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广大党员学习党史,要念好锤炼党性“真经”、厚植为民服务“真情”、力求推动发展“真效”,要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要坚持行之有力、行之有效、行之有恒,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念好锤炼党性“真经”,锻造“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赤胆忠诚。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面对两个大局,形势比以往更加复杂、所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政治定力和政治能力要求比以往更高。实践证明,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从最好的“营养剂”“教科书”中汲取智慧、营养和前行之力,坚定理想信,促使自身党性更加纯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由道路和必然要求。党性是具体的,不只是说在口头上、写在文章里,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看党性,而且要在生活中细节小事上看党性,始终做到红心向党,逐梦前行。

  厚植为民服务“真情”,激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勤勉精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而“学史力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深刻理解真挚为民服务的时代意义和重要价值,激发为民服务“源动力”。时代楷模黄大发多年“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做了一辈子好事的王兰花“为民服务,永不退休”,重病缠身的张桂梅“立德圆梦,倾情付出”。话有千言,一语蔽之,必须将对百姓的真挚情怀落到实处,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态度。摒弃和杜绝一切玩虚招、做虚功和不切实际、不求实效的不良作风,在服务群众中用真情、出实招、鼓实劲、办实事。

  力求推动发展“真效”,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无数的水滴汇聚,终成汪洋大海;
微薄的个人力量,终将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洪流。新征程上,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一座灯塔,要靠9500多万党员先锋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把14亿多人民凝聚起来,进而激发每个人身上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汇聚起建功新征程的滚滚洪流。党员干部需真正把“两横一竖”读懂吃透、执行到位,蓄积抓铁有痕的精神、滴水穿石的毅力、老牛爬坡的耐性;
要沉下心来做事,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的山芋;
要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身先士卒、迎难而上。


快捷搜索:[db: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