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下一句

篇一:来而不往非礼也

送礼的学问

古语有云:“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节的国度,早在春秋时期,送礼的风尚就已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礼仪文化。

“礼”是一种沟通情感的仪式和方法,送礼者往往想通过礼品向接受者表达某种特殊的感情,以物表情,礼载于物,得体的送礼,恰似无声的使者,给交际活动锦上添花。就像送生日礼物,我们也是想通过生日礼物来表达我们的生日祝福。不过毕竟是赠送礼品,我们不能马虎,不能让人觉得我们像是在应付他人。对不同的人要送不同的礼,所以挑选礼物成了一件很头痛的事,其实我们只要摸准的受礼人的心思,送礼也就不是一个问题。

送礼的关键要是投其所好。所谓“投其所好”就是说找到他喜欢,但却暂时没有没有的东西送给他。自然人家会非常喜欢,送礼的目的也就达成了,你与受礼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提升。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你得知他很喜欢的一本书找了很久就是没找到,而你刚好有那本书,你也已经读完了,那么这时候把这本书包装好送给他当做生日礼物,他必然会十分高兴,你们之间的关系也自然更上一层楼了,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要想送恰当的生日礼物,生活中也要做个有心人,多了解一点也许会对你很有帮助。

其次,送礼还要考虑到“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换句话说,在赠送礼物的时候,礼品的价值并不是最重要的,你只需要搞清楚,这个礼品在它所属的类别里面是否是比较昂贵的就可以了。这大都体现在给上司送礼方面,你的上司很多东西都不在你购买能力范围内,那你就可以朝“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这个方向想,例如,一条名牌领带,一个漂亮的办公装饰品等等。

再者,向老年人赠送礼物可以送一些有艺术性,有年代感的东西,给小孩子送玩具,糖等等。送礼也必须了解对方的宗教信仰和地区风俗习惯等,切记触及对方所忌讳的一些东西。否则的话反而会好心办坏事。

最后我认为态度是很重要的,即使你的礼物对方不是非常喜欢,不是特别需要,但你赠送礼品时态度郑重,言辞谦逊,对方也会很高兴。

送生日礼物也是一门学问,掌握了这门学问(送礼的技巧和方法),也会为我们的人际交往打开了方便之门。

本文来自礼无愁礼品网 想了解更多请进入礼无愁礼品网我们这里有最全的送礼资料和礼品选择~

篇二:礼尚往来

在报刊上看到一则谜语:敬人者受人尊敬,打一句出自《孟子》的成语?百思不得其解。及至看了谜底,却是礼尚往来。细细想去,颇觉有理: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尊敬别人,别人也会尊敬与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与你;赠别人礼物,别人也会回赠礼物与你。又譬如购物,甲方出钱,乙方售货,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礼,崇尚一来,崇尚一往。

在许多不同场合,不同层次的介绍中国的文字之中,都会有这样的套话: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如何如何。礼,是备受推崇的。广义的礼,在《孟子》之中做了详尽的论述,是为人的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是男与女之间的礼仪,是君与臣、父与子之间的礼仪,是国与国之间的礼仪。这些礼仪,是规矩,是不可僭越的金科玉律。有悖于这些礼仪,则视为无礼。这是一种道德范畴的礼,是泛泛而谈的礼。

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礼,是狭义的礼,即强调一来一往互赠物品的礼。礼尚往来,由来已久,这种一来一往的礼已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衍变成为了一种文化,而且是一门暗藏玄机的文化!

春秋时,齐国有一个人叫易牙,齐桓公称王之后,每日山珍海味,逐渐肠胃不畅,饮食无味。在齐桓公身边服侍他的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尝尝新鲜,于是悄悄蒸了自己八个月大的儿子,然后切为肉片,捧给齐桓公吃。这一吃,齐桓公眉开眼笑,他好久没有吃过如此可口的美味了,于是对易牙大加奖赏:给他升官,总管了内务,而且视为心腹宠臣。易牙高兴极了,因为自己的礼物收到了回报。同为春秋时卫国的吴起,为了求得鲁国的将军,不惜砍了自己妻子的头颅。而作为回报,鲁穆公拜吴起为将,统领三军。也许这都是最为残忍的礼尚往来了!但是由此承袭下来的礼尚往来,虽然逐渐的没

礼尚往来 来而不往非礼也下一句

有了血腥味,却更加充满了铜臭味。原本只是一来一往的无可非议的礼,在各种不同的欲望和奢求之下,已经变味,已经变得让人匪夷所思。而这些像变色龙一样不停地蜕变的礼尚往来,大致都可以归纳入时下流行的潜规则之中因为时下的诸多礼尚往来已经从阳光明媚的光天华日之下潜移默化到了见不得人的地下游击式的活动。

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是首当其冲的礼尚往来之一。这是自古以来就已经形成并且愈演愈烈的官场之中的礼尚往来。上至皇亲国戚,下至九品芝麻官,无不对这一种礼尚往来顶礼膜拜。一方面官方强调以才取人,另一方面,游刃于底下的礼尚往来已经成为一种官之常情。官帽,官阶都需要一种筹码作为一来一往的主角。要求取多大的官帽,就要供奉与之相当的礼物。礼到了,官帽降临了,于是,礼尚往来,皆大欢喜。此中却又有许多的玄机。官帽官阶可以给,但如何拿捏那主管上级的心理是关键所在,所谓投其所好,则无不有求不应。若猜测不透,那么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礼往了却不一定来!于是在这种礼尚往来之中,有许多媒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黄金,白银,玉器,字画,名茶好酒,绫罗绸缎,首饰,

美女等等,是礼去之时投其所好的必备之物。有了这一系列的筹码和媒介,还必须有一个中转站。否则是提着猪头认不得庙门。于是就形成了一条利益链,而那所谓的中转站无疑就扮演了皮条客的角色。

篇三:激荡人心的名句

五千年来激荡人心的名句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4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50.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5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5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54.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5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56.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5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58.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