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广告文案的自白7

篇一:《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后感

《一个广告人得自白》读后感

斗胆自诩广告界的一名晚辈,在拜读了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得自白》后,使我对广告业以及自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觉悟:不只是日常生活中人际沟通的行为表现,更多的是个人发展潜力尚欠几许。大师奥格威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向我们证明了:要想做出创世纪的广告、成为一个合格的广告人,就得先学会做人、做事、再做广告。

对于只是怀有满腔热血且想在广告业成就一番事业的青年才俊的我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做事先做人,这是处事原则;立业先立德,这是做人原则。做事不做人,永远做不成事;做人不立德,永远做不成人!为人处事必须有一个底线约束着,这是成就任何事业的一个基础。

做人------有涵养

做一个品格非常优秀的人,才能做好一个优秀的广告人

奥格威说:我欣赏举止文雅的人,他们待人富于人情味;欣赏刻苦严谨对待事情的人,同时要有头脑有能力有决心。我讨厌喋喋不休、爱打笔墨官司的人。不雇佣阿谀奉承,善于谄媚的人。只有内心有涵养,才能做出高品质的广告。

启示:

不管是做什么行业的人,一个人的人品人格很重要,人做好了你才能做好事。在工作中我们要相信自己,不必去奉承。努力工作、真诚礼貌地对待别人、发挥自己的能力,总有一天老板会欣赏你的。何必去

奉承,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活的不开心呢。

做事-----敏于观察

奥格威说:有创造力的人都特别敏于观察,他们比别的人更重视准确、能说明真理的观察。奥格威在厨房当厨师的时候,在那么忙碌的工作中,还能留心于厨房的领班皮塔是如何管理厨房的。并从皮塔做的每一件事中总结出一个道理,并能应用到广告经营中。同时做什么事都要有规矩、有使命感、要信守承诺、要本分、踏踏实实、勤奋。 启示:

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小故事往往蕴藏着大哲理,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给了我们一个标准。工作时我们要遵守公司的规定,做事时偷懒只会给我们带来坏的影响。在工作中我们答应了客户什么就必须做到。人要有自己的想法,能合理的办好身边的事,无论事情是大是小都要能认真对待,在工作中要诚实待人,不拘小节,把集体看成一家人。在自己的行业里,要勤于思考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做广告-----用事实说话

奥格威说:千万不要写那种你不愿让你的家人看的广告。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你不会跟你的妻子说假话,因为她是你的家人。所以,也不要和消费者撒谎。妻子只有一个,但是消费者却有万万千。如果你露了马脚,那你只会得到名利双失的后果。近几年出现的虚假广告不仅使产品利益受损,代言人也成了众矢之的。诚实,不仅是做广告人的基本素质,更是一个人道德的修为。

我们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消费者不是低能儿,她是你的妻子,别侮辱她的智商;不要推出一个你不愿意你的家人看到的广告。广告业需要注入大量的天才。而天才极有可能在不循规蹈矩者、特立独行者与反叛不羁者中产生;鼓励创新。变革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停滞是为我们鸣响的丧钟。。。。。。

以快消品行业来说,首先我们要喜欢它,对它有极大的热情。做广告的前提我们是了解行业、企业、产品、消费者,认识本质,知己知彼。我们做的广告要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符合他们的需求,引起他们的兴趣,将广告诉求的对象注意力引到产品上。

用哲理指导人生

1、奥格威认为,作为一个公司领导者,以身作则和表率作用非常重要

书中写道“效法皮塔师傅的榜样,我偶尔还亲自动手撰写广告,以提醒我的文案稿人队伍,我的手写出来的东西还是管用的”。如果一家公司的领导都不能起到表率的作用,那就不会让员工信服,打击

他们对公司的信心,工作自然不会做好。打个比方,若员工为鸟,那公司领导就要是凤凰,即百鸟朝凤之道。

2、“稀缺的”才会受到珍视,才能懂得其可贵之处(当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书中写道“我也像皮塔那样,很少夸奖我的下属,希望他们会比受到没玩没了的夸奖更懂得赞扬的可贵”。就像那些文物古董或是什么限量贩的东西,因为稀少才价值连城,因为不可再生才那么弥足珍贵。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还可以被那些正在恋爱中的痴情小女生所应用,不要天天再为了他不联系你、不关心你而烦恼,不要整天的电话不停短信不断,这种事情做得多了反而会麻木,倒是那种在适当冷落后的关心或问候,会让他懂得你的可贵和可爱。

3、奥格威还给希望获得重视和提升的员工提了个建议,“如果你能让你的客户感到你是不可或缺的,你就永远保住了你的工作”。

这很有道理。除非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这就让我联想到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眼高手低普遍存在。但我们应该反问自己一句:“我能做什么?我自己到底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我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别人没有的?”如果你能让你的公司觉得你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你公司不会像现在这样运行的这么好,那还用发愁工作嘛。要是一种谁都会做的工作,那公司估计不会把你当个人的,只是个螺丝钉,大不了坏了换一个而已。

奥格威先生的这本《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如同他本人一样非常的了不起。之所以重视大卫的思想,是因为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在今天依然适用,这本书并不像我们的一些专业书一样语言晦涩难懂,相反,奥格威先生的语言非常的通俗但不失大气,就是我们平时聊天的语气,他没有以一个成功人士、非常高的身份来俯视我们,而是站在了一个父亲、一个朋友的位置,向他的下一代人叙述他的经历,和他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得到的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做广告的经验。

人都是在经历中不断成长的。奥格威先生在30多岁创立奥美之前,做过厨师、推销员、市场调查员、外交官和农夫,一般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会不自觉的有这种偏见:厨师、推销员、调查员、农夫这些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工作,做这些工作是无意义的,既挣不到大钱,又学习不到什么有用的工作经验。奥格威先生在他的书中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包括管理知识、为人处事的道理、一些宝贵做广告的经验,都可以来自于这些看似很普通的工作,其实也就是理论来自于实践。我们年轻一代即将要毕业的广告系学生,要想把人做好、把事做好,就不要有骄傲的思想,我们可以从最低层做起,我们要诚实、谦虚、勤奋、客观、认真、有毅力,在最普通的工作中积累我们的人生经验,学习其中的宝贵知识,提高自己,不断的成长。

篇二: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书笔记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书笔记

我曾经在学校图书馆多次经历过没找到我所需要的书,幸运的是,这一次我找到了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并且拜读了一遍。这本书共有十一个章节,分别是一、怎样经营广告公司;二、怎样争取客户;三、怎样维系客户;四、怎样当一个好客户;五、怎样创作高水平广告;六、怎样写有效力的文案;七、怎样使用插图和编排文案;八、怎样制作上乘的电视广告;九、怎样为食品、旅游地和专利药品制作优良广告;十、怎样才能功成名就——对年轻人的进言;十一、广告是否应予废止。

为什么我会在书单中首先选择了这本书,我想应该是因为它的标题。这本书如同它的标题一样,并非是一本纯理论的书,不是那种到处都布满了文字定义,尤其是译本,里面满是拗口又难懂的话,而是奥格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想法为基本所著就的一本书。我不是一个具有文学气息的人,事实上我的高中生活大部分都是在与数理化打交道的过程中度过的,于是对于纯文字理论的书,我总是觉得太深奥,甚至看的过程中经常让我觉得困乏。这种不能理解的痛苦是很难受的,也许我看完一遍这样的书后,在我脑袋里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是《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给我的感受并非如此,书中掺杂了各种故事和实例,在我不理解书中的一些思想和原则时给了我方向,加深了我对这些思想和原则的印象。就像是给了我一件新的科技产品的同时,也给了我一本说明书,让我知道它是什么,怎么去用以及用了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我并不是广告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于广告其实知道的并不多,所以看完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更多的在于经营管理方面。

奥格威首先给我们讲述了对他影响极大的一个人——皮塔先生,同时也对我影响极深。皮塔先生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后来奥格威经营广告公司的管理原则。我在大学课堂上也学到一些不同模式的管理方式,集权、分权等。虽然老师有说过对于不同公司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不同,而不同的管理方式产生的效果不同,它们各有利弊。我在当时却非常倾向于分权式。在逐渐重视以人为本的这个社会,尽可能的将权力下放,让员工能够更自由的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对于激励员工是有很大的效果的。而皮塔先生的管理方式与我的倾向不同,或者说这两者并非在一个可以相比较的层面。皮塔先生作为领导拥有超高厨艺,会偶尔亲自动手制作佳肴;皮塔先生很少夸奖部下,是希望部下能够懂得得到赞赏的可贵(试想想在今天,口头上的赞赏对员工还能起到多大的激励作用?);皮塔先生会毫不犹豫的辞退掉不称职的员工,因为他觉得和不称职的员工一起工作会影响士气(这点在现在大部分公司很难看到,因为大多数企业出现了管制的空当,容忍了一些问题,在这方面其实也是分情况定利弊的。);皮塔先生对厨房清洁要求极为严格(一个干净的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员工的情绪);皮塔先生对顾客的信守承诺(现在很多公司都把诚信作为自己的公司理念,但实际做到的又有多少呢?);皮塔先生比员工工作的时间更久,以身作则;皮塔先生总守在厨师把菜肴递交给餐厅服务员的那个地方的柜台前,每一道菜送离厨房前他都要检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如今,质量监控已经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会增强公司的品牌效应),等等。这些行为和原则在后来都被奥格威用在了经营广告公司上。另外,奥格威在经营广告公司时强调了要为公司招募一批有创造力的人才,并且让有创作才华的人有用武之地。

奥格威认为,广告业是需要大量注入天才的行业,而天才是从那些不受清规戒律约束、持独特见解、略带反叛性格的人群中产生出来的。奥格威说:“如果你根本分辨不出这群潜力非比寻常的年轻人,无法适时给予升迁与奖赏,他们不久即会掉头而去。失去一个杰出的

人才,对公司的损害如同失去一个客户一样惨重。”奥格威的做法是,当发掘出一个比自己还杰出的人才时,立即聘用他。必要时,不妨付给他比自己还高的薪水。试问在如今的企业中,有多少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通常我们新进入一个公司,我们得到的劝告往往是不要锋芒毕露,而要低调慎行。

从客户方面讲,争取客户,直击要害,满足客户的需求,诚实守信,坚守客户信息。当然高效率和勤奋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奥格威在接受客户时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不是来者不拒,选择自己能做的以及愿意效劳的。不希望客户对自己的广告指手画脚却要适当听从好的建议,在广告的同时需要完整的掌控权。 在维系客户方面,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他们着想,安排最好的人才做客户主管。但不是一味的猎取新客源,而是维系已有的客户,即在书中所提到的弃车保帅。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奥格威还从客户的角度来表达了一些观点,也就是第四章,怎样当一个好客户。以这样的角度写出来的想法同时也表达了广告公司希望自己的客户是怎样的,因为奥格威也是一个广告公司的老板。当一个好的客户,奥格威一共列举了15点:1.消除你的广告公司的惶恐心理; 2. 首先要选准广告公司;3.向你的广告公司全面彻底地介绍你的情况;4.不要在创作领域里与你的广告公司较高低;5.悉心照料给你下金蛋的鹅;

6.不要让一层又一层的机构干预你的广告宣传;7.确保你的广告公司有利可图;8.不要和你的广告公司斤斤计较;9.推诚相见、鼓励坦率;10.定出高标准;11.一切经过测试;

12.急取效率;13.不要为有问题的产品浪费时间;14.珍惜良才;15.勿使广告预算捉襟见肘。其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便是选准广告公司以及坦诚相见,信任自己所选的广告公司。

剩下的几章则侧重于讲广告制作。在这几章中,我发现它们其实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调查数据和结果的使用。其实不仅在这几章中,整本书都遍布了调查研究。奥格威在讲述标题、插图以及编排等内容时,都用到了调查数据和结果。我认为这从侧面反映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就像奥格威所说,他的“神灯”建立于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可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可以说,调查研究给了他们制作广告方案的方向,减少了一些弯路,提高了广告方案的效果以及减少了成本浪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管理专业要学习一门单独的课程——市场调研。不仅如此,奥格威也对奥美公司经营的数据做了整理和分析,这在争取客户章节里就体现出来了。(例如在书中奥格威提到的奥美公司为美国旅游制作广告后来美国旅游的人数的增长数据。)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经常是伴随在一起的,它们在策划方案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年轻人的进言这章中,在这些忠言里我觉得最重要也最基本的进言是勤奋努力,脚踏实地。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我觉得非常触动人心:当你的才识经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应该静下心学习。现在的年轻人,也包括我,都有一个通病——浮躁。而我们大学的教授也经常会说现在的学生都太娇生惯养,而培养了一种惰性。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却让人变得更懒惰,这种矛盾常常让人不知所措。新的社会面临新的挑战,要想经得住挑战还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勤奋学习。

篇三: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有感

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有感

作者:海明薇

研究人的照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本书封面上,年已半百的奥格威先生戴着略显夸张的黑框眼镜,叼着一个大烟斗,瘪着嘴角狡黠地笑着。他的神情和丘吉尔相比倒也是别具一格,诙谐中带有一丝滑稽,微笑中隐含着恶作剧的意味,像一个万圣节不给他糖果会装鬼吓人的老小孩。照片是在他尝试用电脑打字时拍摄的,他在看似舒适悠闲有点小得意的状态下好奇地尝试新事物的样子使他看起来既信心十足经验老道又生机勃勃精力充沛。这样的神情仪态不属于严肃的内阁大臣、商业领袖和律师医生们,也不属于明星、脱口秀主持人和小市民,它属于我们自由的、杰出的、特立独行的广告人。

看着他的照片,读着他的事迹,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疑问竟然是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相对于广告研究他是更加优秀的文案撰稿人和广告实践者,而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公之于众对自己事业也影响叵测。

有的人写书缘由单纯的表达欲,有的人写书为了养家糊口外加扬名立万,而有的人为了只是炫耀自己不是“三栖动物”而是“四栖”。而奥格威呢?显而易见的是他已将答案描述得清楚明白,目的是为了招揽新客户、检验股份公开上市时候的市场条件和增强知名度。这样的答案不完全可信,半开玩笑的性质兼而有之,凭着真心,奥格威是想要为广告界做点实事的。处于他的那个时代,在他的那个位置和那个年纪,确实已是百川归海的时候了,从广告人而非学者的角度出发对广告的进行总结,一部集大成之作的诞生在情理之中。就像南宋时儒家有朱熹、启蒙时代德国有康德一样,在20世纪广告界,现代广告最具创作力的推动者奥格威也就当仁不让了。

自信于自己的真诚和坦率,奥格威在文章标题上用了“confessions”一词,这个词在英文中的原意是忏言,本书译者林桦认为这个词里面包含着“不把话全盘托出心神便不得安宁”的意思,本意是把中文译名改成《一个广告人的忏言》,后来碍于其他因素才把题目定为《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忏言”二字确实能表现出奥格威在写这本书时的虔诚并暗示了这本书的强大的可读性。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毕竟还没有达到“忏言”的程度,忏言更突出自己对自我的反思和“救赎自我”的心理需求,而奥格威的这本书确是胜利之经,总结成功经验之道和自我宣传的篇幅随处可见,他的一句话掷地有声:“我喜欢在大庭广众下成功,悄悄地失败”;同时“忏言”是全篇托出的,奥格威多多少少有所保留,这个也是合乎情理的。所以,“自白”比“忏言”来的真实自然不矫情做作,显得和这本书一样平易近人。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快地被这个酷叔叔吸引了,整一个阅读过程都是新奇愉悦的。阅读中读者和作者在心灵上有一种奇异的默契的这种感受是妙不可言的,而如果作者能在这个基础上为读者制造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其结果更是妙趣横生。有人认为奥格威的言论在现行变化万千的广告界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但在我眼中大部分的“戒条”确实还是“戒条”,他的总结概括基本上是符合事实发展规律的,可靠可信。另外,他的一些坦率得令人咋舌的观点和生动比喻都令我乐在其中。

这本书只有短短的一百来页,但里面的信息量对于徘徊在广告学门槛边缘的我而言是横无际涯的。我除了试图抓住每一章节提供的核心知识外,剩下的给予我强烈感受的特质有以下几点,我姑且把它们看成我眼里的珍珠。

第一颗珍珠:奥格威强调广告的目的,认为广告必须为销售服务。

奥格威在第一章《怎样经营广告公司》中说:“在现代商业世界里,除非你能把你所创作的东西卖出去,否则,创作、独具匠心都是毫无价值的。”

我们知道,广告是为了某种需要,通过媒体形式进行的宣传手段。如果广告效果无法实现其目标,那么广告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这就像有裂口的水缸无法盛水,虽然观赏起来还算美观,但是实际作用约等于0。相信完全不考虑销售、只考虑广告本身的美感的广告可以为世界增添一份美丽,但是这将无益于广告主,并且只能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无法称其为真正的广告,发挥其在销售领域中本应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告创意是广告的灵魂,但是在构思创意的时候,围绕的重点并不是情节内容本身,而是对产品的推销能力。奥格威痛恨广告界的行为艺术家,他认为他们哗众取宠,拿着广告主的钱展示自身思想的独创性,而几乎从未卖出过什么产品。在这一点上我的想法与之不谋而合。广告的任务是推销产品,而不是展示自己的创意,错把好的创意当成好的广告,实际上并没用发挥出广告应有的作用。有时候,广告的好坏不能用艺术的好坏甚至广告质量的好坏来评估,评估一条广告的标准是多元的,销售力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如果我说家喻户晓、声名狼藉的脑白金广告是一条好广告的话,相信许多人会对我嗤之以鼻,但是更多人会选择默认这个事实。

奥格威定义的好广告是“不引起公众注意它自己就把产品推销掉的作品”,他认为广告应该把广告诉求对象的注意力引向产品,让人们发出“我一定要买这个产品试试”的感叹。即好广告最重要的不是内容好,而是能够推销产品,激起人们购买该产品的欲望。在这里我的观点与他有着小小的分歧,我虽然同意他的总体看法,但是也有自己对好广告的理解。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立场不同,他站在广告人和广告主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则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斟酌。 作为一个每天要看无数广告的观众,我喜闻乐见的好广告是“让群众把它作为一件可亲可敬的杰作而长期不忘的杰作”。一说到广告,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那句经典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词,还有另外一句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行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第一句话赋予钻石历史韵味,第二句话有哲思。这种经典的广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让闻者心动之余,甚至能摧枯拉朽地产生改变人的价值观的作用。我看到了它,就看见了美。谁不想天天看美呢?如果入眼的尽是美景,我一定天天守着电视机看广告。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记住了广告美丽的情节、记住了深刻的广告语,却丝毫想不起这类经典广告的品牌名称。也就是说,广告内容美,但是广告针对自身产品则没有太大的销售力。如果我是这种广告的广告主,我一定会啼笑皆非、伤透脑筋,我是该解雇我的广告公司还是保留它呢?套用那句经典的莎士比亚名言:“To fire or not to fire ,it`s a question.”

所以回到原点,作为一个广告人,明确了自己是为广告主服务的身份,确实应该考虑广告的销售力,承认好的广告应该为销售产品服务。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再上升一个层次,我觉得应该理解成广告必须为塑造品牌形象和销售产品服务,强调品牌形象的塑造比单纯地推销产品更加有益于广告主。单纯的推销产品,犯了营销短视症,而且又能有多少广告可以达到让消费者看了就发出“我要试试这个产品”的感叹这种登峰造极的效果呢?相反,成功塑造积极的品牌形象,当受众对企业品牌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和信心,他自然会去购买其下的产品。 虽然奥格威是品牌形象之父,也提出了“广告方案要以高瞻远瞩的目光为客户的品牌树立明确突出的个性并把这种个性坚持到底”的观点,但是他在论述广告时没有明确提出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好的广告,要为客户的品牌塑造好的形象,展示它的特色、理念和企业文化。

在这里,也暗含了对广告内容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如果要通过短短的广告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则必然要制造不仅是吸引观众,而是“感动”观众、“震撼”观众的广告内容。如此这般,对好广告的定义是可以折中的,既考虑广告主需求,又考虑顾客的观感。如果奥格威在定义广告的时候更多地考虑一下消费者的立场,相信他能够看得更长远。

第二颗珍珠:这本书对广告人的野心不是影响建议,而是指导教育。这本书充满了条条框框的教条,正是这些教条使它成为圣经一般的存在。

奥格威提出的许许多多理论,尤其是他的“神灯”教义,绝对不止是成功老总的经验之谈,而是可以被视为广告界的原则规律。也许进入广告界并想取得成功,就应该把他的一些话视为基本的准则。

在广告界这个瞬息即变、迅速发展的世界里,变与不变是很难衡量的。这也是为什么时下这么多人认为奥格威的理论过时,不适用于当今世界的原因。奥格威的时代是广告的

“The Formative Years”,而如今的我们已进入“Modern Advertising”时代,印刷媒体的辉煌已成为过去,新媒体的介入令整个广告业面临着巨大的商机和挑战,同时改变了广告学的知识体系与架构。因为广告的难以捉摸,很多人都踏入“变”的洪流里,似乎认为一切理论和实践都是变化的,难以琢磨其规律。但是,即使在广告界,也是存在着不变的东西的,而幸运的是奥格威的许多理论也在此列。

为什么说奥格威书上的准则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时代呢?是因为奥格威就像医生为病人把脉一般抓着了重点,他掌握了一些规律性的秘诀,而这些规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不可打破的。奥格威在神灯里指出“广告的内容比表现内容的方法更重要”,指出形象与品牌的重要性等等,这些观点直到今天都是令人信服的,并且具有前瞻性。

之所以能够把握规律,除了其本人惊人的领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根本原因是他的理论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数据与信息来源于学者研究、邮购公司、前辈智慧成果等方方面面。正是因为他的理论来源科学准确,他的观点才能站得住脚。

强调事实一直是奥格威信奉的信条,一方面他的理论观点都是以科学的事实为依据,一方面他主张广告主应该在广告中向消费者展示尽可能多的事实(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一个广告文案的自白7)真相。比起在广告中强调产品与竞争产品之间细微的几乎看不见的差别,他认为向消费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更能够博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这一点与当今时代市场定位的理论似乎有所排斥,但实际上奥格威和市场营销学家是站在同一条线上的,他致力于用长期的广告战役为品牌塑造独一无二的个性,只是不中意在每则广告中抓住细小的差别不放,而是强调给予承诺和坦诚以待要并驾齐驱。 看《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神灯”,是很痛快的一件事,我们不需要实践就能领悟一些宝贵的方法规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奥格威在书上的一些话语确实已经和当今世界脱节了,比如说他曾经说过“若你的广告基础不是上乘的创意,它必遭失败”,他也说过“观众对电视广告的喜爱和他受该广告影响而购买其中产品之间无必然联系”,这些话语在今天已被证明是不符实的。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因为科学数据本身经过检验而更新,一方面因为奥格威受自己所处时代和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对一些现在看来很重要的知识(关于电视广告和新媒体等)并不了解。他本人对户外广告深恶痛疾,但是现在户外广告却大行其道;他的广告“有创意”才能成功,而在当今中国“雷点百出”的广告照样红。这些例子告诉我们看他的书的时候保持客观的头脑有多么的重要。我们既要肯定大师的理论成果,又要学会用理智的头脑判断大师的言论中哪些是“不变”的规律,哪些是“变”的经验之谈。

第三颗珍珠:奥格威高屋建瓴,站得高,看得远。他能抓住事物本质,他是品牌形象之父,他敢于给广告主上一课。

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的第二章时,脑海中奥格威的形象是一个目标明确、精力充沛、工作起来孜孜不倦的年青人。与其他菜鸟四处碰壁、处处受挫的境遇相比,奥格威可以说是青云直上、左右逢源。造成这种对比的最大原因是奥格威深切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他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做广告,目标是把自己的广告公司发展成一个大公司,他上任后第一步就把自己想要争取为客户的五家公司列了出来,即使在最初的岁月里只能被动地服务能够争取到的客户,但是奥格威从未把眼睛从这五家公司上转移开来;他知道新公司蕴含无限潜能和创意,而老公司则像死火山,并且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广告主,直击要害;他发起舆论、利用舆论为自己的公司服务。他敏锐的洞察力让他能一眼看见事物的本质,但是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这种明确也不是先天的,可见的是他39岁前的人生经历对他今后的发展有多重要。他迷茫过、飘荡过,他当过厨师、当过推销员、农夫,做过调查研究,最后他才知道,他准备好了,他要做广告。

他的许多广告观念也是切合核心的和先进的。前面所提到的他对好广告的定义、他在广告上为品牌形象塑造做出的贡献,都表现出他有初步的市场营销观念。

他不止站在广告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他还站在销售、市场的角度和广告主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他提出每一则广告都应该看成是对品牌形象这种复杂现象在作贡献,为自己的品牌树立明确突出的个性。

正是因为他站得足够高,他才有勇气向广告主叫板,写下了《怎样当一个好客户》这一课。奥格威知道广告对塑造品牌的重要性,并且熟悉广告主喜欢缩减广告开支这一令人头痛的现象。为了协调好广告主和广告人的关系,除了对广告公司提出高要求之外,他对广告主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旨在形成双赢的局面。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有效地表达广告公司对广告主的利益需求,也把广告的地位和重要性放在了有别于从前的任何一个档次。

在《怎么当一个好客户》中我看到了广告发展向上的一个光明的未来,而从《怎样维系客户》中我读出的的更多的是广告公司在与广告主合作中的窘境和被动。广告公司永远面临着被广告公司“炒鱿鱼”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是不可避免只可推延的。现代商业社会的主人公们什么时候对广告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匹配他们需要广告的程度呢?什么时候广告公司才能与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不至于每天战战兢兢担心失业?答案未知,结局未定。

令人欣慰的是,奥格威在重视广告主和广告公司二者关系协调平衡的同时,也很看重消费者的感受。他曾经说过:“消费者不是低能儿,她们是你的妻女。他们需要你给他们提供全部信息。”“千万不要你不愿让你家人看到的广告”。奥格威对待消费者基本上是将心比心的,他尊重和重视消费者。这种强调顾客满意的做法符合潮流,也是奥格威的广告能取得胜利的关键。但相对于奥格威对广告公司与广告主关系的把握,在广告和消费者的关系方面奥格威没有做出更加深入的探讨,在这里广告人的局限性束缚了他,令他没有足够多地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思考广告。

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奥格威虽然推崇品牌形象塑造,但是他在这方面没有足够多的实践,在他的广告中推销产品似乎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第四颗珍珠:奥格威强调广告创作中的个人才能的发挥,不认可集体创作,厌恶委员会主导广告创作。

奥格威“俄罗斯套娃”的著名比喻烂熟在许多广告人的心里。“如果你经常雇佣比你弱小的人,将来我们就会变成一家侏儒公司。相反的,如果你每次都雇佣比你强大的人,日后我们必定成为一家巨人公司。”奥格威敬佩那种愿意任用自己的优秀下属的人,他早在第二章《怎样经营广告公司》就说过“最高领导人的最主要的职责在于创造一种让有创造才华的人有用武之地的气氛”。 奥格威非常愿意任用贤才,重视个人才能,他表示“广告业需要注入大量的天才。而天才极有可能在不循规蹈矩者、特立独行者与反叛不羁者中产生”,在向广告主进言的时候也劝导他们“悉心照料给你下金蛋的鹅”。

广告界如果尽是庸才,出不了哪怕一条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这个靠知识养料活命的世界已就行将就木了。即使是外行人也应该知道广告卖的的是创意,一个有才能的人就是一个创意数据库,他一个人的产值就是其他人的数十倍。这个世界依靠勤奋,更依靠才能。

我猜想不乏有身居高位的广告人在任用贤才上遇到困扰——自己的创造灵感开始衰竭,而下属中野心勃勃干劲十足的人总是无意中流露出想要取而代之的野心,而他们又都是难缠的家伙。在这种情况下,任用贤才确实成了一个苦差事。要知道,广告行业是世界上最没有保障的行业,出局后面临的生存压力不可想象。

但是,如果只是因为自己的个人利益就违背良心压制手下的人出头,这样的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威胁公司的发展,最终还是危害个人的事业。与其对自己没有信心日日担惊受怕害怕别人超越自己还不如开阔胸襟学一学人际管理这一课。

奥格威强调个人才能,蔑视集体创作,他曾说过:“对所谓的?集体创作?的强调完全是胡闹——是一群平庸之辈的阴谋。”他本人就喜欢在大型会议中唱独角戏,以单枪匹马的姿态舌辩群雄。而委员会对广告的多头控制,则是让他最最深恶痛疾的。一般来说,如果碰到了企图介入广告创作的委员会,奥格威的第一反应是拍屁股走人。奥格威强调“个人”的论调和当今时代所流行的“团队合作”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我看来,只要考虑到广告行业的特殊性,奥格威的观点就是百分百站得住脚的。

比起策划一个节目、一场大型的赛事,创作出一个好广告、好点子依靠得更多的是灵光一线。广告当然也需要协作、需要团队的努力,但是占主导地位的一定是个人的构思与创意。广告是一个主观色彩很强的事物,它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中心点,如果有好几个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广告又何来的新颖独特、主题明确呢?这只起到了浪费时间、干扰创作的负作用,于广告本身有百害而无一利。面对个人和团队这个话题,不能用普遍的眼光,而是要立足于广告创作本身思考问题。

第五颗珍珠:奥格威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同时他特别善于运用“以退为进”的智慧。

比起其他的大师,奥格威给我的更多的感觉是真实坦率。他直言快语、他苦口婆心、他幽默麻辣。举个例子,在《如何制作上乘的电视广告》一章,奥格威在传授神灯教义时留了一手,他没有说出奥美公司开发的选择最基本承诺的方法。在这里大部分人会自然地直接跳过,忽略不谈便是。但是奥格威却在书上写道“这种方法十分宝贵,我的同事不允许我透露它。”看到这里,我对这个可爱的小老头实在是哭笑不得了。

看完书上的点点滴滴,我只能说大师就是大师,小的地方也许会耍耍滑头、争争运气,在争取阿姆斯特丹特朗软木公司的广告业务时,一辈子没有打过高尔夫的他只能笨绌地掩饰着自己不会高尔夫的事实;在刚刚建立新公司时在麦迪逊大街散播着“煽动性”言论,不一而足。但是他在原则性问题上,身体力行着的他的理念,为广告人竖起了牢不可破的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