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与“乾坤”

“草木”与“乾坤”  近来读书,偶得一佳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语出儒学大师马一浮《旷怡亭口占》。意思是说,即使已经见识了乾坤之大,依然应当怜惜草木。“乾坤”者,大…小编为您整理了《“草木”与“乾坤”》,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草木”与“乾坤”

  近来读书,偶得一佳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语出儒学大师马一浮《旷怡亭口占》。意思是说,即使已经见识了乾坤之大,依然应当怜惜草木。“乾坤”者,大也;
“草木”者,小也。大小之间,足见取舍智慧,映照为政得失。

  史载,隋炀帝杨广“少敏慧……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不仅如此,还能征善战、军功卓著,乃至于“天下称贤”。这样一位天赋异禀的帝王,却只知“乾坤大”,不怜“草木青”。他不断征发农民掘长堑,筑西苑,营洛阳,缮离宫,伐木造船,开凿运河,修筑长城。大的工程每年要役使一二百万人,小的工程也要征发一二十万人。他数次远征高丽,转运兵甲军粮的数十万民夫往返于道,昼夜不息,“死者相枕,臭秽盈路。”最终,百姓忍无可忍,爆发大面积起义。六年之后,隋王朝土崩瓦解,与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与隋炀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行伍出身,马上打天下,即位后更是一举灭掉东突厥,彻底解决困扰中原王朝近百年的北方边患,被各族尊为“天可汗”。但他在经营“乾坤”的同时,始终不忘“草木”。一年,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到园子查看粮食损失情况,见蝗虫正在啃噬禾苗。他捉了几只诅咒道,“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就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劝他这样会得病,唐太宗说:“我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于是把蝗虫吞了。在得知由于旱灾导致百姓有卖儿卖女的情况后,他派遣御史大夫到各地去巡视检查,发现被卖的孩子,就从国库出钱把他们赎回,还其父母。“君,舟也;
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心怀百姓、以民为本,最终开创了“贞观之治”。

  没有草木,不成乾坤。近年来,“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屡屡形成鲜明对比,风景为何这边独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给出了答案:“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古今中外无数兴衰更替,都印证了一个事实:乾坤再大,没有草木之青,终是死地一片;
国力再强,失去人民支持,不过强弩之末。

  “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对为政者的警示,穿越2000多年的时空,言犹在耳。草木欣欣,方能乾坤无恙。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握好“草木”和“乾坤”的辩证关系,在“全局一览清”的前提下做好“解剖麻雀”,从柴米油盐入手、衣食住行出发,一针一线下足“绣花功夫”,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就一定能团结带领14亿人民,重塑山河、改换乾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七一”讲话精神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情感史,是一部战天斗地、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是一部信仰坚定、矢志不渝的忠诚史。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之“光”,照亮奋进新时代之“路”,通过反复提炼精华、不断汲取精髓,找出开启新征程的“钥匙”,获得不断取胜的“密码”,争取再创佳绩、再造辉煌!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之“光”,照亮全心为民之“路”。民者,万世之本矣;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立志“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我们都不能忘记人民这个“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不懈奋斗的动力来源。党员干部要时常同人民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紧紧与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自觉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常怀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做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要不断汲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之“光”,照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路”。

  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之“光”,照亮艰苦奋斗之“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就是靠艰苦奋斗才创造了今天的丰功伟业。行走在新时代的崭新征程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无法预知的艰难险阻和更为巨大的风险挑战,党员干部更应该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血脉之中、付诸行动之上。百年风华正茂,奋斗正当其时,百年征程不是终点,而是新使命、新奋斗的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薪火相传、久久为功才能完成。我们当不断汲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之“光”,点亮“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之志,照亮继往开来、艰苦奋斗之“路”。

  以“禄厚恩深何以报,惟当努力罄忠诚”的精神之“光”,照亮担当作为之“路”。忠诚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是党员干部不可缺少的政治灵魂。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过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党员干部应时刻把我们党的恩情记在心上,自觉做到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永葆对党绝对忠诚。要牢记入党誓言、增强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讲忠诚就要敢担当,关键时刻要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要豁得出来,不推诿扯皮、不敷衍塞责,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率先垂范作表率、以身作则作示范。要不断汲取“禄厚恩深何以报,惟当努力罄忠诚”的精神之“光”,点亮“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情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意识,照亮担当作为之“路”!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4亿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我们鲜红的党旗上始终铭刻着“人民”二字。以谷文昌、焦裕禄、孔繁森等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真心实意纾民困、解民忧,昭示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坚定信念,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立标杆、作表率,激励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

  树牢“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用真心换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人民”一词86次,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革命时期,瑞金沙洲坝“吃水不忘挖井人”、湖南沙洲村“半条被子”,流传的是共产党人和老百姓心连心的故事。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员干部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将“人民”置顶践行初心使命,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争当人民群众忠诚的服务员,用为民的真心诚心换真情,赢得百姓心。要厚植为民情怀,就是要将人民的深厚情谊挂于心,将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落于实,站稳人民立场,办好利民之事。

  扛起“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用实干纾民困。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铿锵有力的话语,给广大青年干部成长成才、奋斗奋进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力量。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在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砥砺实干担当精神,以“干”字打头、“实”字为先、“韧”字贯之,勇于攻坚克难,扛起时代重任,主动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党员干部要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担当诠释忠诚,用实干诠释尽责。

  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用实绩聚民心。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干部工作做得怎么样、作风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顺应民意,为民解忧,谋利于民,使各项工作让群众满意,得到群众认可,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脚步访民情,用行动惠民生,用实绩聚民心,坚持沉下心来办实事,俯下身子听民声,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下足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心贴心、面对面、实打实地做好群众工作,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幸福感。


红色精神代流芳 “三气”青年正当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广大青年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做一名有志气、骨气、底气的中国青年。

  从中华民族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民族基因中,永葆青年的“志气”。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创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年仅27岁的邓稼先怀揣着报国的梦想,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到国内,投身于原子弹的研究中。没有先进仪器,这位“娃娃博士”便带领科研团队拿着最原始的科研器具,硬是用算盘“算”出了中国的原子弹。在科技兴国的道路上,青年科技工作者们紧盯世界前沿科技、紧贴国家重大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独创成果,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回望百年征程,各个领域都有青年们的足迹。展望未来道路,广大青年要立足自身岗位,勤学善思,好学肯干,永葆开拓创新的蓬勃朝气、攻坚克难的昂扬锐气,执青春之笔绘就壮美画卷。

  从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胜利的精神谱系中,锻造青年的“骨气”。过去百年的征程岁月中,一代代青年们,或化作时代先锋,在那场“五四运动”中与旧势力奋勇抗争;
或化作时代斗士,在那红船之上正式拉开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序幕。纵使面临挫折、失败的境地,他们依然挺立一线,肩负重担、百折不挠。青年朋友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时代的重任已悄然交付在我们手上。广大青年要继承先辈们敢闯敢拼的豪迈气概,锤炼勇挑重担的使命担当,困难面前不退缩、磨难面前不气馁,挺起我们这一代人的硬脊梁。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斗意志,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在奋斗的岁月中,构建起青年一代的精神谱系。

  从中华民族赓续百年、永放光芒的民族精神中,坚定青年的“底气”。在浩瀚的历史深处,总有一种力量让中华民族在危难之时凝心一处、直面挑战,那是源于对民族的认同、文化的认同的民族自豪感。走过百年苦难辉煌,民族精神已成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具体体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建设改革的奋斗岁月,孕育出了如抗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国人的底气所在、力量之源。新时代的青年们无比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民族精神的伟大,这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系。他们将以民族精神为引领,做伟大民族精神的继承者、传承者、发扬者,在未来的奋斗岁月中,使之成为矗立在心中的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

  生逢盛世,必当有所作为。广大青年朋友们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在前进的道路上奋勇拼搏;
以实干苦干的姿态,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乡村振兴这出戏要用“心”演绎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这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奋斗的无限光荣。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为了开新局谋新篇,为了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光荣,为了实现伟大复兴梦,乡村振兴这出戏需要从“心”出发,用“心”演绎。

  乡村振兴需要“砧上流金熔岁月,水中淬火注精神”的“匠人”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任务重,时间战线长,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战略定力,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劈波斩浪,久久为功。如果说乡村振兴是一件艺术品,那么党员干部就是它的雕琢者。我们要学会总结脱贫攻坚的经验,发挥“钉钉子”精神,专注一个点,真正把心沉下去,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逐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拉长一根线,乡村振兴持续时间长,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执着,秉承“数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用时间证明乡村振兴功成有我。

  乡村振兴需要“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责任”心。85岁高龄依旧奔走在抗疫一线的钟南山,为人类医学作出伟大贡献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这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伟大业绩的人只因心怀“责任”,才能把劳累苦楚化为尘埃,湮于世俗。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伟大事业,肯定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阻碍,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心怀“责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越是激流险滩越向前的勇气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披荆斩棘。深入基层,走人民心里,解民之所急,供民之所需,把乡村振兴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用汗水涵养一方水土,用奋斗造就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需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心。乡村振兴是一出好戏,舞台是乡村,观众是人民,党员干部演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人民的掌声热不热烈。因此,我们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厚植爱民情怀,发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奋斗精神,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人民中汲取乡村振兴前进力量。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紧紧依靠人民夺取了一次次胜利。乡村振兴路上,党员干部要多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多与群众交心,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前进动力,用一颗赤诚“为民”心收获人民的口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行稳致远。


快捷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