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联动机制实施方案

篇一:三社联动方案

为确保我市临渭区杜桥社区“三社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内容

为了深入贯彻13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关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目标,面向相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在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评选的基础上对优秀项目创意进行奖励,同时根据一定原则和要求对获选实施相应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给予资助和能力建设支持,借此培育一批优秀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优质公益服务项目,同时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深层次参与公益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市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一)发现社会需求,培育公益项目。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现和整合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普遍惠及但广大民众迫切需要且普遍欢迎的公益服务项目,有效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换,逐步拓展公益服务的半径和内涵,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扶持社会组织,促进专业成长。通过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建立在明确的业绩追踪、组织

目标和工作情况评估基础上的资助,同时在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品牌推广、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培育扶持一批有能力、讲诚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三)提高资金效益,节约社会成本。通过将公益慈善本身作为一种资本投入方式,引导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更好地将资金投入公益领域。同时,通过实行项目化服务和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促使接受捐助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高度重视财务配置、经营效益和长期公益目标的达成,切实提高公益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有效节约社会成本。

(四)推动全民公益,激发社会创新。通过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逐步推动全民公益。同时,将“公益慈善”与“商业智慧”理念有效结合,改变传统被动的慈善公益理念和模式,创新性地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力量以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激发社会创新。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渭南市公益创投活动领导小组。由任组长, 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民政局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总

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工商联、广播电视台、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等单位负责人。

四、工作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助主办单位协调新闻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扬公益慈善理念,为创投活动顺利进行营造良好氛围。

市民政局(以下称“主办单位”):作为主办单位统筹协调创投活动。具体负责制定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保证公益创投活动顺利开展。

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活动相关经费及资金绩效评估和监管工作,并协助做好获选项目绩效评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工商联:负责组织发动企业参与公益创投活动。

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组织动员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并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广播电视台:负责设立专门栏目,对公益创投活动进行全过程报道,对公益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

市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及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局):负责引导、组织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公益人士和社区居民参与公益创投活

动,协调社区及相关单位确保获选公益项目落实。

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负责推动市慈善会冠名基金和其它基金与公益项目对接,并协助做好创投相关工作。

具体承办创投活动的社会(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三社联动机制实施方案)组织(以下称“承办单位”):按照主办单位要求具体负责公益创投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对项目进行考察、监管和评估,并为获选实施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能力建设支持。

五、活动规则

(一)创投主体

申报和实施公益项目的主体是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其它单位和个人。其它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公益项目创意须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并以其名义申报方可获选实施,否则只能获评为优秀创意并获得相应奖励。

(二)项目内容

参加创投的公益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捐助和政府资助应符合相应资金使用范围,并确保全部用于项目运作和持续发展所需。根据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次创投活动资助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为老服务类。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助残、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独居和纯老家庭的结对关爱、心理关怀,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老年人的维权和文化活动以及其它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服务。

2、助残服务类。主要包括孤残儿童照料服务、残障人士康复服务、技能培训和就业扶助、社会融入辅导以及残障人士家庭支持、文化娱乐团队建设等服务。

3、青少年服务类。主要包括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青少年帮教、社区少年儿童课外教育以及渭南人子女助学帮困等服务。

4、救助帮困类。主要包括对支出性贫困家庭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帮扶,以及为其它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提供帮扶支援和志愿者服务等。

5、其它公益类。主要包括为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提供资助和公益性服务,以及其它有助于宣扬公益理念、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公益项目。

(三)项目要求

1、社会需求广泛性:项目所涉及的社会需求具有广泛性,在项目实施区域乃至渭南范围内有一定比例的人群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

篇二:构建三社联动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三社联动” 创新社会管理

来源: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时间:2012-12-13 17:14

中共太仓市委 太仓市人民政府

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简称“三社”)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江苏省太仓市通过建立和完善“三社联动”机制,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努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实践,促进“三社”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加大“三社联动”五大基础平台建设力度。

一是夯实社区基础平台。按照苏州要求市级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的标准,做好扩容提档。今年新建12个城乡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和15个农村新型社区工作站;通过深化“政社互动”实践,进一步加强基层自治建设,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决策和监督社区重大事务的权利;通过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社区物业、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参加的社区管理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服务需求和管理问题、第一时间跟进服务、解决问题。

二是重点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5月份正式运行,中心机构设置分为“一室四部”,即办公室、项目开发部、能力督导部、联合管理部和公益组织孵化部。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事务和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项目开发部负责公益项目的开发和组织公益创投,能力督导部负责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和入驻社会组织的管理,联合管理部由8个“联合型”社会组织选派人员入驻,负责对所属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并配合登记机关开展对社会组织监督检查。公益组织孵化部由宣传部、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单位派驻,负责发展公益事业、培育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今年10月份,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公开向社会招募10个社会组织入驻,给其免费提供必需的办公设施、扶持补贴和相关的能力培训。

三是重点培育专业社工机构。今年已在全市18个社区成立了“幸福家园”社工坊,在7个养老机构成立了社工部。市民政局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分领域联合推进社会工作,分别由市总工会、市老龄办联合建设了企业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同时,我市还充分利用周边高校教育资源,先后与江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开展社工项目合作,推进社工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四是重点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便民利民服务有效衔接较为完善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细化延伸6+X、8+X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

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成立太仓市志愿者总会、太仓市义工联合会,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活动,推进社工+义工服务方式;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开展“情暖万家、爱心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社区特色品牌;对照省级和谐社区建设指标,加强和谐特色社区建设,今年建成了20个特色社区,90%的城市社区与85%的农村社区完成省级和谐社区规范化达标任务,努力实现“一区一品”目标。

五是重点推进能力建设。继续强化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完善自律;连续3年开展了社会组织秘书长、负责人、会计和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培训,通过外请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授课等形式提高培训层次,拓展知识面;继续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全市等级社会组织数量达52家;以苏州市第二届社区工作者“才智大比拼”活动开展为契机,开展才智大练兵,继续通过培训、岗位锻炼、才艺展示等手段,提升城乡社区工作者能力素养;举办苏沪公益组织领袖沙龙,开展公益合作与交流。

二、加大“三社联动”基本制度创制力度

一是建立“三社”会议联席制度。联席会议由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社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会议由三个领导小组轮流发起,由发起者确定会议议题。研究全市关于“三社联动”工作的相关政策,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组织推动和督促“三社联动”相关政策的落实;加强部门沟通,定期研究、统筹协调和着力解决“三社联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监督和指导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

二是建立“三社”信息联通制度。完善市、镇、村(居)和相关部门的信息收集、反馈、调处联动机制,随时掌握“三社联动”运行状况及其发展态势,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对象信息数字化,促进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有效对接,为社区无缝隙服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建立“三社”组织联建制度。城市社区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逐步扩大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在社区工作人员中的比例;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初步建立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社工队伍职能相对分离,任职相对交叉,专兼职人员并用的社区组织结构,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同归位和融合发展。

四是建立“三社”服务联合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推进“三社联动”的主导作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化管理运作、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服务新方式,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

良好局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和开展公益创投活动。

五是建立“政社”联合管理制度。在全市社会组织中逐步推行“联合型”管理方式,即由联合型社会组织代替行业主管单位职责,管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这一制度计划分步实施,今年完成调查研究和政策拟订任务,明年重点推行行业性社会团体联合管理,在今后2-3年时间里逐步完善全面覆盖。

三、加大“三社联动”保障措施推进力度

一是召开推进“三社联动”工作会议。今年5月份召开了全市推进“三社联动”、深化“政社互动”会议,9月份召开了全市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7月和10月又分别召开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及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座谈会,通过召开各类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三社”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切实提升“三社联动”机制的实际成效。

二是成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三社联动”促进会。促进会作为联系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桥梁,主要任务是贯彻和落实“三社联动”工作联席会议确定的政策和精神,加强“三社联动”工作的理论研究,向党委、政府提出加强“三社”工作、促进“三社”联动的意见和建议,动员组织、指导和帮助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促进“三社”融合发展。 促进会会员由社区自治组织、部分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组成。

三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开展部分社会组织“一体化”登记试点,对社会组织登记突出“宽进”,重点加强培育和监督;建立优先发展指导目录,大力培育发展重点领域的社会组织,社会中间层面鼓励发展经济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区层面扶持发展公益慈善类、协调管理类、文体娱乐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12类联合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依托社会力量服务和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四是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是指政府将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并支付服务费用的做法。今年,我市部分政府部门已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试点,购买经费达300多万元。目前,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文件已由市财政局草拟完成,进入讨论修改阶段。

五是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公益创投是一种新型的公益资本投入方式, 主要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提供包括能力建设在内的创业及发展资助,培育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公益组织,从而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今年我市举办首届公益创投活动,以150

万元“福彩公益金”为种子资金,发动和组织社会组织进行公益创意设计、公开投标,通过专家论证的方法,最后确定入选了13个公益项目,目前项目已进入中期评估阶段。

六是强化绩效评估和典型舆论宣传。将推进“三社联动”机制建设作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考评体系;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优胜劣汰机制,不断增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了优秀社工机构和“最美社工”评选,激励社会工作人才爱岗敬业、努力进取;加大“三社”工作宣传,开发建设了“三社联动”工作网站,创办了《“三社联动”工作》期刊。

篇三:我国三社联动模式和策略

我国“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与策略研究

2014-09-22 14:33:59 《南京社会科学》 叶南客 陈金城

当前,社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已经成为发挥社会矛盾调处功能、服务社会功能,促和维稳功能的重要载体和动力之源。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社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管理中最基础的元素作用发挥最为突出的社会。如何区分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各自的角色定位,探索建立三者之间的高效联动机制,并通过“三社联动”方式,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相互配合、互为支持,共同推进和开展社会管理改革工作的良好局面。对于大力推进和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探索和现实意义。

一、“三社联动”的发展背景与概念提出

(一)“三社联动”发展背景

1.社会管理改革趋向社会化。改革开放以来,原来由单位提供个人衣食住行等所有资源,包办个人的生老病死的福利模式不复存存。单位转移出来的各种服务,如教育、医疗、后勤保障等,转移到社区层面,迫切要求由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来承接,城市管理中的社区功能不断扩大。政府通过权力下移,把大量的管理职能从市、区级政府下放给社区,这样,原属于社会的权力最终归位于社会,回落到了社区。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和社工作用的发挥,成为公共服务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同时,社区的发展及社会组织的发育,也为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职能的剥离做好了准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互动基础由此形成。

2.群众利益需求趋向多元化。我国处在剧烈转型时期,社会的利益结构亟须调整,利益需求分化和多元化。以往政府传统的公共服务过于重视维护国家安全,维持社会秩序,推动和组织经济生产,而忽略了民众的需求。社会的转型要求公共服务更加关注民生,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利益。同时,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社区,其中既有“两新组织”的白领,也有餐饮行业的服务员,还有参加各类工地建设的工人,他们给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许多社会组织及群众团队活跃在社区,社会组织内的从业人员思想活跃、流动频繁、需求多样。这为“三社联动”发展提供了一个服务空间和目标市场。

3.社工专业服务趋向职业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传统的公共服务方式和内容已难以满足居民特别是特殊群体的需求,迫切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的社工队伍,用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式提供服务,以弥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不足。应该说,我国社会建设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社工职业化仍需进一步发展。应该进一步强化项目开发、岗位落实、薪酬设计、财力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社工的专业水平,营造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4.社会组织发展趋向内源化。近年来,各级社会组织主动服务行业发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作用和影响正在不断扩大。但社团组织要真正发挥其“驱动力”作用,还需要建立一个稳固、强劲的动力系统,这包括建立健全民间组织发展体系,

形成政府与民间组织互动、互补的体制和机制;建立科学的运作体系,制定社区民间组织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专业化运作”等多种形式;建立严密的监督体系,确保民间组织良性发展;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由社区民间组织理事会专门运作,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5.社区建设目标趋向人本化。在社会转型期单位制解体后,“单位办社会”所负担的多元化职能必然要回归社区,体制外的民工、流动人口等社会空间急剧膨胀,加上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对社区安全、服务、环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社区矛盾呈现出主体多样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利益问题成为矛盾新焦点等新特点。应对这些新特点,在实践中,社区建设必须创新“三社联动”方式,确立政府服务于社区的观念,通过有效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目标导向,强化社区精神培育,回归社区发展本质。

(二)“三社联动”概念提出

我国的和谐社区建设正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各种社会组织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保障,逐步构建起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体通体合作的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和谐文明的发展氛围。但与此同时,我国社区建设的发展还不平衡、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仍较严重、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参与程度不高、社会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尚未真正融入人才工作格局中以及社区工作者的梯队建设不合理,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和谐社区建设向着整体联动、内延扩展、系统优化的维度发展。

当此背景,一般认为三社联动是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建立的“三社联动”,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分层次、分步骤逐步推进“三社联动”发展,从根本上使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基层得到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三社联动”模式选择

透过梳理,我们发现“三社联动”离不开五大元素的互动,分别是:当地政府的规范引导、社区居民的动员参与、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专业社工的指导带动以及社区体制的创新变革,它们互为倚生、互为促进,使得“三社联动”沿着既定轨迹和技术路径不断衍生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因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和文化差异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具体是因为:一是社区社会组织形式、类别多种多样,而且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良莠不齐;二是社工介入的方式形式多样,介入领域众多;三是从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水平来看,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呈现地域发展的不均衡。这些从根本上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社工队伍的建设。因此,本文将“三社联动”类型主要归纳为五种模式:内需驱动型、政府主导型、项目引领型、理念践行型和体制创新型。

1.内需驱动型。这一联动类型基于社区的内在需要,而呈现联动一体、协调共进的局面。具体体现在:一是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建立在社区发展的基础上,将组织的发展目标自觉不自觉的纳入到社区建设和地区发展中;二是社工通过主动以社区为发展壮大的舞台,从和谐社区建设的角度开展组织活动,比如自觉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传授科学知识、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通过专业服务积极引导和扶持一些社区社会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吸引居民参与和谐

社区建设。三是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的专业服务是基于居民的需求而诞生,多渠道、多层次地反映社会诉求,尤其是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的诉求,从而促进社区和谐发展。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需驱动型“三社联动”将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最主要类型。

2.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型的“三社联动”基本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开展的活动很多都是配合上级政府的任务要求或配合社会性的大型活动展开,以社区需求为出发点的、日常性活动的相对较少,导致这类型的组织又几乎成了政府的“腿”。由于我国现阶段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和社工队伍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区中的社团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各项规章制度并不完善,由政府直接主导,确保了和谐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有序发展。① 政府还是和谐社区建设中最有能力和实力的组织,社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参与,社会组织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适当放权,社工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资助,政府主导是社区建设顺利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这一联动类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

3.项目引领型。项目引领型参与将成为社区外来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向,为专业社区社会组织自我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开辟广阔的空间。政府向民间的社工机构购买服务,而不是向社工个人购买,使政府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中立性、自主性、灵活性,形成“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专业运作”的联动机制。这迫使社区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的专业性,以获得项目的运作权,在项目承接后,经历评估、执行、反馈的过程中,专业社工的有效介入,将是项目平稳运转的必要条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项目型三社联动在服务的内容、时间和范围上有局限,影响范围也有限。现在这类项目比较多地集中在医疗保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这类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与方式完全由项目的内容、类型、特点和要求所决定。

4.理念践行型。这一联动类型是社区在理念融合层面上,最大限度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专业服务力量、群众参与力量、政府资源支持而建立的,有助于在社区推广实践某种先进理念而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和谐。这种联动着眼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凭借社区共同的运作平台和资源、通过共同的行动与实践,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由于社区居民认同提倡的理念和价值观更容易调动各方参与组织开展的活动。理念践行型联动的理念一般源自于专业社会组织的倡导,甚至是国际组织对社区的援助和试点工作。② 理念践行型联动中的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往往凝聚着许多高层次优秀的社会志愿服务人员,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志愿服务和专业服务活动,对增强社区内居民和各种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感有引导和榜样作用。

5.体制创新型。当前日趋“行政化”和“单向指挥”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无疑难以适应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要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实现城市的行政管理功能,而应成为调节国家与社会关系,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一条途径。因此,城市社区管理新体制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公开,政社分开,建管分开,行业管理与市场运作分离。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带动下,三社联动容易使得社区发展目标导向、社会组织运行机制、政府社会管理机制、居民参与机制、社工介入机制形成合力。这样一种类型比较适合公民意识发展较为成熟、社区基础建设较为完善、社区服务开展较为活跃、社工素质相对较高的社区。

三、我国构建“三社联动”的策略分析

(一)我国构建“三社联动”的总体思路

——联动内源上,按照“边推进、边研究、边调整改善”的方针,发挥政府强有力的引导、激励和推动保障作用,通过政府的有力推动,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三社联动”,彰显“三社联动”的高要求、强基础、全覆盖及开放性;

——联动导向上,加快建设“三社联动”发展的基础行动能力。着力加强“三社联动”发展平台、机制及环境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社工专业人才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发展途径,形成由下而上、内外互动的联动形势。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的联动发展,为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注入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水平;

——联动路径上,大力倡导“政府主导、行业管理、民间运作、社工服务、义工参与”的工作思路,围绕社区需求,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拓展社工服务的介入渠道,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种类多样、分布广泛、门类齐全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专业社工提供多元化、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优势,实现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共发展的互动模式。

(二)我国构建“三社联动”的理论支撑

如何推动我国“三社联动”发展,产生持续、稳定、长期的联动效应,取得较大效益,需要吸收各种理论观点和思想的精华,从认识层面思考、借鉴、奠定我国“三社联动”的认识基础和理性架构。

1.公共治理理论启示:广泛动员参与和有效制度供给,提升“三社联动”的运行效能

公共治理理论认为,在政府管理和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弥补政府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的不足;实现政府服务以社会民众为导向,增强对社会民众需要的响应能力;根据服务内容、性质、社会需求不同,采取相应供给方式,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③ 将治理理念引入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践中,形成社区治理,是一种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赢利组织、非赢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④ 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是参与基层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力量。在社区治理理论视角下,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并提供参与渠道,充分发挥其作用。

2.社会资本理论启示: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社区资产,培育“三社联动”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国家与社会的协作是互补与嵌入的结合,互补创造了国家与社会进行富有成效的互动基础,而嵌入则使两者通过合作实现双赢的潜能得以实现。⑤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个人之间通过合作、互惠、参与集体社会行动,产生社会信任,形成社会资本,促进有效的公共管理以及较高的制度绩效的产生。⑥ 当前,影响“三社联动”的因素:一是社会资本的缺失,二是对社区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等现有资产整合不足。之所以造成以上两个问题主要由于宏观层次的社会环境变迁,中观层次的社区治理体制缺乏创新及社区内微观基础活力不足等因素所造成。“三社联动”应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社区资产基础

上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尤其是要根据社会公众需求,不断衡量和调整政策目标,循序渐进的改善政策和纠正制度,控制和减少社区运行成本支出,改善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3.社会系统理论启示:形成共同参与、主动关联的新型服务网络,激活“三社联动”的系统势能

社会系统理论认为,应将社区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注重城市社区发展与社区系统的整体优化、社区发展与社区结构功能的耦合、社区发展与社区内部调节机制的关系。此理论向实践者强调平衡正式的组织需要和组织成员的需求如同重要,而且指出人员及组织需求间互动和关系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整合党委政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企业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居民群众个体的资源,形成共同参与、主动关联的多层架构、网状联结、功能融合、优势互补的新型服务管理主体,为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社工人才建设以及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从而通过社区体制改革为推进“三社联动”提供理论指导。

(三)我国构建“三社联动”的战略抉择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呈现社会阶层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工作形式多样化、人员组成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等六个多样化的趋向以及转型期各种利益诉求相互交织、博弈导致社会矛盾增多的特点,“三社联动”应该坚持“组织化拉动、社会化运营、多元化发展、项目化支撑、专业化导向”的五大战略。

1.多维协同的组织化拉动战略

三社联动涉及多方协调,仅仅依赖政府或者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一方的力量单打独斗,尚不足以产生持续、稳定的联动效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参与联动,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激励方式,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出发点,实现三社联动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我省社会管理的实际情况,政府在多维协同中应当承担主导推动的作用,要联合各方创造三社联动的资源和信息可以畅通流动的技术基础、制度平台和运营环境,共同探索和制定“三社联动”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实现社区发展、社会组织、社工队伍的一体化联动发展。

2.借势扩张的社会化运营战略

“三社联动”的社会化运营是新时期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一个新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必然要求。三社联动要运用市场方式引入社会性资源,广泛吸收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促使社会各方利益攸关者、社会第三方组织、公众等参与需求确定、资源投入和政府管理评价等诸多联动环节,实现增加社区资源供给、改善社区管理效能、节约有限社区财政资源的效果。通过建立健全社工队伍专业服务市场化运营机制、社会组织发展市场化培育机制、社区建设投入资本化运作机制,实现基于社会参与的社会化运营,形成社会服务的“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模式,并成为党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舒缓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力量。

3.聚类突破的多元化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