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传人】周传雄

  25年前,一个伟大的名字—王杰,随着他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辉事迹,在人民装甲兵部队和中华大地上到处传诵。从此,在装甲兵的钢铁洪流中,“王杰班”就像一朵奔涌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王杰的传人】周传雄》,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25年前,一个伟大的名字—王杰,随着他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辉事迹,在人民装甲兵部队和中华大地上到处传诵。从此,在装甲兵的钢铁洪流中,“王杰班”就像一朵奔涌的“浪花”,闪亮发光,滚滚向前。
  工兵一连荣誉室。这是集中显示“王杰班”风采的地方。排排奖状,面面锦旗,张张照片,浓缩着“王杰班”25年征途的鲜红历史:7次集体二等功。11次集体三等功。
  2次被军区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1次被军区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3次派代表参加国庆观礼。18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第10任班长朱永勤出席了共青团第11次全国代表大会。第11任班长郭镇出席了全国“双拥”大会。第12任班长赵君被评为“全军优秀班长”。47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11名同志被提升为干部。
  6年军农生产,他们在盐碱滩上种出了亩产千斤稻;
6年国防施工,各项任务提前完成;
9年军事训练,考核名列前茅,荣获56个第一,革新训练器材7项。营建施工、抢险救灾、保障演习、支边作战,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25个春秋,“王杰班”先后在3省12县120多个点驻训,所到之处,都播下了“以自己的辛苦,换来别人幸福”的种子,收到地方政府和群众表扬信600多封。荣誉与工作实绩是如此协调。奥秘究竟在哪里?荣誉缘何而取得?“我们靠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1”“王杰班”士兵的回答掷地有声。“王杰班”的14任班长的口号是:“让战士看到我们就像看到王杰!”一个班长一面旗,“王杰班”的历任班长就像一面面导向的红旗,引领着这个英雄的集体不断前进。请看他们的几个代表吧。
  朱永勤——
  咬定“班魂”不放松
  他是“王杰班”的第10任班长。上任时,正赶上有些人批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蛮干”。这个身材不高,长着一副“娃娃脸”的新班长着实不解:当一个工兵,施工、架桥、生产、训练,哪一项工作能离得了艰苦?更不要说在战场上埋排雷,没有不怕死的精神能行?道理明摆着,可为啥这种荒唐的批判居然得到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他坚信王杰实践的“两不怕”精神不是“蛮干”,而是革命的传家宝。他暗下决心,绝不能让“两不怕”精神这个“班魂”在自己手中失传。像往常一样,他给全班上的第一堂课,是学习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办的头一件事,是参观“王杰烈士事迹陈列馆”;
教的第首歌,是《王杰的枪我们扛》;
开的第一个班务会,是研究学习王杰的打算,使全班战士头脑中深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思想根子。
  朱永勤当班长前就考上了一级技术能手,但他仍然毫不满足,带头对各项军事技术精益求精。挖雷坑,是工兵训练的艰苦科目,他凭着“两不怕”精神,坚持和班里战士一起练。没几天,就把连队附近的几亩荒地挖遍了雷坑。他还来到坚硬的坦克跑道上练习。一锹下去,只铲开一道痕迹。不一会儿,他的手掌磨起了血泡,虎口震裂了,流出的鲜血染红了锹把。他简单包扎一下接着挖,练出了一口气埋设20个防坦克地雷,时间只需8分钟的硬工夫。大海的磐石,不论海潮多么凶猛,它都岿然不动。在朱班长的影响下,“王杰班”的战士弘扬“两不怕”精神,连续二年,全班人人都考上了技术能手,成为军事技术标兵班。这是“两不怕”精神结出的硕果啊!
  1982年12月,朱永勤光荣地出席了共青团第11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会间,叶剑英元帅专门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叶帅抚摸着朱永勤那结满茧的手,赞许地勉励他,希望王杰班的战士都锻炼成钢铁战士,成长为军中栋梁。此时的朱永勤,心潮滚滚,这是元帅对“两不怕”精神另一种形式的肯定啊!他誓言:我就是要咬定这个“班魂”不放松!
  曲宝成—
  临战血书请缨
  曲宝成,这个来自山东泉城的年轻人,一当上“王杰班”第6任班长就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艰苦的任务带头完成,危险的工作第一个去干。实践的磨砺,使曲宝成在“两不怕”精神的熔炉里锤炼成钢。
  1979年,当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硝烟在祖国南疆弥漫时,曲宝成第一个向党支部递交了请战的血书。上级理解“王杰班”战士的心。他和支边的战友被迅速车运前线,马不停蹄地投入紧张的临战训练。
  训练难度很大。曲宝成始终劲头不减。为了适应战场环境,部队进行穿越敌人封锁区的训练。左边是雷区,右边是冲天大火,要求每一个指战员迅速从中间冲过去。曲宝成在冲击时,不慎跌倒在火坑里,脸上、身上烧起了血泡,但他一想起自己是“王杰班”的班长,就忍着伤痛,毅然向“敌人阵地”冲去。
  部队指挥员得知这块“好钢”是“王杰班”的班长,很快就将他提升为排长。
  得到曲宝成火线提干的消息,“王杰班”为老班长的“两不怕”精神而自豪,也更深刻地体味到“怕苦怕死就不配当‘王杰班’战士”的个中真谛。
  赵君——
  执著革新苦攀援
  “班长成了科学家。”这是工兵一连五班对老班长王杰成功革新训练器材的赞称。
  “王杰班”第12任班长赵君像老班长那样执著革新苦攀援,成为全军优秀班长。
  为了掌握工兵军事知识,改进训练器材,赵君来到“王杰班”后就买来了《微型计算机入门》、《BASIC语言》、《爆破原理》和《工程技术教材》等书籍,一页一页地钻研,不懂的地方就请连队干部和行家讲解,还去离营地10多里外的矿业大学向著名爆破专家荣际凯请教。
  知识学得多了,他带领全班搞起了模拟地雷器材革新。一次,赵君在进行制雷试验时,不慎被黑火药冲起的石灰烧伤了眼睛,两眼肿得睁不开,只好住进了医院。可他一心想着革新的事,一天3次找医生要求出院,医生很为难,他的一只眼还裹着纱布啊!但又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提前让他出了院。经过苦战,模拟地雷终于革新成功了。
  赵君听说副连长蒋建平在琢磨革新“电子探雷器”,就主动带领全班查资料、搞演算,和副连长一起研究方案,绘制图纸,进行试验。他把星期天、节假日都用在了器材革新上,来往矿业大学求教半年时间。
  经过百苦千辛,终于绘制出了“电子探雷器”的图纸。可一连搞了64次试验,一次次组装试验都失败了。赵君锲而不舍,带领全班毫不退缩,经过65次的试验,“电子探雷器”终于获得了成功。这项革新获得了集团军器材革新成果二等奖。
  担任班长三年,在干部的支持指点下,赵君带领全班先后革优选模拟58式防步兵地雷和模拟69式防步兵地雷等训练器材7项,其中有两项获得了南京军区器材革新成果奖。
  1985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到了“王杰班”,当得知他们的这些革新成果时,这位数学巨匠连声称赞他们是“现代化的王杰”!
  1987年,在建军60周年之际,赵君在北京戴上了“全军优秀班长”的奖章,并被破格保送到南昌陆军学院学习,如今他已是工兵一连的排长了。
  郭镇——
  情系“两不怕”的“绿色”抉择
  处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的“王杰班”士兵,把价值取向的砝码牢牢压在奉献一边。而任何一点无私的奉献,可以说都离不开“两不怕”精神的付出。在这里,“两不怕”精神与“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息息相通,又常常在一个交汇点上重合。生活是一个公正的考官,奉献与付出每个人都会遇到,但交出的答卷往往不同。
  “王杰班”第11任班长郭镇在自己实践的答卷上写着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私奉献何止于一个苦字!1984年9月,他刚从北京参加全国“双拥”大会归来,就收到了“父去世速回”的加急电报。待郭镇风风火火地赶到家中,父亲已安睡九泉,临去也未能和儿子见上面。母亲流着泪说:“你爸走了,你又当兵,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坐在一旁的舅舅接过话茬:“眼下最要紧的是顶工的事咋办?你家就你一个‘独苗’,赶快退伍回来,顶你爸进厂当工人,咱吃国家饭的就不会断代了,你妈地里的活干不动了,你回来也可以多帮一把。”已经超期服役一年的郭镇,何尝没想过自己的前途?在他心中的天平上,一头是“王杰班”,一头是“铁饭碗”,相差一步就可能导致艰苦环境或优越条件的两种前途!可“王杰班”这头压着的是千斤砝码—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他打定主意,部队需要我留下,我就要珍惜这绿色军装的重托,把“王杰班”带好。
  母亲拗不过儿子,母亲也最能理解儿子。第3天,郭镇就带着母亲的嘱托回到了连队。
  在“王杰班”的历史上,像郭镇这样宁可丢掉“铁饭碗”,也不去自私地寻求安乐的就有6人!他们虽然位卑职微,但在“两不怕”与奉献的交汇点上需要他们抉择时,“王杰班”的班长们交出的答卷总是合格的。


快捷搜索:传人  王杰  周传雄  [王杰传人]周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