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美术课堂教学

  对于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充满许多的诱惑,各种网络语言推陈出新、明星绯闻铺天盖地、大型网游扑面而来、负面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作为心理、心智、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的中学生,他们往往不加思考全盘接受,表现为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时,经常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回答;上课在下面偷偷玩手机游戏;作业本、书籍封面上贴满明星照片,日常行为习惯极不规范等。作为老师的我经常思考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注意力、精力能够转移到学习上来,时刻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虽然我只是一名美术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但是也能利用上美术课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尤其在思想品德上对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引导。

  因为美术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应该说是非常广泛的,在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从学习态度、学习精神方面着手,可以达到个人生活素质教育的目标,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品格修养、乐观态度等方面给予锻炼。

  美术还具有审美功能,学习美术教育也是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知道美、恶、丑、善,所以更要利用优美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基础,抵御社会上的不良之风,增强学生的正义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认识到在课堂上什么该做,什么不适合做。

  在上七年级《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一课时,通过欣赏、学习编织象征吉祥与和谐的中国结,贯穿中华文化绵长的历史记忆,学生由衷敬佩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动手来编织这份情结,传递一份关怀,感受美的愉悦。我手把手交给学生编织中国结,让学生细心体会编织时的心情,掌握编织手法,技巧表现在中国结的外观上,美好的祝福与情感则通过中国结的缠绕、盘错的造型交相辉映。要求学生完成编织以后把中国结作品送给自己的父母、家人,感恩他们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心血,表达一份对父母、家人浓浓的爱!

  同学们积极性极高的参与当中,不管是女生、男生,大家都学的特别认真,教室里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趣浓厚,编织时个个聚精会神、尽情的用彩绳创造着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课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了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集美育、德育与一体,达到教学的目的。

  上八年级的《文明之光》一课,向学生介绍中国彩陶、青铜器和瓷器艺术。我从网上下载视频,让学生尽可能感受到彩陶的古朴、青铜器的壮观、瓷器的细腻。这些精美的器物,即是日用器具,也是古代中国礼器。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制作的技艺十分高超,装饰精美多变,凝聚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气度。一课学下来让同学们由衷赞叹:“中国人想象力真丰富,中华民族真伟大!”

  《画故事》一课中,展示大型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组图,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构图、题材、主题、人物造型,知道组图含义的同时,还要体会这幅连环画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了解当年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战争年代的残酷场面,鼓励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象红军战士一样克服学习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长大成才,回报社会。

  美术的教育功能更多地表现在对“道德”、“修养”的辅佐方面。有些作品立意鲜明,是有明确政治倾向性,不言而喻。哪是不是自然风光,生活中的无生命事物,则没有其育人功效呢?答案是否定的。清代文人画家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子,他遵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实践方式,熔铸自己的主观感情,确立画意,它的作品格调鲜明。他借题言诗道:笔下“萧萧竹”,“人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一笔一划间所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着实感人。齐白石大师大写“白菜萝卜”的普通物事,笔意韵致、生动而鲜活的是一种朴实而又乐观知足的心态,一种平凡中见精神的生活态度。

  上八年级《梅竹言志》、《寄情山水》一课时,通过欣赏、学习这些大师的作品,我让学生从画面上了解美术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笔墨外,还要体会画面所暗含的寓意。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同时,细心体验画家从画中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让我们的生活处处体现出美。让学生懂得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画家思想情感的反映,都是画家价值观的展示,都是作画家理想放飞,借画言志。知道其实生活在底层的人物的美术作品更接近生活的本质,更能表现、揭示生活的内涵,也更能打动人。

  在教学中我感受到:要想在美术学科里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深刻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得以良好的渗透。学会运用辨证的观点处理好美育和德育的关系。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做一名合格的人。德育教育其实可以贯穿于任何教学当中,只是需要教师教学中更细致、细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