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的转变案例答案

篇一:月相变化练习(含答案)

月相变化习题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D.下弦月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

A.新月 B.满月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潮汐的转变案例答案)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

●案例探究

[案例1]读地球、月球公转轨道图,回答:

(1)月球公转到图中点时,农历十五,此时

可能发生 (天文现象)。

(2)月球公转到图中点时为上弦月,月

面朝。

(3)月球位于D点、B点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

是 ,此时海上出现 潮。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对月相成因的理解及运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知识依托:此题涉及月相的成因,日食、月食的成因,此外还涉及到了潮汐现象的成因。 错解分析:本题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对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不清楚;也可能因对月相的成因规律掌握不熟练而出现错误;还有可能,潮汐中大、

小潮

与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没有掌握好。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月相的成因规律,月食、日食对应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天文潮汐的大、小潮与日、地、月的位置关系等。根据图中日、地、月的位置关系;A位置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中间,则应为新月,根据月球运动方向,B应为上弦月,C为满月,D为下弦月,故第(1)题应为C点,此时可能产生月食现象;第(2)题图中B时为上弦月,此时前半夜出现,月面应朝西,第(3)题图中D点,日、月、地三者应为垂直关系,此时,应为小潮。

答案:(1)C 月食 (2)B 西 (3)垂直 小

●锦囊妙计

月相的成因规律是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关系的反映,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紧密相联。通过月相成因及规律的考查能考查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知识点为新教材重要组成部分,高三复习备考应给予重视,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掌握:

1.明确成因:月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而发亮;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2.找准时间:判断有关月相成因及规律的知识,关键抓住时间:农历初几?什么时刻?

3.抓住方向:月球的亮面与太阳的位置密不可分。

●歼灭难点训练

1.如果某人看到上弦月上中天,那么这个人的位置正在( )

A.晨线上 B.昏线上 C.晨昏线 D.不可能在晨昏线上

2.1999年12月22日夜,月光比平常满月时亮得多,是69年来最亮的一次,分析下列条件中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 )

A.月球运行到近地点 B.适逢满月

C.地球在近日点附近 D.地球表面气温低,气压高

阅读下图,据此回答3~4题。

图5—3

3.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5.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 )

A.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C.月球背面朝向地球时,其月相为新月,故只见一面

D.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6.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月,农历初一出现一轮明月

B.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月面朝西

C.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出现,通宵现

D.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月面朝西

7.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相是月球面受光面积大小的变化

B.农历月份安排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

C.上弦月到下弦月的时间大约为7天

D.从朔到望的周期为一个朔望月

8.读图,回答:

(1)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

(2)月球位于轨道的C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其原因为 。

(3)当月球位于轨道的B点时,其月相为 月,位于D点时,其月相为 月。

(4)月相变化的周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我们现今沿用的时间和

就是利用月相的周期变化制订的。

9.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问题。

(1)图l、图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 ,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

(2)日食发生时,对应的月相必然是。(单项选择)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3)2007年8月28日晚,上海学生看到的月食过程与下列图序相符的是 。(单项选择)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丁一丙

C.甲—丙一乙一丁 D.丙一丁一甲一乙

10.材料:北京时间 2013 年 12 月 2 日凌晨 1 时 30 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三号有关活动及日期

(1). 火箭运行 18 分钟后,在太平洋某地(178oE,0 o)高空实现探测器和火箭分离,此时该地的区时为当天的___________。发射当日人们在上海看到的月相接近________。

(2)“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运动扬起的月尘会长时间悬浮在空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月26日“玉兔”首次进入月夜休眠期。有人说,月夜休眠期间“嫦娥三号”着陆区 转到了月球的背面,所以在地球上看不见了。此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解析:此题给出月相,来判断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望月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共线,且地球位于日、月之间,故答案应选A、B、

C、D中的南、北、西方位无法判断。

答案:A

2.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题目给出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进而来判断月相,由题意知日、地、月三者共线应为满月或新月;又因月球位于日、地之间故应为新月,答案A正确。

答案:A

3.解析:此题是根据天文现象来考查月相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月食出现在日、地、月三者共线,且地球位于日、月之间时才可能发生,故此时的月相应为满月,故选B项。

答案:B

4.解析:此题是结合文学作品对月相进行认识或辨别,只有将诗句融入整首诗词的意境,才能做出正确选择,不可断章取义,根据诗词意境,A项为拂晓,B、D项为黄昏(农历十

五、十六),C项为深夜(初七、初八前后),故相同的为B、D项。

答案:BD

5.解析:本题是根据月相来考查学生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对学生能力考查。根据时间7月5日,日地距离应为远日点附近;因此时为满月,故天文潮应为大潮,故三者都符合的顺序是C项。

答案:C

6~7.解析:此组题与科学探索相联系,考查月球表面物质组成,从而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6题应选D项,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应与站在地球上看月球类似,地球表面也能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即白昼,故在月球上看地球应该有圆缺变化,故本题应选D项。

第7题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故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因此月球表面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应选A项。

答案:6.D 7.A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根据题意,此时上弦月位于上中天;而上弦月黄昏时刚好应出现在观察者上中天,故由题知此时应为黄昏,观察者的位置应为昏线。此题应选B项。

答案:B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审题最关键,本题的中心是比“平常满月亮得多”;A项月球位于近地点,观察距离近是可能的,C项地球在近日点,月球得到太阳光照更充足;D气温低、气压高、空气容易下沉、大气能见度高。只有B项满月不可能比其他满月时更亮。根据题意,本题应选B项。

答案:B

3~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大潮时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中间,故此时应为新月;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互相垂直,且根据太阳的位置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故本题①③都正确,第3题选C项;第4题利用潮汐发电,涨潮、落潮时,潮水都能带动水轮机发电,一天之中有一次涨潮,一次落潮,故一天能发四次电,第4题应选D项。

答案:3.C 4.D

篇二:低碳试卷及答案(全对)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无论从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考虑,减污与减碳都是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所以减污与减碳必须同时进行

正确

错误

2.气候变化关系到各国的利益和世界的公平与正义,哥本哈根会争议的实质并非是发展权、排放空间之争

正确

错误

3.低碳经济将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一道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三大力量,将成为战胜金融危机走出经济长期衰退的新引挚

正确

错误

4.我省是全国人均碳排放量最低的省份之一,全国碳盈余最多的省份

正确

错误

5.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生活,将成为一个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正确

错误

6.“碳减排”贸易是指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

正确

错误

7.在工业结构方面,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轻工业比重过高是制约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

正确

错误

8.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生活垃圾的排放量

正确

错误

9.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是无限的

正确

错误

10.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虽然在全球分布不均,但却都是可再生能源

正确

错误

11.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和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

正确

错误

12.“可燃冰”不是冰,专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或者“气水合物”

正确

错误

13.盐差能是指海水和淡水之间或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

正确

错误

14.地热能是指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源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正确

错误

15.为了达到清洁新能源的目的,氢的利用将充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确

错误

16.就目前来说,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已进入成熟阶段,主要有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等方式

正确

错误

17.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而化石能源中更是以煤炭为主

正确

错误

18.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做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

正确

错误

19.1990-2008年受极端气候天气影响最严重的10个国家中没有中国

正确

错误

20.在平时生活中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及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等都可以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总能源中的比重为 A.60% B.78% C.80%

D.87%

22.及时关闭电脑和显示器的电源可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的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六分之一

23.城市人一年的碳排量可以被多少棵大树吸收

A.10棵

B.15棵

C.20棵

D.25棵

24.欧盟是CDM的最大买家,占每年CDM额度交易的百分之多少以上 A.50% B.60% C.70%

D.75%

25.未来十年中国公司每年从CDM项目上可以获得的收益接近多少亿美元

A.30亿

B.40亿

C.50亿

D.60亿

26.中国碳基能源占总能源的92%,其中煤炭占 A.50% B.55% C.60%

D.68%

27.中国碳汇能力下降,从37%到2007年下降为10%—15%,据预测,2030年还将下降至

A.8%—9%

B.7%—8%

C.6%—8%

D.6%—7%

28.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其中仅哪一个国家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29.什么能源占了全球能源消费的87%

A.太阳能

B.风能

C.潮汐能

D.碳基能源

30.哪些国家在全球排放量中所占的上升比例较快,已占到了全世界的42%

A.欧美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亚洲国家

D.发达国家

31.未来十年中国公司每年从CDM项目上可以获得的收益接近50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些国家

A.美国

B.日本

C.欧盟

D.发展中国家

32.2007年中国什么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8.7%

A.煤炭

篇三:低碳经济测试题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 B)

A. 天气C.气温 D. 水汽

2.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 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C )

A.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 C. 氯氟烃类化学物质D.化肥农药等物质

3.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A )

B. 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

4.日本独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是。 ( D)

A.补助金制度B.“绿色证书”制度C.特别折旧制度D.“领跑者”制度

5.欧盟唯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国是。 ( C )

A.冰岛B.挪威 C.丹麦 D.瑞士

6.目前世界上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有着“风电王国”美誉的是 丹麦。( B)

A.荷兰B.丹麦 C.中国 D.沙特

7.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是 ( D )

A.《节能法》的出台 B. 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C. “低碳技术计划”的公布D. “福田蓝图”的提出

8.最早发现于南美,被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称为“圣婴”的气候现象的是( A )

A. 厄尔尼诺 B. 拉尼娜 C. 蝴蝶效应 D. 飓风

9.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 C )

A. 京都会议 B. 巴厘岛会议 C.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D. 坎昆会议

10.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 A )

A. 低碳革命 B. 绿色革命 C. 科技革命 D. 产业革命

1、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

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B、2006C、2007D、2008

2、“恒温消费”, 即消费过程中( C)。

A、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B、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

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D、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3、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B )。

A、低碳发展B、节能减排 C、碳中和技术 D、扩大碳汇

4、低碳经济是一种具有低能耗、低污染、( C )的节能环保型经济形态。

A、低消费 B、低碳汇 C、低排放 D、低代价

5、一个社会要推动一项经济模式的发展,必须以( A )为根基。

A、大众的消费模式 B、观念破冰C、政府的引导 D、企业的推动

6、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能用开放等多种手

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 D )保持双赢的一种经

济发展形态。

A、产业结构调整 B、清洁能源发展 C、气候变暖 D、生态环境

7、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制定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是引导、

推进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开展节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合理的能源( A )尤为重要。

A、价格政策 B、财政政策 C、税收政策 D、信贷政策

8、长期来看,( C )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A、水电 B、风电 C、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

9、“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 D )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

A、飞禽走兽B、污水处理厂 C、江河湖泊 D、森林植被

10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和( B )的战略部署,这反映了以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A、低碳经济实验区 B、低碳农村 C、低碳工业 D、碳汇减碳

1、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施行? ( C )

A、2008年8月29日, B、2008年12月1日

C、2009年1月1日 D、2009年7月1日

2、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D )

A、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

B、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C、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

D、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

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

企业实施、公众参与,

3、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

A、上海B、北京 C、杭州 D、成都

4、下列不能被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或材料是 ( B )

A、报纸 B、化肥 、C、钢材 D 、塑料瓶

5、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 A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C、硫酸钾D、粉煤灰

6、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 (A)

A、造纸、 B、汽车 C、建筑D 、运输

7、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可用于制作燃料,该举措属于“3R”原则中的哪项?

A、再利用 B、减量化C、资源化D、无害化

8、我国现有不节能建筑的比例是( A )

A、95%B、85% C、75%D 、65%

9、我国现有能源生产结构中,可再生能源所占份额最大的一项是(

A、太阳能B、水能C、风能 D 、地热能

10、一般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指的是 ( A)

A、油--电混合动力B、油--气混合动力

C、油---太阳能混合动力D 油---风能混合动力

1、( 2 )是指允许企业对政府规定的碳排放权利进行买卖的市场行为。

(1、碳汇2、碳交易3、低碳技术)

2、( 1)是对现有高效节能技术的总结和归纳。

(1、低碳技术2、低碳经济3、循环经济)

3、(3)是巨大的碳储存库。

(1、空气2、海洋3、森林)

4、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成果是设计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 1 )。

(1、理论依据2、现实依据3、客观依据)

5、( )就是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

(1、企业文化2、生态文化3、校园文化)

6、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 )。

(1、双元回收系统模式2、行业协会推进模式3、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7、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1、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2、资源环境产权制度3、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8、()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的技术。

( A A )) )

(1、无害化技术2、环境监测技术3、再利用技术)

9、( )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

(1、太空2、大海3、环境)

10、(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1、产业规模2、科技进步3、绿色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

1.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 ( BCD)

A.华南B.华北 C.西北 D.东北

2. 下列能源中,属于新型能源的是 ( ABCD )

A. 原子能 B. 太阳能C. 风能D. 潮汐能

3.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ABD)

A. 生产的低碳化B. 分配的低碳化C. 销售的低碳化D. 消费的低碳化

4.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 ACD )

A. 技术创新B. 设备创新 C. 制度创新 D. 发展观的改变

5.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有 ( ABD)

A. 二氧化碳 B. 甲烷 C. 臭氧 D. 氧化亚氮、六氟化硫

6.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体现在( ACD )

A.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B. 导致地壳变化异常

C. 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D. 影响人类健康

7. 下列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是 ( ABCD)

A.节能减排 B.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C.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D.调整产业结构

8. 中国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ABCD)

A. 奖惩制度不到位,碳排放成本过低 B. 执法队伍薄弱,能力不足

C. 过分依赖行政管理,缺乏市场调控机制D. 碳排放监测技术跟不上要求

9. 下列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C)

A. 夏天穿便装,男士不打领带 B.将冰箱尽量塞满,多存放点食物

C. 挑选保温层、双层玻璃、防风装置的住房 D. 多去健身房运动锻炼

1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参加公约的缔约国分为三类: ( ABC)

A. 工业化国家 B. 发达国家C. 发展中国家D. 最不发达国家

1、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5A"是指认知性、可行性和( BCD)

A、便利性B、可承受性 C、可接受性 D、可操作性

2、公民要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提倡( ABCD)、科学消费、节约型消费,使低碳消费方式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

A、健康消费B、安全消费 C、绿色消费D、环保消费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之一,而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大部门无疑是节能工作的重点。这三大部门是指( ABD)

A、工业 B、交通 C、旅游 D、建筑

4、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ABCD)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调整能源结构C、遏制奢侈浪费 D、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

5、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全社会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府( ABCD )的能力和水平。

A、能源管理 B、能源服务 C、能源监测 D、能源监督

6、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主要有技术创新和( ACD )

A、产业结构调整 B、低碳共同体 C、国际合作 D、制度创新

7、低碳经济的特征( ABC )

A、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

B、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

C、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

D、低碳经济具有公众性,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

8、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 ABCD )。

A、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B、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C、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D、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9、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上升。当前的能源利用面临三个问题( BCD ):

A、资源自给率不高,愈来愈依赖外部市场。B煤炭使用比重大,国内能源转化效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C清洁能源应用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D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对外依存度增加

10低碳能源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 ABCD )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A、风能B、太阳能 C、核能 D、地热能

1、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含的环节是( ABCD )

A、原材料加工B、产品制造C、产品使用 D 、循环利用

2、《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那些活动的总称。( ABC )

A、减量化、B再利用 C、资源化D、无害化

3、下列哪些行业属于重化工业? (ABC )

A、石油化工 B、钢铁冶炼C、水泥生产D 造纸

4、对环境法的生产力发展功能常见误区有(AB )

A、环保与经济发展相互对立 B、片面强调经济发展

C、环境法能促进生产力发展D、环境法能促进发展绿色生产

5、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 (ABCD)

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B、确定公益最大化原则

C、限制开发原则 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6、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有( ABCD)

A、观念先行性 B、技术先导性 C、物质循环性 D、效益综合性

7、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产生的废弃物类型有(ABC )

A、可直接回收的废弃物

B、不可直接回收但可以认为分解的废弃物

C、既不可回收又不可人为分解的废弃物

D、可完全直接利用的废弃物

8、循环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是 ( ABC )

A、起步阶段 B、发展完善阶段C、成熟阶段D终止阶段

9、属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 ABC )

A、政府、企业 B、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C、公众、中介机构 D、自然界、太阳能

10、协调人、环境与资源关系的原则是( ABC)

A、整体效应原则 B、生态平衡原则C、自我调控原则 D、自由组合原则

1、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包括( 234),各主体在循环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1、社团2、企业3、公众4、政府)

2、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涉及( 123456 )等方面。

(1、理论障碍2、观念障碍3、管理障碍4、制度障碍5、技术障碍6、效益障碍)

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2345

(1、系统性原则2、实用性原则3、顺应发展趋势原则4、资源高效利用原则5、生态环境友好原则)

4、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起码应具备( )等基本条件。 1234

(1、先进的发展观念2、先进的科学技术3、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4、完善的市场机制)

5、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34

(1、 科学性原则2、和谐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全面性原则)

6、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确定为由( )构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12345

(1、理论支持2、政策支持3、制度支持4、技术支持5、舆论支持)

7、( )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1234

(1、调整产业结构2、优化能源产业3、实现能源替换4、发展低碳能源体系)

8、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靠()。24

(1、政府行为2、绿色发展3企业行为4、科技进步)

9、世界上已经有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了低碳产品认证。1245

(1、德国2、英国3、中国4、韩国5、日本)

10、低碳经济是以()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234

(1、低效益2、低污染3、低排放4、低能耗)

三、判断题:

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气温突变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 × )

2.丹麦是自行车的王国,在丹麦所有出行工具中,自行车为首选,公共交通为次选,最后才是私家车。(√ )

3.在“分业种减排方法”下,最主要的受益者是那些拥有着先进节能技术的国家。(√ )

4.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

5.日本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是以企业为主导,政府资金技术投入为主体。(× )

6.意大利的“白色证书”制度旨在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 (× )

7.颗粒物是影响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 )

8.“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美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 (× )

9.《京都议定书》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 )

10.2007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 )

×1、提出低碳经济的目的,就是有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从而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

√2、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地实践,创新,提高的过程。

√3、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4、“可持续消费”, 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

√5、“十一五”能源规划中强调节能优先,提高能源效率,努力建设节能型社会,就是要从需求方面改变只有少数人可以得到优质能源服务的局面。

√6、碳税政策能抑制碳排放增长,但同时须关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7、我国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有利因素。

×8、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总装机容量目前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阳能发电总量也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在我国的能源供需结构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9、200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 “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令世人瞩目。

×10、2009年6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边界调节税”法案。即从2030年开始对进口的高排放密集型产品,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产品实施“碳关税”。

1、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地、森林水资源、能源、物种等方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