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管理专业

篇一:谈对公共管理的认识

公共管理,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作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不仅是一门新兴学科,更是当代中国最有发展潜力学科。新世纪以来,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共管理的作用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社会越来越需要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这势必会推动公共管理理论和实际双向发展。接触公共管理已经将近四年,大学生涯也接近尾声,以下是我就公共管理的定义,学科发展,公共管理的特点,公共管理的职能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公共管理的认识。

(一)公共管理的定义

公共管理,由“公共”和“管理”两个词组成。“公共”,就是不是一个人的意思吗?那不是一个人,又是几个人才算公共?两个人算吗?答案都是不确定的。夫妻之间的事就不算公共事务,但两个陌生人共同享有政府提供的某项服务,应该就算是公共了。所以说,公共不是简单的由人数这一项要素来界定的。我们可以从对比中理解“公共”。“公共”与“私人”,看似十分容易分辨,实则他们之间的界限很难准确加以界定。沃尔多在《公共行政学研究》中归纳了“公共”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家或政府的角度,“公共”是指涉及的是主权、合法性、福利一类的问题;二是从公共职能和公共活动的范围上来界定;三是从政府执行活动或职能的角度来下定义。陈振明在《公共管理学》中认为,“公共”最为与“私人”相对的概念,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对于“管理”,许多管理学大家有着自己对“管理”的独特认识。泰勒说,“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法约尔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的罗宾斯认为: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经典的管理定义,各有长处,相信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关于管理的定义也会增添新的内涵。

当今管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比如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城市管理、卫生管理、工商管理等等,而公共管理,与民众息息相关,也离不开公共部门的工作,应该也有很多细分,但无论如何分,都要有一个“服务”的理念。

(二)学科的发展

如果把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算做科学开端,那么公共管理学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虽说科学开端要到19世纪,但早期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科发展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一是没有公共的公共行政范式研究时期,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前后,随着政府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与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文官制度的建立,使人们对政府的工作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推动了以研究公共部门职能和行政效率为主的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这一时期,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是政府,政府通过建立相应的行政组织结构体系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管理公共事务,其基本目标是达成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这种局势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二是公共管理范式研究时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由于公共事务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复杂性大大提高,对政府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迫使政府进行深刻改革,从而使公共管理思潮在全球盛行,导致整个学科转向公共管理范式研究时期,并一直持续至今。

在第二个阶段,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其耀眼的成果。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新公共行政管理认为,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可为公共部门所借用。如私营部门的组织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而不是韦伯所说的僵化的科层制;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一经录用,永久任职,等等。总之,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

(三)公共管理的特征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的特征有这么几点:

第一、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两大类。公共管理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和其它公共管理主体两个部分。所谓其它公共管理主体是指在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而存在的一些组织,一般可称为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

第二、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表现不断扩展的趋势。公共管理以社会公共事务作为管理对象。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分为公共资源和公共项目、社会问题等。

第三、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为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公共利益的实现主要表现为公共物品的提供与服务。公共物品的涵义非常广泛,既可指有形的物品,如: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如: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第四 、公共管理的职能是调节和控制。

第五 、公共管理体制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比如,理论的发展应该贴近现实,而不是一味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

(四)公共管理的职能

公共管理职能,是指公共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效与作用。上文公共管理特征中有提到,公共管理的职能是调节和控制,可以说,公共管理职能与公共管理目的和范围紧密相关的。所以说到公共管理职能,就不得不提一下它职能的两个明显特性—公共性和服务性。

公共性,是因为公共管理产生于对社会共同事务的管理的需要,因而公共管理的主体、目的、性质、特点、社会责任等方面都体现了公共性,公共管理职能便具有了明显的公共性特征。

服务性,从利益关系上来说,服务这个概念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将工作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少考虑、甚至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其二,在从事某种事业时,既为自己营了利,也为别人提供了方便。

其实,这两点也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说服务性。一些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借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大量不义之财,这就是典型的只考虑自身利益,至工作对象,即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尤其是与基层民众接触的官员如此行为,导致政府公信力降低,自然,也会阻碍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

(五)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

无论公共管理理论还是实践应用的的发展,都不宜闭门造车,而要“敞开大门”。从中国的实际讲,就是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理论,而要结合中国特色,发展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框架。具体到政府,这个最主要的公共部门,就是要做到专业理论与民情民意两手抓,以期在符合民众意愿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当下,公共管理身负重任,必须从学科自身的建设和实际应用两方面紧抓不放,贴合时代形势,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发力。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专业又是公共管理,对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尽管日后的工作可能于此无关,但理解公共管理,宣传公共管理,督促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实施,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篇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种公共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该专业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达到国家学位条例规定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写作能力。

毕业生应掌握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该专业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社会保障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行政学原理、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伦理学、市政管理学、管理定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政策与分析等。 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机构的办公和管理工作。

篇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该专业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达到国家学位条例规定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

社会公共管理专业

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

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写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

该专业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运筹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行政学原理、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伦理学、市政管理学、管理定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政策与分析等。劳动保障、社会学

四、毕业生毕业后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毕业后可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管理等工作。

专业代号:B020230 ;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注:“标准号”为2002年以前使用

序号 类型序号 课程代码 标准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1 00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必考2 00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必考3 003 03335 公共管理学 5 必考4 004 00318 4082 公共政策 4 必考5 005 03331 公共事业管理 5 必考6 006 05722 公共经济学 5 必考7 007 05723 非政府组织管理 4 必考8 008 00261 3045 行政法学

5 必考9 009 00147 4146 人力资源管理(一) 6 必考10 010 03312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6 必考11 011 02382 3157 管理信息系统 4 必考12 012 06999 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必考13 101 00015 3022 英语(二) 14 选考14 102 00034 3055 社会学概论 6 选考15 103 00040 3014 法学概论 6 选考16 104 00182 3039 公共关系学 4 选考17 105 00163 3659 管理心理学 5 选考18 106 05724 公共卫生管理 4 选考19 107 00449 4209 教育管理原理 6 选考20 108 05725 文化管理 4 选考21

109 05726

国土资源管理

4

选考 相关说明

考试方式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实践考核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开考方式 报考范围 主考学校 课程设置 毕业要求 说明 备注

面向社会 全省 暨南大学

必考课程12门,共50学分;选考课程9门,共53学分;加考课程门,共学分;

1.101至109选考课程须选考不少于22学分。

2.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本文由深圳自学考试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