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公共管理者

篇一:《公共管理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简答,分析,论述。。。

第一章导论

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系统科学和政策分析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学科

具有贴近实践和实际操作性的特点。

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公共事物的管理过程及其规律

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部门

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物

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公共部门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研究、公共管理一般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外部环境研究等

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目标 具有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

公共事物:公共管理的客体 公共事物是指涉及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满足其共同需要、关系其整体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具有社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和规模性

公共权力:实现公共管理的前提公共权力是指公共机构处理公共事物的权力

政府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机构

新公共管理:政策的执行、公共服务的提供等职责可以转移至非政府公共部门甚至私人部门。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广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的外延是相等的,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物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政府对自身事物的管理,广义上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物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宏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指的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治理或政治治理。

中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是我们所谓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与政治统治相分离的公共管理活动。在政治/行政二分法(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识的执行)下,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都是公共部门管理的具体模式。

在微观层面上,公共管理重点是解决管理技术和方法问题,新公共管理更多地在这一范畴内体现出来。此层面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管理具有相通性。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相比是一个较旧术语。

(2)“行政”基本上指服从指令和服务,而“管理”则指:取得某些结果和取得这些结果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3)公共行政是一种服务于公众的活动,公务员执行的是他人制定的政策;管理则包括“行政”在内,而且也涉及到组织,即以最高效率实现目标并对结果真正负有责任。

(4)公共行政注重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公共管理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更为广泛,它不一定只发生在组织机构的内部,它包括了管理战略、外部环境处理以及组织的广泛使命和目标等。一个公共管理者不仅仅是服从指令,他注重的是取得“结果”和以结果为导向来承担

责任 。

(5)公共行政采用的是僵死的、等级制的官僚制组织形式。公共管理往往采用更为弹性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形式(是一种政府的社会角色及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所进行的变革)。公共管理的特点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法治政府)

(2)有限责任政府

(3)公共管理社会化:公私合作、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

(4)进行专业化管理并明确管理者的责任

(5)全方位绩效管理:政府再造、公共部门改革、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等政府改革运动

(6)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强调民主、分权、制衡、人权、多元主义、公平、正义、法治等理念或价值

(7)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8)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公共管理的特质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概念

公共管理在“什么”和“为何”层面上沿袭公共行政,而在如何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在维护其公共利益性质层面上沿袭公共部门的“公共”特性,在如何整合资源和提

高效率等层面上运用私人部门的一些管理手段和管理精神;

整合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所能运用的各种工具。

(2)公共管理借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但并未改变其公共性质。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公共管理主体即公共部门的“公共性”;管理手段即公

权力的“公共性”;价值观即公平、正义的“公共性”;目标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

强调社会价值与责任。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是一种新治理。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包括政府、私

人部门、非营利部门和非政府组织。

(5)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和再造。

(6)公共管理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需要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

心理学等诸多理论和方法。

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部门的管理往(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访谈公共管理者)往栖身在政治制度背景之中,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

许多公共管理活动具有强制性。

私人部门管理则更多融合于市场机制,其权威的行使更多来自于市场或经济权威,

而不是公权力或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5)政府与市场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的公共行政(19世纪末以前)

二、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19世纪末至20世纪七十年代)

三、公共管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至今)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特征

(1)行政部门处于政治领导的正式控制之下,建立在官僚制的严格等级制模式的基础之上,层次分明,权力集中,政府官员分工细致

(2)由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官员任职(非人格化的行为方式),按照固定的行政程序和规范处理公务,不偏不倚地为任何执政党服务,不是修饰政策,而仅仅是执行被政治官员决定的政策

(3)以过程而不是以结果为运行基础,立足于制定要遵循的程序而不重视成果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两大支柱理论:

1、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2、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下的政治控制理论

现代官僚体系的六项原则:

(1)固定和法定的管辖范围的原则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的原则

(3)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保存书面文件的基础之上

(4)公职管理(职业化)。

(5)专职化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下的政治控制理论:(伍德罗·威尔逊在1886年提出)

应将政治与行政分开;应将政策与行政分开

政治(制定政策规则)与行政(执行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分离,可以减少政党分赃、贪污腐化和独断专行决策的发生

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原理

(1)政府本身应该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

(2)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内,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

接提供者

(3)政治与行政能够分离。

(4)认为公共行政是行政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它需要一种终身制的、能够同样为

任何政治领导人服务的职业官僚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不足:缺乏效率、管理上的低能、行动迟缓、创新不足等

(1)政治控制模式既不充分也不符合逻辑。消极控制难以适应现代公共服务所承担的广泛

的、管理的以及政策制定的角色;

(2)官僚制理论可能产生非民主化趋势、创新动力不足、效率不高等社会问题;

(3)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官僚制背离了自由,与市场作用相比效率太低,主张采用缩减政府

规模为目标的政策。

新公共管理:

政策的执行、公共服务的提供等职责可以转移至非政府公共部门甚至私人部门。

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为其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

新公共管理模式存在某些共同点

(1)代表着一种与传统的公共行政不同的重大变化,较为引人注意的是结果的实现和管理

者的个人责任。

(2)明确表示脱离古典官僚制的意图,欲使组织、人事、任期和条件更有灵活性。

(3)明确规定组织和人事目标,这样可以根据绩效指标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测量,

同样可以对计划方案进行系统评估。这些做法背后的推动力是“三E”:经济、效率和

效能

(4)资源管理人员更有可能带有政治色彩地致力于政府工作,而不是无党派的或中立的。

(5)政府职能更有可能受到市场检验,

(6)通过民营化和市场检验、鉴定合同等其他方式减少政府职能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重点

(1)重新认识公共部门效率的决定作用,并把传统的效率观扩展为包括经济、效率和效益

(3E)在内的全方位绩效管理观

(2)把公共行政的责任置于影响甚至有时可以决定公共事物管理效果的重要地位。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行政原则。

(3)追求公私合作,政府与社会力量互动的治理模式,强调公共行政的二元分野,即政府

公共政策化和事物管理社会化。带有强烈的市场化取向和管理主义色彩。

思考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带有强烈市场化取向(包括社会参与等)和管理主义色彩的公共部门改革运动 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为什么?

操作程序标准的破坏和道德下降。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公开信息 、公共企业家短缺等。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直接原因:长期以来政府机构臃肿、政府职能不断膨胀、持续的财政危机、效率低下、缺

乏活力、甚至滋生腐败等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对政府的广泛不满,迫使政

府重新审视和改革其官僚机构。

更重要的原因:各国政府部门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

(1)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私人部门管理绩效和应变创新能力所带来的挑战

(3)经济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挑战

(4)公共部门管理理念变化的影响

一方面,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政府已不可能包揽全部的公共事物,更不可能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物实施有效的直接管理。

另一方面,公民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要求社会自我治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这也为建立国家和社会共同治理模式创造了条件。

经济全球化中政府组织的角色:

国家战略管理和战略决策;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协调、沟通、合作和同盟关系的建立;维护本国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和提高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维护民族传统文化和提高民族凝集力等。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20世纪初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在当今社会,政府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成为影响社会最大的两股力量。政府管理体系在创造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自从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发表以来,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主要理论。

(3)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其正式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

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

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政府行政改革,致力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制,这需要我们以开放的态度,了解、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研究和实践的成果、经验和教训。同时,我们又不能简单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必须结合我国实际。 公共管理发展的学科背景

第一阶段: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900-1926)

第二阶段:行政原则(1927-1937)

第三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二战后)

第四阶段:公共行政即管理学(1960、至70年代起。基本假设:公共行政与私人部门的行政没有本质区别;强调一般管理/类同管理;企业绩效优于政府绩效)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用非市场方式解决公共问题)

2、委托代理理论

3、寻租理论(布鲁格于1974年提出,寻租收益大于成本,易引发腐败行为)

4、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5、管理主义

6、重塑政府理论

7、有限政府理论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

基本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科学分析法

具体研究方法:实证分析(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等)、规范分析、系统分析方法、成 本收益分析方法

典型案例分析方法

博弈分析方

现代官僚体系的局限性

由于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垂直的指挥链条和标准化的服务,这种官僚制组织十分稳定--但是其行动迟缓而且程序烦琐。面临当前迅速变化的世界,庞大的、组织、控制、管理严密的官僚制组织--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已经不能正常运行了”。

第二章 公共组织

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服务于社会大众的,以协调和提高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行使行政权力以达到公共目的、实现公共利益的组织,即政府组织 公共行政组织的特征

系统性

服务性:行政组织行为的出发点和基本属性

权威性

法制性

动态性

公共组织的含义和特征主要体现在“公共”上:

公共组织的关键点是公共组织是公共、政治决策的结果(属于公权力),而不是市场运作的结果(属于私权力)。

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核心差异在于其是否拥有合法的强制力,政府是社会中惟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

思考题:我国在公共组织的边界定位和管理方面仍存在哪些问题?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将其中不具公共性质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改制;对具有公共性质的事业单位,政府依据其公益性程度,提供与之匹配的公共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并探索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型经营和管理方式,以提高运作效率。实现公共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建立决策科学、信息透明、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

公共组织的构成因素

篇二:浅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2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3

二、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3

(一)以城市规划为龙头,科学制定发展蓝图……………………………………4

三、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4

(一)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对网络时代的多维挑战………………………………5

(二)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新平台……………………………………6

四、如何改进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6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是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7

(二) 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需要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7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还需要所有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政府公务员等成为学习型个体和创新型干部,并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7 参考文献………………………………………………………………………………8

[摘要] 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目前的公共管理以政府为主,导致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责任扩大,以行政手段实施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分的局面必须改变。现阶段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再以政府为主,而应该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包括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与民众作为平等主体,共同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职责;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只承担有限责任。

[关键词]政府职能;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承担职责

浅论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诞生于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公共管理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但就对公共管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模式的认识而言,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有很多争论。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对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供商榷指正。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3个方面的共识:

第一,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第三,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公共管理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可以认为,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产生,并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是现实的,所以公共利益并不是虚无的。同时,个人利益又必然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共利益难以体现这种具体的差异性,甚至有时会因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造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抵触,所以,公共利益不是也不可能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因而,公共管理也必然只能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作为目标。

二、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目前,北京市大兴区街景一片新气象:地铁的建成及通行、座座高楼的矗立、大街的拓宽与改造无不需要政府的指示与协调。在公共管理中,在一定条件下,政府是可以支配公共管理的事物,并且本着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实现的。如若没有

政府,那么我们眼前的光鲜亮丽的风景线又从何说起呢!首先,政府在公共管理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政府是公共管理在社会中起着重要角色。再有就是政府对公共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以城市规划为龙头,科学制定发展蓝图

城市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管理的依据和总纲,结合代表议案,有关部门高质量完成了相关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完善。

1.是高起点谋划,新城景观规划日趋完善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原则,完成了“两点一线”、新城核心区、兴华大街城市设计及地铁大兴线站点一体化设计,正在编制京开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绿地建设、风格形成、色调选取、地标建筑等方面也均做了详细规划,为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2.是早着手筹备,市政设施规划基本完成 大兴新城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基本编制完成。目前,兴华大街沿线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家具(包括交通类护栏、步行导向牌、公交车站设施、公用电话亭、自行车存车架、信息亭、报刊亭、街牌、座椅等),已随综合环境整治工程同步竣工亮相。兴丰大街、京开路沿线市政规划将在明年予以实施。

3.是超前性设计,加快实施新城交通规划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大兴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大兴新城地区交通突出问题近期解决措施和远期对策》、《新城地区交通秩序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从路网完善、科技投入、强化管理、科学组织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各种政策手段,努力解决新城交通问题。

三、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

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目前的公共管理以政府为主,导致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责任扩大,以行政手段实施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分的局面必须改变。现阶段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再以政府为主,而应该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包括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与民众作为平等主体,共同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职责;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只承担有限责任。那么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表现为:

互联网因其传播速度快捷性、信息内容海量性、文化观点多元性等特点‘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舆论渠道, 已经渗入到

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日渐深入地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和政治生态环境。尤其是在事关公共利益或公共价值方面, 互联网一直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深入的视线引导着舆论热点引发、扩大或化解公共危机的案例屡见不鲜。

大兴区虽然拥有庞大的网民群体, 但仍没有进化到真正的网络公民社会而互联网自媒体的特性给网民勃发的激情提供了参与和发出自己声音的可能, 于是一些在传统传播渠道和言论环境下原本可以控制的事件, 因互联网的传播, 引爆舆论热点从而引发、扩大公共危机事态, 加剧了危机管理难度。

(一)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对网络时代的多维挑战

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并行、传统与现代及后现代主义并存、不和谐因素活跃、社会矛盾多发的时期, 也是各类公共危机的易发期。环境污染、社会分化、贫富差距、公权腐败、群众维权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都有可能诱发公共危机事件。一些自然灾害也可能因为自然原因和人类社会自身原因交互作用,而成为危害巨大的公共危机事件。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之下, 为应对互联网触发或者扩大的公共危机传统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呈现出非常苍白的一面。

1.在观念上, 对网络认识不足、认识错误或认识焦虑, 缺乏明晰的应对措施 部分领导干部对待网络的态度以及参与网络互动的情况与民众的期待不相适应有些领导干部甚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网络焦虑”情绪, 主要表现为被网络世界边缘化的危机感焦虑, 面对网络上的批评和指责的委屈感焦虑, 遇到突发性事件特别是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的危机感焦虑。尤其在发生公共危机的时候领导干部在面对“行政问责风暴”的同时还要面对民众铺天盖地的“网络问责风暴”, 进一步加重领导干部的焦虑情绪。而一旦网络舆论风暴爆发一些地方又不能正确对待并妥当处理网络舆论, 施以“封、堵、压、谎” 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容易加深政民之间的隔阂, 加剧政府危机管理的难度。

2.在体制上传统应急管理体制在应对自然灾害等公共危机有效有力, 而在应对网络公共危机时却显苍白 社会性公共危机的诱因复杂、涉及面广传统应急管理模式往往是保守式、关门式决策只注重应对现实问题忽视、缺乏舆论引导尤其是网络舆论和信息公开与社会性公共危机的生成、发酵和消解在机制上不相适应。而无论是面临自然性灾害或是社会性公共危机舆论引导及信息公开都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对此处置不当则容易引发社会潜在矛盾的连锁反应进而成为政府危机、社会危机。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前期舆论引导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短期内网上各种谣言四起面对网上流传广泛的各种地震预测不到位的原

篇三:公共管理课后思考题

公共管理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

1.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2.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简述:

1、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是什么?

(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

(2)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

(3)具体研究问题的特征

(4)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

(5)更具现实性

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实践抽象法2.实体分析法3.实验法4.系统分析法5.比较分析法

6.多学科交叉式的综合研究方式7.案例分析法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公共组织 非营利组织 准政府组织 事业单位

1.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

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2.非营利组织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的性质特点,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常常能比政府组织更具效率。

3.准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公共权威,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准政府组织包括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工商联、青联、侨联、台联等群众团体,事业单位,村民自治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等。

4.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二、简述:

1、 公共组织的要素有哪些?

(1)物质要素

第一, 人员 第二,经费第三,物资设备

(2)精神要素

第一,目标第二,责权结构 第三,人际关系

2、 公共组织的特征有哪些?

(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

(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

(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

(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3、 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有哪些?

(1)直线制 (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制

4、 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

三、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和内容

1.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

(1)提高公共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

(2)提高公共组织自身的稳定性、协调性

(3)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

2.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

(1)组织结构变革:包括横向部门结构和纵向层级的变革。

(2)公共组织权力关系变革:一是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二是横向分权;三是在纵向权力分配上,实行集权与分权互相的融合与共存。

(3)技术变革:主要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根治传统组织形态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规范工作流程和简化管理程序,减去多余、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一站式”的管理与服务。

(4)产品和服务变革:基于服务对象的需要,持续尝试发展更好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最低成本、最好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5)人力资源变革:第一,投资于训练与发展活动,让工作人员获得新的技术与能力;第二,将工作人员社会化,融入组织文化,使其学习到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的新常规;第三,改革组织的规范与价值,重视融合组织自身文化的多样化员工,激发创新精神;第四,持续

改进对多样化的员工所采行的晋升与奖励系统;第五,对高层管理团队进行变革,改善组织学习与决策制定。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公共领导 公共领导体制 领导方法 领导能力

1.公共领导是指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2.公共领导体制是指公共组织中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制度、方法及其运行机制。

3.领导方法是指领导者配置资源、沟通和协调关系、统筹安排时间、 统御和激励下属的各种手段与途径。

4.领导能力,就是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对领导方法等的把握程度等影响具体领导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性的总和,它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

二、简述:

1、 公共领导的特点有哪些?

(1)公共领导者赖以发挥其领导作用的组织依托是公共组织或公共部门;

(2)公共领导职权的公共性、服务性。从公共领导职权的来源、使用和后果来看,都具有了公共性;

(3)决策的“公断性”;

(4)公共领导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2、 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首长制和委员会制2.集权制和分权制3.层次制和职能制 4.完整制和分离制

3、 领导协调的内容和原则有哪些?

(1)领导协调的内容:一是领导工作关系协调;二是领导人际关系协调。

(2)领导协调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第二,客观公正;第三,注重整体;第四,

求同存异;第五,互惠双赢;第六,灵活机动。

4、 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有哪些?、

(1)选择合理的沟通渠道:包括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

(2)选择合理的沟通模式,构建信息沟通网络;

(3)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非语言形式、电子媒介形式。

5、 领导激励的方法有哪些?

激励的方法主要包括:(1)物质激励;(2)参与激励;(3)目标激励;(4)情感激

励;(5)需要激励;(6)榜样激励;(7)荣誉激励;(8)信心激励;(9)赏识激励。

三、论述题:

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共领导的作用

(1)导向、统领的作用

(2)影响、表率的作用

(3)协调、沟通的作用

(4)迎接挑战、引发和推动变革的作用

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共领导能力的内容

1.领导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广阔的知识面

?敏锐的问题意识

?全新的思想观念

?良好的精神状态

?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

2.领导的战略思维能力

(1)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