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先生的故事

篇一:名人故事: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故事: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更多关于名人故事的作文

高尔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

在裁缝店里,小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就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

有一次,小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小高尔基兴致正浓,怎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下去。不一会儿,老板醒过来,他看见小高尔苦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一厚厚的书,不由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农的灯油都快用沟了!老板娘也醒过来,像一头母狼似的扑上去殴打小高尔基。小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小高尔在背着行囊来到伏尔加河边,他注视着波光点点的伏尔加河,心里感觉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他在一艘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厨师,并做起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更让小高尔基感到惊喜的是,胖厨师也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的书,而且愿意让小高尔基随便读。小高尔基高兴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探讨书中的各种问题。小高尔基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从大量的书籍中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使他最终成为苏联大文豪。1868年3月14日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大兵的儿子,母亲是染房老板的女儿。祖父曾经当过军官,因残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职。祖父对父亲非常严厉,以致父亲从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过木匠、轮船公司办事处经理、装饰室内帷幔和裱糊壁纸的工人等,是个聪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来感染霍乱,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后,高尔基随母亲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满小市民气的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其间,母亲改嫁并于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

11岁的高尔基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他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欺凌与虐待,饱尝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但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机会读手边所能碰到的书,刻苦自学。

1884年,他怀着上大学的打算来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会的底层读完了他的社会大学。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同时,结识了先进的民粹派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着作,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的丑恶和人民的疾苦,逐渐树立起改革社会的决心。

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尔基为了解祖国和人民,两次漫游俄罗斯。从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经过顿河区域、乌克兰,来到比萨拉比亚,再从那里沿着克里米亚南岸到了库班,再到黑海边。旅途见闻和艰苦经历使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积蓄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素材,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强烈欲望。 相关作文推荐

篇二:亚伯拉罕的故事

〈一〉亚伯拉罕的蒙召

经文:创11:27-12:5;徒7:2-4

以色列的故事是从亚伯兰开始〈亚伯拉罕是神后来给他的新名字〉,从这个人发展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神借着与这个民族的来往,使人明白祂对人的计画,与祂做事的法则。虽然创世纪的人物距离我们有数千年,但因为是同样一位神所造的,即使历史文化有很大差距,但人性却是很接近的,所以盼望借着亚伯拉罕经历神的故事,让我们也同样进入这相同的经历。

我们今天看的题目是他的蒙召,「蒙召」就是神叫他,呼唤他,也有「点名」的意思。神来呼唤亚伯兰的名字。在旧约的记载,以色列这个民族的起源是从神来呼唤亚伯兰、拜访他这件事开始。今天就从他的身上来看,神怎么样来拜访他、呼召他、带领他。

一、亚伯兰的蒙召与顺从

圣经记载,神七次向亚伯兰显现。根据使徒行传,第一次是当他住在米所波大米,还没有住在哈兰的时候,荣耀的神向他显现,对他说:你要离开本地,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神是在怎样的时机来拜访他?很可能是在他的兄弟哈兰过逝之后,因为创世纪十一章特别提这件事。在人面对生死的重大问题上,常是这位生命的主能工作的机会。丧亲之痛,再加上周围的环境文化不能满足他,神在这样的情境下来拜访他。

(一)荣耀的神向他显现〈神访问他〉

圣经告诉我们神主动地来访问他、向他显现。神怎样拜访他?我想神首先必定呼唤他的名字。亚伯兰一定相当惊讶,神为什么知道我的名字。接着,神和他有一段对话,这对话的重点是一个命令:「你要离开本地,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

这个命令是根据神将祂自己的荣耀向他显现,而有的要求。神将祂自已的荣耀,向亚伯兰打开,让他看见。「荣耀」这个词实在很难说明,荣耀不是别人所加给他的,荣耀是自己本身所发出来的。神是怎样荣耀的一位神呢?神若让我们看祂本性的美好:全真、全善、全美,那就是最有荣耀的。一个人把他美好的一面显出来的时候,也就是荣耀显出来的时候。所以前几年一位娃娃车的老师,舍了她自已,救了小孩子的性命;当她本身的怜悯和舍身的爱,一借着她的义行显出来的时候,就是荣耀的彰显。事后人作铜像纪念她,根本不能够加添她什么。她本身所散发出来的,就是美丽与爱;亲近她的人,也感受到无限美好。所以神的荣耀显现,就是当祂向人显现,祂的本性、祂的自已,向我们打开的时候,叫人可以感受到祂的荣耀,这就是祂荣耀的显现。

我不知道荣耀的神怎么向亚伯兰显现,但很明显这个显现带来很大的改变。他好象被神迷住,被神说服,接受神的命令。而且影响他周围的人,他说服所有的家人跟他一起移民。有点像淘金迷,一听到哪里有黄金,就放下一切,往那地方去,因为黄金很吸引他们。当我们亲自遇见神自己--祂本性的美好,就把我们整个人、整个心给吸引走!当耶稣基督到地上来的时候,施洗约翰的两个门徒,跟耶稣基督相处了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他们整个人就完全被吸引了!其中一个人告诉他的兄弟〈彼得〉:我们遇见弥赛亚!而且带他去见耶稣。当彼得遇见耶稣,他感觉这个人好象把他的心完全看透,而且应许把他的名字改变过来;彼得跟他的兄弟一样,也被吸引住了。这个吸引历世历代一直延续下来,只要一个人遇见耶稣,就必定如此。难怪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主要抓住一个人的心,就好象空中的老鹰抓住地上的猎物一样,非常地准确,而且没有任何的漏失。」我想坐在这里,大部分是神的儿女,都明白这一点。当我们生命中,主来遇见我们,我们遇见祂时,我们的心就好象整个被祂抓去一样,被祂夺走一样,吸引我们整个眼目转向祂。

我想亚伯兰也是这样子,当这位荣耀的神来拜访他、向他显现以后,他和神一交谈,也许本来正陷入中年危机里,没有什么盼望的,现在突然转变过来。他想:哇!我是什么人?这位从前只有在印象中,只有在耳闻中的独一神,竟然来拜访我,活活向我显现。而且神还应许他:带他到一个祂指示的地方。神不只带他离开这他不喜欢的地方,而且摆在他前头是盼望,就是一块应许之地。他欢喜变卖一切所有的,朝应许之地前进。

(二)离开:本地、亲族

我们跟从主是被主的荣耀所吸引,另一个原因是看见这世界若与主相比,简直像粪土与黄金不能相比一样。跟从主第二个是要离开,如果我们不是像亚伯兰对于吾珥的文化不能认同、不能接受,他若是非常喜爱吾珥的话,他大概是很难离开的。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这个世界让你难受吗?还是让你感觉很美好。每天翻开报纸让你感觉难受吗?如果我们没有像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反而认同这个世界,而且喜爱他,那么要离开吾珥大概是不可能。

他自己没有问题,但他是如何说服全家一起走呢?他父亲可能因为自己的儿子哈兰早死,使他想离开这个伤心之地。而他的妻子呢?亚伯兰到底怎么说服撒莱的?我们看见在这个家当家作主的看起来像是撒莱,撒莱讲一句话亚伯兰连一根汗毛都不敢动,所以我个人是满好奇亚伯兰是如何做到的。撒莱基本上是满有主见的人,因此我想是亚伯兰领受的太真实、太美好,而打动、影响撒莱。罗得呢?亚伯兰夫妻,把罗得当继子一样看待,扶养他,所以当然他当然跟他们一起走。全家便带着盼望,向着不知道的地方走去。希伯来书告诉我们说,亚伯兰蒙召的时候,那地方的明确地点,他并不知道。这一点更是不得了!不知道往那里去,竟然还能够说服他们全家一起走,我想这都是因为神的荣耀太实在了。

弟兄姐妹你们不觉得这很实在吗?我们现今也是走向天上更美的家乡,你会不会想新天新地到底是怎么样的地方?老实说,圣经里面的描述不太多,但是为什么我们就是死心塌地地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因为我们和神之间的来往,使我们觉得:神太可靠了!神说的话绝对

没有反悔,绝对没有错误。而且光是现在与主亲近就觉得很美好了,何况将来与主面对面呢!所以这可以帮助亚伯兰,虽然不知道往那里去,但是他可以走得下去,因为他知道神是可信的。

二、亚伯兰在哈兰面临的危机-在哈兰耽延

他们所走的路线,是一般商旅所走的路线,两河流域是从西北流向东南,迦南走廊是从东北下到西南,中间一大块都是沙漠,人不可能由中间穿过。他们走的路线是沿着两河之间的平原,走到大概是哈兰或是大马色附近这个位置,再直角转下来走迦南地。

他们走啊走啊,走到了哈兰。圣经告诉我们说,他们就在那里住了下来。因为走出哈兰,就会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种族,和他们过去的生活习惯,所有的一切完全不同的领域。他们在哈兰停留下来,很可能是他拉的原因,因为他在这里停留一直到死。而亚伯兰在这边也不知道怎么往下走?

他在这里面临一个危机:在他的父亲死后有一段的耽延。为什么有这样的耽延呢?我从创世纪一些蛛丝马迹看来:第一个他对于神给他的应许产生迟疑,或是说他怀疑自已。怎么说呢?首先他年纪这时已经大了,大概有六七十岁,也没有任何的后代,所以神应许要给他的地,以后要给谁呢?

第二个他会担心再走下去这块地的民族不同,我要怎么与他们相处,会不会有危险?我觉得那种移民生活其实是很不简单的,一开始,当地人不会接纳你;再来,你要克服语言的障碍,你要克服生活的困难。这也会使他有点迟疑,要不要继续走下去?而且身边有一个漂亮的太太,唉!旅行的时候,有一个漂亮的太太在旁边是很大的负担。

第三个,我觉得他在这个地方安定下来,不想动了,因为他从本来的城市生活,走到哈兰大概已经八百公里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爬山爬得太累时,休息时最好原地踩一踩,喝口水就好了,如果一屁股坐下来,很可能屁股就粘在椅子上不想走了!对于亚伯兰来说,经过一段帐棚(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角先生的故事)生活,到这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对他和他的全家来说可能都不想动了!觉得生活已经规律,都已经正常,那就让它就这样运转就好,如果要再动,就太费力了!

更大的是,他可能会觉得:神又没有告诉我要往那里去,祂只是告诉我往指示的地方去,那地方到底在那里呢?这些是他受神带领的危机。

我觉得这些理由,也常常出现在我们跟从主的路上。第一个,到底将来新天新地的荣耀是怎么样?圣经里面写的很少,有时候你不会怀疑吗?我想很多人在这一点上面也许很软弱。因为这个眼见的世界是很真实的,而我们常讲那看不见、永远的事,好象不太切实际。因为我们常以眼见及眼前的事,当作衡量事物的标准,甚至用来衡量神的话,如此作就会产生怀疑。

另外随着我们信主的年日增加,我们就越不太想动。最好我每天生活的次序,不要被打

乱,我每礼拜天来聚会就好。不要再有什么福音聚会啦!或是其它的各种聚会、行动、要求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加进来以后,我生活的次序,就得改变了!我就得搬离安乐窝。亚伯兰的困难,我们也常有。

更大拦阻我们的是,我们常觉得圣经讲的不够清楚,神的引导不太清楚,要明白神的旨意不太容易,因此遇到一个大的困难就放弃了,就耽延了。弟兄姊妹,这是以我们的心测量神的心,我们目前所需要,神不会避讳不说,而且他把最好的圣灵赏赐给我们,引导我们,所以我们不应推诿。

三、亚伯兰危机的化解-再蒙召

这种困难怎么办呢?这困难的化解就是神再一次地来访问他。这一次来找他,就是创世纪十二章所记载的。神再次的呼召还是包含两方面:离开和进入。离开什么呢?本地、本族、和父家,这一次多了父家,哈兰现在对他来说,是他的父家,要离开这个地方,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还是没有讲确定的地方在哪里)。但是第二节:「我必叫你成为大国」,解决他心中所担心的后裔问题;「必定要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也要叫别人得福」,第三节讲「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你,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这是神给他的保护。另外神给他的使命是叫地上的万族都因他得福。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试着体会,亚伯兰听到这些话时,心中的感受和表情是如何。这时他正面临一个属灵的危机,但是神再次访问他,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也没有问他说:「亚伯兰,你在这里做什么?」神只是把之前那个呼召重新对他再讲一遍,讲得更具体、更明白;然后一一消除他心中的困难和疑虑;再一次地坚定他,「要使你成为大国」;而且把他的使命讲得更清楚,并且加上保护。我想如果我是亚伯拉罕,我会觉得:唉!神啊!我是什么样的人啊!我在哈兰的这段时间,虽然没有完全背叛你,但我却是在过我自已的生活罢了!我对你给我的呼召好象已经把它摆在一边了!我辜负了你对我的好意和善待。对于这样的人,你竟然还主动地来拜访我,再一次地坚定我;而且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神阿!我向你投降了。

我想这番话得着亚伯兰的心,他被神降服!他会觉得自已是怎样的人啊!有何资格可以蒙这些祝福?我没有什么特别,但你却给我这么大的祝福;而且还给我这样子的保护;看重我,给我这么大的使命,叫万人因我得福。唉!我是什么样的人啊!竟然蒙受这样的恩典。这使亚伯兰疑惑都消除,而且激励他立即顺服,勇往向前,离开哈兰,走向神为他预备的道路。

我们看见他后来走的道路,完全是客旅生活,是寄居生活,完全是帐棚的生活。走到那里,就生活到那里;走到那里,祭坛就设立在那里,走到那里,服事就到那里。神再次地来呼唤他,唤醒他的心灵,化解他的危机;而且用更坚定的恩召来召唤他,激励他向前走。

弟兄姐妹,我们有时候也会面临这种危机。世界再次成为我们的吸引;钱当然愈多愈好;各样的生活当然愈安逸愈好,对不对?如果要变动的话,最好不要。但神召我们每一个人,不是要我们这样生活。求神再一次访问我们,再一次用祂荣耀的恩召来唤醒我们:叫我们看

见祂的恩召,有何等样的指望;叫我们的心眼再次被祂打开,看见祂丰盛的荣耀;叫祂起初如何感动我们的那个大爱和呼召,再一次地在我们心灵当中,激励我们;叫我们不再在这个世界有耽延、有停留;不再让世界占据我们的心。

世界不是罪恶,也不是不好,但是什么是世界?我想倪柝声弟兄讲得很好:什么事情能叫你属灵的火熄灭,那就是世界;什么事你一做多了,你就不想读经,就不想事奉主,就没有力气祷告的,那就是世界。你就要离开它,并且不只是消极地离开,而且是积极地进入,进入祂要给我们的应许之地--住在基督里。

篇三:爷爷的故事

爷爷的故事

魏怡冉

我的爷爷今年65岁了。他面色红润,身体还算结实,只是后背有点驼。爷爷的房间里有一个大镜框,镜框里夹着一张爷爷小时候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爷爷那时大约十二三岁的样子,脖子里围着一条红领巾。这张照片,常常会把沉睡在爷爷记忆深处的往事唤醒。

听奶奶讲,爷爷的童年很不幸。1948年,也就是爷爷出生的那一年,新乡还没有解放,土匪出没,社会混乱。那年冬天,爷爷的爸爸,也就是我的曾祖父被一伙坏人杀害后扔进河里漂走了。爷爷的爸爸去世的时候才33岁,爷爷还不满一岁。

1955年,爷爷上学了。那时爷爷家里很穷,学费虽然只有几元钱,可是它对于爷爷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钱。所以,每次交学费的时候,家里人都很为难。爷爷勉勉强强上到初中二年级,家里没有钱,再也供应不起爷爷上学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爷爷只好离开了学校,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那时十三四岁的爷爷经常和比他大二十多岁的大人们在一起干活。爷爷告诉我,有一段时间,他和别人在河沟里用柳条筐往上面抬石头。石头很重很重,一百多斤;地面高高低低,很不好走。一次,爷爷抬着石头在前面走的时候,脚后跟被石头撞得鲜血直流,伤口好长时间都没有长好。直到现在,一道长长的疤痕还很明显的留在爷爷的左脚跟上。不过,这样的经历让爷爷过早的变得坚强起来,稳重起来,成熟起来。

爷爷说,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天灾人祸,祸不单行。1956年和1963年,洪水泛滥,中间还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水灾和旱灾使庄稼绝收;天灾发生的时候,我国和邻国苏联的关系不断恶化,苏联逼着中国偿还巨额的债务,为了还债,中国人民从牙缝里省钱,降低了生活标准;另外,我国国内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越来越厉害的浮夸风让爷爷家在内的千万个家庭的生活水平继续下降,下降到连人们的基本需要也远远得不到满足。

那几年是爷爷记忆中最困苦最难熬的时光。那时候,每户农民家里平均分到的粮食很少很少,每人每天只有三两粮食,干活的劳力根本填不饱肚子,许多人经常忍饥挨饿。在饥饿的威胁下,村子里的树叶,除了很苦很苦的枣树叶还能在树上长着以外,其他树的树叶和嫩枝都被村子里的人吃光了。爷爷甚至也像很多人一样,把榆树里面的比较嫩的树皮剥下来,然后掺上玉米芯,再用石头磨磨碎了蒸成馒头吃。我听爷爷把那时的生活说得那样苦,真是有点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曾经问爷爷:“那样的馒头好吃吗?”爷爷说:“饥时吃糠赛似蜜呀!”听了爷爷的解释,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有点明白,

也有点不明白。

1968年,刚刚年满20岁的爷爷和爷爷的二哥,也就是我的二爷同时报名参军。体检过关后,通知书发下来了。当时,爷爷的大哥,我的大爷几年前已经参军还没有回来,所以村里的干部劝他们两个人当中留下一个人在家照顾他们的妈妈。经过商量,最后,他们弟兄三个当中身体条件最好的爷爷让自己的二哥去参军了,自己留下来照料亲人。就这样,这个决定让爷爷在家里当了一辈子农民,一辈子本本分分的农民,一辈子勤勤恳恳的农民。有时我想:如果爷爷当年没有留在家而是去当兵了,凭着爷爷的聪明能干、吃苦耐劳,结果还不知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972年,在同村媒人的介绍下,爷爷和奶奶举行了简简单单的婚礼。我听见爷爷对爸爸说,他们那时候双方家里都比较穷困,那时候不像现在要几万元的彩礼钱,那时候根本不要一分彩礼钱;那时候女方的嫁妆也不像现在需要拉满满的一车,那时候陪送奶奶的嫁妆只有一只花了二十元钱买的木箱;那时候的见面礼也不像现在这么多,成千上万元,那时候的见面礼只有十元钱,爷爷说他给奶奶买的衣裳一共花了五十元钱。

奶奶动情的告诉我们,为了盖结婚用的房子,爷爷自己一个人用小平车从离家大约二里地的庄稼地里拉土垫地基。地基那儿原来是一个几米深的大坑。为了垫土,爷爷吃了不少苦。白天,爷爷必须去生产队干活。剩下的时间,爷爷一有时间就去拉土垫地方:为了建新房,当别人早上刚起床的时候,爷爷在拉土;为了建新房,当别人中午休息的时候,爷爷在拉土;为了建新房,当月亮升起的时候,爷爷在拉土,一直到深夜。我问奶奶:“爷爷现在的腰有点弯,背有点儿驼,是不是那时候自己一个人拉土拉的?”爷爷听了,没有说话;奶奶听了,慈爱的抚摸着我的头发,停顿了一下,回答说:“很可能吧!?”爷爷说,盖这一座房最辛苦,他拉了两年多的土才垫好了地方,盖好了新房子。除了窗户、门窗和房梁是买的以外,其余的东西都是自己找的,为建房共花了三百元钱左右。那座房子是找亲戚朋友帮忙建成的,没有花工钱。

爷爷说,人们在生产队里干活,许多人的劳动积极性并不高。后来规模比较大的生产队分成了规模更小的生产队,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比原来高了一些。到了1982年,爷爷所在的生产队像其他生产队一样被宣布解散了。原来生产队里的生产工具、牲口和田地被分到了家家户户。当时,爷爷家分到了一头骡子,这算是家中最大的家产了。以后,爷爷就是用这头忠诚的骡子为家里拉东西,在地里犁地耙地,还给别人拉砖挣钱。爷爷说,那几年,用牲口拉一车砖能挣两三元钱,现在看起来少得可怜,但是在那时候公鸡没有叫就起床,月亮出来了还没有回到家,真的是起早贪黑,很辛苦,很不容易。后来那头骡子老了,爷爷恋恋不舍的把它卖了。再后来,爷爷拿出所有的积蓄,又借了别人

一部分钱,总共花了一万元钱买了一台拖拉机耕地。虽然拖拉机比那头骡子还有劲,还能干,但是爷爷经常说,那头骡子真听话,就像一位贴心的好朋友,我真舍不得离开它,它为我们家能有今天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6年,爷爷带领全家人为我的爸爸建造了一座砖木结构的房子;1992年,爷爷自己烧砖,亲自设计建造,为我的大叔盖了一座预制板房;1998年,爷爷又为我的小叔建了一座现浇顶房。现在,爷爷童年时居住的用泥块茅草建造的房子和爷爷结婚时用砖坯木头建造的房子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余下的三座房子和院落还在诉说着爷爷勤劳的过去、奋斗的历史。

我的爷爷是一个勤劳坚强的农民,也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农民。1984年,爷爷家买了一辆村子里刚开始时兴的飞鸽牌自行车,不久又托人从外地买了一台上海牌缝纫机。1990年,爷爷花了七百多元,把一台黑白电视机买回了家里。这几年,为了联系方便,爷爷又用上了手机,还给奶奶也买了一部手机。爷爷每天喝一些白酒、啤酒或者自己酿好的葡萄酒。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爷爷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

每当我和爷爷谈到国家的成就,爷爷经常不由自主的感叹:“现在的人真了不起呀!”当我问到爷爷的心愿,爷爷亲切而又郑重的说:“我的心愿就是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睦睦!你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作为爷爷的孙女,我心里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其中一个心愿就是:祝愿亲爱的爷爷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教师评语】:

太阳的七彩光辉可以通过一滴水折射出来,社会的时代变迁可以通过一个人反映出来。一个个普通人的一个个故事,就像拼在一起的小镜子,从他们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影像、社会的痕迹。

小作者通过爷爷引出一系列小小的故事。从小作者爷爷的故事中,我读到了建国初期普通孩子上学的艰辛和贫困辍学的无奈;从小作者爷爷的故事中,我看到了青年人的执着顽强与奋斗;从小作者爷爷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国家兴衰与个人生活的起伏互动;从小作者爷爷的故事中,我思考着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相连的桥梁和纽带。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知识的贫穷和物质的贫穷都很可怕。没有小作者爷爷那样的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和辛勤劳动,就不会有今天子孙后代的幸福。老一辈是后代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奠基者。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勤劳善良、负重拼搏的他们,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民族才能振兴。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宁和谐和发展机会,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辅导教师:魏家洲)

爷爷的故事 作 者:魏辅导教师:魏

单 位:卫辉市上乐村镇第二中学

怡冉 家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