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棍节的ppt

篇一:抱抱团年度计划

湖北第二师范抱抱团

2010-12-3

抱抱团年度计划

向陌生人送去拥抱,来改善现代都市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蓦然间,不由感慨多多,他们感受到了,相信我们还有其他人一样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压力之大,让更多的人疲于奔命 .这个社会是需要爱和沟通的,一个微笑送去一份亲切,一份真诚,一个拥抱送去一份友善,一份热情。

抱抱团今年学期的活动简述:

十一月五日:温暖校园抱抱行(主题活动)

一 活动背景:

这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新生的到来让学校充满着阳光,每天我们都有机会遇见许多熟悉或又陌生的脸孔,彼此都有着一颗陌生而警惕的心。为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情感让新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交流拥抱那一刻,感受幸福与温暖,拥抱陌生人,促进沟通与交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拥抱,一个温暖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

二 活动内容:

在校园内分两部分进行,1校园游行,自由拥抱,2在宽敞草坪坐下进行游戏,互相交流互相认识。做素质拓展。

三活动时间:

11月5日 中午12:30

四 活动流程:

1、校园游行,自由拥抱。12:30全体成员的南二门操场集合,集合完

毕分发游行材料、道具,有泡沫板,小旗,团服等。由团长说明行程路线,注意事项等要求。12:40出发经过同德园到西区,休息整顿强调不足注意地方。整顿完后经过交通银行一直游行到后山。2 、1:10在宽敞草坪坐下进行游戏互动,组织素质拓展。

十一月十一日:光棍之狂欢夜(娱乐活动)

一 活动主题:“ 光棍狂欢节,我们不孤单”

二 活动背景:在每年的这一天,一直习惯过着单身的你是否感到寂寞、孤独、繁忙的学习与生活你是否糟糕透了?你忧郁的眼神表露出了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你却无能为力。那么现在有一个好的机会,那就是来到“ 光棍狂欢节”释放一下你久违的激情给自己一个机会好好的放松一下。沉重的心理需要得到释放、寂寞的心需要朋友来安慰、平淡的生活需要一点刺激和浪漫。我们倡导健康、快乐、自信、时尚、让生活可以更美好!不管你抱着怎样的心理来看待我们这次活动,首先请用一颗开放的心来体验一下。我们将尽可能把快乐带给美每一个人。

三 活动口号:交友万岁,单身无罪。

四 活动的意义和目标:11月11日光棍节是所有单身年轻人的节日,也是 所有单身朋友展示自己的舞台。据说这个节起源于899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光棍的总数达到创记录的8条。如今光棍节成为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产品,更成为弥散于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在这里,希望西乡的单身男女能在我们的组织下挥洒青春热情,翻开人生新的一页。那一天我们一起度过,让我们的笑容洋溢在

11.11,成为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五 活动地点:学校南二门集合做安排

十一月二十七日: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之行(主题活动)

一 活动背景:

现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奔跑的年代,人人都向往着个人发展,少有人会静下心来从和谐社会这个角度来考虑生活,思考其它的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等等。校园生活丰富的大学生也如此,在寒冷变天的11月让前进中的抱抱团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感使命感。也为那些处于弱势的群体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关怀与关爱。

二 .活动主题:

传递真情、拒绝冷漠。

三 活动目的:

去关爱康复中心那些缺少温暖的孩子,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心、爱护还有欢乐。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以抱抱团此次活动扩大在全校的影响力,带动更多周边的学生去关注关心关爱需要爱的儿童,营造一种大学生应有的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氛围。

四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27日早上(周六)9:30-5:00

活动地点:儿童康复中心

五 活动进程

(一)前期准备

1.联系儿童康复中心的相关人员,与负责人商议具体活动内容,并

准备好活动道具。

2.召开全体成员大会要求大学生新闻中心人员到场,并对其进行培训和分组。

3.准备一些小礼品用于开展活动(糖果,果冻等)

4. 展板展出,有宣传部前一星期绘出.在中区教工食堂前展出.

(二)儿童康复中心具体活动计划

1.参加活动人员下午9:30在北门门口集合,分发团服,坐公车去活动地点。

2.到达康复中心,在儿童的上课时间可以一部分人到聋儿组辅助老师上课,另一部分人与相关人员现场沟通,安排具体活动。

3. 大学生新闻中心人员跟进摄影拍照.

4. 唱儿歌或跳一些简单的舞蹈(兔子舞)活跃气氛.

5.中午分两批人,陪孩子们吃饭的和自己吃中饭的轮班.

6.(下午活动课时间),玩游戏(备选游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蒙眼睛捉人,搭积木等,到时候看情况具体选择)。

7.教孩子们画简笔画,折纸飞机,与他们一起唱歌等。

8.和他们一起活动,玩一些简单的活动.

9.给他们送些小礼物(纸星星、小贴纸或者铅笔)

10.跟小朋友道别,合影留念.

11.联系好下一期的活动.

12.下午4~5点组织回校。

(三)后期工作

篇二: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

1.对联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B.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C.是指事物和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D.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下列说法中与右边漫画所反映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事倍功半

B.乌鸦叫丧,喜鹊报喜

C.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D.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3.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B.部分影响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D.部分依赖整体

4.一个男人在社会中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

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 象从哲学上反映了( )

A.是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 B.是主观臆造的虚假联系

C.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 D.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5.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

6.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不同,真理不止一个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7.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证明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D.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8.有人把11月11日叫做“光棍节”,但也有很多人认为“1111”是吉祥、幸运的象征,会让许愿成真。很多准妈妈都想在这一天生宝宝。上述现象( )

①是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 ②是主观臆造的虚假联系

③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 ④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9. “30年前,父母亲朋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中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通讯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 )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10.变化就是发展,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不理解( )

A.运动与变化都是事物存在的基本状态 B.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C.一切变化都是量的累积 D.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化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 )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了事物的发展

12.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诗句的寓意是(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②③

1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

A.世界是物质的 B.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4.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可以概括为“两次投料、七次取酒、八次发酵、九次蒸馏”,茅台酒的生产周期始于每年的重阳,止于第二年重阳,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而且还要窖存5年。这个酿造工艺表明

①有了量变就会有质变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2013年后,我国将陆续发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之前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旨在试验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积累经验,深化月球科学探测。探月工程是

一项异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道路漫长,任务艰巨。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④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

A.③④B.②④ C.①②D.①④

15.央视网曾报道称,西安某小区刚建成时存在一个混乱的马路市场,马路市场屡禁不止是因为有居民需求。于是政府加快建设标准菜市场,引进连锁商业,并扶持小摊贩进店经营,方便了群众。地方政府的做法,表明了他们( )

①藐视一切矛盾 ②敢于抹煞一切矛盾 ③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④善于分析矛盾,并积极想办法解决矛盾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

16.近年来,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但印度最大的特色在于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体现了( )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B.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17.2012年5月3日至4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美不是零和博弈的竞争对手,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这说明(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①④

18.“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生活与哲学道理主要是( )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D.矛盾具有特殊性

19.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0.“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头伸直或者略屈”这一手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和世界很多地方表达的是“零或三”;美英等国表达的是“赞同、了不起”;突尼斯表达的是“傻瓜”??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 )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共性C.从客观的现象出发 D.学会用归纳的方法

21.禅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 ( )

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22.以前人们总认为废水不能再用。如今,科学家说,废水不但能变成“中水”,而且能够变成“上水”(即饮用水)。这

说明

A.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B.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感性认识完全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D.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23.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潜水器下潜到海底5057米深处,完成了多项作业,并且多次“坐” 在海底,对海底生物进行拍照,将图像及时传回海上,这对我国研究深海复杂环境,进行勘探、科 学考察和近海底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深海装备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表明

①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无限的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钱学森先生曾在其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上先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终的)。这是因为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④

25.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26题有两个问号,任选一个做,请标清题号。共计50分。附加题可以加分)

26.材料一: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近日召开的“十二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上表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仍将成为“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材料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中国与湄公河沿岸国家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合理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符合湄公河沿岸各国的整体利益。“作为负责任的上游国家,中方在澜沧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一贯高度重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充分照顾下游国家关切。”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9分)

(2)你能结合材料二说说中方在澜沧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吗?(9分)

27.我国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确定为“稳中求进”。稳,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物价总水平、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确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如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2分)

28.材料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2个“一

号文件”,这12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材料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1)结合材料一,谈谈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如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8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12分)

(附加题)29.据有关部门透露,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一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试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6分)

30.2012年7月第30届奥运会在英国首都伦敦成功地举办。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全身以银色为主,配以金色和铜色,戴着象征友谊的奥林匹克五环手镯。 “文洛克”的形象设计既展现了中国文化,也传达了奥运精神。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文洛克”的形象设计为什么既能展现中国文化,又能传达奥运精神?(10分)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模拟卷答案

DBBBC/BCACB/BACCC/CAABA/DDDCA

26.[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分)

(2)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循环经济所倡导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摒弃了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3分)

(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分)

26.[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中方在澜沧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一贯高度重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认识到“水资源、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4分)

(2)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中方在澜沧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充分照顾下游国家关切,符合湄公河沿岸各国的整体利益,体现了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具有局部根本没有的功能,中方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5分)

27.[答案] (1)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确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确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断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确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推动经济与社会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发展。(4)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确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客观规律推动经济与社会科学发展。

28.答案:(1) ①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②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在推动农村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③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④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其它角度只要言之有理可以酌情得分)

(2)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分)

②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分)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1分);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分)③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2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1分)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1分)

29.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面对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2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2分)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国家始终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实现了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就业。(2分)

30.(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4分)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必须传达奥运精神,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2分)同时又必须展现中华文化,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2分)“文洛克”的形象设计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既能展现中国文化,又能传达奥运精神。(2分)

篇三: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

1.对联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B.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C.是指事物和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D.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下列说法中与右边漫画所反映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事倍功半

B.乌鸦叫丧,喜鹊报喜

C.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D.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3.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B.部分影响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D.部分依赖整体

4.一个男人在社会中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

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 象从哲学上反映了( )

A.是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 B.是主观臆造的虚假联系

C.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 D.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5.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

6.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

关于光棍节的ppt

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不同,真理不止一个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7.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证明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D.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8.有人把11月11日叫做“光棍节”,但也有很多人认为“1111”是吉祥、幸运的象征,会让许愿成真。很多准妈妈都想在这一天生宝宝。上述现象( )

①是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 ②是主观臆造的虚假联系

③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 ④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9. “30年前,父母亲朋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中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通讯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 )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10.变化就是发展,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不理解( )

A.运动与变化都是事物存在的基本状态 B.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C.一切变化都是量的累积 D.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化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 )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了事物的发展

12.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诗句的寓意是(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②③

1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

A.世界是物质的 B.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4.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可以概括为“两次投料、七次取酒、八次发酵、九次蒸馏”,茅台酒的生产周期始于每年的重阳,止于第二年重阳,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而且还要窖存5年。这个酿造工艺表明

①有了量变就会有质变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2013年后,我国将陆续发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之前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旨在试验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积累经验,深化月球科学探测。探月工程是一项异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道路漫长,任务艰巨。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④事物

总是向前发展的

A.③④B.②④ C.①②D.①④

15.央视网曾报道称,西安某小区刚建成时存在一个混乱的马路市场,马路市场屡禁不止是因为有居民需求。于是政府加快建设标准菜市场,引进连锁商业,并扶持小摊贩进店经营,方便了群众。地方政府的做法,表明了他们( )

①藐视一切矛盾 ②敢于抹煞一切矛盾 ③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④善于分析矛盾,并积极想办法解决矛盾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

16.近年来,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但印度最大的特色在于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体现了( )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B.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17.2012年5月3日至4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美不是零和博弈的竞争对手,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这说明(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①④

18.“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生活与哲学道理主要是

( )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D.矛盾具有特殊性

19.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0.“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头伸直或者略屈”这一手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和世界很多地方表达的是“零或三”;美英等国表达的是“赞同、了不起”;突尼斯表达的是“傻瓜”??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 )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共性C.从客观的现象出发 D.学会用归纳的方法

21.禅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 ( )

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22.以前人们总认为废水不能再用。如今,科学家说,废水不但能变成“中水”,而且能够变成“上水”(即饮用水)。这说

A.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B.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感性认识完全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D.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23.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潜水器下潜到海底5057米深处,完成了多项作业,并且多次“坐” 在海底,对海底生物进行拍照,将图像及时传回海上,这对我国研究深海复杂环境,进行勘探、科 学考察和近海底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深海装备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表明

①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无限的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钱学森先生曾在其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上先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

有什么认识是最终的)。这是因为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④

25.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26题有两个问号,任选一个做,请标清题号。共计50分。附加题可以加分)

26.材料一: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近日召开的“十二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上表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仍将成为“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材料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中国与湄公河沿岸国家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合理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符合湄公河沿岸各国的整体利益。“作为负责任的上游国家,中方在澜沧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一贯高度重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充分照顾下游国家关切。”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9分)

(2)你能结合材料二说说中方在澜沧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吗?(9分)

27.我国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确定为“稳中求进”。稳,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物价总水平、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确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如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2分)

28.材料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2个“一

号文件”,这12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材料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1)结合材料一,谈谈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如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8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12分)

(附加题)29.据有关部门透露,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一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试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6分)

30.2012年7月第30届奥运会在英国首都伦敦成功地举办。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全身以银色为主,配以金色和铜色,

戴着象征友谊的奥林匹克五环手镯。 “文洛克”的形象设计既展现了中国文化,也传达了奥运精神。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文洛克”的形象设计为什么既能展现中国文化,又能传达奥运精神?(10分)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模拟卷答案

DBBBC/BCACB/BACCC/CAABA/DDDCA

26.[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分)

(2)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循环经济所倡导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摒弃了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3分)

(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分)

26.[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中方在澜沧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一贯高度重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认识到“水资源、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4分)

(2)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中方在澜沧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充分照顾下游国家关切,符合湄公河沿岸各国的整体利益,体现了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具有局部根本没有的功能,中方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5分)

27.[答案] (1)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确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确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断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确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推动经济与社会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发展。(4)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确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客观规律推动经济与社会科学发展。

28.答案:(1) ①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②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在推动农村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③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④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其它角度只要言之有理可以酌情得分)

(2)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分)

②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分)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1分);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分)③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2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1分)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1分)

29.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面对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2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2分)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国家始终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实现了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就业。(2分)

30.(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4分)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必须传达奥运精神,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2分)同时又必须展现中华文化,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2分)“文洛克”的形象设计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既能展现中国文化,又能传达奥运精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