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政治论文

篇一:政治发展论文

《政治发展》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论文成绩:

异地就医问题探析

异地就医问题探析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人们对异地就医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目前我国异地就医还存在许多问题:医疗垫付费用高个人负担重、医院提供过度服务损害了异地就医者的合法权益、报销周期长垫付报销难监管难度大监管效果差、医保欺诈多等。本文通过对异地就医问题进行了探析,并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

了一系列完善措施。

【关键词】: 异地就医 医疗保险 统筹层次 道德风险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是未来需要着力推进的工作之一。为了贯彻新医改精神,2009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共同颁布了《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然而,这一切只是从政策层面对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进行了规范.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基本医疗保险中异地就医问题。因为异地就医结算服务仅为异地就医问题得到解决的条件之一。本文将在分析异地就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异地就医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理论概述

异地就医是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在统筹区外产生的医疗行为,研究异地就医必然要研究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从社会学角度看,异地就医是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下,人口流动所产生的就医行为在医疗保险领域的具体体现。唐纳德·博格的“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由于迁出地的推力或排斥力和迁入地的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经济学角度看,异地就医是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下,经济发展引发的人口迁移所产生的就医行为在医疗保险领域的具体表现。W·A·刘易斯的城一乡二元经济为特征的剩余劳动无限供给的古典主义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农村人口迁移是劳动边际收益率高低所引发的。史杰斯泰德、E·S·李、M·P-托达罗、库兹涅茨分别通过投资与收益理论、人口迁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人口再分布理论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原因,认为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公共管理学角度看,异地就医管理是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下,公共部门(政府)对于异地就医制度(公共产品)的管理。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公共产品在增加一个人对他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加(消费的非竞争性),而排出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①

⑤①②③④⑤兆丰.医患关系现状分析研究一全国十城市典型调查[J].中国医院杂志,2008;12(12):25. 张大萍.试析医患关系的现状[J].卫生软科学杂志,2008;22(6):475. 肖凤.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杂志.2006;27(12):26. 张忠鲁.从医生和医院角度透视医患关系[J].医学与哲学杂志.2004;25(9):280. 周亮.医患关系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11):778.

成本(非排他性)”。异地就医制度及提供的医疗保障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

综上所述,人口迁移是社会发展中一个常态化的过程,这种常态的人口迁移在当前的医疗保险制度下产生了大量的异地就医群体,异地就医群体的存在产生了对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的需求。关于人口迁移的一系列理论及公共管理理论奠定了异地就医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①

二、异地就医现状

根据一份来自医保定点医院的异地就医调查报告,我国异地就医现状如下:

(一)异地就医人员原统筹地分布及构成比

异地就医人员原统筹地按省市、自治区划分,分布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7个地区,其中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相对人数较多,分别占总数的28.2%、23.4%;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相对人数较少,分别占总数的7.2%、

4.8%,从人员分布情况看,可能与地理位置、经济发达情况有一定关系;从省市、自治区的具体分布情况看,异地就医的参保人员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89例、61例,分别占总数的10.3%、6.1%。

(二)异地就医原因分类及构成比

异地就医原因按“异地居住”、“异地工作”、“转院、转诊医疗”三种情况分类统计, 其中“ 异地居住”689例(占79.6 %),“异地工作”84例(占9.7%),“转诊、转院医疗”93例(占10.7%);其中“异地居住”是异地就医的主要原因。

(三)异地就医报销现状及构成比

在866份调查问卷中, 认为异地就医报销现状“方便”的172份,占总数的19.9%,认为异地就医报销现状“不方便”的694份,占总数的80.1%,多数被调查人员认为报销周期长、手续繁琐;“异地居住”、“异地工作”、“转院、转诊医疗”三种情况中,认为“异地居住”报销“方便”的67份、“不方便”的622份,构成比分别为9.7%和90.3%;在三种异地就医情况中,“异地居住”占“不方便”的比例最大。 ②

三、异地就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较低,导致报销困难。我国现行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较低,这是医疗保险体制的重要缺陷,也是异地就医难的深层次根源。目前,我国医疗保险①邱仁宗.第八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关于医学专业精神和医患关系研讨内容综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杂梁红, 刘明, 陈迪.来自医保定点医院的异地就医调查报告[J].中国医院.2010,14(11):34.

志,2007;20(2):22. ②

以县、市级统筹为主,参保人员离开自己所在的县市范围就医的,就属于异地就医。各统筹地的医疗保险政策存在差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和服务设施目录不统一,一些统筹地区对异地就医设置了比在统筹地更严格的基本医疗费用需方控制政策。这都导致了在异地就医后有相当一部分基本医疗费用在统筹地难以报销。

(二)异地就医费用结算落后,导致患者负担加重。异地就医医疗费用不能由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结算,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必须自付现金后回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申请报销。一方面,异地就医费用垫付比例过高,普遍高于加%;另一方面,异地就医报销周期比较长,一般在异地就医结束后1—3个月。异地就医费用结算滞后成为个人异地就医费用负担较重的原因之一。

(三)异地就医中道德风险控制缺乏,导致医疗保险欺诈行为频发。医疗过程中,医、保、患三方处于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就医时骗取医保基金案例不少,由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采取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异地就医时中的道德风险控制缺乏。少数参保人员利用异地就医管理的欠缺,与医疗机构串通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住院骗取医保基金,或者挂名住院、门诊挤住院、串换病种,借机虚报医疗费用,谋取私利,而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往往对此难以核查。有些地方即使是查实了其弄虚作假行为,如果不触犯刑法,医保部门的处罚依据及处罚力度都难以起到应有的警示与告诫作用。

四、异地就医的完善措施

(一)提高统筹层次,减少统筹地区。国家应该适度提升统筹层次,尽量实现全国统筹,减少统筹地区差异。使医生和病人能够同时掌握就医地和参保地医疗保险政策的具体内容,就医地医疗机构能够依照其参保地的医保制度政策提供服务,这样有利于患者回到参保地进行费用报销。

(二)完善报销政策,减轻患者负担。从现行管理政策来看,医保部门在费用报销时要求出具的资料非常多。我们在审核报销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方面, 应在政策范围内尽量简化其报销手续,提供必需的医疗费用记录材料如门诊病历、处方、有效发票、住院费用汇总明细、单位出具的出差、学习、探亲等证明即可,报销时可委托单位和他人代办。合理划分报销时间,尽量缩短报销时间,解决参保人员对医疗费用的燃眉之急。明确规定在跨年度报销时间内的医疗费用报销应归属参保人员发生医疗费用的结算年度内,享受当年相关的医疗待遇,从而解决一些针对医疗费用报销相关待遇的争议。

(四)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惩治医疗保险欺诈行为。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

在各地定点医疗机构显眼位置公示当地医保经办机构的举报电话。对举报的事实进行核实, 属实者予以奖励。严厉打击医疗保险异地就医中的欺诈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保险管理行为,对参保者和医疗机构采取冒名顶替、虚开发票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警告,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可以将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和参保人员的医保行为的诚信纳入到社会诚信系统,利用社会的力量来预防和制约骗保诈保行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应当遵守国家和本省医药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参保人员的合法医疗权益。

结语

异地就医现在还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人们对异地就医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问题会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尖锐。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法规上入手来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完善报销政策,实现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从而最终解决我国医保异地就医存在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茅竟伟.打破医疗保险的壁垒[J].当代医学.2006年第9期.

[2] 夏韡,仝晶晶,张晓. 医疗保险异地就医问题初探[J].金融与经济.2009年第4期. [3] 桑晓璐. 我国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

8期.

[4] 张晓蓉.异地就医的管理规范[J].四川劳动保障2007年第12期.

[5] 刘玮玮, 贾洪波. 基本医疗保险中异地就医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年

第6期.

[6] 王健,周绿林.异地就医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12

篇二:2014年时势与政治论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新视点

摘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外交工作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繁重,我们要把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各项外交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我们将把准确判断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

年政治论文

社会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关键词:外交 独立自主和平发展 社会主义特色

一、赋予中国梦深刻的世界意义

习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多次阐明其国际内涵,强调“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这一重大理念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认同,赢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欢迎支持。自提出以来,不仅赢得中国人民的认同,而且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体现了超越国界的世界意义。这具体体现在其诸多特性的辩证统一上。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中国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不仅要回答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性问题,而且要在实践中解决时代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梦想,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在过去的170多年中,“民族复兴”这面大旗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族开始觉醒;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华民族开始自立;邓小平同志领导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开始自强。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接力探索、持续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中国梦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世界价值也在与时俱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顺应时代潮流,创造性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梦这一重大思想。中国梦联结过去与现在、贯穿历史与未来,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价值理念,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中国梦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通俗表达,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梦想,但它倡导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相统一的理念具有世界意义。中国梦传递给世界的核心理念是:个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国家发展基础之上的,国家发展根本上是为了人民

幸福。这种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同思想,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追求大同社会的时代反映,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充分体现;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浓厚的爱国主义情结,也深刻反映了中华儿女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可见,中国梦传递给世界的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与世界是不可分割的,中国梦与世界是相通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构成了中国梦鲜明的特征。

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梦想的价值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一方面,中华民族在实现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稳步进入了小康社会。

二、丰富走和平发展道路重要理论 习总书记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关键要看我们能否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机遇,能否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要实现中国机遇与世界机遇的对接,有三个重要环节要把握好。

一是要善于把握机遇。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如此,对整个世界也适用。

二是要大力倡导合作共赢理念。我记得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话,协作不仅仅提高个人的生产力,而且是创造新的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合作共赢,实际上就是实现中国机遇与世界机遇对接的桥梁,合作共赢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三是要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游戏的旧观念,妥善处理国际竞争与分歧。坚决反对那种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损人利己的做法。应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各国之间的竞争、分歧和摩擦。我们国家就是通过谈判协商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当然,对于那些企图损害我们利益的图谋和行径,也要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决予以挫败。

十八大报告提出,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建设和谐世界,既是中国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客观需要,也全面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对推动建设怎样一种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高度概括。

三、提出新形势下经略周边的大政方针

习主席积极倡导各国坚持同舟共济,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世界发展迈上新台阶。“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新型全球价值理念,体现了大国的使命担当。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处处闪耀着合作共赢思想理念的光辉。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就

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合作共赢思想顺应了世界相互依存的大势,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也为现代国际关系注入富有时代精神的新鲜内容。

四、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中国将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构建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有人会问,一个不断发展强大的中国,还是不是我们之中的一员?还会不会像以前那样与我们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然而中国始终知道自己的根基在哪里。当曾经与我们共同争取民族独立的朋友们还未摆脱贫困时,中国感同身受;当曾经将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朋友们还在受战乱困扰时,中国同样感同身受。中国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离开发展中国家。正像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那样,我们主张在同发展中国家交往中坚持义利并举、义重于利,这是中国外交得道多助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将继续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指导下,中国外交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服务大局,应对乱局,开创新局,取得一系列不平凡的成绩,积累起多方面宝贵经验。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探索建立和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全面深化与周边各国交往合作;大力巩固和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我们全力做好外交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推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促成一批重大经贸和能源资源合作项目,妥善处理国际经贸摩擦,切实维护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发展利益。我们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以全力开展好奥运外交、世博外交等为契机,积极宣传我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政策理念,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让国际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外交工作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繁重,我们要把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各项外交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我们将把准确判断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理论支撑。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更好地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维护和拓展我国家利益,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发展,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篇三:2016政治论文范文

2016政治论文范文

第1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政治文明作为独立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形态,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也是我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正确理解和认识政治文明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生产关系决定社会阶级关系。社会政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使社会阶级关系和体现这种阶级关系的社会制度和运行机制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文明形态,具有历史性、阶级性,进步性、民族性和兼容性五种基本特征。

当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政治文明的一种新的发展产物,他既具有政治文明所包含的内容、特征及本质,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首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政治意识。它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形成开放、民主、和谐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人民团结、政府廉洁高效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其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是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小平同志曾指出:"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党的十五大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是否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关系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第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是依法治国。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更谈不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主要为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论等,这些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显著特征,也表明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巨大的作用。

一、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1毛理论指导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国际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存在以及两种制度间的对立和矛盾,在不同政治文明间的反映,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日益加剧,国内政治文明方面存在制度优越但体制不够合理、权利真实但法制不够健全、形式多样但机制不够完善、有物质保障但发展不平衡等诸多不足,体现在现实经济生活领域表现为:国企改革一直不能取得突破,党在农村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中出现偏差,政府职级转变步履艰难,许多改革方案在执行中严重走样,腐败现象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等等。出现这些总是有多种复杂的原因。笔者认为,从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观念、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出发,在经济全面提速的同时,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经济发展是政治发展的驱动力,政治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在新的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反对脱离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是并不认为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可有可无、完全被动的地位,甚至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常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这说明若不想触动政治体制,单纯就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已经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2、近年来,我国的腐败现象大有滋长蔓延之势,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制度建设滞后,体制有缺陷。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碑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从根本上扫除腐败现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经济全球化浪潮必然对世界各方面各领域带来影响和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也面临挑战。苏东剧变表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必须重新认识和选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开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的发展道路。目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最大的政治挑战,就是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企图使我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西化"、"分化",就必须改革和调整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各方面的体制,这给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人世之后,pTO规则对各成员方面的政府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一成员要享受WTO的权利,同时这些原则、协议又要求对zhèng fǔ 部门的职能、管理法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造,增强政府改革的透明度,以保证政府为市场和企业提供公平的游戏规则。

5、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和探索,实际上已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到了议事日程,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文明观,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了研究和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文明比资本主义文明具有优越性为出发点,以一种忠诚的精神来捍卫社会主义文明,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宝贵的}S。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休。通过历史的反思,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文明不是建立在纯粹的精神理念之中,而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为基础。以这一理论逻辑为起点,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的基本内涵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文明的前进方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的根本标志是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文明的价值取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了不朽功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依据世界多样化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解决各种新问题过程中,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提出了社会文明应该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奋斗目标,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制度创新为行为

导向的社会主义文明观。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文明观的思考和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文明观,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的新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当前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物质文明搞上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体现我们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致要求,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体现。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倡导政治文明建设,是新世纪的新理念,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将最大程度地维护和巩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多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一个新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一个根本问题,从"六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十六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纳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的重要目标之一,即通过政治文明建设所实现的小康社会必须达到这样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文明建设必将大大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化、法制化建设,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任务,因此把握这一根本问题在于认识、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在实践中坚持和正确贯彻并不断改进。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的地位,源于党的理论、纲领和组织上的先进性,源于中国近现代各种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源于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的历史选择。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按照这一要求,一方面要以改革的精神深人探讨党的领导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探

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形式问题,解决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之间权力体系并轨的问题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在权力机构框架内进行的问题,使党的领导和人民执掌国家政权更好地统一起来增强实效,更有利于党领导和支持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政权管理和监督国家事务。另一方面党要按照宪法的规定,使自己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变成国家的意志,逐步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政治民主化。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它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体现着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原则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当前,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除了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种必要的机制和法律保障之外,还要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逐步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范围,使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政权意识、公民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实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翅步的重要标志,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和程序化。

在依法治国的问题上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不断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自主权划分和管理制度,健全责权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同时还要增强司法过程的透明度,让人民能够真正行使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培养人民群众的法治、法律意识,增长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使人民掌握法律的武器,并学会运用这个武器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党和国家的权力配置、运行机制和相互作用达到更为科学合理,就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党执政的方式继续完善,人民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法律法规不断完备,各种监督渠道畅通并发挥作用。

二是要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保证。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的同时,实行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结合,发挥舆论监督,拓宽监督的渠道,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并在制度和法律上加以保障。

三是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她的地位和权利范围,势必也影响着社会民主的发展程度,所以党内民主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具有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要以形成"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为进一步健全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目标,使党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应有的体现和保障,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建设。

四是要大力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公民要有较高的民主素质和现代化政治文化氛围,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和法制精神,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人人心。

五是要迅速发展基层民主二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广泛实践,要健全全民民主选举制度,不断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并适时予以监督推进基层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第2篇:试议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校务公开

高校领导班子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着、践行者,是推动基层单位科学发展的"火车头",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决定性因素。可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理由。当前有效推进基层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有多种途径,其中实施校务公开是重要因素之一。

一我校校务公开的基本情况及做法

(一)总体情况

随着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推进,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对于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形成了学校各级领导班子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局面,促使学校对于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更加具体、全面和实际,达到了"知情、监督"的目的。2016年我校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年制定了《****西藏大学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务、党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编制详细的校务、党务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明确了公开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目标,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部门。学校党委对校务公开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校行政把校务公开纳入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之中,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保证校务公开工作从组织、制度、形式、内容、程序以及执行监督等方面得到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西藏大学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组长的"西藏大学校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目前我校有12个二级学院,也相应成立了"院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纪检、监察、工会(教代会)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全力协助配合"的工作格局,认真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倡议。

(二)我校校务公开的主要做法

1校务公开主要内容

(1)学校重要决策和落实情况:主要包括学校发展建设规划、重大改革方案、重大对外合作项目;规章制度制定或修订;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及落实情况;学校议事规则和有必要公示的议事结果等;(2)人事管理:主要包括人才引进名额与条件、程序以及招聘结果;学校机构设置调整和人事调配;学校和部门定编定岗定责;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条件和选拔程序;学校各类评审委员会组****员的条件和名单;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