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文明社会论文

篇一:社会公德论文

试论公众的社会公德意识及简单看法

内容摘要: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民意识、遵纪守法、道德 一、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一)、社会公德的特点: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还有许多更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又昭示着一个社会道德风气好坏的程度。

2.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m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在同一社会中,任何社会成员不管属于哪个阶级或从事何种职业,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规则,都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国家、社会团体、机关单位有时甚至可以以国家权力或行政权力、经济权力予以干预。

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这种最一般的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里都存在着,因而,调整这种关系的社会公德在历史上比起其他各种道德分支来,具有更多地稳定性。而且社会公德总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保存和发扬其进步的、合理的方面,剔除其落后的、不合理的部分。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要求为:

1.文明礼貌。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助、救济的时候。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

乐。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3.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纪守法。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绐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和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纪懂法,遵纪守法。

二、当今社会公众的公德现状事例及评价总结

社会公德, 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我认为可以先以当今社会的公德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案例反映出社会公德的流失,再分析其原因,从原因中得到启发,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尽力解决现实问题。

(一)、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

当今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缺陷,都还需要完善。通过下面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期,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到国家的立法管理,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此转型期间,必然会出现‘脱节’现象,如:社会公德的缺失,道德与法律的深层冲突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审视各类‘脱节’。

1.你走你的公德路,我过我的法律桥当今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深层冲突,好心、善良、无偿的施救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人们忽略把道德与法律相融合,让彼此相辅相成。使法律与公德之间出现了‘金三角’,即公德与法律的‘空子’。

2.农夫与蛇 农夫救了蛇,被反咬一口,死掉了。下一个农夫再看见冻僵的蛇,他还敢去救吗?同样性质的事件还表现在我们不敢去搀扶那些摔倒后的老年人和被撞到的小女孩。之前发生的大学生扶起摔到老年人却被反咬一口的事件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我们今后若是碰到类似的事还会首当其冲的冲将上去‘嘘寒问暖’吗?在这种时候,社会公德往往是出于自我意识的下风的。并不是说人们没有这个意识,而是如此淡薄的社会公德意识在人们社会化过程中的地位每况

愈下,最终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秩序的失调。

3.快乐并痛苦的活着 环境是大家的,是我们共同生存的依赖,不是独属于哪个人的,因此你没有权利去破坏它,让我们痛苦你快乐的活着。我们懂得,我们知道公德是众德,所以我们爱,那些破坏环境的刽子手,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缺失了公德,泯灭了良知。

经常同朋友和同学聊天,在他们的谈论中经常会涉及到社会公德方面,他们会感慨当今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很严重,一些连小孩子都懂得的社会公德正在人群的主流中淡漠、流失,这多么让人惋惜,悲哀啊。下面将一些事例来了解一下当今社会公德的现状,虽不很全面,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案例12006年,在南京的大街上,一老者被撞倒受重伤,后来就出了让人无语的“彭宇案”;重庆59岁的豆饼大妈把拾得的1700元交还失主,失主坚称其“贪”了6500元??

这一切‘吃力不讨好’的事件似乎让很多人都得了彭宇“后遗症”,不敢在关键时刻有所为,取而为之的是使‘面面相觑’‘相顾无言’更或是‘高高挂起’。大家好像是变得“聪明”了——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这样的故事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案例2今年十月,一个小女孩被撞倒之后,车停了下,然后又启动,后轮从她身上压过;之后又一辆车从小女孩腿上辗过,其间十八位路人从旁边走过,可怜的小女孩在挣扎,最后一位捡垃圾的老婆婆把小女孩拉到路边被救了。在上海,刘先生捡到空钱包,请来4位市民作证,证明他捡到钱包时里面就没钱,然后才打了110报警;还有在武汉,75岁老汉从公交后门跌倒在地,众人却不敢施救,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可依然是‘无人问津',后来不知哪位好心人打了120,这位老大爷才被送进医院??

对于上面‘过客’的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但假若换作是我,可能不会如彼,我不敢保证面对同样的情形,我会马上冲上去‘嘘寒问暖’,至少先要确定在别人眼中此事是与我无关的。但是这不能成为见死不救的理由。生命是最珍贵的,也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

案例34月10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遭遇强风暴袭击,乌拉特前旗污水暂存池内严重超标的1050万吨造纸及城市生活污水直接冲击黄河防洪大堤。当地政府下令掘堤泄污保护黄河大堤,泄污造成附近1000亩耕地淹没,57户村民受灾;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看完上面的案例和数字,不禁深感痛心,发展经济是必须的,但你似乎站错了位置。经济高速发展的乐,环境污染的悲,乐,是你们的现在的乐;悲,是我们的子孙的现在的以后的悲,小乐换大乐,于你们何其快哉;于我们和气哀哉。大乐之余小乐,相差并不悬殊,只你们泯灭了良知二字。

(二)、总结原因及评价:

1.法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法律和公德配合的不默契,有鸿沟存在,这样会使少数渣滓钻空子,从而出现彭宇“后遗症”,因此我们应该依托现有法律把类似的好心施救、拾金不昧等行为纳入法律调整和保护的范围。

2.教育:大多数人缺乏公德观念或公德意识淡薄﹑模糊,是做事不讲公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着手于提高人们的公德观念和公德意识。其一,在社会上,“要发挥隐性教育的间接性、人性化的优点”其二,在校园里“要发挥现显性教育直接性、明确性的优点”。

3.提高意识:公德心的强弱还体现在那些旁观的人们身上,看到了却不敢说出口,目睹这一切的发生,却没有勇气提醒那无辜的失主丢了东西,这也反映出人们心中的正义感还不强。无论他们是出于对恶势力的屈服,还是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我保护,都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的形成与蔓延。因此,我们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隐性教育”,增强大家的正义感。不给不良风气形成与蔓延的机会。

我认为,社会公德的维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的努力和行动将会发挥更大的能量。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给自己一个安心,还社会一颗良心!

三、如何提高公众的社会公德意识

1.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法律、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因为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应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

3.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4.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5.多参加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6.做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因为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

篇二:法律社会学论文

浅析法律与当今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

请客送礼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现象又是不正常的。请客和送礼可以联系到一起来讲,同时也可以分开来说。首先来谈一下请客,请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感情为主,比如说我和几个很要好的朋友在一起,那请客吃饭也就很正常了,因为这是同学朋友之间彼此沟通感情的需要。另一种是则是以利益为主,有时为了一些利益,比如求人帮忙、托人办事就不正常了。但这也是人之常情,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能够为大家所接受的社会现象。但是送礼就不好说了,因为亲戚朋友需要送礼,上级领导需要送礼,社会关系同样也需要送礼。

亲戚朋友需要送礼。有些是情愿的,比如自己的家人、自己尊敬的人。有些是不情愿的,比如关系不好但还要按照礼节必须要送礼维持表面关系的人。上级领导需要送礼。给上级领导送礼是必须的。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需要送。因为这成为了社会的一条潜规则,只有送礼,你才是一个有前途的员工或干部,将来才有更多晋升被重用的机会。社会关系同样也需要送礼。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要送礼。从最小的时候,上学,想上好的学校,要给校长送礼。想进重点高中,需要给校长送礼,毕业想进好的单位,更要给XX人送礼。生病住院做手术时,需要给医生送礼等等。

送礼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像,它直接表现为以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主。大多数人送礼都是为了办事。而这些归根到底是文化遗传的问题。从许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开始进行这种不正常的社会交往方式了。这种交往方式对于人类发展有益处也有不利的一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请客送礼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最好的补充和完善,从而加快了生产创造,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从社会健康的角度来讲,请客送礼使人们的思想趋于利益化,致使许多好的品德精神文化失传,造成了社会的不和谐。虽然目前请客送礼有些不妥之处,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当前却很难去约束这种行为,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不断地完善法律制度,使得法律与社会秩序之间相协调统一。

请客送礼现象体现了法律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社会秩序是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法律价值目的的多元化是社会多样性发展的体现和必然结果。它表现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法律规范和确保实现的目标内

容的不断扩展和丰富。既然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标志的人的潜能的无限扩展和延伸,那么,社会生产关系和生活关系的更新创造与丰富发展就是必然和无限的过程。在现代民主社会里,社会秩序在依赖法律为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确立方式时,它自身也成为了法律的最基本的价值目标。

首先,法律是为创立、维持、发展一定的秩序而产生的。社会秩序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和前提,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相对自由和物质条件的不断发展,人类个体和集体对外界和相互关系认知的领域和程度在不断加强,对规律的总结、认识和作为规则的再现也在不断演化和进步。人类的不断认知促进了社会化,社会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从法律最初的功能来看,法律的目的就是表现人类生活中一些作为社会生存必须予以遵守的基本规则,这些规则构成了社会秩序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第二,法律作为行为规则的特性,决定了法律规范对社会秩序的依附性。特定的法律总是依附于它所存在的社会,成为社会秩序的基本组成元素,以建构和调控社会。法律作为社会调控装臵的首要目的不是自由,而是确保这种基本秩序的存在,然后才是自由、公平、正义和良性发展的实现。人们在这种秩序为社会主体的行为提供的“可靠的预期”中,才能得到基本的生存和安全,以创造和享受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追求公平、正义和社会的永续发展。

第三,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存在没有法律的秩序,但没有与秩序无关的法律。在阶级社会里,也没有离开法律的秩序。法律和秩序如此紧密联系,以至于在强调其中一个的价值时,总是把它放在与另一个等而同之的地位。法律依赖社会秩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贯穿法律产生、发展和消灭的始终。而社会秩序依赖法律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是阶级社会的特殊现象。

法律与社会秩序关系的原理再一次揭示了法律的一些实质:所有的法律,或者是所有具有法律特性的规则,首先是为维护和确立特定的社会秩序而产生和存在的。同时,法律对社会秩序的反作用力和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法律和由法律统领的其它社会规则也有其独立的发展轨迹,他们不会立即按照被改变的社会统治意志而改变。而且,法律和其他的社会规则的独立性越强,社会秩序就越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凝聚力。

在当今社会里法律与社会秩序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完善的

法律制度可以为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保障,同时社会秩序也会促进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二者相互联系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篇三:浅谈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关系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I 页

浅谈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关系

摘 要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整手段,它们从根本上都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服务的。法律和道德在内容和范围上都有联系和区别,因此,只有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完整的社会规范系统和调控手段体系,才能保证整个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法律和道德的联系告诉我们追求两者的和谐统一是社会的必然要求,换句话说,法律和道德的正确结合,正是通往文明社会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对法律和道德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加以分析,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法治和德治观,以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法律, 道德, 区别, 法治, 德治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II 页

Brief analysis law and morals relations

Author:Li Ting Xing

Tutor:Liang Yu Na

Abstract

The law and the morals take the overtop structu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is two kind of different societies adjusts the method, they fundamentally are for consolidated and the development social service.The law and the morals have the rel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and the scope, therefore, only then both coordinate mutually, supports mutually, supplemented mutually, can form the complete social norm system and regulative method system , can guarantee the entire society along the correct direction advance. Legal and the moral relation tells us to pursue both's harmonious unification is society's inevitably the request, in other words, the law and the moral correct union, is precisely the path civilized society's optimal path. This article through do not perform to legal and the moral relation and area to analyze, makes the people to set up the correct government by law and the virtuous rule view, favors the promotion society accord development.

Key words: law, morals , difference , government by law , virtuous rule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III 页

目录

一、绪 论 ............................................................. 1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1

(二)国内研究现状 ....................................................... 1

(三)课题研究方法 ....................................................... 1

(四)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 2 二、历史上的德治和法治之争即法律和道德在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 3

(一)法律在治国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 3

(二)道德在治国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 5 三、道德和法律二者之间的异同 ............................................. 6

(一)法律对道德的区别 ................................................... 6

(二)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 8

(三)法律与道德的作用 .................................................. 10 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13

(一)密切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结合 ...................................... 13

(二)确立新(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法律与文明社会论文)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 .......................................... 14 结 论 ................................................................ 16

致 谢 ................................................................ 17 参考文献 ................................................................ 18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1 页

一、绪 论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今天,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是考察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由于,在社会治理中,法律与道德要相辅相成,相互适应。但是由于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在实践中,法律和道德的结合往往不能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这就需要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在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二者的功效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期望深刻领会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关系,以求达到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

现如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必须在健全社会法律制度的同时形成社会市场道德,形成法律和道德齐头并进,通过道德推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并弥补法律的不足,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以道德来约束,以法律的形式来严惩。所以,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互为弥补的。

虽然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众说纷坛,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是对一种公认的社会道德观念的确认但并非对全部的社会道德的确认,法律问题并不全部等同于道德问题。因此,只有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完整的社会规范系统和调控手段体系,才能形成完整的社会规范系统和调控手段系统,才能保证整个社会沿着法治的方向前进。法律和道德的相互联系告诉我们追求两者的和谐统一是一个法治国家和社会的必然要求,换句话说,法律和道德的正确结合,正是通往法治文明的最佳途径。

(三)课题研究方法

本论文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国内法律与道德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对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 2 页

(四)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首先,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之争。

――法律和道德在治国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其次,道德和法律二者之间的异同。

最后, 结论部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