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全文

篇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蓝图出炉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蓝图出炉 将着力构建兰州新区等三大战略平台 重点推进

六大工程

发布时间:2014-05-23 14:32:0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省委、省政府日前正式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这份宏伟建设蓝图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推进我省与中亚西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

《方案》从交通、能源、产业、经贸、文化旅游、对外合作、民间交流等多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划,并明确了牵头部门单位,以期推进甘肃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把甘肃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

发展目标:向中亚西亚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值20%以上

《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我省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能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

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进一步提升兰(州)白(银)、酒(泉)嘉(峪关)、金(昌)武(威)、平(凉)庆(阳)、天水、定西、张掖、敦煌等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能力,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按照近期2-3年打基础、攻难点的目标,预期实现向中亚西亚进出口额占甘肃省进出口总值20%以上,直接投资、开展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

交通支撑:开辟兰州、敦煌直飞中西亚国家航线

以沿线节点城市为支撑,把兰州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陆路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加强与中亚西亚国家的点对点连接和直达交通,加快建设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枢纽编组站、谋划建设西亚欧大陆桥国家列车编组站,适时开通兰州至中亚、俄罗斯、欧洲货运定期班列,增强货物运输、换装和通关能力。积极拓展国际航线,开辟兰州、敦煌直飞阿拉木图等中亚西亚国家的航班及货运航线。

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甘肃段通达能力,尽快建成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州至宝鸡客运专线,早日开工建设张掖至兰州增建三四线,为我省和东中部地区扩大向西开放提供快速通

道。加快能源战略通道建设,争取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三期工程,在我省建立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基地。

经贸交流:争取设立面向中西亚的自由贸易区

鼓励省内企业在石油钻采和炼化设备、数控机床、电子产品、农产品等方面扩大出口,加强在中亚西亚及沿线国家的生产销售合作。组织优势企业赴中亚西亚国家举办产品和技术推介会,鼓励各类出口企业在我省设立国际贸易分支机构和生产基地,开通中亚西亚数据业务。

支持金川公司、白银公司、酒钢集团等大型企业及地勘单位参与中亚西亚国家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建立境外原料基地或加工基地。进一步拓宽技术劳务合作渠道,建立面向中亚西亚地区的劳务培训、输转基地。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争取设立面向中亚西亚的自由贸易区。以兰州铁路货运中心站、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公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建设兰州国际港务区。争取将嘉峪关机场列入国家口岸开放规划,加强马鬃山口岸恢复通关磋商工作,争取早日复关开放。

产业对接:把甘肃建成国内最大铀储备及后处理基地 充分发挥我省产业优势和潜力,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轻工建材、民族用品等产业的对接合作。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和有实力的企业。

在中亚西亚、中东投资现代农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强与中亚地区在沙尘暴预防和尘源地生态治理、荒漠化监测和防治等方面的合作,与有关国家开展荒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草原湿地保护等生态项目合作,开展风能、太阳能技术交流和培训。

鼓励我省装备制造业优势企业与中亚西亚、中东欧国家开展各种产品和技术合作,加快兰石集团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努力扩大石油钻采炼化设备出口,在境外合作建设生产销售基地。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参与中亚西亚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探索在境外建设新型建材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以清真食品、民族工艺品等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利用中亚丰富铀矿资源,加快发展核电、核燃料生产、后处理以及核技术应用等产业,把甘肃建成国内最大的铀储备、转化、浓缩及后处理基地。

区域发展:将兰州白银打造成经济新增长极

着力推进经济新增长极工程,加快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扩大开放,加快兰州和白银重要支点城市发展,打造以石化有色冶金为核心的中部产业群、以黄河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旅游区、以兰州为枢纽辐射带动周边的物流集散基地,形成向东承接产业转移、向西扩大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建设河

西走廊开放型经济交融带,积极推动酒泉、嘉峪关与哈密、吐鲁番共建资源性经济合作区。推进陇东南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建设。

人文交流:实施《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西进工程 充分发挥我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抓好文化软实力培育。以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平台,创建敦煌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积极开展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交流,扩大对中亚西亚及中东欧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出口。鼓励支持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与中亚西亚、中东欧进行合作,在敦煌建设中亚西亚民俗民间产品一条街,争取敦煌文化产业园等升级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扩大文化旅游合作,实施好《丝路花雨》舞剧、《大梦敦煌》等国家级文化艺术精品剧目西进工程,扩大《读者》在海外发行量和影响力。每年在中亚西亚国家举办一次“甘肃文化旅游周”活动。争取国家支持我省与丝路沿线国家互送旅游团队和出境旅游,力促世界旅游组织在敦煌设立培训基地。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以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吸引中亚西亚国家学生来甘肃就读,扩大留学生规模,争取在兰州建设中亚西亚国家研究中心、阿拉伯语教育基地等文化

篇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我省扶贫攻坚进程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交通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省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充分发挥甘肃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作用,增强交通运输对我省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的支撑能力,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举全省之力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公路、铁路、民航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3.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00公里,二级公路7491公里,农村公路12.07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2.43公里/百平方公里,所有市州和48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所有乡镇和70%的建制村通

沥青(水泥)路;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811公里,其中高速铁路798公里,铁路网已覆盖12个市州;民航建成金昌、张掖、夏河3个机场和兰州中川机场二期工程,全省通航机场达到8个,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正式成为国际航空口岸,现有国际国内航线近100条。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交通网络互联互通的要求相比,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交通网络化程度低、覆盖范围小、路网转换不够便捷高效、可进入性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覆盖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交通骨干网络和适应“走出去”的国际化物流中心还没有完全形成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及我省“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等重大战略部署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按照攻坚突破、提速升位、互联互通的总体要求,立足甘肃作为西北交通枢纽和向西开放大通道的战略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坚持基础优先的战略取向,以建设公路、铁路、民航骨干网络为重点,加快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省际主要出口公路、口岸公路、旅游交通网络和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建设,谋划建设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货运班列编组站,开辟兰州、敦煌直飞中亚西亚国家的航班及货运航线,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四通八达的现

代化立体交通骨干网络,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建设目标。

集中力量开展“6873”交通突破行动,即: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建设5000亿元、铁路建设3000亿元、民航建设400亿元),建成公路、铁路70000公里以上(公路67000公里、铁路3400公里),实现全省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开通3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发展不足的问题。

——公路畅通突破目标。全省骨干公路网全部建成,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省际出口公路畅通、口岸公路畅通。

——铁路连通突破目标。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高速铁路基本建成,打造以兰州为中心的国际化、现代化铁路综合交通中心,构建兰州、白银、武威、金昌、张掖、定西、天水等城市同城化格局,形成发达完善的快速铁路运输通道、现代物流运输通道、文化传承旅游运输通道、保障有力的安全运输通道。——航路开通突破目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重要节点城市航线开通,与国内省会城市和重要旅游、商贸城市航线直通,实现市州民航全覆盖、县级城市单元覆盖率达到85%。

(三)主要任务。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道建设。立足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区域空间布局的要求,围绕兰(州)白(银)、酒(泉)嘉(峪关)、金(昌)武(威)、平(凉)庆(阳)、天水、定西、张掖、敦煌等重要节点,超前谋划,加快建设横贯全省东西向的国际化陆桥大通道和南北向的运输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

(1)公路畅通建设任务。到2020年,建成公路总里程669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7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300公里)、普通国省道11287公里(普通国道443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8000公里、比重达到80%以上;普通省道6857公里,三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4000公里、比重达到80%以上)、农村公路51596公里(建制村通畅工程30457公里、路网改造工程21139公里)。

——高速公路。加快实施G7京新高速白疙瘩—明水段、G7011十天高速大石碑—天水段、G75兰海高速临洮—渭源—武都段、G3011柳格高速敦煌—当金山段、G1816乌玛高速景泰—中川机场段和中川机场—兰州段(兰州中通道)、G69银百高速甜水堡—罗儿沟圈段、G8513平绵高速平凉—天水段和武都—九寨沟段、G85银昆高速彭阳—大桥村段、G0611张汶高速张掖—扁都口段和赛尔龙—郎木寺段、G1816乌玛高速合作—碌曲段等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兰州北绕城东段、新城—永靖、金昌—阿拉善右旗、肃州—航天城、两当—徽县、双城—达里加、北山—武威—仙米寺、打扮梁—庆城、庆阳—平凉

四十里铺、静宁—庄浪、白银—中川机场、正宁—榆林子、临夏—积石山、卓尼—合作、灵台—华亭、张家川—天水、会宁—通渭、尕秀—玛曲、舟曲—迭部、肃北—阿克塞、张掖—肃南等具备省际通道功能和通县功能的省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普通国省道。重点推进G312、G316、S301等瓶颈路和断头路建设;积极实施G247、G341、G345、G567、S209、S215等调整新增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加快推进通乡连镇普通国省道建设;优先支持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干线公路网断头路、出口路、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和金塔核技术产业园连接线建设;继续同步实施危桥、涵洞、安全防护等路网结构改造工程,不断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农村公路。加快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为交通扶贫攻坚主战场,实施农村公路建制村通畅工程三年大会战,到2017年实现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进一步加快“三路一危”(断头路、瓶颈路、年久失修路以及危桥)改造,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为群众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的公路运输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

——省际主要出口路。着力打通甘陕、甘川、甘青、甘新、甘蒙、甘宁省际公路运输大通道,到2020年,新增省际主要出口70个,其中高速出口20个、普通国道出口25个、普通省道

篇三:甘肃省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调研

“反弹琵琶”奏金曲 甘肃省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调研 甘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被称为古丝绸之路的锁钥之地和黄金路段。

对于甘肃来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黄金期,那就要打开西部之门,将西部地区转变为改革开放的新前沿,通过向西开放、与世界对接,使西部地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要素,在互联互通中实现互利互惠。

甘肃提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比较优势,做好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抓好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3大战略平台建设,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提供支撑。

关键词之一:谋篇布局

甘肃要充分发挥通道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做好做足“发展”与“保护”这篇大文章,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甘肃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战略定位,一个基本的考虑就是融入国家外交和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甘肃独特的优势和条件,更好地借助外力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当前,甘肃至少有5方面的发展优势:

首先是通道区位的优势。古丝绸之路横贯甘肃东西全境

1600多公里,历来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也是我国与亚欧各国能源、通讯传输的必经之路,“黄金通道”的优势十分明显。

二是资源禀赋的优势。甘肃不仅拥有矿产资源优势,还拥有文化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能源资源优势、科技资源优势,在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创新的力量。

三是人文地缘的优势。甘肃同中亚、西亚各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渠道不断拓展、友好关系日益密切,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不断加强合作交流的基础良好。

四是战略平台的优势。甘肃现在拥有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3大战略平台。其中,兰州新区2013年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62亿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去年实施项目329个、完成投资293亿元;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祁连山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两江一水”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正在陆续实施,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依托和强劲支撑。

五是产业基础的优势。甘肃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化工业、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同时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化产业合作方面潜力巨大。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甘肃编制了《“丝绸之路经济

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发展思路及布局??围绕“一大战略”、构建“三大平台”、实施“六大工程”、强化“八大节点”、实现“五大目标”,即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这一战略,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和战略平台建设“六大工程”,强化并提升兰(州)白(银)、酒(泉)嘉(峪关)等“八大节点”城市的支撑能力,努力实现“建设丝绸之路黄金通道、向西开放战略平台、经贸物流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和人文交流桥梁纽带”的“五大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沿线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甘肃必须一手抓转型升级,一手抓生态治理,真正做好做足“发展”与“保护”这篇大文章。

关键词之二:转型升级

承接产业转移要“挑三拣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须因地制宜。培育新兴产业,突出产业融合,以转型谋划发展,甘肃还须“快马加鞭”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和积累,甘肃已步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以转型谋跨越、奋力赶超的关键时期。纵向比,甘肃近年来确实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横向比,甘肃的“家底”并不“好看”??2013年,甘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国倒数第一,人均GDP全国倒数

第二。

基础薄弱的甘肃,靠什么去赶超?甘肃的思路是,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东风,在做牢做实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转型升级,通过互联互通能力的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为此,甘肃以完善综合交通、能源通道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建设。目前,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州至宝鸡客运专线,兰州至张掖铁路三、四线,连霍高速改造等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新亚欧大陆桥国家列车编组站、兰州及敦煌直飞阿拉木图等中、西亚国家航线正在谋划中。此外,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西气东输管线、油气管道等能源战略通道已初步形成。

然而,甘肃不甘于只做“通道”,还要在“通道经济”上有所作为。

甘肃是国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全文

家确定的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之一,但甘肃不是简单地承接产业转移,而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挑三拣四”中承接、在承接中“提升”。

甘肃的工业结构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特征明显,但甘肃的生态承载力有限,这决定了甘肃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不仅要做到“清洁引进”,更要从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薄弱环节入手,把产业的承接转移与改造提升结合起来。据统计,在近两年工信部与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产业转移对接会上,有超过2000亿元的产业项目被拒之门外。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甘肃正努力构建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甘肃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六成;同时,甘肃又“十年九旱”,70%的耕地是山旱地。农业结构不调整,全面小康就是一句空话。甘肃从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入手,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挖潜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为此,甘肃因地制宜地着力培育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循环高效农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以优质林果为主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以及以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甘肃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为近年来同期最快增速;农民现金收入达到3092元,同比增长13.01%,增速居全国第七位。

长期以来,甘肃工业发展依赖于石化、有色、冶金、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