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诗趣阅读答案

篇一:除夕守岁诗话

除夕守岁诗话

作者﹕智真

(网路图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改年更岁,人们“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晋.周处《风土记》)。

因此,“守”有“除”与“迎”的双层含义,旧的一年至此夕而除,人们为了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就格外看重这一天,守岁迎新是中国黄历新年早就有的一种传统习俗。古人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或描述守岁情景,或感慨时序变化,或描绘祝愿祈祷,抒怀言志,各有意境,如年节本身一样绚丽多彩,耐人寻味。

相传,除夕源于古时年头岁末的祭神祭祖活动,主要包括祭拜天地、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古时黄历节气非常准,新年到,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草木复苏。

除夕习俗,基本按古例而行,主要活动有祭祀天地等敬神礼仪、贴春联、亲朋团聚、吃年夜饭、饮屠苏酒、吃五辛盘、锣鼓、歌舞、燃放爆竹等。到了晋代,除 夕夜守岁习俗已很普遍,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南北朝时有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如梁朝诗人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中写道:“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反映了一户书香门第守岁待晓的情景;梁朝诗人庾肩吾在〈岁尽应令诗〉中写道:“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百叶酒,试奠五辛盘。”

隋唐时期,除夕守岁之风盛行。唐太宗李世民写的两首著名的守岁诗,描绘除夕夜他和群臣一起迎新年,辞旧岁的情景。

一首是〈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描写冬春于交替之时,余雪将化尽,新年的梅花早早的吐出新芽的情景;一首是〈守岁〉:“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年终岁寒,冬雪消融,和煦的春风吹进宫中,阶下的梅花吐蕊盛开,清香扑鼻。

这些诗再现了唐时守岁之风,也表现出唐太宗作为开明君主,励精图治,在召示群臣之际,见到的全是欣欣向荣之意,体现出天朝一统的大唐气象。

唐代诗人董思恭在〈守岁〉诗中写道:“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描写除夕之夜红烛高照,人们满怀欣喜迎新年的场景;诗人杜甫在〈杜位宅守岁〉诗中对守岁场景也描绘的非常细致生动:“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唐代神童诗人史青五岁作〈除夕〉写道:“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梅。”诗中道出了星移斗转,寒尽春回的情景,而诗中的“催”字,透露了作者自觉时间紧迫,同时也勉励世人,岁月催人,时不我待,必须从年头就珍惜时间。

唐代守岁诗中也有一些思亲怀乡之作。因漂泊在外、客居他乡于除夕不能回家与亲友团聚的游子,此时心已飞往遥远的故乡。如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崔涂在〈除夜有怀〉中写道:“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戴叔伦在〈除夜宿石头驿〉中写道:“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这些诗歌都道出了远方游子对亲朋好友的思念。

到了宋代,沿袭唐守岁之风更盛。《东京梦华录.除夕》中记载:“是夜,禁中(宫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苏轼〈守岁〉诗中︰“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将除夕夜孩子们欢聚守岁的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他还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

年尤可夸。”这短短二十字,字字敲得响,句句有力量,明确地告诫人们,时间虽然宝贵,但是过了今年还有明年,最可怕的是虚度年华,一事无成。

因此,即使在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也应该努力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宋代胡浩写的︰“须知今岁今宵尽,似顿觉明年明日催”,也抒发了诗人对时光如流、岁月不居的人生感悟。

宋代诗人陆游在〈除雪夜〉中写道:“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描写诗人在飘雪的除夕夜,守岁到四更天,准备的喝过能辟邪的屠苏酒还没喝,又拿起毛笔在灯下写春联的情景。

明代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碨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明代诗人叶颙在《己酉新正》中写道:“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描绘冬尽春来,春满山河,梅柳吐绿,松竹婆娑,醉饮屠苏酒,欢快无穷。

明代文征明擅长诗画,在他二十五岁那年的除夕,挥毫赋诗,一方面感叹:“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

除夕守岁诗趣阅读答案

得几番除。”另一方面又记下自己的志趣,〈除夕〉:“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可以看出,诗人自勉要珍惜光阴,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除夕守夜:“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清代诗人孔尚任在〈甲午元旦〉中写道:“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形象地描述了除夕夜人们一夜不眠守岁的场面。

诗人赵翼在〈除夕〉诗中写道:“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描写诗人八十五岁时老当益壮的心情。诗人黄景仁在〈癸巳除夕偶成〉中写道:“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全诗动中取静,含蓄深沉地道出人们欢声笑语过除夕,自己却“悄立市桥”看星星的情景和心境。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除夕守岁,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演绎着人们对天地神明的敬奉和感恩;对春天来临的喜悦;渴望祥瑞降临;反思

自己所为,没做好的要在来年做好,唤醒人们的正见,回归人纯真、善良的本性。火树银花,笙箫鼓乐,古代诗人们则以其生花妙笔描绘在这除旧迎新之际,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盼。

篇二:除夕守岁

中国传统礼俗

——除夕守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礼俗或是礼制都随之被渐渐淡忘或者模糊简化。而除夕守岁作为我国民间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被或多或少地流传下来了。据目前了解到,守岁的习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已有接近两千年的历史。

晋代周处的 《风土记》记载:“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简言之,除夕守岁就是春节的前一晚终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来。而在民间,提到除夕守岁一般是指从吃年夜饭开始,而此年夜饭要从傍晚一直持续到深夜。一般来说,年夜饭是要全家人或是亲朋好友都围在一起,吃饭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一起聊聊天,说说一年到头来所发生的事情及表示对新年的展望和美好祝愿。同样地,守岁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古人曰:“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辞旧迎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而现在的除夕守岁形式是有所发展和创新的。比如说,除夕之夜,我们不光只是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和燃放鞭炮,而且会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围在一起,乐不思蜀。虽然除夕守岁的形式我们已经基本流传下来,但是除夕守岁的意义却是已经今非昔比。在古时,除夕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明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而通宵守夜,又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守岁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而今,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守岁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跟随风俗去做形式,而非真正古义的“守岁”。

于此,我们只能说是除夕守岁的传统礼俗没有被很好的流传下来,只是形式在而非真正意义的继承。但是,守岁在今天也被赋予了许多新的意义。比如说,代表团圆。受封建宗法制的影响,我们中国人很重视“家”的概念,尤其是在佳节来临之际。而因各种原因,我们现在很少的时间都能和家人朋友团聚,而春节作为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给亲人朋友团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因此,除夕之夜的守岁,也被看作是是亲人团聚最好的机会。一些奔波在外的人,为了在除夕之夜和家人一起守岁,想尽办法的在这之前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在北方很多地区,除吃年夜饭以外,家庭妇女们准备大年初一的食物也是除夕守岁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通常情况下,会在除夕之前把做饭的材料准备齐全,年夜饭吃过之

后,就要开始包饺子或是做其他食物的时候了。此外,在新年钟声敲响前后,家家户户会燃放烟花爆竹,街上灯火通明,热闹如白昼。

除夕守岁作为春节必不可少的重要礼俗之一,对现在的影响十分深刻。随着世事的变迁,现在的守岁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是不变的。守岁流传至今,我们已经习惯把除夕定为团圆的代名词。让奔波在外的人们都朝着家的方向赶,只为能在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听屋外爆竹声响,享屋内其乐融融。

我想,除夕守岁不能仅限于是作为一种传统来继承,而是不断发展创新,注入新时代的气息,让更多的炎黄子孙真正了解到除夕守岁的意义,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来,而不仅仅只是表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人们对传统礼俗的认识,更好的将优良传统发扬广大,走向世界。

参考网站:新浪爱问http://iask.sina.com.cn/b/14605419.html

眉山日报http://msrb.newssc.org/html/2009-01/17/content_405805.htm

篇三:2011-2012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二单元测试卷

听力训练营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同一项活动在不同的民族、地区也会各具特色。认真听短文,你了解到什么?

1、苗族龙舟水手与汉族划桨方式不同处在于穿戴反映出苗族赛龙舟的古老意义: 。

2、赛龙舟是一项动。

3、除了苗族,我国其他地区也有赛龙舟的习俗,如

基础工作室

一、生字集合 1、读读写写

fěi cuìfēng zhēngbiān pào sì miàojiǎo zi

( )( )( ) ( )( ) 2、找出并改正错别字

洪堂大笑( ) 赞叹不己 ( ) 素然起敬( )峰拥而至( ) 3、填入不同的“huì”

( )议 彩()智()()集 4、同字不同义

胜:A.超过,占优势 B.优美的 C.尽 D.能承受

(1)日出江花红胜火( )(2)美不胜收( ) (3)名山胜景( ) 二、遣词炼句 1、巧填词语

山 岭山 岭歌 舞 歌 舞

无 无无 无 天 地 天 地

2、选词填空

试图 企图

(1)许多( )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2)敌人( )从刘胡兰的口中得知党的机密,真是白日做梦。

夸张 夸大

(1)后果没那么严重,你不要( )事实。

(2)藏戏面具运用象征、( )的手法,使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3、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仿写句子

(1)北京( )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2)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 )生活再苦,感觉( )是甜的。 三、篇章记忆

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 ,课文按 顺序介绍了北京春节民俗。其中,对除夕的介绍中有这样一段精彩描写:“除夕夜家家灯火 ,不许

,鞭炮声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 , 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这几句话,我体验到

2、“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这句话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我可以用这种方法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学楼:3、通过阅读《藏戏》一文,我了解到藏戏的主要特色:戴着面具演出、没有、 一部戏可以演出 。我还知道一些地方戏曲,比如河北梆子、 、 ??

阅读小天地

一、精彩回放

《和田的维吾尔》节选

和田沙漠地处(chǔ chù)大漠边缘,那恶劣(liè lüè)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 )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

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1、划掉错误读音;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照着写一写。

3、读这段话,我深深体会到维吾尔人这样的性格特点: (二)文海拾贝

《除夕夜的年夜饭守岁酒》节选

除夕的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是具有祈望将来,迎接新年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欢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细说。在上海的风俗中,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

年夜饭的莱肴,上海人很讲究好名堂。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果类中的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语说:“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还要吃些芋头即芋艿,上海人有谚语说是:“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另外,吃豌豆,因为豌豆又名安乐菜,和长生果之类,同样都是很吉利的名称。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除夕之夜的吃,在年夜饭之后,饭莱虽撤去,但守岁酒和果品之类却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关于守岁酒,唐人诗中有首《守岁》,表达了一年又将伊始的辞旧迎新之情:“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旧俗在除夕子夜时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接灶就是把灶神从天上接回家来。届时,家里男主人换衣服,上供物,焚香燃烛于灶前。接灶完毕,家中主人亲自关上大门,门上贴有“封门大吉”的红纸。这时实际上已是年夜结束了。待到拂晓鸡鸣时,换贴“开门大吉”红纸,家家赶紧燃放起爆竹,“蓬啪!”“劈里啪刺,劈里啪刺??”响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

1、选文按顺序先后介绍了上海人家年夜习俗,包括 、 、、

、 等。其中,对 的介绍最详细,列举了

、、、 等,还引用了两句俗谚。民间俗谚生动形象,我也知道一些(写出两条)

2、读划线部分,理解成语“无稽之谈”:3、关于“守岁酒”,文中引用了唐诗《守岁》。有关新年(或其它节日)的诗词,我也积累了一些。这是其中一首:

思辨巧言堂

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不仅让我们自己赞叹,也吸引着众多外国友人。如果一位外国朋友请你做导游,为他介绍我国的民族风情,你打算怎么说?

我: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都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外国朋友(笑):哦?那一定是很美的!能为我介绍几朵,让我领略它们的风采吗?

我:

作文起跑线

以下主题任选其一

一、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以及课外阅读、调查,我们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了更多的了解。节日习俗、特色生活、民族艺术??其中一定有你很感兴趣的吧?拿起笔,把你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提示:运用我们学过的各种方法,会使作文表达更清楚、更生动)

二、我们每年都经历好多节日,比如传统的春节、端午??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更有举国同庆的国庆节;我们也总有自己的方式度过一个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节日活动,完成一篇习作。一定要注意写作顺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