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兴宁市永和中心小学

课题负责人:罗星湖

课题组成员:罗辉龙、陈兴、张苑、李黎苑、杨苑媚

执笔:罗辉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听、说、读、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四项技能,而现今山区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普遍重视听和说的能力,在大部分的英语课上,授课老师组织了大量的听说活动,包括生动有趣的游戏及课本剧表演,而很少出现阅读和习作的活动,偶尔出现读写任务,通常也只会安排在最后一个环节即布置家庭作业中,作业也停留在读写单词和句子这一阶段。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和习作知识的策略指导;二是学生缺乏对所学句子和单词进行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和空间。三是学生单词和句子的积累不多。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盲目写、不会写到不愿意读写、惧怕读写,直至最后拒绝读写的恶性循环。也导致许多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后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比较薄弱。

2、课题研究的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大多数的语言输入是靠读获得的,而最终语言输出是靠写作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写”。 为了进一步贯彻英语新课标精神,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旨在通过对农村小学生的英语读写水平(技能)、心理状态的研究、探讨,最终了解农村小学生英语读写中存在的问题,摸清学生英语读写的心理、读写的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策略,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寻求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农村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激发小学生英语读写兴趣,形成读写策略,发展读写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分析、研究产生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差的原因,在教学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大英语读写方面的训练,在寻找一套专门训练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教材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兴趣和习惯,教给他们读写的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具体地说,我们试图通过研究,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2)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3)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4) 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5) 能模仿范例写句子;(6)让学生逐步学会整合所学的语法、句型等知识点,把它们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学会恰如其分地通过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个人情感;(7)发展学生从口头表达转向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探究如何培养学生一定的审题能力、驾驭文章整体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使用各种题材及内容的能力的有效方法。

2、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读写习惯和读写的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课外阅读的延伸性: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作为课堂英语教学的有效延伸,能促进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运用有关的阅读技巧,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让学生轻松作文,稳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综合运用的熟练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和总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总体英语发展水平。重点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读写习惯和读写的技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1、“读”的界定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读”的要求为:(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

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在中、低年级阶段已经开始认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已具备良好的认读单词、句子的能力,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所以高年级英语在读的方面应逐渐过渡到阅读故事、短文或者其他语言材料,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2、“写”的界定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写”的要求为:(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书写基础,能够正确抄写单词和句子。写作是写的高级要求,用笔头表达意思。所以写作将作为小学高年级写的重要部分。

3、“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就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一定的信息和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写作规律,然后运用到写作中,从而令读与写达到更有效的互相促进作用。如:改写、续写,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仿写等活动。课堂上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阅读材料后,如果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后及时把阅读的内容以写的形式输出(“以读促写”),那么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技巧的掌握将更进一步,同时在完成相关学习内容的学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又巩固了阅读材料中需要掌握的词汇和句型,这些形式将是一种很好的阅读课的及时延伸。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兴宁市永和中心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科研知识学习,以便让教师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上级对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

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课题组每月定期召开课题会议,传达课题组研究计划,指导实验教师制订每周的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使课题研究与实际的教学工作融合,整体推进教学工作。

(2)坚持定期汇报制度。

在每个学月的下旬,课题组都要组织课题汇报交流,带领实验教师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及时调整与完善,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3)及时总结提炼。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加强反思与提炼,反思研究中的得失,提炼研究成果,便于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有效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2013年9月—2014年9月)前期准备阶段。

学校领导、教导处、课研组反复进行课题论证,选定课题,形成研究方案。召开课题开题会,正式启动课题研究。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有:(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认真阅读各地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如《英语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和意义。(2)召开相关人员会议,确立课题,申报课题。(3)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之间进行访谈。然后,教师们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访谈,同时搜集、整理、分析教学日志和学生日志中关于教师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相关信息。(4)通过教师间信息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根据我校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落实实验的班级,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2、课题深入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9月)。按照课题研究计划,从三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1)开展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之一)。

探索在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做法,如:抓好自习课,以养成高声朗诵的习惯;安排好课文必背句段,以养成背诵的习惯;指导好阅读课,以养成圈点勾画、做笔记的习惯;做好作文规范化训练,以养成规范作文的习惯。通过这些做法,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养成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研究结题报告)和良好习惯。

(2)开展词汇积累与应用能力的养成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之二)。

探索词汇积累与应用能力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如:通过字词句常规作业,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通过阅读好书活动,加强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通过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优秀作品等,加强规范语言的积累;通过随笔、日记等写作教学活动,增强书面应用的能力;通过课堂演讲、辩论等活动,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通过这些途径,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并养成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探究创新能力的养成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之三)。

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结合,如:英语观摩研讨课,总结摸索各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研究的方法、模式及途径,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调整并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①制定计划;②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③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案例,并提出修正意见,总结交流经验,完成阶段性实验报告。

3、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概括研究结果,形成研究结论。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论文交流。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第二阶段撰写的论文。(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八、 课题研究成果。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科研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如今已基本上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1、 师生积极参与,成绩显著。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师生能积极参与课题计划的各项教研活动。经过实验研究,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综合运用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课堂(公开课)进行教研活动。2014年11月课题组成员李黎苑老师参与了兴宁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二等奖;2015年6月陈兴老师参与了兴宁市第二届交互智能平板技能大赛(英语课)并获得优秀奖。同时,课题组成员还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其中陈兴老师的论文《动感互动 快乐体验》于2015年7月在第六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中发表;罗辉龙老师的论文《浅谈“模板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被《中华少年》录

篇二: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概述

1.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苏轼也曾说:“三分诗,七分读”。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为此提出这一研究课题。

2.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朗读”是指运用普通话,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的读书活动,是阅读、思维、想象、口诵能力的综合体现。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

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

本研究旨在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使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1、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水到渠成,从而也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得到提高。

3、不但让学生能听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听出文章的重点、中心,而且能够按一定顺序说出来,并说得清楚、明白,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4、让学生在无形中积淀思维,丰富自己的想象,积累词汇,进而提高习作能力。

5、通过研究,掌握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形成可形性的研究方案,从而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一)科研方法

文献资料法:利用各类教学杂志、网络检索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教学案例与设计等文献资料,认真阅读、学习、研究,去伪存真,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行动研究法:结合市、区、校开展的公开课教研活动,以及自己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的情况,结合课题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

经验总结法:上网搜集有关同类课题已经形成的经验以及有关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并根据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得失,反思、

分析,总结出有效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1、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研究前准备工作

从申报了课题,我们两位成员立即制定了研究方案,并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1)加强对素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以及朗读训练方面的理论的学习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多读少讲,加强学生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素质。

(2)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教学设计》等(3)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的学习、运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2、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这次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一年里教研组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对如何做好科研课题做了细致地指导,还有领导对我们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耐心的解答,同时也为我们科研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使我们互相取长补短,有效防止我们走入误区。每次活动我都积极参加,虚心学习,并做好记录,以便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工作。通过培训学习,我们的视野开阔了,经验丰富了,研究水平提高了,更让我们这些整日埋头工作的一线教师感到以前遥不可及的教科研变得如此亲切,使我们逐步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型。

3、植根于课堂,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我根据课文的体裁特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可持续提高。

如写人的文章,一般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或崇高的思想品德教育,朗读时就要把握住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的人物情感。

写景物的文章,如《草原》,作者描绘了草原的美丽与祥和。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把大草原的美展现在眼前。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类文章的朗诵基调,在学生朗读时,我给课文配上乐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学习古诗,学生难以把握朗读的语气。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课前把古诗制成投影片,上课时引导学生在诗句的重音、停顿、感情升华处进行勾划,用“/”表示间隔,用“↗”表示升调,用“?”表示重音。边读边标出,师生一道吟诵。这时,学生一个个诗兴大发,摇头晃脑,皆像古人一般。这样抓住难点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而然得到长进。如读《游园不值》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我问学生:这两句的语调应该怎么处理?学生试读后,都说要读得延长一些,而且还应该读升调。这样,就把那种春天生物旺盛的生命力展露无遗,好似绕梁之音,文虽尽而意不绝。 4、发挥竞赛的激励效应

在研究阶段,我每个月都安排有关朗读能力的竞赛,如进行诗歌朗诵比赛、“祖国,我心中的太阳”演讲比赛等。每次比赛,动员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先让每人在组内进行“练口”,再开展小组之间竞

赛,以此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

5、积极参加组织的公开课教研活动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读、多读、读好,采取多种形式,在“读”字上下功夫,加强朗读训练,努力提高朗读能力及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我校教师多次参加市、区、校的教研活动。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语文朗读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以形成更好的教学策略。

5.广泛搜集,扬长避短

由于初次个人承担科研课题的工作,为了避免片面性,我通过阅读教学杂志,上网浏览教育网站,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以及同类课题已经形成的经验,进行细致研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使我在研究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加快了我的研究步伐,同时也使我的研究工作步步深入。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年来,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学生朗读方式多样化了,朗读能力提高了。朗读兴趣和朗读习惯也逐日形成。广泛地开展朗读活动,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研究,我探索出加强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途径:

1、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内在动力,单调乏味的朗读只能使学生厌倦,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采取各种形式,运用不同的手段,调动学生读书激情,是激活学生兴趣的保障。

篇三: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汪春华

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

2013年6月3日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引言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文思,启人心智;可以积淀学养,激发思考,指点迷津;还可以润泽心灵,陶冶情操,构筑精彩人生。 我国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的作用,人人皆知。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他们都无一例外都热爱阅读,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少年儿童时代都经历过如饥似喝的阅读阶段。所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要与好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人人爱读书,以读书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段,如何让学生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校园课余时间,读书,成了我们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内外阅读的好习惯,或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同时许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少误区,如父母不爱读书,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不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社会影响对不少孩子的阅读习惯影响也很大,许多孩子不爱读书,喜欢看电视、打游戏等,再加上适合儿童阅读作品也太少,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便成其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

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已经是我们教育者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

3、学校现阶段的情况

我们学校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内外阅读的好习惯,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大多缺少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和人性的闪光。阅读习惯和阅读量不够理想:学生家庭状况较差,外出打工的居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大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游戏等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阅读消费较少:纵观我校现在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玩具、零食等方面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也就成了我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4、课题研究的目的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好书陪伴孩子成长”,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爱积累、会运用交流的习惯;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方法及经验。

(1)、分年段开展研究:

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看课外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主动阅读。

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

(2)、家校同步开展研究:

师生共读,教学相长。

(3)、快乐阅读,创新提高。学生乐读,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断积累,获得

提升。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

(2)、我国著名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

(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4)、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1、运用行动研究法,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网络,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引导教育与潜移默化相结合,在学习中运用习惯和巩固矫正相结合。开展多样性的主题阅读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学校三合一资源,开拓多种活动途径,开展多方面、多角度、多种类的课题研究活动,提高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立足课堂,通过“课内指导,课外阅读”教会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养成“爱积累”、“会交流运用”等阅读习惯

A、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B、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作用。

C、发挥校园、班级氛围的熏陶作用。

D、发挥团体辅导训练作用。

E、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

F、发挥现代媒体网络通讯远程教育作用。

2、文献研究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

3、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实验的阅读习惯情况。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还有对比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 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二)研究过程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具体的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

(1)、明确本校课题研究的整体方向,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形成课题方案,报上级申请立项。

(2)、建立课题组。

(3)、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改理论,学习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

该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对我校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等现状实施有效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申报;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建立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开展工作研讨,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鼓足实验教师研究信心。

首先,认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

认真对本校学生从课内外阅读兴趣、范围、速度、方法,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量,图书室借书及写读书笔记情况,课外阅读能力及收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出当前学生课内外

读存在的普遍问题:

有关学生的信息。

①、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从调查问卷测试结果看,实验班只有56%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44%的学生课外仅沉迷于看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

②、学生课外阅读范围狭窄。在学生心目中,课外书就是作文书、连环画之类的书籍,阅读范围单一而狭窄。

③、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从调查结果得出,只有很少的学生在坚持少量的课外阅读,且每次阅读量从未超过1000字,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④、学校图书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借阅率仅有30%

⑤、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

有关家长的信息。

①、40%的家长认识上不到位,从来没有思考过学生的阅读情况。

②、50%的家长行动上不支持,都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