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同义词

篇一:文言文中考

中考文言文考查知识点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同义词多音词

同义词归纳

第一人称“我” 吾,余,予,仆(谦称),寡人,朕,孤,臣

第二人称“你” 汝,子,君,卿,若, 尔, 公, 公等

掌握虚词“而、则、乃、若、且、虽、然、乎、焉”的意义与用法。

“而”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也”等,也可不译。如: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表示承接关系,译作“然后”“就” 。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水落而石出

3.表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敏而好学。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②朝而往,暮而归

(二)用作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如: ①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②俄而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环而攻之而不胜(第一个“而” 表示承接,第二个“而”表示转折)

2.弛然而卧(表修饰)

“则”

(一)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承接关系。说明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

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3.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如:

①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②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

(二)“则”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非死则徙尔 (副词,就是)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连词,那么)

“乃”

(一)“乃”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如: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

①久而乃和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二)“乃”用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三)“乃”用于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副词,才)

2.乃大惊 (副词,竟然)

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副词,才)

4.乃重修岳阳楼(副词,于是)

5.陈涉乃立为王 (副词,于是,就)

“若”

1.“若”用作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如:

①若毒之乎?(你)《捕蛇者说》

②更若役,复若赋…… (你的)《捕蛇者说》。

2.“若”有时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如: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3.复音虚词 “若夫、至若” 为句首语气词。用于引起下文,意思近似“像那”“至于”“又如”。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4.“若”有时用作动词,译为“如同”、“像”。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若”有时相当于“如”、“比得上”,如: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

“且”

(一)“且”用作连词。主要有三种情况:

1.表递进关系,译为“况且、而且”。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并列关系,如:河汉清且浅(《古诗十九首》);

3.表让步关系,译为“尚且”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二)“且”用作副词,主要有两种情况:

1.译为“将要” “将近”,如:

①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

2.译为“姑且、暂且” ,如: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虽”

“虽”用作连词,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虽”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②虽不能察 ,必以情。(《曹刿论战》)

“然”

1.“然”用作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

2.“然”用作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3.如: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然”作词尾,译作“……的样子”

如: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然”还可译为“对的”“正确的”。如:

①吴广以为然

②不以为然

“乎”

1.“乎”用作语气助词 。可表示各种语气。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示疑问语气 )

②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表示感叹语气)

2.“乎”还可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如:

①颓然乎其间者

②悠悠乎与灏气俱

3.“乎”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可译为“在”“对”“对于”。如: ①今虽死乎此……叫嚣乎东西……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焉”

1.焉”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2.“焉”用作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疑问语气) 《曹刿论战》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肯定语气) 《愚公移山》

3.“焉”用作代词,相当于“之”。如: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它,代这篇文章)

②时而献焉。《捕蛇者说》(它,代蛇)

4.“焉”用作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

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中考例题分析

1.【2008年淮安卷】下列四项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008年连云港卷】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不以千里称也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胜晋于河雍

C.子释之,不谷知之矣/闻寡人之耳者

D.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欲言,无可进者

3.【2008年泰州卷】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4分)

(1)不知所之( ) (2)皆以为得实( )

(3)上下皆怪之( ) (4)微使君之赐( )

(1)之:到……去;

(2)以为:认为;

(3)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4)微:非,(如果) 没有。

4.【2009年扬州卷】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5.【2009年无锡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谁说人心、风俗的淳厚,现在不如古代呢!(句中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若”译作“如”或者“比得上”)。

6.【2008年镇江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句中“之”用作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者……也”是表示判断的固定结构)。

篇二:励志_常识_以艰苦奋斗为荣

本文由 juhsieth 贡献 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讲稿之八(1) 同学们,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边听音乐, 边看图片,想一想 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教师边放《南泥湾》的曲子,边投影南泥湾 大 生产的图片) (听罢)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南泥湾) 同学们知道南泥湾的故事吗? (请学生回答) 教师综述: 南泥湾位于延安南 45 公里处,方圆百里。1941 年,抗日战争 进入 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敌人打起了消耗战,加之国民 党反动派极力奉 行反共政策,调动几十万大军,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 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企图困死解放区的 军民。当时形势十分严峻,曾 经达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 有鞋袜, 工作人员没有被盖”的境地。根据地军民在中央的领导下,开展了以 生产自救为 目的的大生产运动。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 遵照“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 给保卫党中央”的指示开赴荆棘丛生、 野兽出没的“烂泥湾”在短短的三年内,三五九旅发 扬了“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的 陕北好江南” 。至 1944 年,南泥湾开荒种地面积达 26.1 万亩,粮食 产量为 3.7 万石, 牛 1200 多头,猪 5624 头,羊 1.2 万头,上交公粮 1 万石。大生产运动,彻底粉碎了敌 人企图困死解放区军民的阴谋,并 为抗日战争最后夺取胜利做好了准备。 在中国革命斗争 史上,我们还可以追溯到井冈山时期。那时是党 1 和红军艰难创业的起始阶段,敌人在军事上频繁“围剿” ,经济上严密 封锁,斗争十 分残酷。红军生活极其艰苦,吃的红米饭南瓜汤,缺衣 少药,武器很差。我军将士以惊人的 革命毅力和吃苦精神,一次又一 次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保卫了根据地。 举世闻名的长征, 广大红军指战员走过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沼 泽,翻越高寒缺氧的皑皑雪山,克服种种难以 想象的困难,行程二万 五千里,胜利实现战略大转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 在抗 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一把炒面一把雪” ,同朝鲜人民一道 浴血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 的美国侵略者。 在上甘岭战役中, 敌人在 我仅仅 3.7 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了 190 多万发 炮弹和重磅炸弹, 山头 被整整削低了 2 米,指战员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但仍以顽强的斗 争 精神,坚持战斗 14 个昼夜,夺取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艰苦奋斗不仅是我党我军克敌至 胜的

法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商朝末年,周的势力逐渐强大,商政权受到了 威胁。暴虐的商纣 王就把西伯侯姬昌(后来的周文王)骗至朝歌后,将其囚禁起来,这 一 关就是 7 年。在 7 年中,身为阶下囚的周文王矢志不渝、苦心钻研, 著成了震惊中外的千 古奇书——《周易》 。这就是被后人称颂的“文王 拘而演周易”的故事。 《周易》中有这 样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从此, “自强不息”就代表自主、自强、坚忍不拔, 奋斗不止的 精神, 激励后人在再黑暗, 再艰苦的环境中也要奋发有为。 清华大学, 就以 “自 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 有一本古书叫《尚书大禹谟》 ,书中有一句话叫“克勤于 邦,克 俭于家” 。古代的圣贤都是这样做的。大禹致力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 2 而不入。尧特别关心老百姓,认为有人挨饿受冻,是自己勤奋工作不 够而造成的。古代 圣贤的生活都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 米饭,喝野菜汤。因此,尧、舜、禹都赢 得了当代百姓的拥戴和后人 的敬仰。 除此之外,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悬梁刺 股等故事, 都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民族。 古人讲“历览前贤国 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一历史规律告诉 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队伍,如 果不提倡艰苦奋斗,不艰 苦创业,满脑子金钱万能,贪图享乐,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这支队伍就没有不衰落、没有不垮台的。素以能征善战著称的满清女 真“八旗兵” ,曾在 短短几十年内不仅完成了我国东北地区的统一, 且迅速挥师入关, 而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 一个强盛的封建帝国。但随 着时间的推移, “八旗子弟”终日沉湎于轻歌曼舞,锦衣玉食 之中,最 后走向堕落。成为纨绔、低能的同义词。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起义队伍,前期由于 坚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 虽几经挫折,却越战越强,苦战 18 年,终于占领北京城,给明王 朝以 沉重的打击。可是,由于放松了警惕,随之而起的是享乐思想的日益 滋长,许多起义 军将领和士兵开始贪图安逸、追求奢侈糜烂生活、军 队作风败坏,军心涣散,军纪松懈,结 果在内外敌人的夹击中, 不堪 一战, 迅速走向崩溃。 历史学家郭沫若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叫 《甲 申三百年祭》 , 1944 年 3 月 19 日在重庆 于 《新华日报》 上发表。 这一 天正是 300 年前李自成攻下北京的那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文章记述了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胜利走 向失败的过程和原因。当时在延安 的毛主席,视郭沫若的文章为瑰宝,大加赞赏

,把它列为 整风重要文 3 件,让全党的干部和党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在给郭沫若信中指出: “我 们把它当整改 文件看待。 小胜即骄傲, 大胜更骄傲, 一次又一次吃亏, 如何避免此种毛病, 实在值得注意。 ” 1949 年 3 月 23 日, 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 出发前, 毛主席兴 奋地对周恩来说: “今 天是进京的日子, 不睡觉也高兴。 今天是进京 ‘赶 考’ 嘛! ” 周恩来笑着接话题说:“我 们应当都考试及格,不是退回来。 ” 毛主席说: “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我们都希望考个好 成绩。 ”在进京的路上,毛主席又想起了《甲申三百年祭》 ,不禁感叹: “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 2002 年 12 月 6 日,党的十六 大刚刚闭幕,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 书记处的同志,一起到西柏坡。回顾中国革命的艰苦奋 斗史,重温毛 主席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 。 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那么,为什么我们今天在 现代化建设取得世界上瞩目的伟大成就 之时, 还要提出艰苦奋斗呢?因为胜利成果越大, 头 脑越要冷静,做 事越要理性。人无远虑,必有近患。忧患意识不能丢。 从我们的基本国情 看是: 人口多、 底子薄、 资源少、 经济落后; 几千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城镇大量的 “低 保” 和失业人员; 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收 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继续增大; 生态环境, 自然 资 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的弱 势还相当明显,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处于非常落后的位置,我国面临发 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所占优势的重重压力, 想要与其竞争和斗争 中“突破重围”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难度大、任务重、困难 多。 特别是目前党内存在着严重的奢侈浪费现象,一些党员干部背离党的 4 宗旨,背离艰苦奋斗的精神,专横跋扈,高高在上,目无党纪国法, 沉溺于物质享受、 肆意挥霍浪费,甚至还堕落到贪污受贿,公款赌博, 嫖娼、包养情妇,败坏党风,影响党在 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弘 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骄奢淫逸的作风,在现阶段有着重大 的现实 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然,在不同的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艰苦奋斗 有着不 同的使命,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挖野菜也 当粮” “自 己动手开荒种地,纺纱织布” “爬冰卧雪,南征北战” “新 、 , , 三年、旧三年,缝缝补 补又三年” ,就是我国革命不同时期艰苦奋

篇三:2015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终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5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终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 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 4、 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天净沙·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子是: ,

,。 6、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生活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就象《论语》中孔子所说的 , 。” 7、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矾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的美景。 8、药虽苦,但是只有苦药才能治病;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我们的行动有好处。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 ”。 二、 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1分) 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3分)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1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的一项是( )(2分)

A.蜷曲(quán) 攥.着(zán) 并蒂.(dì)玲珑剔.透(tì)

B.偌.大(ruó) 收敛.(liǎn)枯涸.(hé)头晕目眩.(xuàn)

C.须臾.(rú)乌桕(jiù) 刹那(shà) 仙露琼浆.(jiāng)

D.诋.(dǐ)毁宽恕(shù) 稽首(jī)盘虬.卧龙(qǐu)

1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B、他身上优点很多,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是问心无愧....的。

C、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

D、36岁的邓肯依旧很刻苦的进行练习,无论是投篮还是对抗,他都一丝不苟....的对待。

1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B、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C、“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C

A、通过这次消防演练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B、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C、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的记录,精心的收藏。

D、王小露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14、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件衣服的质量水得很”和“水是生命之源”,这两句中的“水”的词性是相同的。

B、“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句话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C、把“《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这句话缩写成最简洁的句子是“《西游记》是一部小说。”

D、“他目不转睛的看着黑板。”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15、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信任是 友谊之蜜的花朵,理解是 心灵的桥梁。

②羡慕不是奋斗的同义词, 不是 的代名词。

A、酝酿 沟通 追求 盲从B、酿造 交流 盲从 追求

C、酝酿 交流 嫉妒 竞争D、酿造 沟通 嫉妒 竞争

1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走一步,再走一步》:撷取生活中亲历的一件小事,阐发深刻的道理,只要把大困难分解开来,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胜利。

B、《在山的那边》:“山”和“海”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大海象征困难,群山象征一个个理想,用爬山象征艰苦奋斗。

C、《贝壳》:由小小的贝壳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文眼是“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D、《紫藤萝瀑布》:借对一树茂盛的紫藤萝花的描写,启示人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中航行。

17、语文实践活动(4分)

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

【材料一】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三】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我选材料三,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探究结果: 。

活动二: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就显真情;按需点菜,亦显热情; ,尽显文明。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7~18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19、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名著阅读拼盘。(5分)

20、下列关于《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相关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伊索寓言》的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狼和小羊》、《龟兔赛跑》、《掩耳盗铃》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伊索寓言》。

B、《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 “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C、《繁星》《春水》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它们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

D、《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蚂蚁和蝉》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对人们有教育意义。

21、阅读下面的《繁星》《春水》选段,回答后面问题。(3分)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么?

这首小诗表达了作者对母爱怎样的一种理解?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1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 虽有至道 (2)不知其旨也..

(3) 然后能自反也(4)学..

23、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厚德载物同义词

)(2分)

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 ..

C、教然后知困D、教然后知困 ...

2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5、读完课文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3分)

(三)阅读说明文《地震云》完成25-28题(9分)

地震云

①“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的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据目测估计,地震云高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②地震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③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1周以后有地震;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三天以后有地震;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

④据气象观测报道,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会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是当地可能发生有感地震的预兆。这种云的垂直方向,大体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

⑤例如,1976 年7 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了7.8 级强烈地震,在7 月27日傍晚,日本真锅大觉教授发现天空出现了一条异常的长长彩云,并用相机拍摄下来。后经研究,这种异常的长条云,就是唐山地震的前兆——地震云。

⑥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云,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地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而准确预测、预报地震更是世界性难题。

2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地震云”,它是指地震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带状云。

B、日本真锅大觉教授从拍摄到的地震云中断定我国唐山将发生强烈地震。

C、第③段采用“总—分”式结构,介绍了地震云的种类。

D、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7、第④段“这是当地可能发生有感地震的预兆”中的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

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6年我国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死伤人数近5万人。

材料二: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24.2万人。

材料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伤亡人数40多万人。 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2分)

29、雅安地震发生后,当地很多学校受损严重,为圆灾区孩子的“求学梦”,学校举行了捐款活动,小明家庭条件优越,却拒绝捐款,你应该怎样劝说他?(2分)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2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