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典故事

篇一:有关道德小故事

1. 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力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粪便呢?它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些牛粪,发现它确实 给了自己足够的能量飞到第一枝树枝。第二天,火鸡吃了更多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的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见它,迅速把火鸡 射下来。生存之道一:“牛屎运”可以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永远留在那儿。

2.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 乌鸦,就问它:“我能像你一样站着,每天什么也不干吗?”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 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进肚子---生存之道二:如果你想站着什么也不干,那你必须站得非常高。

3.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 去过冬,天太冷,小鸟几乎被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好温暖,渐渐苏醒过 来,它温暖而快活的躺着,不久开始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坐过去看个究竟。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生存之道 之三: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便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还有,当你躺在粪堆里的时候,最好把嘴闭上。

4. 从前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群青蛙在比赛谁能爬上最高的铁塔,比赛开始了,一大群的青蛙看著那高大的铁塔异论纷纷:「这太难了!我们绝对爬不到 塔顶的......」、「塔太高了!我们不可能成功......!」听到这,有些青蛙便放弃了。看著那些仍然继续爬的 青蛙,大家又继续说:「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塔顶的......」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越来越多的青蛙退出了比赛。 但有一只却越爬越高,最后当其他的青蛙都无法再前进的时候,它却成为唯一到达顶点的选手。 其他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麼做到的?於是便跑上前去询问,才发现原来它是个聋子!

朋友,你知道这个故事告诉你什麼吗?是的,嘴巴是别人的,但人生却是自己的! 虽然我们不必做个真正的聋子,但却要永远充满希望、乐观和积极,不要只听那些消极、悲观的话,因为他们只会泼别人的冷水,浇熄你的毅力。要将充满力 量的话,时时记在心里,因为这将影响你往后的一生。 嘴巴长在别人嘴上,但自己却要走属於自己的道路。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即便是遭受旁人无情的冷落、批评、否定,甚至排挤,也不能表示你就必须哀声叹气、自怨自悲,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因此,绝不能因为别人的几句批评或冷言冷语,就要难过痛苦,或者气得跳脚,因为那只会对自己更没信心而已。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只要有嘴巴,就会有意见和批评。 太在意别人的批评,不仅越活越痛苦,也会失去自己的看法和坚持,到最后甚至连人生的意义,都将因此而游移、蒙蔽,若果真走到这样的地步,自我变成别 人嘴巴的奴隶,岂不是很可悲? 别人的嘴巴,永远不能帮你走过人生的路,无论是康庄坦途,还是崎岖难行,都只能自己走,在那当中,如果得到的是鼓励和支持,就要永远感恩在心,并同 样的去帮助别人;但是在那当中,若听到的是批评和闲语,也不要太难过,学学那只青蛙,不断的奋勇直前,走好自己人?

5. 冷漠造成孤独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美国心理学家为从动物实验中获得有关爱的人类行为线索,为幼猴设计了五种人造母猴,观察“母亲”的拒绝会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样 的

反应:第一种偶尔用压缩空气吹幼猴;第二种会猛烈晃动,致使幼猴无法爬到母亲身上;第三种装有弹簧,能将幼猴弹开;而第四种“母亲”的身上居然布满了铁 钉。但这四种“母亲”都未能将幼猴从它的“母亲”身边赶开,惟独第五种体内灌有冰水的母猴使幼猴躲在墙角,并永久地拒绝了母亲。 很多人认为是自己的优秀拉开了同他人的距离,其实冷漠才是造成自己孤独的原因。

6.快乐需要分享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 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规定, 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甚么事都不能做。 这位长老却终於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著打九个洞就好了。 由於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 然而,当长老在打第二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 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 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第三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 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七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 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於是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 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惩罚在那里?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十八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 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篇二:古代品德小故事

程母严格教子

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都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们又是同胞兄弟,因同是理学奠基人,被人们称为“二程”。“二程”的母亲侯氏,一共生过六个男孩子,只剩下程颢、程颐二人,其他都夭折了。侯氏自然非常疼爱兄弟俩,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哥俩身上。但是她深深懂得“慈母败子”的道理,从不娇惯溺爱。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只相差1岁,在他们蹒跚学步的时候,常常摔倒在地,乳母要上前扶报,侯氏劝阻说:“不要管他们,让他们自己站起来。”然后,又对孩子说:“你们走路时,慢一点就不会摔跟头了,你们试试看。”吃饭的时候,孩子爱挑吃挑喝,乳母就想由着他们的性子来,专门给他们爱吃的饭菜,侯氏制止道:“对小孩子不能惯,你惯什么毛病就会有什么毛病。小时候养成挑吃挑喝的毛病,长大后怎么办?”

在母亲的严格教育培养下,“二程“从小就养成了很好的习惯。

司马光教子节俭

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四、成吉思汗母亲教子团结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父亲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在一次部落纷争中被人杀害了。成吉思汗的母亲只好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流浪在芒芒草原上,忍饥挨饿,备受煎熬。她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儿子成吉思汗身上。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夫人为了教育年幼的几个孩子,经常讲自己母亲教育孩子们要团结的故事。她说:“记得有一天,你们的外婆阿兰阿豁看到五个儿子不团结,便拿出五支箭,让五个儿子分别去折,他们很容易就折断了。后来,她又拿了五支箭,捆成一束,让他们折,结果谁也折不断。这时,外婆就对她五个儿子说:“要知道最好的摔跤手,敌不过人多;最好的马,也经不起百条鞭子抽打。只有团结起来,握成一个拳头,才有力量,才能战胜敌人!”

在母亲的教育下,成吉思汗茁壮成长,后来成了“一代天骄”。

五、鲁迅母亲的启蒙教育

鲁迅的母亲鲁瑞,生长在浙江省绍兴乡下一个叫安头桥的农村。她心地善良,待人和气,是一位坚毅、开朗的妇女。她爱读书,能看报,记性也好,记得农村中许多带有田野香气的童谣、谜语和故事。只要一有空,她便绘声绘色地讲给儿子听:“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船看姣姣;四月麦出换鸡毛,五月车水戴凉帽;六月种田睡午觉,七月小鬼打虎跳;八月钱塘看大潮,九月重阳去登高;??”母亲一个个生动、淳朴、风趣的民歌和民谣,使童年的鲁迅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也开启了他童稚的心灵和智慧。鲁迅10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故,家境更加困难了。鲁迅要离家外出求学,母亲很赞成和支持儿子的主张,她觉得,儿子是一个很有主见和有意志的孩子,离开家她是放心的,外出求学能使儿子更坚强、发奋。母亲的性格、品德,给以鲁迅以深刻的影响,母亲的热切期望激励他奋斗了一生。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明代学士解缙的故事

解缙巧对讽权贵

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堪称诗词名家,他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且生性刚直。 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家人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

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户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权贵却鱼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也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哈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显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

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瑟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这时,解缙举杯祝酒说:“难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题赠一联助兴”。尚书听罢,忙叫人拿来文房四宝,解缙挥毫舞墨,然后掷笔大笑而去。众人走过来一看,瞠目结舌地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一副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郭沫若母亲教子做人

郭沫若的母亲叫杜邀贞,四川乐山人。她教孩子既教知识,又教做人。郭沫若3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诵了好多首唐诗,其中一首是:“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泪与恨,到地亦无声。”

由于过度劳累,营养又不能保证,杜邀贞的身体十分衰弱,每到秋天,“晕病”就犯了。当时,郭家人口多,收入少,没钱请医生给母亲治病。当时传说“芭蕉花”能治晕病。

有一次,郭沫若和二哥出去玩,在迁到四川的福建人的会馆里,他们发现了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兄弟二人便摘了一朵,带回来给母亲治病。

母亲问明了花的来历,从病床上坐了起来,非常生气地说:“你们俩都给我跪下!”并叹息说:“你们竟敢偷人家花园里的花,为娘倒不如病死的好!”说罢,母亲伤心地哭了。这种刻骨铭心的教育,郭沫若终生不忘。

七、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

八、歌德父母教子有方

歌德是个独生子,生于德国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父母很疼爱他,对他的教育也十分用心。父亲经常拉着小歌德到公园游玩,或者到田野里散步。这些时候,父亲总要教他唱些通俗易懂的歌谣,父亲的用意是想在玩中向儿子灌输一些知识。 母亲的教育艺术更不亚于父亲。在歌德刚刚两岁的时候,妈妈每天像上课一样给儿子讲故事,先从讲小故事开始,并且形成习惯。然后给儿子讲一些“长篇”故事。妈妈讲故事的方式也和一般人不同,她是用一种教学形式来“实施”的。每当她讲故事的时候,她的“故事教学”不是一个劲的“满堂灌”,而采用像中国章回小说形式一样,每次讲到一定阶段,或是讲到重要转折关头时,就突然停止,宣称“休息”,然后让歌德自己去联想下面的情节发展,甚至让他推想故事的结

局。小歌德总是为此作出各种猜想,有时还跑到奶奶跟前认真商量。第二天,当母亲继续讲故事之前,小歌德说出自己设想的情节。他的母亲常常会高兴地叫起来。

父母出色的家庭教育,使歌德在文学、音乐、绘画多方面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歌德8岁时便能精通四国语言,成年后写下了许多名著——如《浮士德》,一直流传于世。

九、马克思教女之道

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道德经典故事)一位非常慈祥的父亲。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说教,而是将正确的思想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通过故事启发教育孩子。在女儿爱琳娜很小的时候,马克思就给她读完了荷马的全部作品以及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有一次,爱琳娜被马利亚特的航海故事所感动,尽管当时她还不懂船长是怎么回事,但却被故事里的船长的事迹深深感动。她说,我也要去做一名“船长”。她问父亲,自己是否也可以“扮一个男孩子”,并“偷偷逃走了去租一艘军舰”。父亲告诉她说,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在计划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不应该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对于女儿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和燕妮总是给予具体又透彻易懂的解答。孩子提问题,有时提的不是时候,有时讲的过于固执,但谁也没有看见马克思恼怒过,他总是那么温和、有耐心。虽然,有时他正在忙于其他事情,但只要孩子跑来跑去向他提问题,他都耐心解答,他从来不让孩子感觉到她打扰了父亲。

十、“科学顽童”的科幻童年

理查德·费曼曾对原子弹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他被人们赞誉为“科学顽童”、“新物理学之父”。他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科幻童年。 他常常在父亲的膝盖上听父亲读《大英百科全书》里的章节。有一天,父亲带回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种装浴室用的各种颜色的玩艺儿。父亲把它叠垒起来,弄成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然后让坐在婴儿椅上的小费曼去推动一边,结果,它们全倒了。父亲又让他变出复杂点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他母亲在一旁忍不住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他爱在哪儿加个蓝,就让他加好了。”父亲却说:“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多么有趣。” 有一天,小费曼在玩马车玩具,并在车斗里放一个小球。当他拉动的时候,看到了小球的运动方式。他问道,“爸,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小球往后滚;而马车停住时,小球往前滚,这是为什么?”

爸爸赞许地说,“你观察得很仔细,这是自然界的一个小奥秘,等你长大去读书就会明白的。”父亲就是这样用许多实例来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篇三:道德小故事

孔融让梨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偷鸭求骂

在县的西边白家庄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来吃。到了夜里,觉得全身的皮肤刺痒难耐。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浑身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碰到就疼。这个人恐惧了,没有办法可医治。一天夜里他梦见有个人告诉他:“你的病是上天给你的惩罚,只有让失主骂你,鸭毛才会脱落。”可是邻居老人一向气量大,平常损失东西,并不会表露在脸上或嘴上。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骗老人说:“您的鸭是被某家偷走,他最怕人骂,您责骂他也可以警告他不再来偷。”老人笑着说:“谁有闲气去骂那些恶人呢?”最终并没有骂他。这个人感到尴尬,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于是老人才骂他,而这个人的病就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