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讲了五个故事

篇一: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给诺贝尔奖得主讲得5个故事及演讲全文稿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给诺贝尔奖得主讲得5个故事及演讲全文

稿

( 2015年6月13日,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综合改革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5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重庆大学。这是一个规格非常高的研讨会,黄奇帆、国家外专局副局长张亚力、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约瑟夫〃阿罗、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教授等一大批重量级嘉宾与会。)

各位嘉宾,上午好。今天,很高兴来参加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改革国际研讨会,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按照会议的主题,我讲五个有关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创新的小故事。通过这几个故事,来启发大家的一些思考,看看重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轨迹。

★第一个故事,就是最近几年,我们改变了20多年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发展方式,在内陆地区创新发展了大规模的加工贸易。

中国从80年代末,在沿海地区搞的加工贸易,最初是大进大出的“三来一补”,以后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到去年底,中国的加工贸易占全部进出口45%左右,也就是

说,我们4万亿美元进出口当中,有1.8万亿美元是加工贸易形成的产值。沿海的加工贸易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它的产业链很短。比如一台电脑,如果产值是500美元的话,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一般占整个电脑产值的50%,就是250美元;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从全世界运到中国沿海,又从中国沿海把整机销售到世界,整个的物流运输、仓储、销售环节占100美元;然后品牌商的研发以及售后的服务,一般占75美元,所以500美元中最后在中国沿海的加工贸易只留下75美元的总装,也就是占15%左右增加值的这一块,这个是沿海加工贸易的一个特点。(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黄奇帆讲了五个故事)第二个,由于它两头在外,原材料、零部件在外,在沿海加工,加工完了销售在外,所以它大进大出的物流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一般只能在沿海,所以过去20几年,中国所有加工贸易几乎99%在沿海,内陆几乎是零,原因就是这个,物流成本以及物流的时间,就使得加工贸易放在内陆不合算,无法进行。沿海加工贸易发展20几年来,由于中国沿海劳动力成本,各种要素结构发生变化,所以最近几年,不少加工贸易订单转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都是沿海方便大进大出的地区。

如何把这一块经济既能保持,又能克服既有的缺陷?重庆进行了研究,我们形成了两个路数,改变了沿海加工贸易的两个薄弱环节。

第一个,延伸产业链,把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大部分留在重庆。重庆现在生产的每台电脑,它的产值的70%都在重庆,

这个和沿海地区总装6000多万台电脑,产值可能只有15%、20%的情况不同,我们现在除了总装这个75美元留在重庆以外,零部件、原材料80%在重庆生产,所以250美元中的200美元落地重庆。第三块就是产品的销售结算,跨国公司销售结算的这一块现在也留在重庆。大家知道加工贸易的核心结算方式是一种离岸金融结算,过去中国任何银行法人、自然人,都不能有离岸金融结算账户,所以我和惠普搞了第一笔离岸金融结算的时候,那一天是圣诞节,惠普老总打电话说有1亿多美元要交给你们重庆财政,是离岸金融结算账户上的税收,你的账户在哪儿?我马上打电话问,发现我们开一个离岸金融结算账户很麻烦,各方努力协调,在12月30号把账户开了,这一笔账就进来了,重庆第一笔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账户是2010年12月30号。中国现在1.8万亿加工贸易的结算,5000亿在新加坡,3000亿在香港,2000多亿在爱尔兰,还有一部分在首尔、台湾、东京,我们大陆基本没有离岸金融结算。我们向国家提出了申请,国家外管局、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都同意了重庆的试点,推动了重庆这一块的业务,重庆离岸金融结算2011年结算了200多亿美元,2012年有400多亿美元,2013年是600多亿美元,去年到800多亿美元,今年预计会有1000亿美元。总而言之,离岸金融结算,是一个加工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重庆把这件事也抓起来了。这样三块通通加起来有350多美元,占一台电脑500美元的70%。因此,重庆的加工贸易效益比较好,现在经济比较低迷,电子产业一般

效益都是下降,但今年1—4月份,重庆电子产业利润涨66%,为什么我们能有这样好的效益?就是和创新了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有关,零部件、原材料大量本地化,前几年860多个零部件厂陆续在建设,现在正在大批投产,一下子把物流成本都降低了。第二个,凡是要搞的加工贸易品种,都要形成集群,我们叫做三个集群在重庆。1、零部件、原材料、整机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了集群,我们是5+6+860,五大品牌商,六大整机商,860多家零部件厂商都集聚在重庆。2、同类项产品、同类企业形成了集群在重庆,在中国沿海,富士康、仁宝、纬创、英业达、广达基本上各个省,你占两个,他占两个,一山不容二虎,互相分隔开来。在重庆形成了中国沿海所有加工贸易总装厂都到了重庆,各种电脑、网络终端产品的品牌商也到了重庆,形成了集群。六大整机商生产了全球网络终端产品的90%,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好的格局,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企业订单少了,那个企业就多了,对重庆来说总体平衡,年年上升。3、物流运输、销售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群。我们这个集群方式就是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克服了沿海加工贸易的两个薄弱环节,取得了成功。去年我们重庆笔记本电脑的产量是6300万台,全球去年销售2亿台电脑,我们占1/3,沿海地区所有的产量也是6000多万台。可以这么说,中国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占全球2/3,重庆占1/3,沿海占1/3,一个世界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在重庆诞生。三中全会的第七章,讲到了中国下一步的内陆开放中有一个条款,

就是讲要转变沿海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推动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方式,在内陆开展加工贸易。这段话充分肯定了重庆的做法。

这是我要讲的一个故事,如何用改革的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的方法,推动内陆的产业结构调整,使重庆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

★第二个故事,我想说的就是以渝新欧为代表,重庆形成“三个三合一”开放特征的故事。

中国内陆开放滞后于沿海,内陆地区一江春水向东流,依赖于沿海地区走向世界,重庆作为西部的地区,原来也同样如此。我们在和惠普、台湾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各方面在合作的时候,引出了一个命题,就是全球的网络终端产品,各种智能设施,40%是欧洲,包括西欧、东欧以及俄罗斯这一板块在消费,30%是美国、加拿大、巴西这些地方在消费,还有30%是东南亚、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在消费。在这样一个格局下,如果到重庆搞世界级的电子产品基地,40%的产品要运到欧洲,从重庆运到广东,再从广东坐船到欧洲,差不多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时间,不仅消耗时间,还有到沿海2000多公里铁路,然后再加上2万公里海路的运费,这个划不来。我们为了解决这件事,当时看着世界地图想到渝新欧铁路,这条铁路从50年代以来一直就有,因为中国内陆到新疆的铁路几十年前就有,为什么没有把它变成欧亚之间的运输大通道?

篇二:黄奇帆在重庆大学:讲五个重庆故事论创新

黄奇帆在重庆大学:讲五个重庆故事论创新

各位嘉宾,上午好。今天,很高兴来参加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改革国际研讨会,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按照会议的主题,我讲五个有关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创新的小故事。通过这几个故事,来启发大家的一些思考,看看重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轨迹。

内陆创新发展加工贸易

第一个故事,就是最近几年,我们改变了20多年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发展方式,在内陆地区创新发展了大规模的加工贸易。

中国从80年代末,在沿海地区搞的加工贸易,最初是大进大出的“三来一补”,以后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到去年底,中国的加工贸易占全部进出口45%左右,也就是说,我们4万亿美元进出口当中,有1.8万亿美元是加工贸易形成的产值。沿海的加工贸易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它的产业链很短。比如一台电脑,如果产值是500美元的话,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一般占整个电脑产值的50%,就是250美元;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从全世界运到中国沿海,又从中国沿海把整机销售到世界,整个的物流运输、仓储、销售环节占100美元;然后品牌商的研发以及售后的服务,一般占75美元,所以500美元中最后在中国沿海的加工贸易

只留下75美元的总装,也就是占15%左右增加值的这一块,这个是沿海加工贸易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由于它两头在外,原材料、零部件在外,在沿海加工,加工完了销售在外,所以它大进大出的物流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一般只能在沿海,所以过去20几年,中国所有加工贸易几乎99%在沿海,内陆几乎是零,原因就是这个,物流成本以及物流的时间,就使得加工贸易放在内陆不合算,无法进行。沿海加工贸易发展20几年来,由于中国沿海劳动力成本,各种要素结构发生变化,所以最近几年,不少加工贸易订单转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都是沿海方便大进大出的地区。

如何把这一块经济既能保持,又能克服既有的缺陷?重庆进行了研究,我们形成了两个路数,改变了沿海加工贸易的两个薄弱环节。第一个,延伸产业链,把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大部分留在重庆。重庆现在生产的每台电脑,它的产值的70%都在重庆,这个和沿海地区总装6000多万台电脑,产值可能只有15%、20%的情况不同,我们现在除了总装这个75美元留在重庆以外,零部件、原材料80%在重庆生产,所以250美元中的200美元落地重庆。

第三块就是产品的销售结算,跨国公司销售结算的这一块现在也留在重庆。大家知道加工贸易的核心结算方式是一种离岸金融结算,过去中国任何银行法人、自然人,都不能有离岸金融结算账户,所以我和惠普搞了第一笔离岸金

融结算的时候,那一天是圣诞节,惠普老总打电话说有1亿多美元要交给你们重庆财政,是离岸金融结算账户上的税收,你的账户在哪儿?我马上打电话问,发现我们开一个离岸金融结算账户很麻烦,各方努力协调,在12月30号把账户开了,这一笔账就进来了,重庆第一笔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账户是2010年12月30号。中国现在1.8万亿加工贸易的结算,5000亿在新加坡,3000亿在香港,2000多亿在爱尔兰,还有一部分在首尔、台湾、东京,我们大陆基本没有离岸金融结算。我们向国家提出了申请,国家外管局、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都同意了重庆的试点,推动了重庆这一块的业务,重庆离岸金融结算2011年结算了200多亿美元,2012年有400多亿美元,2013年是600多亿美元,去年到800多亿美元,今年预计会有1000亿美元。总而言之,离岸金融结算,是一个加工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重庆把这件事也抓起来了。

这样三块通通加起来有350多美元,占一台电脑500美元的70%。因此,重庆的加工贸易效益比较好,现在经济比较低迷,电子产业一般效益都是下降,但今年1—4月份,重庆电子产业利润涨66%,为什么我们能有这样好的效益?就是和创新了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有关,零部件、原材料大量本地化,前几年860多个零部件厂陆续在建设,现在正在大批投产,一下子把物流成本都降低了。

第二个,凡是要搞的加工贸易品种,都要形成集群,我们叫做三个集群在重庆。1、零部件、原材料、整机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了集群,我们是5+6+860,五大品牌商,六大整机商,860多家零部件厂商都集聚在重庆。2、同类项产品、同类企业形成了集群在重庆,在中国沿海,富士康、仁宝、纬创、英业达、广达基本上各个省,你占两个,他占两个,一山不容二虎,互相分隔开来。在重庆形成了中国沿海所有加工贸易总装厂都到了重庆,各种电脑、网络终端产品的品牌商也到了重庆,形成了集群。六大整机商生产了全球网络终端产品的90%,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好的格局,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企业订单少了,那个企业就多了,对重庆来说总体平衡,年年上升。3、物流运输、销售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群。我们这个集群方式就是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克服了沿海加工贸易的两个薄弱环节,取得了成功。去年我们重庆笔记本电脑的产量是6300万台,全球去年销售2亿台电脑,我们占1/3,沿海地区所有的产量也是6000多万台。可以这么说,中国制造的笔记本电脑占全球2/3,重庆占1/3,沿海占1/3,一个世界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在重庆诞生。 三中全会的第七章,讲到了中国下一步的内陆开放中有一个条款,就是讲要转变沿海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推动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方式,在内陆开展加工贸易。这段话充分肯定了重庆的做法。

这是我要讲的一个故事,如何用改革的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的方法,推动内陆的产业结构调整,使重庆形成了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

开创“三个三合一”开放体系

第二个故事,我想说的就是以渝新欧为代表,重庆形成“三个三合一”开放特征的故事。

中国内陆开放滞后于沿海,内陆地区一江春水向东流,依赖于沿海地区走向世界,重庆作为西部的地区,原来也同样如此。我们在和惠普、台湾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各方面在合作的时候,引出了一个命题,就是全球的网络终端产品,各种智能设施,40%是欧洲,包括西欧、东欧以及俄罗斯这一板块在消费,30%是美国、加拿大、巴西这些地方在消费,还有30%是东南亚、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在消费。在这样一个格局下,如果到重庆搞世界级的电子产品基地,40%的产品要运到欧洲,从重庆运到广东,再从广东坐船到欧洲,差不多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时间,不仅消耗时间,还有到沿海2000多公里铁路,然后再加上2万公里海路的运费,这个划不来。我们为了解决这件事,当时看着世界地图想到渝新欧铁路,这条铁路从50年代以来一直就有,因为中国内陆到新疆的铁路几十年前就有,为什么没有把它变成欧亚之间的运输大通道?

我们一启动这件事,就发现三个问题。1、沿线六七个国家,每个国家海关都需要来一次关检,一批货物出去,运

篇三:黄奇帆发言资料(2004-2016年)

2004年-2016年黄奇帆发言等材料

(2016年1月)

目录

第四章 2004年材料........................................................................................................................ 2

4.1黄奇帆在第四届重庆民营企业家年会上的讲话 ............................................................. 2

第八章 2008年材料...................................................................................................................... 14

8.1以改革创新解决疑难杂症,以求真务实搞好招商引资(2008.03) .......................... 14

第十四章 2013年材料.................................................................................................................. 23

14.1黄奇帆: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2013.12) ................................ 23

第十四章 2014年材料.................................................................................................................. 25

14.1黄奇帆:重庆国资改革再出发 可有五种方法搞"混合"(2014.01) ....................... 25

14.2黄奇帆代表建议降低个税税率(2014.03) ................................................................ 30

14.3 黄奇帆:推动重庆金融业加快发展(2014.08) ....................................................... 30

第十五章 2015年材料.................................................................................................................. 33

15.1黄奇帆重磅讲话稿流出!千万不要在这5个领域投资过大(2015.01) ..................... 33

15.2黄奇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何风险?(2015.01) ................................................. 37

15.3黄奇帆:中央绝不应该兜底地方债 出现问题下岗查办(2015.03) ........................... 39

15.4重庆市长黄奇帆建议适当降低社保缴费率(2015.03) ................................................. 40

15.5黄奇帆:给诺贝尔经济学家讲讲重庆故事 (2015.06) ............................................... 40

15.6重庆要推8000亿元PPP项目 黄奇帆称平衡盈利是关键(2015.07) ......................... 42

15.7黄奇帆:重庆OTC互联互通新三板(2015.07) ............................................................. 43

15.8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2015.07) ................................................................. 47

15.9 重磅:黄奇帆讲透重庆的秘密(2015.08) .................................................................... 55

15.10 黄奇帆:证监会出牌顺序错了直接造成股市大跌(2015.08) .................................. 59

15.11 报道称重庆市长黄奇帆提议将建筑用钢量提高两倍(2015.12) .............................. 60

第十六章2016年材料................................................................................................................... 60

16.1重庆湖北债务不增反减 黄奇帆李鸿忠透露了秘诀(2016.01) ................................... 60

第四章 2004年材料

4.1黄奇帆在第四届重庆民营企业家年会上的讲话(2004.12)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第四届重庆民营企业家年会暨2005年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分析预测会,首先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元旦佳节即将来临,借此机会,向全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们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良好的祝愿!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就当前经济形势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沟通和展望。

一、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情况

今年经济的主调,是宏观调控。国家实施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项目调控、土地调控、金融调控、财政调控、粮食调控和油电煤运调控六个方面。我着重谈谈项目调控、财政调控、粮食调控和油电煤运调控。

关于项目调控。今年以来,国家针对过去几年各地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大幅度增加的情况进行了调控,对问题比较明显的12个方面的投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关停了一批项目。调控的方式一个是总量调控,通过对投资项目的清理、整顿和处置,防止投资过快增长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努力促进总生产能力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一个是结构调控,就是优化投资结构,把过热的调下来,把短缺的调上去。比如钢铁,全国各地年初准备上的项目生产能力有3亿吨,如果任其上马,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就会生产能力过剩、出现失控。所以国家今年采取严厉调控措施刹住了。

关于财政调控。财政是进行宏观调控很重要的一个手段。为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与产业政策相协调,国家今年适当减少国债发行规模,推迟国债资金下达时间等。但同时改善了支出结构、加强了重点薄弱环节。比如出口退税问题。由于前几年国家财力还不雄厚,全国外资、内资企业出口退税该得的钱有3000亿元左右一直没得到。这两年,国家一直在想办法,每年财政安排了几百亿元。到去年,还有1700亿元没有了断。

关于粮食调控。中国13亿人,按照一年人均需要700斤粮食计算,总共需要9700亿斤。这个粮包括把猪、牛、羊等各种肉类转化成粮食的当量、工业粮及老百姓的口粮。国家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96、1997两年,达到1万亿斤左右。粮食多了以后,大家对种粮有所忽略,结构也不佳,导致最近几年粮食产量下降。去年粮食产量跌破9000亿斤,只有8600亿斤,与需求有较大缺口。如果中国出现粮荒,后果将不堪设想。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进行调控:对种粮农民进行扶助、对退耕还林措施进行局部调整、对撂荒地鼓励复垦、严格管治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对农田的蚕食、对农民农业税进行减免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而且事实证明积极有效。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比去年增加500亿斤,达到9100亿斤,如果明年再增加500亿斤,粮食供求基本上就平衡了。 关于油电煤运调控。2002年,我国进入了重化工时代。所谓重化工时代,是相对消费品时代来说的。国际公认标准,人均GDP1000美元以下叫温饱社会,1000-5000美元叫小康社会,5000美元以上叫发达社会。对应这三个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特点也不同。1000美元以下是消费品拉动阶段,1000-5000美元是重化工阶段,5000美元以上是后工业化时代,即第三产业、信息产业占主导的时期。2002年,我国人均GDP过1000美元,进

入重化工时代,主要特征就是汽车和住房进入家庭消费。这种家庭消费不像过去住房靠单位分配,而是居民自己掏腰包购买消费。去年我国销售400多万辆车,其 中200多万辆轿车,多数是老百姓自己消费的。汽车、住房都要消耗不少石油化工产品,包括电力、煤炭、石油等,这就使油电煤空前紧张。今年全国生产1.7亿吨煤,增加了1倍以上,但还是供不应求。到年底,因为缺煤,许多电厂发电受到影响,许多城市出现了拉闸限电。石油方面,2000年我国只有1.5亿吨油,今年自己能生产1.7――1.8亿吨,但全国用了3亿吨油,进口了

1.2亿吨。尽管量上翻番了,还是不够用。所以能源资源高度紧张,国家于是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调控。

总体上说,这次国家宏观调控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征:一是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调控方式和手段三管齐下;二是有保有压,不“一刀切”,不一杠子插到底,分阶段进行。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是一个阶段,二季度到三季度是一个阶段,8月份以后又有所不同。在不同的阶段,宏观调控的分寸、口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不断进行微调。所以总体上说这次宏观调控是很成功的。由于这种成功,全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GDP预计增长9.3%以上,这在宏观调控中是比较高的增速;经济效益也有五个大幅度的提高:一是工业企业利润今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这很了不起,是中国几十年历史前所未有的新突破。二是全国国有企业利润前所未有地增加,可以达到6000多亿元。三是国家财政收入今年新增5000亿元,总量达到26000亿元。四是银行利润进一步提升。五是老百姓收入,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都将在10%以上。

二、重庆以宏观调控为机遇加快发展

对中央实施的宏观调控,重庆是怎样认识和贯彻的呢?总体说,市委、市政府把宏观调控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在指导思想上牢牢把握了三点:

第一,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精神。凡是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指标,我们令行禁止,保证操作到位。比如,冻结土地审批半年;金融贷款余额增长严格控制在17%以内;认真进行投资项目清理,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62个在建、37个拟建项目,实行整改、停建和取消立项;关停了21条小水泥生产线等等。当然,总体来看,重庆在建、拟建的各种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总量3400多亿元,按国家规定严格清理下来有问题的项目投资额不到100亿,3%都不到、影响不大,97%的项目投资是规范的,并且还应加快发展。

第二,根据中央“五个统筹”、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实事求是地处理有关问题。比如这一轮宏观调控中,国家对高尔夫球场项目有很严格的调控要求。不少在渝外商到周末经常飞海南或沿海地区去打高尔夫,为什么?就是因为重庆基本建成且投入使用的高尔夫球场只有一个,确实太少,这已经影响到了重庆的投资环境。所以我们实事求是,在项目调控中保留了四个高尔夫球场项目。5月份在西南片区六省市长座谈会上,鸿举市长向家宝总理汇报重庆的调控情况时就特别说到了:重庆有四个高尔夫球场正在建设中,是有必要的建设,不是盲目的乱占耕地的建设。家宝总理也没有否定我们的做法。 第三,把宏观调控当作新的发展机遇。不少同志总觉得宏观调控是压力,是一种约束,往往把宏观调控当作发展放慢的代名词。市委、市政府经过冷静、认真分析,鲜明提出要把宏观调控作为重庆新的发展机遇。因为投资项目清理结果,重庆不合规在建、拟建项目不到3%,影响小;国家冻结土地审批半年,但对西部“4+3”项目网开一面;沿海地区在调控中出现电荒、煤荒、民工荒、土地缺等现象,而这些要素保障正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可以吸引更多投资商来渝发展。因此,宏观调控在给重庆带来一些新要求、新挑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搞好六大调控。

(一)搞好投资调控。现在重庆的投资率偏高,去年底是57%,今年底可能达到60%,如果继续高下去,就可能出现经济泡沫,必须进行调控。另一方面,重庆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需要投资来拉动。现在重庆经济增长大约80%靠投资拉动,20%是出口和消费拉动。如果把投资控制得过急,投资率和投资拉动力下降太快,就会造成重庆经济大幅波动、滑坡。因此,必须对投资总量适度调控,既要保持较稳定的拉动力,又不能增长过快。今年预计投资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规模达到1600亿元,应当说调控是很成功的。

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比如工业投资不足是重庆的突出问题。加大工业投资,是我们近几年的一个工作重点。在今年调控中,全国工业投资较大幅度下降,但重庆全年工业投资增长将超过50%,去年是260亿元,今年近400亿元,一年净增幅过100亿,以这样的力度,明年就会过500亿,到2006、2007年,就可能是700亿的投资。到2010年这七年就会有4000多亿元的工业投资。4000多亿投下去,就会有6000―7000亿元的工业产出,加上现在的3000亿元,到2010年就会有1万亿元左右的工业产出。那么,整个重庆经济就会有一个持续的很好的发展。预计今年1600亿元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占比大体为47%,下降了5个百分点左右,工业投资将从去年的20.7%上升到25%,同时第三产业中教育、文化、卫生的投资都有较大增加,整个投资结构得到了调整优化。我认为,重庆合理的投资结构应该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大致为40%、30%和30%左右,即“433”的结构。我们争取再经过23年的努力,基本达到这个比例。

(二)搞好土地调控。土地调控方面,事实上重庆在全国先行一步。从2002年以来我们就采取了对出让土地实行招拍挂制度、土地必须由政府做好控制性详规后再出售、生地整治后再出让、处置“烂尾楼”、“四久”工程、实施土地储备制度等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五大措施,自觉实施土地调控。所以今年我们是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检查组的验收的。在调控中我们重点抓了两件事:一是清理、整顿开发区,撤销了126个名不副实的工业园区,核减规划面积371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是规范运作北部新区和区县31个特色工业园区。31个园区每个平均两平方公里左右,这样就是60多平方公里;北部新区,去年上半年把它扩大了50平方公里。这样,工业区面积总的增加了100多平方公里,这些土地手续早在去年5月前,我们就依法办妥了。1平方公里如果有30亿的投资、30亿的产出,这100多平方公里建成后就有3000多亿元的产出,等于再造了一个重庆工业。

(三)搞好金融调控。这方面我们除了落实中央要求以外,也结合重庆的特点进行适度调控。比如说,随着国家银根抽紧、贷款总量下降,在基层出现了一个问题: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民营企业、区县企业、农村乡镇贷款难。这个倾向原来也有,今年特别明显、特别突出。市里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现在3000多亿元贷款,76%是主城企业使用,24%在库区、渝西地区来分布使用。大家想想,库区、渝西地区涉及到重庆60%的经济总量,但只用了24%的银行贷款;越穷的地方,还越要靠自己的钱来发展,这个经济循环就会有问题。

当然,现在政府也不能强迫银行贷款给区县、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你也强迫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经济规律、用市场的方法来办事。所以,今年市里让几个市属大集团承担了一个转化的任务。比如说,各区县在过去10年负债修了1600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二级公路,200万元一公里总是值的吧,1600公里就值30多亿。于是高投集团就向银行借了30亿把1600公里区县公路收购了。区县得到了这30多亿,实际上是“一举四得”:第一,还一些到期的负债;第二,还拖欠的民工工资、工程四,这些路桥区县无钱维护和建设,市里收购后既可以加快建设,又切实减轻了区县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大集团等于把区县分散的小项目集中起来,变成大项目,帮区县融了资,作了资金周转。

任何一个地方,金融好不好,看不良贷款率。重庆前年是30%多的不良贷款率,去年下

降到18%左右。全国十大商业银行,去年利润2000亿元,今年2600亿元。银行利润会用到哪儿?首先就是消化历史包袱,冲当年的坏帐和历年的潜亏。怎么冲呢?31个省,几百个城市,几万个企业,都去冲?还是集中优势兵力“搬大户”呢?肯定愿集中优势兵力,一块一块地撬。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去年年底我亲自出马跟工商银行总行行长讨论,一拍即合,达成意向:按照21%左右的综合清偿率,重庆出30多亿现金,冲掉在工行的157亿坏帐。后来签成协议上报,经国务院批准试点。为此,我们成立了渝富集团,渝富集团向工商银行支付30多个亿,拿回来157亿的债权。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与我们类似操作,今年也处置了80亿坏帐,这两项加起来就是230多亿。去年我们的不良贷款大数是500亿,去掉200多亿,只剩300亿左右。今年贷款余额3900亿,不良贷款率就下降到10%以内。现在全国不良贷款率是14%,西部12个省平均20%,上海3%,沿海八个省在10%左右,重庆就成为全国金融信用最好的地区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机构重组,支持它们做大做强。一个是农村信用社。重庆上千个乡镇和自然村,拥有的贷款余额400亿元左右,而农信社就占了300多亿,举足轻重。把农信社搞好,就是支持“三农”,支持郊区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库区、渝西地区的发展。为此我们“三管齐下”:一是规范法人结构。把 729个乡镇信用社独立法人取消,建立39个区县级联社统一法人。二是增资扩股。农信社原来只有2亿多资本金,坏帐倒有100亿。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发生挤兑,不得了呀!从去年到今年,它增扩股到了12.8亿的资本金,扩张了6倍。三是处置不良资产。农信社原来300亿贷款中有100亿的不良贷款,2002年不良贷款率高达36.9%。今年我们向中央争取了25亿的票据,市政府贴了5个亿的费用,再加上各种税费优惠和减免相当于4个亿,这样就冲掉34亿农信社的不良资产。冲掉以后,还剩下66亿多不良贷款,贷款余额又增加到400亿,不良贷款率就降到15%左右。

再一个就是重庆商业银行。去年有80亿的贷款余额,只有3亿资本金,资本金少于6%;80亿贷款里有30%左右不良贷款,信用差、规模小、坏帐多,困难重重。但商业银行在重庆城里对中小企业、对社会是起到很大支撑的,应该下决心把它改造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增资扩股,从3亿扩大到15亿,这15亿里有7亿就是在座的民营企业参股;剥离、消化不良资产,今年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从去年的20%下降到12%左右。

一般来说,不良资产率低的地方,贷款规模大的地方,人均贷款比例高的地方,一定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我们希望到2010年,重庆有1万亿的贷款余额,这样综合实力就会上一个大台阶。调控就要按这个要求去调控。

(四)搞好财政调控。我们重点抓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财政增收。今年重庆财政收入增长40%,创历史新高。增速仅次于内蒙古,为什么内蒙古高呢?内蒙是出煤出电的地方,今年全国煤、电极为紧俏,相应税收自然就高。我们财政能有40%的增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农业比重下降、工商产业快速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效应。农业产生100亿GDP一般只有1个亿的税收,而工业则会有20亿左右的税收。今年我们工商企业销售值27%的快速增长,销售值增长多,增值税自然就涨得多。二是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40%左右,所得税自然也会同比例增长。三是预算外基金大幅度上升。预算外基金包括土地出让金、配套费、各种城市管理规费。比如土地出让金,2001年才2亿多,2002年10亿,2003年30亿,今年能收到80亿,四年长了40倍。

第二,优化支出结构。我们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和宏观调控要求,着力加大了公共财政支出力度。在继续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投入的同时,重点向“三农”、财力薄弱区县、社会事业等倾斜。比如投入农业和扶贫近17亿元,增长20%;用于教育支出22.6亿元,增长22%。前面讲到的大幅增长的预算外基金,主要用来做什么呢?用来搞城市建设和社会公共支出。比如,重庆现有的大田湾体育馆、工人文化宫、大礼堂都是五十年代建设的,近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