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自由演讲精选五篇

【导语】演讲是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同时也是一种对自身沟通能力的提升。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3分钟自由演讲精选五篇,供您借鉴。

3分钟自由演讲精选篇一

大家好!

很多年后,中国更强大了,中国人依然会想起2019年8月21日的这个场景:中国女排姑娘站在里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齐声高唱国歌: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中国女排里约之行,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大片,逆袭命运,咬牙死磕,绝地反击,最终迎来气壮山河的胜利!

这是里约奥运会中国人最关注的一场比赛。一位“80后”妈妈在朋友圈里写道,她带着6岁的女儿在客厅里看完了这场直播,“奏国歌时,我把女儿拽着站起来,一起跟着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就是集体记忆、共同情结。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封闭已久的中国大门,向世界缓缓打开。那是一个中华民族争取“球籍”的年代,百废待兴,而又迷茫困惑,中国人需要精神偶像。关键时刻,中国女排带来了一场关键胜利。1981年年底,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7战7胜,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

那时在中国,黑白电视机都不多见。决赛那天,人们黑压压一片守在电视机前、广播前,收看收听中国女排对阵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获胜。举国沸腾。*广场上,人们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在今天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谈理想为荣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国人争先恐后用勤奋与智慧改变祖国面貌的年代,而中国女排用“五连冠”的佳绩,对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为当时的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诚如当时《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所言:“她们的胜利捷报,也使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国人民得到极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己,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向她们学习吗?中国女排在体育战线上为国争光,我们就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多作贡献吗?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早已今非昔比。198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5千亿元,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万亿元。各个领域,中国都迎来了收获时刻。中国人对待奥运金牌的心态,越来越理性。毕竟,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已不仅仅是体育了。但是,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对巴西、荷兰、塞尔维亚的比赛,为何仍然让中国人揪心关注、热泪盈眶?

这又是一场关键时刻的关键胜利,远远超出了一块金牌的含义。中国人从这场比赛中,看到了理想的复苏,看到了奋斗的价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天,中国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前面路上充满激流险滩,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许多人像中国女排在里约那样“一分一分咬牙顶”,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缩,还有人堕落……在今天,时代和人民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越来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没有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中国女排在里约的坚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梦想实现的路径吗?中国人用“女排精神”去坚持去努力,像中国女排那样专注、团结、拼搏,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之崛起,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投入改革开放;
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的胜利,将再度激发中国人的精神动力,自信地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3分钟自由演讲精选篇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的题目是: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荣誉。

“法律”可以说是黑色的,因为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着判决、处罚;
“法律”亦可以说是红色的,因为它在无辜者面前,代表着正义,公平。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证明有罪或无罪的时候,法律就得到了体现,正义就得到了伸张。“法”是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律”是具体的规则,条文。“法”、“律”结合起来,组成了这个社会中神圣的词语。古罗马的西塞罗曾在《论法律》中说道:“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法律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人们需要参照它来生活;
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温暖的家,他们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保障,他们权利在这里得到了自由;
法律更是一条粗大的铁链,它紧紧地绑住犯罪分子,让他们无法在这个社会中胡作非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律同样也会进一步完善,因为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是要依靠法律才能稳步的前进。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学法,懂法,用法,不犯法。才能像法国的泰·德萨米在《公有法典》中说的那样:“这些神圣的法律,已被铭记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我们的神经里,灌注在我们的血液中,并同我们共呼吸;
它们是我们的生存,特别是我们的幸福所必需的。”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一个国家即使经济实力再强,假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遵纪守法的国民,仍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照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离真正的“强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框架,普法教育也搞了多年,但实事求是地讲,“遵纪守法”四个字还远没有成为所有公民的自觉行动。应该说,我们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虽然距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制国家尚需时日,但却并不缺少建立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道德传承。

民众对法纪是忠诚的,他们甚至希望像苏格拉底那样用生命去追随自己心中神圣的法律。古希腊雅典的“当权者”以对神不敬等罪名逮捕了苏格拉底并判他极刑。临刑前,他的弟子们决定帮他越狱,而且一切都准备妥当。但苏格拉底却说:“我的信仰中有一条就是法律的,既然法律判处我极刑,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遵守。”苏格拉底最终带着对法纪的忠诚含笑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思想却流芳百世。

在大多数国人来看,苏格拉底确实有点迂腐,既然法纪本身不公正,那为什么还要服从呢?有人认为,由于人们的道德准则与正义原则并不完全一致,也就必然存在意见分歧与矛盾。因而,为了建立良好社会秩序,人人都应当遵纪守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中国,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制定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基本意志,我们更应当自觉遵守和维护。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不仅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了,而且“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也真正成为一种被全社会广泛认同、自觉追求的公共时尚时,中华民族的实力才能软硬兼备,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从国家的根本大法到基层的规章制度,都是民主政治的产物,都是为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遵从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尚之举,必将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同。这应该是每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所追求的荣誉所在。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宁,经济发展。倘若没有法纪的规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项秩序就无从保证,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十年“*”,社会动乱,民主与法制遭到疯狂践踏,党纪、政纪、军纪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荡然无存,正常生产、生活无法进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就连xx的人身自由与生存权利也得不到基本保证。这种“史无前例”的混乱无序状况,破坏了社会的安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巨大损失,教训极其惨痛而深刻。今天,我们强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进一步告诫人们,无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军队,还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须臾不可没了法纪的规范,须臾不可乱了正常的秩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在民主法治的背景下,违法乱纪就是践踏民意,危害社会。有人似乎觉得违法乱纪可以捡便宜、捞好处,所以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甚至沾沾自喜于钻一下法纪的空子。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玩火行为。那些最终被绳之以法的人,在最初都毫无例外地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可以超越于恢恢法网,乃至为自己的违背法纪而骄傲。当正义的宣判来临之际,他们才开始悔恨、自责,留下了多少以警后人的教训!如果当初多一点遵纪守法的光荣感,少一点违法不遵的行为;
多一点违法乱纪的耻辱感,少一点违法乱纪的侥幸心,又何至于此!

总之,只有遵纪守法才能获得自由。法纪不仅反映人民的意愿,也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总结,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遵纪守法是遵从规律的表现,是聪明睿智的表现。马克思曾经讲过,“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逆法而动,越规而行,不是什么勇敢的举动,恰恰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这种无视实践经验、无视客观规律的行为,绝不会带来什么好的后果,终究难逃客观规律的制裁。例如有人对交通法规毫不在意,任意穿行。当灾难降临时,既贻害自己,也贻害他人,留给人们的绝不是对英雄行为的扼腕痛惜,而是对冥顽落后的鄙视和警示。

谢谢大家!

3分钟自由演讲精选篇三

大家好!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市委、市政府在庆祝建党XX周年表彰的“十佳公仆”?邓立英等10名优秀党员干部在他们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以他们的事迹为党员干部树立了灿烂的榜样、以他们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

十名普通的人物、十个不同的故事,十道别致的风景、十面别样的旗帜,给予我的却是同样的感动、同样的激励。这感动、这激励的背后,是他们执着信仰所表现出来的永恒力量。

人生,就是追求信仰的过程。有了信仰,人生才有真谛。一个普通党员坚守对党的信仰,他的生命就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他的思想才会闪烁出璀璨的智慧之光。反之,就会丧失奋斗的渴望,缺失党员的价值。

上架乡政协联工委主任邓立英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繁句丽词,扎根基层,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即使身怀六甲,也不畏艰辛,连续驻村,带领群众大面积进行杂交制种,促进农民增收不言悔;
由于工作繁忙,正值年近古稀、患病多年的老母70寿辰之际,同样出差在外的计生局副局长邓向东的事迹告诉我,既然选择了党的事业,就要选择始终不渝、鞠躬尽瘁,宁可把对亲人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

聆听“十佳公仆”的事迹,与其说是聆听一场报告,不如说是对我这名党员新兵的一次心灵洗礼。他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在困难和危机面前,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

面对7。15特大洪灾对农业的侵蚀,农业局副局长陈小虎像一头孺子牛,背负着村民的幸福上路,心系群众,勤政为民,驻村整整48天不回家,摸灾情,定对策,建议市里果断出台补种“倒种春”等可行性措施,减轻农民群众因灾所受的粮食损失,显示了一个党员的风范;
市纪委正科级纪检监察员蒋议仁视原则如生命,在纪检岗位29年来,清贫而充实,温和而淡定,即使现在已退居二线,但党员的责任却总让他知难而上,为着一个目标而执著,而且愈挫弥坚……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但我听过这些事迹之后却强烈地感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后来,我又在工作中接触了邓立英。我问她:您作为一个弱女子,为什么这样一直留恋农村,不考虑进城?她的回答是如此的简单: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趁自己年轻,争取多为群众干点事。

这是一种多么朴实的人间大爱!难怪一位诗人这样说:爱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无比芬芳的精神体验。不难想象,如果我们身边更多一些像邓立英这样的质朴、像邓向东这样的执著、像陈小虎这样的为民、像蒋议仁这样的勤廉……将坚强的党性和崇高的信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该是怎样动人的一幅画面!

听多了党员这样的先进事迹,便常常觉得自己像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这样想着不免有些担心: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以后的路该怎样走?于是,“坚定信仰”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是选择如何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吸取身边这些党员身上的种种优秀品质。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党员干部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有追求的党员,再成为一个有责任的干部,然后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

谢谢大家!

3分钟自由演讲精选篇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如果说中国是一条盘踞在亚洲的巨龙,那么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就是这条巨龙的血液和魂魄了。中华文化传承千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肉里骨子里。古来就有孔融四岁让梨,小小年纪便展现出文明礼让的美德;
还有岳飞精忠报国,赢得后世人人称赞;
东晋王羲之勤奋练字,池水尽黑……而身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自然要领略并遵从中华文明瑰丽的文化宝库。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尽心奉养、尊敬父母,成为了自古至今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现代社会中就有许许多多关于孝的感人故事,如一缕缕清泉,洗涤着这浮华世界。

在2019年,一个平凡质朴的名字传遍了中国,让许多国人为之动容。她叫孟佩杰,是“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很多人可能会问,一个小小女孩子,为什么能够感动中国呢?听完她的故事,你便会发出连声称赞了。孟佩杰在她只有8岁起就开始承担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仅靠着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她买菜做饭,帮养母洗漱梳头,甚至换洗尿布,这些事她默默承担了十二年。到孟佩杰初中毕业时,养母病情恶化,她毅然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上学。整日奔波在校园与出租屋之间的她为了省下钱给养母买衣服,自己总是穿着他人不要的旧衣服;
为了能够让母亲吃到爱吃的红烧肉,她冒着酷暑在街上发传单;
不管自己经历了多少风雨,在养母面前她总是满面阳光……正如给她的颁奖词中所说:“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
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风雨守护十二春,血水未必比水浓。欲将良心与君比,一如泰山一如尘。”孟佩杰的故事难道不是对孝道的诠释吗?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该如何做到孝呢?其实这并不难,只要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自然就做到了。孝,需要的是我们的赤诚之心;
需要的是我们的不断坚持;
更需要的是我们的身体力行!它不需要金钱堆砌,它也不一定非要用多大的苦难来雕刻一个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更多情况下,孝也许就是一个小小的拥抱;
一句细心的叮咛;
或是一杯热茶,一句问候,一颗坦诚的心……

司马迁曾说“孝,人之本也”,孝道,是一种修养,是一份义务,更是一种文化,是自然界中普遍的法则。同学们,请你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可否做到了呢?那就让我们从一个拥抱开始吧,让我们共同遵循孝道,共做孝子贤孙,共同弘扬我们大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德!

3分钟自由演讲精选篇五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好习惯伴我成长》。

每个人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公共汽车上,突然遇到了急刹车,由于自己没有抓牢扶手,一下就撞到了别人身上,这时你愿意看到一张写满讨厌和责备的冷漠的脸,还是愿意看到一张表示宽容和谅解的微笑的脸?相信每个人都期待着后者,因为这样的微笑其实在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没关系。”而这时的你,也只需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这样的意思:“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其实,不管你是撞人者,还是被撞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需彼此微笑一下,就已经表明了道歉或原谅的意思。对人微笑就是一个好习惯,好的习惯使我们终身受益

如果说命运就是那一幅幅壮美绝伦的山水画,那好习惯就是一笔笔炉火纯青的勾描;
如果说命运就是那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楼宇;
那好习惯就是一块块不起眼的青砖;
如果说命运就是那一根根盘根错节的大树,那好习惯就是一条条深扎于地下的根;
如果说命运是一只只搏击长空的雄鹰,那么好习惯一双双雄鹰的翅膀;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美妙的乐曲,那么好习惯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好习惯是其中一朵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好习惯就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我们如何才能养成好习惯呢?

养成好的习惯需要坚持。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他养成了这种读书的好习惯,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养成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就是出自三字经里的一句话。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本质都是一样的。可因为后天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有所不同,所养成的习惯也不同,之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有的人因养成了好的习惯而越来越好,有的人因没有养成好习惯而由好变坏,这就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行为、一个好的习惯,都会开出灿烂无比的人生之花!我们应该拥有好行为,养成好习惯,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小学生,一个有修养的青少年。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将这样的一句话铭记在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每个人的心田好比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
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
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
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谢谢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