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段话概括司马迁奋写史记这个故事

篇一:《司马迁发奋写史记》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简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尽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全文内容概括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司马迁的赞美。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能借助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感悟。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课应在学生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中,与文中人物情感进行交汇,在想、说、议中内化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设计思路】

1、“愤”为主线,“读”为抓手。以题眼“发愤”一词串联教学全程,即引出“发愤”,感受“发愤”,品悟“发愤”,叩问“发愤”,拓展“发愤”。着力品悟“发愤”环节,读中悟“愤”,品“愤”促读,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司马迁的内心,并在不拘形式的读文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寻觅空白,拓展写话,强化语言训练。本文重视事件表述,轻具体细腻描写,给想象或写话训练留下较大的拓展空间。因此教学时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情景。

3、诗意语言,以情催情。教师要以诗意语言熏陶感染学生,促动学生对主人公行为的认同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游历 嘱托 耻辱 发愤 耗尽

血溅墙头 悲愤交加 了此残生 辉煌巨著前无古人

2、板书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导入新授)

二、讲授新知

1、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2、请学生自由读这一段话(读好它)。

3、同位互读听。

4、请学生读这段话。

(对读的同学都给予鼓励。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只有夸学生,才能激活出他们的课堂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5、师配乐朗诵这段话。

(教师的课堂朗诵更能激起学生们的读书欲望)。

6、生再读这段话(2遍)思考有几句话。

8、师问,“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谁能告诉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说不好的,可再请其他同学补充。)

9、请学生具体说说我国从古至今中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10、(第二句)“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司马迁想怎样死了?(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11、司马迁当编史官,当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寻死呢?请自读第三节找答案并用笔

标注出来。

12、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这里的“悲愤交加”是什么意思?

13、到底是什么事让他悲愤交加,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的呢?

14、教师补充“腐刑”、“司马迁的家庭情况”、“当时的社会观念”及“司马迁受腐刑的原因”。

(一)、腐刑-简介

腐刑又叫宫刑,它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也是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是执刑人用刀子剜掉受刑男子的睾丸,让其以后不能再与女子发生关系后怀孕。对受刑女子同样是破坏其生殖机能。总之,这是一种对人格施以极大侮辱的惩罚。司马迁就遭受的就是这种刑罚。

(二)、司马迁的家庭情况

司马迁的家族延续到司马迁这一代时已是五代单传。司马迁36岁时他的父母就已经双亡了,那时他的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父母死前抱孙心切几次想为他续小妾都被他以无作为,要专心学习、研读史料为由给拒绝了。以至在他受腐刑时也只有一个女儿。

(三)、当时的社会观念

在司马迁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十分重男轻女的,因为男孩可以延续香火而女儿就不能。我国古时候说孝顺时讲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说,做到孝顺的第一点:就是为家庭生儿子。没有儿子就是最大的不孝,司马迁认为自己受了腐刑以后再也无法为司马家延续香火是最不孝顺的人。死后也无脸面对自己的先人。

(四)、司马迁受腐刑的原因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

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说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

15、请学生说司马迁悲愤交加,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的原因。

16、第三、四句“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司马迁为什么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呢?请自读课文1-2节找找答案,主要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并作批注。

17、前后位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

18反馈交流。

四要点:1)、母亲河的熏陶;

2)、英雄故事的感染;

3)、父亲的影响;

4)、完成嘱托。

(第一个要点,“母亲河的熏陶”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可作提示启发:黄河养育了我们中华各族儿女,被称为母亲河。那么“母亲”伟大吗?伟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而司马迁生长在黄河岸边,看着这滚滚东逝的黄河水,他会不会被黄河这位“母亲”所熏染呢?)

19、再读司马迁狱中想的这一段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有了感情的铺垫学生就能把这一段读好了。)

20、想到这儿司马迁又是怎样做的呢?(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21、那么结果怎样?齐读最后一节。

22、是啊,司马迁用了13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史书,你们想想他这13年是怎么过的?

23、这13年的辛苦努力就是司马迁的“发愤”过程。现在清明节将至,今天我就带你们去给司马迁扫墓,(投影出示司马迁的墓碑)到司马迁的墓前你想说什么呢?想想并动笔在你的本子上写一写(列出纲即可)8分钟后请同学们发言。

24、请学生起来说(对每个说的学生都给予鼓励)。

25、大家说的非常好!听这你们的发言老师也想把自作的一首诗《偶成》朗诵给司马迁听,(出示诗稿)。

司马迁

——邢新斌

少年勤奋广游历,

牢记嘱托把书著。

一场横祸飞身来,

满身疮痍辱先德。

几度寻思阴间报,

篇二:12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能复述。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一两个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学习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而矢志不渝的精神。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这种精神。

三、突破措施

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矢志不渝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预习学案:(多媒体出示)

(一)我会读

专心致志飞来横祸 波涛滚滚 泪流满面悲愤交加 酷刑泰山隶字耻辱 游离呼啸前无古人

(二)我知道

1.《史记》记载了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这_________年间的历史,是司马迁用了整整13年时间,完成的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

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____________故事,讲汉代史官_______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_______-的事。

(三)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二、学习课文,小组合作探(出示课件)

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那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画出来,读一读。

3.“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三、作业布置:

你还知道《史记》中的那些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ānyùkù xíng chǐrǔ lì shū

( )( )( ) ( )

hū xiào tài shān huī huáng sōu jí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黄河( )的著作( )的隶字 ()的竹简( )的故事充实() 积累( )讲述( ) 搜集()

三、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 :“ 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

辱、痛苦全部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用“______”画出描写司马迁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司马迁行动的句子。

2.文中最能体现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勤奋 不忘父命

刻苦发愤忍辱复命 写《史记》努力 坚持不懈

篇三:五年级语文第九册《司马迁发奋写史记》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用一段话概括司马迁奋写史记这个故事

责任学校责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