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思想芦苇】 有思想的芦苇

  法国思想家布莱士·帕斯卡说:“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我深受启发,思索着怎样的“芦苇”才能“思想”,我学习着甘愿做一棵思想的芦苇。

  战国的公孙仪是鲁穆公手下的丞相,平生最爱吃甲鱼。有人知道了,带来了上好的甲鱼,去看他。他却迎而不收,其弟不解:不就是甲鱼吗,再说你不是喜欢吗?公孙仪说:“倘若我收了别人的礼品,一经传出就会要落个受贿的名声,到头来,连丞相的官位也会丢掉。到那时,为兄再爱吃甲鱼,恐怕也吃成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多吃几年我爱吃的甲鱼。”

  北周时的赵轨曾任卫州治中。他在齐州担任别驾时,先以才干闻名,后来其廉正节操也为人们所更多地了解。我以此更是铭记了他那“清廉若水”的事。

  别驾的赵轨家其东邻的院里种着桑树,树枝伸进了赵家院子,桑匿熟后落入院内,赵轨见了,忙叫家人拾起来,全部返还给东邻,并告诫儿女们说:“我这样做,并不是为求名。不是自己的劳动果实,不应该要,我们要以此为诫。”

  赵轨在齐州做官四年,政绩显著,被调为京官。他离任那天,百姓纷纷来送,痛哭流涕,不愿意赵轨离开,一位年迈的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敬到赵轨面前,激动地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一点一滴也不沾老百姓的。如今要走,我们不敢以酒相送,你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你饯行。”赵轨接过水杯,一饮而尽,含泪与百姓告别。

  我感悟着古人的纯朴,感受着先人的思想。竖然起敬!“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出自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清代大儒曾国藩更是有教子俭朴书:“……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工家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就算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经济时代,安于清贫,一尘不染;清廉若水,不计名利的人又何止千万。海南省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林建智同志,就是党的优秀干部代表,是海南先进性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当时的海南省监察厅副厅长卢灵雄说起林建智他颇感自豪,“小林真的很优秀,就像一匹良驹,不用扬鞭自奋蹄,他是我们委厅领导最放心、最省心、最称心的中层干部之一。”海南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长松对林建智的事迹也是如数家珍,“他刚来纪委报道就借业务书学习,他拒礼拒贿20多次,他善于攻坚,所办的十多件大案都是铁案,他文明办案,一批被查对象不仅心服口服,而且真心感谢组织,他忠于职守、忘我工作,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他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海南省先进性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值得我们大力表彰,大力宣传。”

  人们常说,工作的长短可以用时间来计算,而工作的价值要用贡献来衡量。林建智的付出在其工作中闪烁着光芒!

  林建智的家庭不宽裕,而且双亲都需要人照顾,父亲患脑血栓,吐字不清,行动也不方便;母亲因常年神经官能症,肩周炎,也非常憔悴。深知林建智家庭情况的海南省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李汉景说:“林建智不仅家里不宽裕,而且他还没有自己的房子。毫无疑问,对他来说是很需要钱的。然而,在送上门来的金钱面前,林建智始终做到了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腐蚀,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他是安于清贫,一尘不染而不计名利的人。”

  清贫,养成了林建智节俭的习惯。他的同事们深有感触。虽然日子过的苦,但他的妻子陈玲却语重心长的说:“建智是个很实在的人。我比他小8岁,大学毕业时,也有不少人给我写信,但我还是看上了建智:诚实,不事张扬。他父亲曾是我们监狱局的领导,他一直都没告诉我,结婚前他却对我说,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婚后要跟父母住一起。我觉得他有孝心,这样的人靠得住。结婚十几年了,我们从没吵过架,就是他工作太忙了,顾不上家,但他工作上有成绩,我辛苦一点也觉值得。”生活啊,对于林建智一家而言,真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廉洁的号角也响彻神州大地,他——林建智,忠于职守,秉公执纪,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一心为民,这不正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体现吗?不正是一个党的忠诚卫士的崇高形象吗?

  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我想,我找到了方向,追寻到了思想,我将奋力前行,毅然甘愿做一棵思想着的芦苇,虽然脆弱,但要有灵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