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民公共管理

篇一:行管讲义

西方行政学说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被西方国家称为“第四权力机关”的是( C)

A.利益集团 B.政党 C.公共舆论 D.工会

2.行政学脱胎于( A )

A.政治学 B.法学C.管理学 D.政治经济学

3.泰罗的科学管理( C )

A.注重人际互动的影响B.注重为社会服务的道德观念

C.注重对效率标准的追求 D.注重外在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4.在保持命令统一的前提下,迅速而及时地解决一般事务,从而使组织最上层专注于重大问题,这是法约尔的( B)

A.线性组织理论 B.“跳板”理论C.参谋理论D.管理职能理论

5.在官僚制中,意味着行政管理由传统的“人治”转向现代的“法治”的是( B)

A.组织的严密性B.管理的非人格化C.技术的高效率D.统治的知识化

6.传统型统治最为普遍的形式是( C )

A.长老制B.贵族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7.古立克认为,理想政府的首席行政官应该( B)

A.提出计划 B.主持计划C.实施计划 D.监督计划

8.以下属于古典时期行政学说的是(D)

A.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B.麦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论

C.凯登的行政理论 D.古立克的行政组织理论

9.在4P理论中,古立克在进行协调努力时倾向于强调的是(A )

A.目的 B.过程C.人员 D.地点

10.在福莱特看来,群体过程的核心就是(B)

A.互利 B.创造 C.调和 D.渗透

11.霍桑实验共分为(D)

A.二个阶段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

12.巴纳德把自己的主要贡献归结为“动态性”概念和(B)

A.“复合性”概念 B.“结构性”概念 C.“行为性”概念 D.“综合性”概念

13.西蒙对决策的分析首先建立在他提出的一种新的决策人的模式上,他把这一模式称为(B)

A.“经济人”模式 B.“满意人”模式 C.“心理人”模式 D.“社会人”模式

14.在棱柱社会中,由于同时来自国外和国内的压力而导致的变革被称为(C)

A.外生型变革B.内生型变革 C.共生型变革 D.综合型变革

15.艾米泰?埃佐尼把渐进模式和理性模式结合起来,创立了(C)

A.非根本性决策模式 B.根本性决策模式 C.综视决策模式D.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16.威尔达夫斯基对公共行政学最主要的贡献是他的(A)

A.行政预算研究B.行政决策研究 C.行政组织研究D.行政沟通研究

17.在沃尔多看来,古典学派推崇民主的“美国使命”的思想,实现这一思想的前提是建立一个( D)

A.公平的政府 B.法治的政府C.集权的政府D.高效率的政府

18.系统权变行政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西蒙 B.布坎南C.卡斯特 D.泰罗

19.在政治市场中,决定人们相互交换关系得以建立的根本因素是(A)

A.个人的利益B.国家的利益C.利益集团的利益 D.社会的利益

20.以下与泰罗传播的企业管理理念相悖的是(D)

A.效率 B.管理职能专业化 C.劳资双方的合作 D.员工之间的沟通

21.根据法约尔的线性组织理论,一个工长管理的工人数应为(D)

A.4—6人 B.7—9人C.5—7人D.2—5人

22.在韦伯看来,现代社会组织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

A.传统型统治 B.法理型统治C.个人魅力型统治 D.权威型统治

23.个人魅力型权威是(B)

A.以制度为取向B.以人格为取向C.以血缘为取向 D.以价值为取向

24.里格斯为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系统而提出的模型是(A)

A.融合的—棱柱的—衍射的模型B.融合的—衍射的—棱柱的模型

C.棱柱的—融合的—衍射的模型D.衍射的—融合的—棱柱的模型

25.古立克认为,行政部门要融合成一个整体就必须进行理性地分工和(A)

A.有机地结合 B.合理地授权C.明确职责 D.有效地监督

26.福莱特把领导分为三类:个人领导、功能领导和(C)

A.集体领导B.职能领导 C.职位领导 D.权威领导

27.巴纳德认为,组织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D)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C.混合性组织 D.复合性正式组织

28.西蒙将组织的决策过程分为程序性决策和(A)

A.非程序性决策 B.静态性决策 C.动态性决策 D.结构性决策

29.根据里格斯的理论,下列国家中属于棱柱型行政的国家是(A)

A.泰国B.美国C.古代中国 D.英国

30.切斯特?巴纳德是新古典时期的一位重要的组织理论家,他的一本名闻遐迩的著作是(D)

A.《政治与行政》 B.《行政研究》 C.《经济与社会》 D.《经理人员的职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采取单一的 直线 指挥,其特点是中央集权。

2.在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中, 等级制度 原则是其管理理论的核心。

3.古立克提出的“由下而上”的作法,强调了“ 同一性 的原则”,但是它忽视了控制和协调的必要性。

4.福莱特认为,解决社会冲突主要有三个途径,即一方占据上风,互相妥协和 整合 。

5.霍桑研究指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 非正式组织 。

6.在巴纳德看来,组织的存在取决于协作系统平衡的维持,这种平衡有两个条件:一是组织的有效性,二是组织的 效力 。

7.西蒙将决策前提分成两大类:价值前提 和事实前提。

8.行政生态学、比较行政学和发展行政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 里格斯 。

9.麦格雷戈对“X理论”的批判是以马斯洛发明的人的 需求(要)层次论 为依据的。

10.卡斯特认为,从结构层次看,可以把管理系统分为作业分系统、 协调 分系统和战略分系统等三个层次。

三、简答题(用简明文字回答下列问题,不要求展开分析。每小题5分,共25分)

1.威尔逊认为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哪些特征?(应具有社会权威性;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应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2.简述传统型统治的组织机构的基本特征。(未将私人领域和官方领域截然两分。官吏的管理和技术才能并不重要,忠诚第一。在任务的机能划分和指挥等级上与传统型、法理型统治类似。)

3.在凯登看来,原有行政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公共事务迅速膨胀; ②政府官员的行政功能已经改变;③政府组织的存在由来已久;④大量的政府组织没有竞争对象;⑤行政改革的对象是保守、僵化的大型组织; ⑥今天改革的难度已远远超过以前。

4.简述里格斯国家行政生态的五个要素。

①经济要素 ②社会要素③沟通网 ④符号系统 ⑤政治构架

5.布坎南认为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①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在于 ②缺乏竞争性压力;

③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④缺乏监督信息。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POSDCORB:代表着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执行的七项重要功能,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协调、汇报、预算。

2.整体学说:指对一个整体的了解仅仅靠对其组成部分的分析是不行的,整体的利益实际上来自互相渗透和综合思想、 行动及感情的群体过程。

3.程序性决策:决策刺激(问题)重复出现,组织(决策者)已确立起一种对付这一状况的确立的程序。

4.衍射型行政:是指与现代工业化社会相适应,政府职能明确,有着分工极细的行政机构,彼此各司其职、互不混杂,讲求行政的效率与科学性的行政类型。

5.社会心理分系统:社会关系中的个人构成组织中的社会心理学分系统,它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法约尔管理组织理论的特点和贡献。

特征:法约尔试图给管理规定特有的概念范围,并把它作为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在法约尔理论中,组织与管理密切相关;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更似于一种论述组织的有效形式和维持的理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只考察了组织的内在因素,缺乏具体性。贡献:管理是可以应用于各种形式团体活动的一套独立的知识——管理的普遍性。能够应用于所有各种工作的第一个全面和综合的管理理论。

在学院和大学中开设管理课程的思想。

2.试述林德布洛姆分支方法的特征。

在林德布洛姆看来,行政决策实际包含了以下五个特征:

(1)它是“渐进的”。因为目标总是采取小的,而不是大幅度“突飞猛进”的步骤去实现的。(2)它是“不全面的”。即既然决策者掌握的人力物力总是有限的,因而不能全面考虑可选方案以及各方案产生的价值因素。(3)分支方法要求运用“连续比较”。政策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可资选择的较小的范围内,通过一连串小的比较环节一次次地不断加以制定和修正。(4)实际的决策不过是要从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达到“满足”标准,而不是要从中获得“最佳方案”。(5)进行折衷的政治艺术是决策方法的一个主要部分。

公共管理学讲义---黎民

学习重点第一章 绪论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2、公共管理与传统行政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3、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

途径。 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了解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政府失败论”、政府内部性等内涵2、新公共管理内涵及其实践、评价。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1、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2、政府的主要类型 3、非盈利组织的特点 4、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5层级制的特点与内在缺点6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第四章 公共管理职能1、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与政府职能的比较2、公共管理职能的构成 3、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依据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试论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变革方向和重点) 4、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失灵) 5、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6、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 第五章公共管理的过程 1、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2、公共政策的过程3、领导方式(依据权力来源划分)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绩效1、公共管理的绩效内涵 2、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4、公共部门绩效的改进 5、目标管理的涵义与过程 6、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其在公共部门的应用 第七章 公共管理的责任与调控 1、公共权力的内涵与特性 2、公共权力的性质与落实 3.、公共权力监控的方式、问题及其改进第八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1、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3、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4、政府与市场的区别和联系5、政府再造的内涵、模式及其启示第九章 公共管理中的非盈利性组织 1、非盈利性组织的涵义 2、政府与非盈利性组织联系

3、非盈利性组织在我国的作用、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局限性和改进第十章 公共物品管理 1、公共物品的内涵与特点 2、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生产 3、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 第十一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及其与战略规划、非战略管理和功能管理的区别 2、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及其改进 第十二章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1、“企业型“政府的内涵、局限与问题 2、民营化的内涵、原因、目标与责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3、公共管理顾客导向的内涵、优点与贯彻 公共管理学(内容补充)--陈振民 第一章 绪论 1、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 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1、公共组织、第三部门与私人组织的差异2、公共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 3、组织权力的运行 4、公共组织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制度 第三章 政府改革与治理 1、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 2、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3、转轨时期的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章 政府间关系 1、政府间关系的内涵 2、我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第五章 政府作用 1、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作用 2、政府失败论 第六章 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 2、公共政策主体 第七章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及其改进 2、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事业的发展 第十章 第三部门管理 1、转轨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 第十二章 公共管理伦理 1、公共管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关注1、农民工欠薪问题 2、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3、政府问责制 4、政府绩效考核体制改革 5、对公共企业物价调整的控制 6、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的调整 7、公共服务的承诺制度 8、收容遣送制度以及信访制度改革 9、希望工程等非盈利组织的状况 10、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民营化建设思考题1、依照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试论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变革方向和重点2、分析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并结合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论述我国行政改革方向和重点3、为什么说政府和市场都不不完善的 4、如何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型 公共管理学讲义 一、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1、第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不仅仅是作为”纯粹的“公共部门的政府组织的管理及其规律问题,而且还应包括作为准公共部门的第三部门的管理及其规律性问题,而行政管理的研究领域仅仅限于纯粹的公共部门即政府组织的管理及其规律性问题。仅就这一点而言,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就存在这明显的区别:前者的研究范围要大于后者的研究范围,或者说,前者所探讨的范围是后者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第二、公共管理学所研究的是纯粹的公共部门与准公共部门

管理过程中共有的规律性问题,在公共部门之间是存在着明显区别的,既然二者之间存在着区别,它们各自的管理方式及其规律也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说,它们各自都有特殊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规律,研究这些特殊的管理方式和规律并不是公共管理学的任务,而是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任务,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纯粹的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既然都是公共部门,因此,它们除了具有各自特殊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规律者是公共管理任务。由此看来,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全部公共部门所共有的管理方式与管理规律,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则仅仅是纯粹的公共部门所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公共管理学所关注的是公共部门如何高效率地利用现有公共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它在研究纯粹的公共部门即政府组织时,也是把政府组织当成一个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机构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把政府机构自身管理好,以便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公共管理学看来,包括政府组织在内的所有公共部门都是管理的客体,至于政府机构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地位,公共管理学则关心不多,而一点正是行政管理学所十分强调的,行政管理学把政府机构既看成是管理的客体,又看成是管理的主体,当它把政府机构看成是管理的客体时,它所强调的是要把政府机构自身管理好;当它把政府机构看成是管理的主体时,它强调的是要求政府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好,而在公共管理学的视野里,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一样,只是性质以及方式不同罢了。因此,公共管理学更强调公共部门自身的管理,而行政管理学则更强调公共部门(纯粹的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这也是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区别。前言公共管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什么是公共管理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公共部门管理过程及共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公共部门如何高效率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科学,既然公共部门既包括“纯粹的”公共管理的政府组织,又包括作为准公共部门的第三部门,因此,公共管理学不仅仅要研究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而且也要研究作为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共同构成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它突破了传统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融合进了公共管理的研究中,例如它直接运用了工商管理学的新成就,将绩效管理、契约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和技术运用到了公共部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该学科的出现和发展是以“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出现为契机,建立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批判基础之上的,因此,对公共管理的内容和特点理解必须以20世纪末在西方各国兴起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为基础。第一讲 新公共管理改革

一、改革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美、英等西方国家都纷纷兴起了一股改革浪潮,人们对于这股改革浪潮有着不同理解,有的将其称为管理主义改革模式、企业家型政府、后官僚体制模式等。因此,这里所说的新公共管理是一个多维度的非常宽泛的,对于它的内涵,不少人做出了不同的界定,有的学者将其界定为“一种强调商业管理风格,顾客至上和市场竞争改革取向”,有的则将其看作是“一种强调明确的责任制、产出导向和绩效评估,以准 对立的行政单位为主的分权结构,采用私人部门管理、技术、工具,引入市场机制以改善竞争为特征的公共管理部门管理新途径”。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名称,这些改革模式实际上都说明了同样的现象,即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被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模式取而代之了,也就是说,尽管人们对新公共管理内涵的理解的共性大于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公共管理的内容和特点,我们有必要先了解西方各国的改革背景。一般认为,西方国家的改革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1、财政危机。一般认为,经济因素是推动西方改革的根本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陷入了沉重的经济危机中,财政收入入不敷出,要改变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要么采取增收税收的措施,要么就是削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机构,而采取前一种措施,无疑会导致社会公共尤其是中产阶级的严重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只好采取措施对自身动手术了。2。、信任危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历来就对政府官僚存在着不

篇二:公共行政学简介

公共行政学简介

——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10级社保2班

李赟 1063303

摘要:

公共行政学(Public Administration),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行政活动规律的学科。公共行政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古老的管理活动,人类在几千年的国家管理实践中,累计了比较丰富的行政管理思路,但是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则是近百年的事。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演变,为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公共行政学,铺好路,打好桩,奠定基础。

1.1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城市化大发展,使政府的行政管理事务变得越来越多,行政管理职能日益扩大。社会对公共行政的需求导致公共行政活动越加专业化,并最终诞生了公共行政学。首先它明确了现代公共行政是一种专业化的管理,其次,它确立了公共行政的具体承担者——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1.2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演变

关于公共行政学发展阶段的划分,由于依据的标准不同,分期也不同。我们组参考了许多的课外书并且讨论后决定,按不同时期公共行政实践的背景需求,引发的不同的理论范式,将公共行政学分为五个历史时期。

一、 公共行政学的确立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是公共行政学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把公共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确立了公共行政学应以研究政府的官僚制度为对象,其研究范式被称为“政治行政二分法”。

一般认为,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是有威尔逊和马克思.韦伯等人奠定的。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提出了单独研究行政管理和建立行政管理科学的问题,被公认为是美国行政学的开山之作。1900年,美国著名行政学者古德诺在其《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政治是国家意识的

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一著名论点。至此,行政管理在理论上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成为了公共行政学传统的一大特征。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度理论是构成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另一个思想基础。他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1922年)一书中,对官僚制度作了系统分析。其观点包括:特定的专业化公职;根据功绩招聘与任命;政治中立;政府更迭时文官仍然继续任职,等等。韦伯官僚制度理论对于传统公共政治学注重政府组织及其建构形式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

韦伯的官僚制度理论与政治行政二分法结合,就构成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使公共行政学以独立的学科出现,并形成了早期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范式。

二、 科学管理运动时期(20世纪初——1937年)

20世纪初,特别是20~30年代,由于受政府改革和科学管理运动的影响,公共行政学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或普遍原则的探索,形成了颇具管理学色彩的“行政原则”范式。

科学管理学派的创立人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管理思想,提出了管理四原则,泰勒也因此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与泰勒同事的法国工程师法约尔也是这一学派的另一代表。他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一书,把管理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环节,并确立了管理“十四条原则”。科学管理运动及其学说,对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科学管理学派追求管理一般原理的示范性影响下,一些行政学者利用和发挥了法约尔等人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热衷于公共行政领域一般行政管理原则的探索,形成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另一个范式——“行政原则”范式。1926年,怀特出版了美国第一部大学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1927年,威洛比出版了另一部大学教材《公共行政学原理》。这两部书提供了当时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现状及“行政原理”范式的主要内容。古利克提出的管理过程的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是“行政原则”范式的重要内容。

三、 对传统的批评及研究的多元化时期(1938年~1970年)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进入了对传统的批评和学

科的多元化发展时期。由于公共行政学传统范式的内在缺陷,在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行政二分法”和“行政原则”范式受到了严厉的批判,这种批判成为公共行政学发展的推动力。在这一时期中,我们发现,公共行政学一部分向政治学回归,另一部分转向管理学领域寻求发展。

以罗伯特.达尔、高斯、里格斯为主要的学者,强调了作为政治学的公共行政学范式,主要倾向重新回归对政府官僚制度的研究,重视对公共行政外在环境的考虑。他们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具有强烈的规范取向。用政治学的价值理念支配公共行政研究。由于受到行为主义的影响,价值中立仍然存在。

而作为管理学的公共行政学这个范式来说,西蒙、林德布洛姆等人主张将事实与价值分开,把管理学的领域作为对各种公私制度进行研究的范围。关注管理技术,注重管理专业知识和专门化。建立了以行政决策为核心的新的行政学理论体系。

四、 新公共行政学时期(1970年~20世纪80年代)

“新公共行政”运动的源头大致可以追溯到1968年,由《公共行政学评论》的主编沃尔多发起,一群青年行政学者举行研讨会。会议试图通过讨论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寻求公共行政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次会议被认识是新公共行政学的开端。1971年出版的会议论文《走向一种新公共行政学——明诺布鲁克观点》,被看作是新公共行政学的宣言。其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克森在这篇论文中,集中表述了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第一,他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过分迷信“效率至上”,强调非人性化和客观化的所谓理性效率,人与人之间变成了工具般的互相操纵,缺乏创造精神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新公共行政学主张,应提倡社会公平价值观,即在重视提高效率的同时,这种服务是否增强了社会公平?第二,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进行了反思,提倡公共行政学研究应跳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狭窄视野,以更加开放和广阔的行政系统观念来研究行政组织遇到的社会问题。第三,确立了新的研究方法。一改传统公共行政学奉行的价值中立准则,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在研究中有更多“规范的”,更少“描述的”,更多“顾客效果取向”。

总之,新公共行政学的出现,即是公共行政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改革在公共行政学研究上的反映。

五、 新公共管理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四方经济结束了战后繁荣而转入“滞胀”时期。西方各国的公共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经济危机、财政危机和政府信任危机并存的局面。政府本身也由于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政策失效从而导致政府失灵,出现管理危机。这一切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各国政府的改革浪潮。

布坎南被认为是新公共管理凡是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公共选择与政府理论对当代政府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影响。新公共管理的出现是对以往公共行政学的一次严峻的挑战,新公共行政时期的公共行政在研究主题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涉及了以往公共行政学所未涉及的大量主题。主张以“民主行政的范式”代替“威尔逊——韦伯范式”,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为:其价值取向在重视公平、正义和民主的同时,提倡“以顾客为导向”,更加关心服务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西方公共行政学反战的五个阶段划分是相对的。这里我借鉴了通过研究范式不同来划分的观点,而如同我们的教材上根据公共行政的派别来介绍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演变也未尝不可。但是我认为相比之下,按时代划分来阐述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可以更好的讲明时代背景和推动公共行政的发展的原因。毕竟公共行政是一门研究行政活动规律的学科,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都是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因此了解了政府当时所处的环境,更利于我们理解公共行政学发展的脉络。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同学们了解公共行政的产生和发展,更有利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詹伟 吴肖天 主编:《公共行政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2、 陈振民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张国庆主编:《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 孙学玉著:《公共行政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5、 [美]尼古拉斯.亨利著:《公共行政学》(中译本),项龙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6、 唐兴霖编著:《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篇三:公共组织概述

1.1 公共组织概述

“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组织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不是全部也是大多数社会任务是在一个组织里和由一个组织完成的。”

——彼得·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

1.1.1 公共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1.什么是组织?

1873年英国哲学家斯兵塞第一个把它延伸运用到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 “组织”一词才有了社会学的含义,即 “人为组织”.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摩根(Gareth Morgan)在1986年出版的《组织的形象》一书中对组织运用了不同的比喻:

组织机器论

组织生态论

组织大脑论

组织文化论

组织政治论

组织心狱论

组织动态论

组织统治论

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2、什么是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及其活动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公共性”的涵义与标准

“公共性”的涵义与标准

公共性是公共组织的根本属性,明确公共性的含义是研究公共组织的前提。

哈贝马斯的有关“公共性”的思想。

公式领域:他所定义的公共领域就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它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旨在形成公共理性精神、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否形成的标准,在于由个人意见所形成的公共舆论对共同事务的影响力的有无。

本来意义上的公共性是一种民主原则,这倒不是因为有了公共性,每个人一般都能平等的机会表过其个人倾向、愿望和信念——即意见;只有当这些个人意见通过公众批判而变成公众舆论(opinion publique)时,公共性才能实现。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公共组织的界定

罗森布鲁姆等:一个基于合作而成的公共团体;其范围涵盖了行政、议会、司法三个政府部门与相关组织;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是政治过程的组成部分;与民营

部门管理在许多重要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与民营部门或个人亦有密切关系。

迈克尔·瓦休:公共组织是那些依据法律建立和其财政支持来自公从的税收开式的组织。

张成福等: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陈振民等: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

综上所述,我们将公共组织界定为:

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相对而言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与产品、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等方式来谋求实现公众的社会价值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特征

追求的是公共价值;

行使的是公共权力;

受到的是社会监督;

推行的是公共责任;

花费的是公共财政

3、公共组织的要素与类型

构成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机构设置;财务设置

(2)非物质要素:

组织目标

组织设计

组织文化

制度规范

权责结构

技术和信息

组织类型

政府组织

政党组织

非政府组织

事业单位

公共企业

1.2 全球化对公共组织的影响

碾平世界的10大动力

第一大动力 1989年11月9日,创新时代的来临:柏林墙的倒塌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建立

第二大动力 1995年8月9日,互联时代的到来:WEB的出现和网景的上市

第三大动力 工作流软件:让你我的应用软件相互对话

第四大动力 上传(UPLOADING)驾驭社会的力量

第五大动力 外包:Y2K

第六大动力 离岸经营:和瞪羚一起赛跑,和狮子一起捕食

第七大动力 供应链:在阿肯色州吃寿司第八大动力

第八大动力:内包:那帮可笑的穿着褐色短裤的UPS员工在干什么

第九大动力,搜索服务:提供信息的Google、雅虎和MSN。

第十大动力,类固醇:数字的、移动的、个人的和虚拟的

1.2.1 全球战略

全球化已成为现实,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定义是指这种在全球范围内运输、分销、沟通和经济网络的相互依赖。

公司和跨文化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国内化——国际化——跨国化——全球化。

跨文化管理(cross—cultural management)涉及对世界范围内的组织中个体行为的研究。该研究描述各个国家和各种文化之中的组织行为,比较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组织行为,试图理解和改善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员工、顾客、供应商及联盟伙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行为。跨文化管理试图将国内管理拓展到全球和多文化的情境。

1.2.2文化

民族文化

历史与文化

文化的多维度: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时间取向、活动取向、非正式性、语言、宗教。

1.3 公共组织理论的基石

1.3.1 泰罗的组织理论

1.3.2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组织存在要有3个基本要素

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3个要素’即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信息的沟通。

3.经理人员的职能

4.权威接受论

5.组织效力和组织效率原则

6、组织决策论

(1)决策过程

(2)决策的来源

(3)决策的因素

(4)决策原理

(5)决策思维

7、系统论述非正式组织

1.3.3 西蒙的组织理论

1.4 公共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

第二讲 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

1.1 政治学研究途径

自从二战以来,许多观察家都注意到,在一定程度上,政治是公共组织的核心。最有影响力的要数美国行政学者保罗·阿普尔比(Paul H.Appleby),他在其著作《政策与行政》中指出,公共行政就是政治过程。

政治途径源于公共行政学者的实证观察,许多政府改革的目的就在于争取行政内部的代表性(representation)、回应性(responsiveness)与责任性(accountability)的最大化,以充分

体现出宪法的民主价值,因而政治的价值同样地主宰着公共行政,公共组织活动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就在于其政治特性。

选举、民意调查、选民信件分析对公听会和其他途径表达的意见进行分析,是政治途径的公共组织研究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只有信息灵通的政府才能反映公众之偏好。

政治途径的三个前提是:

第一,主张政府不同于私人组织,必须对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加以区分。保罗·阿普尔比在《大民主》一书中写道:‘‘从大的方面来看,政府职能和态度至少在三个基本方面与其他组织不同:范围、影响和考虑的广度;公共责任;政治特性。”

第二,政治途径强调政治权力的发展、维持和定位。也就是说,它关注涉及政策、政策实施手段以及公共行政机构一般管理方面的政治决策权。根据政治途径,权力是行政组织的中心因素,公共行政机构若没有培育这种要素,就会显得无效率又无效能。

第三,代表性是组织公共机构背后的主要力量。在行政实务中,各团体、政府官员以及其他力图使特定价值体现在公共机构的任务和计划中的人都向行政机关施加种种影响。行政部门事实上是我们社会的缩影,它反映着一个多元社会中的价值、冲突和竞争性力量。 政治途径的主要观点

(1)多元主义(Pluralism)

多元主义这个途径认为组织任务应当是复合(compound)而非一元化的(unified),或应当同时建立多个不同的组织。

(2)自主性(Autonomy)

(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The Legislative Connection)

(4)分权(Decentralization)

综上所述,公共组织政治途径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它认为公共政策的优劣只能依靠政策的支持或反对而不是通过“成本一效益”来判定,“代表性”,“责任性”等成了公共组织活动的主要价值。

第二,它倡导公民参与,以提高行政动作的政治“回应性”。

第三,它强调国家动用公共权力来突现公共利益,带有明显“国家行政观”色彩。

1.2 管理学研究途径

公共组织的管理途径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企业“科学管理”所带来的效率,使得科学管理原则被引入政府机构管理中。公共组织的传统管理途径大部分脱胎于韦伯和泰罗的“古典”途径.

正统的管理途径强调效率(efficiency)、经济或节约(economy)和效能(effectiveness)的价值,认为这些价值应该主导公共行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

正统的管理途径包括POSDCORB七个职能

传统管理途径大致是从两个基本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

一是从管理功能及过程来考察公共组织,从组织活动的程序和技术上来界定公共组织; 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成为公共组织的主要价值。

可以说,科学管理精神与官僚体制就是其集中体现,而西方文官制度的确立就是其具体实践。

20年纪80年代以来,推行政府改革成为时代风潮,创新措施层出不穷,这一时期的理论和实践将政府管理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公共管理”就是人们对这一时期改革运动所贴的“标签”。新公共管理强调结果取向,绩效为本、解除管制、授权、竞争机制、顾客导向等。

近二三十年来,许多以结果为取向的公共组织研究的新公共管理技术已经被采用。

1.3 法学研究途径

法律途径将公共行政视为法律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和实施,为公共行政赋予了法律和裁判的主题。行政与法的结合是国家行政走向民主、法治行政的重要标志。

法律途径的兴起主要可追溯至其三个源头。

第一个源头是行政法。

第二个源头是公共行政“司法化”(judicialization)之发展。

第三个源头是宪法。

法律途径的公共行政强调法治。它包含着几个核心的价值。

首先是“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procedural due process)。这一价值意味着基本的公平性(fundamental fairness),被认为是保护个人免于遭受政府恶意的、武断的、错误的或反复无常的违宪剥夺生命、财产与自由权利的必要程序;

其次是个人应享有的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

最后是公平,主要体现在授权法官对于那些其宪法或法律的权利遭受行政官员的侵害的人进行救济。

法律途径的观点

(1)独立性(Independence)。

(2)委员会形式(The Commission Format)。

(3)替代性争端解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ADR)。

公共组织的法律途径

(1)强调公共组织活动的公共性、公正等,公共组织的目的在于最优化地突现公共利益;

(2)强调独立性而非科层控制,强调程度的公平和管制而非效率;

(3)强调个人的权利而非团体的代表性,尊重与保护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力;

(4)权力色彩淡,权力行政、管制行政让(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陈振民公共管理)位于依法行政、服务行政。

1.4 经济学研究途径

从经济学角度看,稳量公共组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公共支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公共组织职能的扩大,世界主要国家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其公共组织规模也呈现出不断扩张之势。

1.4.1公共经济学分析

(1)瓦格拉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拉提出了“国家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这一判断,但由于受时代局限性的影响,他当时并没有归纳出这一定律,后来的经济学家将这一定律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规模也将增长,并命名为瓦格拉法则。瓦格拉认为,导致公共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可归结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2)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了这一模型。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公共部门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总投资中的比例较高,在经济增长的中期公共部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