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论文

篇一:道德建设问题论文

道德建设论文 摘要:我们要对当前的道德问题有准确的认识和判断,要具有忧患意识、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强(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论文)调道德建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也就是强调道德建设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事事可为”;要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建我们的道德家园。

关键词:道德建设 问题 解决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体现了中华儿女最美好的心愿和最根本的福祉,同时,它也对我国人民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道德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试对这些道德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找解决道德问题的途径。

一、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所谓道德失范,是说道德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所谓道德失范,一是指道德规范人人晓得,但不少人却不遵循;二是指是非颠倒、荣辱不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例如,行人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要闯红灯,这些基本规范应该说人人都知道,但就是有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要闯红灯,为了让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协管员还得拉根绳子。再如,诚信缺失是当前我国道德领域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一段时期以来,假冒伪劣、弄虚作假比比皆是,蔓延到社会的很多领域,假商品、假商标、假学历、假文凭、假论文、假发票等屡见不鲜。

篇二: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道德建设的丰富和发展 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道德建设的

丰富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八荣八耻;荣辱观;道德建设;丰富发展

【论文摘要】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发生,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之上的,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崭新的道德形态:我国建国五十七年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互作用中,由建国初期的“五爱”到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再到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并对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总结和概括

建国五十七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建国初期的“五爱”公德。建国伊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筹划建国大计时,便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五爱”公德。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二条规定:“提倡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同时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大力开展和实施“五爱”教育:很明显,这个“五爱”公德既总结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同时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的基本要求:

2.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和探索,同时对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1981年2月25日,由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个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倡议中根据改革开放的实际,对公民的道德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这一道德要求体现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

3.90年代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新界定和21世纪初公民基带道德规范的颁布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行了重新界定,21世纪初,中共中央颁布了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道德要求的规范体系,其中,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这个道德体系比“五讲四美三热爱”从理论上更加完善和丰富:

4,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它不但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而且彰显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鲜活性,彰显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进人了一个新阶段。

二、“八荣八耻”荣辱观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创新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胡锦涛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根据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和我国在战略机遇期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进行了新的理论创新和概括。是适应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提出的新的道德规范和评判标准,从而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理论:

1,“八荣八耻”荣辱观肯定和包含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精神: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角度人手,提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三个问题。在第三个问题中他明确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要在

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他对“八荣八耻”荣辱观进行了具体充分的论述。在“八荣八耻’‘中既包含了“五爱“中的“四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同时,又增加了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道德准则“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处理人与纪律的准则“遵纪守法”以及进人小康社会后仍然要坚持的作风—“艰苦奋斗”。可见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既肯定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精神实质和基本道德要求,同时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2,“八荣八耻”荣辱观补充完善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综观“八荣八耻”荣辱观,它由以下三个有机部分组成:

第一是道德的最高境界。由“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热爱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两点组成。爱国为民是人生的目的,也是行为的目标,是道德的最高层次。为人的标准并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人生目的,而是以社会认可、评判为尺度。只有把个人成长与社会前途、民族复兴、人民需要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中华民族五千年薪火不断传承正是爱国为民的道德精神的显现:

第二是人的素质和人生的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由“以祟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两点组成:科学和劳动是我们建设祖国、服务人民必备的素质,是带有技能性的素质二和其对应的是学习和工作,是人生的两个轮子,两个

支点,只有两个轮子同时同速转动,人生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人们如何成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首先要学习接受前人所总结出的各种规律,并把这些知识用于工作实践,使自己的工作实践更有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才能使自己成才。所以学习和工作既是人生的关键内容,也是成才的唯一途径。

第三是人的行为道德的四个维度:一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二是处理义与利关系的准则:“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三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准则:“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四是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成人成才之后如何成功?所谓成功,简单说就是学会做事:而成功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个不断实践升华的过程: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人的行为道德的四个维度是重中之重:协作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四点既是成功的世界观,又是成功的方法论;既是成功的基础,又是成功的方略:相反,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是导致一个人失败的根源。因此我们必须防微杜渐,一日三省,自觉修养,格守规范,才能成功。

可见“八荣八耻”荣辱观是以人为本的道德观,贯穿于成人、成才、成功的全过程:三个组成部分,既有人生观,又有价值观;既有道德规范,又有法律意识;既有道德评价,又有道德教育,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准则体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八荣八耻”荣辱观更具鲜明性、操作性,更具警醒内化作用:

篇三:思修论文(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主义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着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

根据我组成员调查,在总计90个人的调查者中,选择不扶起老人的占大多数,约为57%,大多数人表示,如果他们遭遇类似彭宇事件,他们只能自认倒霉,且多数人表示在遭遇类似彭宇事件后,他们下次看见老人跌倒将不会扶起。

此调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公共道德观念。对于为什么会有大多数人不扶起老人,我们小组做出了以下分析:

1、人们相比过去而言,更多的考虑自身利益。针对彭宇案中老太太与彭宇的误会,多数被调查者表示经济纠纷对他们的选择影响较大。

2、人们的道德水平相对于过去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无论从彭宇案中老太太索要赔偿的行为还是被调查者所表现出的对这一事件的态度,都反映出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明确的的道德标准。

接下来我们组员从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首先从经济的角度而言,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

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民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彭宇事件产生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受市场经济现状的影响。

(二)其次从文化的方面而言,道德与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着紧密的关系。简要地说,文化包含着道德,道德充实着文化;文化的发展制约着道德,道德的进步影响着文化;社会的文化程度昭示出社会的道德水平,社会的道德水平反映出社会的文化程度。文化和道德的互动性根源表现在,它们都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是人的智慧和创造活动的产物。

1、文化对道德的影响包括:

(1)文化能够造就人的道德心理和道德人格;

(2)文化氛围影响到社会的道德规范;

(3)文化改造人的习气和气质,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从而也促进着道德的进化和完善。

2、道德对文化的支撑作用:

(1)在内容上,在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溶铸了人类的伦理精神、道德实践精神、人格力量和价值目标;

(2)在功能上,道德的评价职能和价值取向,可以激励或抑制某一文化层面的发展;

(3)在道德与人的关系上,道德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展示。

传统文化的日益流失,人们社会道德观的不断改变甚至某种意义上的下降,也成为发生彭宇事件的又一因素。

(三)最后从法律方面而言,道德与法律同属社会行为规范,两者在反映社会生活、调节社会关系等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道德与法律相互联系:

(1)两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法律中包含有道德,这主要反映在法律的产生、法律的制定、法律的执行等过程中。道德规范中也会具有法律上的内容和具有类似法律的效力。

(2)第二,两者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依托。

2、道德与法律相互区别

(1)两者借以维持的社会力量不同

(2)两者对社会关系的作用方式和范围不同。

(3)两者表现的具体形式不同。

(4)两者的社会要求不同。

(5)两者的产生条件和发展趋势不同。

在阶级社会,道德与法律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左右手”。两种情况是:要么无法可依,只有道德戒律;要么因道德水准普遍低下,而不能自觉守法。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也是彭宇事件产生的因素之一。

总结

面对这样一种局面,组员认为想要对其改善,应当从社会宣传与法律制度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主流媒体应加大对公共道德准则与善行的宣传鼓励。另一方面,立法机关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纠纷。通过共同努力,改善的社会大众的道德水平。

通过此次调查与研究,我们组发现市场经济大环境、传统文化的流失、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当今社会大众道德水平有所下降,因传统道德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各阶层有责任有义务改善并解决这一问题。最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虽然这一问题有其严重性与不可忽视性,我们更应当看到这一问题所提供的提高社会大众道德水平的机遇,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勇敢的拥抱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