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案例论文

篇一:公司理财论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并购分析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袁连波10物流2班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热潮。重大的并购案例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且有愈演愈热之势。与前几次并购浪潮相比,此次并购浪潮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其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并购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紧密结合起来。关注这一点对处于并购热潮中的我国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企业并购的基本动因

企业并购是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取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靠企业内部资本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迅速扩展资本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第一,并购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购也使企业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集中在一个工厂中进行单一品种生产,达到专业化水平;并购还能解决专业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各生产过程之间有机地配合,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企业的经营规模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以针对不同的顾客或市场进行专门的生产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能集中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融资相对容易等。第二,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市场权力效应。企业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和企业的差异化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活动,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凭藉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通常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会导致企业以增强市场势力为目的的并购活动:其一,在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并购,以取得实现本产业合理化的比较有利的地位;其二,在国际竞争使得国内市场遭受外国企业的强烈渗透和冲击的情况下,企业间可能过并购以对抗外来竞争;其三,由于法律变得更加严格,使企业间包括合谋在内的多种联系成为非法,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使一些非法的做法“内部化”,达到继续控制市场的目的。

二、企业并购的新特点

企业并购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但是在业主企业或家族企业时代,企业并购并不普遍。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企业制度演化为现代企业制度后,企业并购才开始活跃起来。在迄今为止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已发生了五次大规模企业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其高峰时期在1899-1903年。此次并购浪潮主要是在同行业内部把大量分散的中小企业合并为少数几家具有行业支配地位的大型企业,形成行业寡占。通过这次横向并购,在美、日、德形成了一批大型工业垄断企业集团。如美国钢铁公司,资本超过10

亿美元,其产量占美国市场销售量的95%;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15至1930年之间,1928年—1929年达到高峰。这次并购浪潮主要是一些已经形成的行业性支配企业,凭借其强大实力,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办法并购大量中小企业。此次并购另一重要特点是以纵向并购为主要形式;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50-60年,1967—1969年达到高潮。此次并购以混合并购为主要形式,被并购企业已不限于中小企业,而进一步发展为大垄断公司并购大垄断公司,从而产生了一批跨行业、跨部门的巨型企业;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于1975-1992年间,1988-1999年达到高潮。此次并购呈现出形式多样化的趋势,横向、纵向、混合三种形式交替出现,并出现了“大鱼吃小鱼,弱者打败强者”的杠杆并购形式,并购范围日趋广泛,并购的目标也逐渐拓展到国际市场;第五次并购浪潮始于1994年,至今方兴未艾。这次并购浪潮和前四次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跨国并购得到进一步发展。自90年代中期起,国际上许多巨型公司和重要产业都卷入了跨国并购。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公布的统计数字,1999年全球企业跨国并购比上年增加了35%,涉及金额达7200亿美元。

第二,巨型化趋势更为明显。近年来,全球企业的强强并购几乎涉及所有的重要行业,并购额也不断创出新高。1998年4月6日起,在短短7天的时间内,美国连续发生了6家大银行的合并,其中,美国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涉及金额高达725亿美元,创下银行业并购价值的最高纪录。这两家企业合并后的总资产额高达7000亿美元,并形成了国际性超级金融市场,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多客户。2000年1月,英国制药集团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宣布合并计划,新公司市值将逾1150亿英镑,营业额约二百亿英镑,根据市场占有率计算,合并后的葛兰素史克制药集团将成为全球最大制药公司。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组建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公司,新公司的资产价值达3500亿美元。2000年2月4日,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英国沃达丰公司以1320亿美元收购德国老牌电信和工业集团曼内斯曼,成为当时全球最大并购案。企业并购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表明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这种强强合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它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市场结构,刺激了更多的企业为了维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而不得不卷入更加狂热的并购浪潮之中。

三、核心竞争力:企业并购的实质

第五次全球企业并购浪潮所呈现出的新特点表明,随着经济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要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究竟如何形成?传统的以梅森一贝恩范式为代表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理论和波特的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认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在于企业所在产业基本的竞争结构。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产业内长期利润率的分散程度要比产业间的分散程度大得多。可见,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市场力量,而是企业自身的某种因素。正是在此基础上,构建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赢得竞争优势,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在一批产品或服务上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能力。蒂斯、皮萨诺和舒恩则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而巴顿则认为,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概括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基;核心竞争力是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有机综合体;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并具有持久性和可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发了企业基本价值观的重新思考和思维方式的嬗变,并从更深层面和更长远的视角进化了企业的发展战略观,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同的是,它不再片面强调企业经营的短期效果,不再过多地纠缠于企业的一时的得失,而是着眼于企业深层次的竞争力的构建。企业只有充分调动和有效运用各种资源,卓有成效地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全球企业的并购浪潮,不难发现,很多企业正是试图通过并购来构建新的、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以期实现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一般而言,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并购某些具有专长的企业,或与拥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与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企业并购具有时效快、可得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尽管要完成从搜寻具有某种资源和知识的并购对象到实现并购,并进行资源重组,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这比通过自我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要快得多;对于那种企业需要的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某一企业的情况,并购就成为企业获得这种知识和资源的唯一途径;通过并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低成本性主要体现在从事收购的企业有时比目标企业更知道它拥有的某项资产的实际价值。思科公司通过并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获得成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思科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世界领先的网问阿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在ATM网络方面占有市场最大的份额,互联网上80%以上的骨干路由器均来自思科公司,该公司是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思科公司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与它的并购战略密切相关。思科公司在实施其并购战略时,往往将并购的目标瞄准新兴的IT企业。这些企业有极具创意的新技术和好产品,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顶级的技术开发人员。在四年多的并购过程中,思科公司成功地并购了20多家企业,他们全都有效地融入到思科公司的庞大体系之中,并且都在为思科公司的高速发展提供着动力。思科公司的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并购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并购只是一种手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最终目的。要使企业并购真正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必须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搜寻具有某种能力或作为某种能力基础的资源和知识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这是通过并购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二是整合核心竞争力要素,即将本企业所拥有的竞争力要素与目标企业的竞争力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这一阶段,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知识管理能力。

近几年来,在资本经营和低成本扩张的诱惑和推动下,我国企业也掀起了一股企业并购的热潮。但很多企业的并购往往更过于看重规模的扩大,对通过并购来强化核心竞争力这一并购的真正目标缺乏真正的认识,从而使一些企业并购徒有“大”的外表,根本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缺乏核心能力的规模扩张只是一种不能持久的“泡沫”。在“做大”中突出“做强”应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的新理念。

篇二:公司理财案例分析计算整理

2班

《公司理财》考试要点

一、单选题(10分):课件上有答案 二、判断题(10分):课件上有答案

三、简答题(10分):一个题目,课件上有答案 四、论述题(20分):一个题目,课件上有答案 五、案例分析与计算(50分) 1、资本预算【第七章】

①投资回收期(属静态计算,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P7-10) ②净现值(P5-6)

2、复利终值(计算货币时间价值)【第二章(P4-10),公式P6】 3、债券发行定价(注意利息支付时间)【第四章】

4、股票定价(固定股利增长模型,套公式)【第四章 P18-19】 5、信用政策【第九章P58-63】

1、资本预算【第七章】

①投资回收期(属静态计算,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P7-10) ②净现值(P5-6)

回收期法(payback period)

企业利用投资项目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来回收项目初始投资所需的年限

假设你是西蒙电子公司的财务分析师,资本预算部门的主任请你对两个计划中的资本投资项目进行财务分析。两个项目的成本皆为10 000美元,必要投资报酬率皆为12%。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如下:

要求:

1、计算两个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报酬率; 2、如果是相互独立的,哪个或哪些项目可以接受? 3、如果是互斥的,应该选择哪个项目?

4、如果是必要报酬率发生变化,IRR和NPV方法衡量的结果之间是否会发生冲突?如果必要报酬率是5%呢? 5、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冲突?

NPVX

??$10000?

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

500

?2.17年30003000

Y?2??2.86年

3500X?2?

净现值(NPV)

NPVY

$6500$3000$3000$1000

????$966.0112341.121.121.121.12$3500$3500$3500$3500

??$10000?????$630.72

12341.121.121.121.12

内部收益率(

IRRIRR

XY

IRR)

?18.0%?15.0%

投资回收期一般以年表示,对于开发投资,从建设开始年 算起,对于置业投资,从首次投入资金算起。其表达式为:

Pt

?(CI

t?0

?CO)t?0

投资回收期可根据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中累计净现金 流量计算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净现值是指开发项目在投资活动有效期内的净现金流量, 按预先规定的贴现率或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开发项目实施开 始的基准年的代数和。用净现值评价项目投资效益的方法, 称为净现值法。其计算公式为:

2、复利终值(计算货币时间价值)【第二章(P4-10),公式P6】

FVt = PV(1+ r)t

现有资本100万元,5年后达到原来2倍,可选择投资的最低报酬率是多少?

查表:(F/P,14%,5)=1.9254(F/P,15%,5)=2.0114 内插法:

i=14.87

3、债券发行定价(注意利息支付时间)【第四章】 债券估价

按照一般估价模型,债券的价格是由其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决定的,而

n

NPV?

?

t?0

(CI?CO)t(1?ic)

?t

债券的现金收入由各期利息收入和到期时债券的面值组成,因此债券的估价公式为:

T

Vp?

?

t?1

I(1?r)

t

?

F(1?r)

T

I——各期的利息;

F——债券到期时的偿还值或面值; r——投资者要求的市场收益率 Vp——债券的价值;T——债券期限;

某企业2001年1月1日发行5年期面值为500万元的债券,债券票面年利率为10%,每年年底计算并支付利息。

发行时的实际利率为8% 发行价格=500*0.6806+50*3.9927 =539.935——溢价发行

发行时的实际利率为10% 发行价格=500*0.6209+50*3.7908 =500——平价发行

发行时的实际利率12% 发行价格=500*0.5674+50*3.6048 =463.94——折价发行 (注:例题中系数查表可得)

4、股票定价(固定股利增长模型,套公式)【第四章 P18-19】

固定股利增长

假设一个投资者考虑购买Uath Mining公司的一份股票。该股票从 今天起的一年内将按3美元/股支付股利。该股利预计在可预见的

将来以每年10%的比例增长,投资者基于对该公司风险的评估, 认为应得的回报率为15%。该公司每股股票的价格是多少?

$60?

$30.15?0.10

假设某公司本年每股将派发股利0.2元,以后每年的股利按4%递增,投资必要报酬率为9%,要求计算该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解答:P=0.2/(9%-4%)=4(元/股)

5、信用政策【第九章P58-63】

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性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应收帐款机会成本

=应收帐款占用资金×资金成本率 ?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某公司现在采用30天按发票金额付款的信用政策,拟将信用期放宽至60天,仍按发票金额付款即不给折扣,该公司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15%。

篇三:公司理财论文

实物期权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摘要:本文分析了项目投资在未来具有不确定风险条件下,基于期望净现值的古 典投资理论在评价时会产生的问题,在考虑项目未来不确定和投资不可逆等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实物期权的思想来解决投资决策的问题,并对影响项目投资等待价值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实物期权;投资决策;不确定性

一、引言

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评价分析一直是经济理论分析与应用分析中的重要研究问题,但我们基于传统的建设项目评价模型、方法局限性很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赢利性项目的投资决策行为。特别是针对未来收益不确定的项目投资的最基本特性,我们基于传统的分析不能解释为什么投资者放弃一项评价良好项目的决策行为。本文将对此予以分析。在现行教科书与建设项目评价方法手册中,建设项目的投资收益、成本等资金流通常假定为确定的,项目评价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基于评价时点的净现值(NPV)法则。对投资项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基本是通过计算收益、成本、投资等各类资金流变动,体现出它们对项目净现值影响的敏感 性。实质上,这种敏感性计算分析的只是未来资金流出现某种确定性变化,所对应项目净现值的确定变化量。当我们对项目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分布有所估计时,传统上我们是用概率统计方法计算项目的期望净现值,实现从确定性分析到不确定性分析的跨越。项目未来具有不确定风险分布时,用期望净现值代替确定条件下的净现值被认为是一种理所应当的自然推理,作为新的经典投资分析理论写入教科书与评价方法手册中。而我们在后面将看到,在考虑项目投资机会选择权后,新古典期望值投资分析方法在一些情况下会导致错误的结论。传统的投资分析模型忽视了投资有延期选择权这一重要属性。延期会使我们获得新的信息,极大地改变投资决策行为。本文将首先对投资的古典理论及其问题予以分析,之后对项目投资特性及延期等待的价值予以分析。

根据公司理财理论,投资决策应以投资项目净现值(NPV)最大化原则为指导。

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要看其净现值是否大于零,若NPV> 0,就投资,否则放弃该项目。使用NPV法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预测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二是要估计折现率。尽管实际使用过程中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会遇到很多麻烦,但是NPV方法毕竟还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决策方法,只需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就可以判断是否投资,因而,NPV方法在资本投资决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使用NPV方法进行决策时暗含下面两个错误的假设,一是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分布会如预测的那样,管理人员对现金流量的分布只能被动的接受;二是项目会在预测的生命期中存续到期末。NPV方法是一种高度标准化的决策方法,对于评估现金流比较稳定的项目来说非常适用,但对于未来的现金流量不确定性很高的项目以及含有期权的项目来说,却不是很合适。

二、实物期权相关研究

(一)实物期权概念的提出

投资是指能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给投资者带来效益的资金或资金的支付。从这个含义出发,投资可分为实物(项目)投资与金融投资。前者与实物资产有关,如土地、设备、厂房等;后者则离不开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期权、期货、货币等。长期以来,对实物投资的基本评价方法是贴现现金流法。它为实物投资决策提供了量化分析的依据。但它隐含了两个不切实际的假设:即企业的决策不

能延迟而且只能选择投资或不投资;同时项目在未来不作任何调整。正是这些假设使贴现现金流法在评价实物投资中忽略了许多重要的现实影响因素(诸如投资项目未来的不定性、信息不对称等)因而在评价具有经营灵活性或战略成长性的项目投资决策中,就会导致这些项目价值的低估.甚至导致错误的决策。针对贴现现金流法的不足,国外学者和实业界人士提出了一种更切合实际情况的方法—实物期权法,它的理论基础是期权定价理论的发展。哈佛商学院的Robert Merton奠定了从金融期权向实物期权转化以及用金融市场来规范实物期权思维方式的基石。麻省理工学院的RobertPindyck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包括在其著作《在不确定环境下投资》中所收录的学术文献。麻省理工学院的Stewart Myers第一次提出了“ real-option" 这个术语【1】。我们知道,期权是一种在未来采取某(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公司理财案例论文)项行动的权利而非义务。当存在不确定性时,期权是有价值的。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期权合约赋予购买者在特定时间、以指定的价格购买股票的机会,并且只有

当在这个时刻的股票价格超出指定价格的情况下,才执行期权。很多战略投资产生了一系列连续的机会,因此,投机机会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现金流加上一个期权的集合。

(二)国内实物实权方法的研究

我国对金融期权理论研究比较多,并有一定的基础和成果。但对其用于资本投资决策分析尚不成熟,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主要是认为要以期权市场的存在为必要条件或认为方法非常复杂、难以应用。事实上,我国目前已经具备研究和应用现实期权方法的基础和条件。因为它是借用金融期权定价理论,并不依赖实际的期权市场。在我国目前不存在实际期权市场的情况下,在金融期权理论方面的基础和成果可先在这方面得到应用。我国投资决策的实际也大量需要新的不确定性投资决策科学方法。 在战略方面,研究人员大多从实物期权思想的引入以及其与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等层面加以阐述。刘英等人【2】指出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对于战略性投资决策中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与企业日常的经营性投资相比,战略性投资的资金需求量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严峻【3】则指出,在企业战略投资决策中,现实期权不仅是一种价值评估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种战略模型、一种思维方式,充分运用其“被动的灵活性”和“主动的灵活性”,促使管理人员向着使机会最大化、使义务最小化的方向发展,鼓励他们重视投资时机的安排,推动管理者为持有未来发展的投资机会而进行投资。 由于在实物期权的定价过程中,金融数学的大量应用给一般的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设计出适合于企业平台应用的计算工具也是亟待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外一些优秀的软件插件都是基于现有成熟且普遍应用的办公系列软件而开发生成的。例如,在实物期权的定价方面,对于具有美式期权特征的投资项目大量的采用了 MonteCarlo模拟的方法。对于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员来说,此方法并不陌生,但对于一般企业人员来讲,对于这一方法却知之甚少。而在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微软公司的EXCEL制表工具软件和一些其他的辅助性插件来完成这一过程。利用现有的软件平台,开发出简单实用的应用工具,也是实物期权思想和方法得以全面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物期权作为一种评估工具,是国内相对研究比较多的领域,谢联恒【4】等人分析了传统投资分析工具中各种评价方法的应用机理和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使用时存在的缺陷,并应用实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而传统方法认为不可行的项目,用现实期权方法评价却是可行的,这是因为传统方法忽略了未来投资的机会价值。在理论方面,李凤英【5】提出用传统的Black — Scholes公式来计算投资项目中的期权价值。沈玉志【6】利用经典的期权定价公式的推导办法,建立了投资项目期权定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NPV决策模型。 对于多阶段的实物期权模型,目前尚未有较好的一般性结论而企业现实的投资运作中,大多是以多阶段复合期权的形式出现。因此实物期权与期权博弈理论以及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的交叉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总体来看,我国实物期权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对于这一理论的推广、普及和进一步的深入理论研究亟待开展。应该认识到实物期权方法是关于价值评估和战略决策制定的一种重要新的思维方法,并且这种方法的威力正开始改变很多产业的“经济方程式”

(三)实物期权和金融期权具体应用方面的差别 在计算方法上不能仅仅以传统的金融期权定价方法进行相关计算。应该强调的是多数实物资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漏损,这些漏损一般以直接投资的现金流形式存在,或者以隐含的持有收益率形式存在。而这一特点改变了标的实物资产价值的演化路径,从而影响到期权的价值和最优投资决策的时间。因此,在进行实物期权的定价时,如何对定价模型做出适当的调整是保证决策科学性的重要环节。

当前我国研究人员对于实物期权的定价大都采用经典的期权定价公式,但这一方法本身是有一定的假设条件的,如要求市场相当成熟,标的物资产的风险可得以有效分散,而且可以找到相应的资产组合进行动态复制等。但在现实的情景下,往往市场是不完全的。在这种情况下的研究,国外学者大都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加以讨论。国内在此领域尚属空白。

三、实物期权分析与其他分析技术

实物期权分析有利于管理者在高度不确定下更睿智地作出投资决策。实物期权的框架允许管理者利用两个方面优势:首先,更大的波动性表现为更高的项

目价值;其次,期权价值随着决策时间跨度的延长而提高。

处理不确定性的传统方法有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贝叶斯分析、模拟分析、期望价值分析以及现金流贴现等。运用敏感性分析可以决定不确定性的最大来源;运用情景分析,通过对最佳及最差情景的分析去度量整个项目的不确定性水平;运用贝叶斯方法分析新信息并重新评价随机变量;运用模拟方法评价每一种潜在的可能结果或得到项目结果的分布概率;投资者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优行为;计算每个时期现金流的确定性当量,并用无风险利率折现。该方法仍需要投资者的效用函数,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风险调整贴现率考虑风险和货币的时间价值。 期权定价的基本思想是决策者利用标的资产与无风险资产构造期权的复制组合。投资者可以对冲不确定性,创造风险中性世界,在评价期权价值时不需决策者的效用函数。尽管实物期权的标的资产(实物资产)并不像金融资产那样自由交易,创造实物期权的复制组合比金融期权要更困难,但期权理论的基本思想仍然可以应用与投资领域

现金流贴现技术是当前主流的评价技术,尽管净现值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实物期权分析(Real Option Analysis,ROA)并不是替代传统技术的全新框架。现金流贴现技术(Discounted CashFlow,DCF)与实物期权分析(ROA)应视为具有互补性质的决策工具。DCF更适合分析确定决策环境中并不复杂的项目,其预测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更为可靠。ROA更适合分析不确定环境中的复杂项目,管理者可利用新信息积极管理项目。

四、未来研究的关注点

实物期权理论以金融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石,在模型技术上逐渐走向成熟,已经具备应用到实物投资中的基本条件。随着风险投资以及新经济的兴起,决策者需要在高度不确定下进行决策,实务界有运用实物期权理论积极管理“不确定”的需求。当期权定价模型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分析实物投资时,为了更好驾驭“手中的分析工具”,避免“精确的错误”,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关注实物期权分析的逻辑和目的,关注实物期权分析与组织管理之间的结合,关注实物期权分析与其他决策技术的比较与结合,关注实物期权的经验研究。

(一)关注实物期权分析的逻辑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