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案例

篇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龙源期刊网 .cn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王明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学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出来。数学是不断发展的高科技的核心部分,由此可见数学在当代的重要地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适应不断革新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地位;积极性;主体意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来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总是有着绝对的权威。教师在讲台前进行授课,学生坐在下面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全部知识。长期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下就会使我们很多的学生逐渐变得不敢言。面对这种现象,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身过于严肃的形象,教师应该树立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形象,让学生敢于与教师主动亲近。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面对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建立新课标的要求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面对成绩不同的学生也应该平等对待,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的好坏而对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在课堂上,教师常常会叫学生进行回答,有的回答很完美,教师应当进行鼓励。然而有的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不应该去责备学生,责备学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面对回答不上来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需要耐心的引导鼓励。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其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了解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借助多种多样的工具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例如,当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如果实际进行一百以内数量的演示,不仅工程量大而且还会使得课堂变得繁琐。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新型的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放映幻灯片,不仅可以通过图片来向学生展示一百以内数量的变化,还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这样,在教学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去学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目的在于让学生

篇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唤着数学教育的改革。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首先最主要的问题是搞清传统的“应试教育”与现代的素质教育的区别:前者是选拔教育,也是“淘汰教育”;后者注重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加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真正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为了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我们要积极开动脑筋,例如:在讲十几减九这节课时,给学生营造的是卖气球、风车、猜谜、套圈的场景,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极大地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争相发现和提出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重视实践操作,增强创新思维意识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去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增长才干,发挥创造性。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以小组为单位,拼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观察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每行摆的个数、摆的行数、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就能初步体会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学生操作、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展开争论,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计算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 发明家”,品尝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参与创造的能力。

三、面向全体 ,分类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在课堂练习当中,要加大训练的份量。大体讲,练习题一般分为基础练习题,

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 案例

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讲和做;

变式练习题,如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去讲和做;综合练习题,如教材中带星号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讲和做。这样,全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四、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所有的知识。这种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对学生回答过程的不完整,不应指责,而是加以指导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应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等.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

五、渗透方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体现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掌握了这种能力的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是学会学习、发展创新的前提。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除了要设计一些情境外,还要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学生一旦具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不断获得学习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就注意演绎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了一个缩小了长方形的长的图形——正方形,要求学生计算面积,学生就用S=ab这个公式计算出了正方形面积。这时稍加点拨:这是个什么图形?学生恍然大悟,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数学知识的运用是演绎思想体现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能自觉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从中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运用学到的知识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知 识才是“活知识”。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是小学数学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六、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 底等等。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

篇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龙源期刊网 .cn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作者:向成芬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5年第04期

摘 要:小学生处于形成独立性格的阶段,也是严谨思维形成的开始时期。数学学科的学习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形成“我要学”的想法。同时更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占据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只是一味地被灌输。但是,在学习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时,我们应该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思维,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独立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能力并根据所学知识才能解出答案的学科。传统教学只是教师指导学生用固定思维去解题,这就对学生形成独立性格和发散思维设立了屏障。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助其形成独立品格。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授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给予课题。小组完成课题任务后让其进行报告。例如,小明一共需要做10道数学题,今天已经做了3道数学题,明天计划做2道,如果小明想在第三天全部完成习题任务,请问小明需要做多少道题?让每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将正确答案以及步骤10-3-2=5陈列在黑板上,详细说明解题过程。通过以上实践我们可知,只有亲自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概念。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可以更生动、更形象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新知识。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往往都是抽象并难以被理解的。所以,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多媒体演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进行“商不变的性质”训练题复习,并在此基础上播放“松鼠分核桃”的视频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