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应用文名言

篇一:应用文写作A卷

学年第 学期应用文写作 课程考试试题(A )卷

类别 成教学院函授拟题人

适用专业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应用文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应用文的结构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

3、 应用文的主题的表现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 条据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

5、 倡议书的特点有对象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内容的________和发布的__________。

6、 计划是_______的统称,和计划属于同一范畴的文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调查报告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写成的报告。

8、 解说词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 消息的标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这也是消息标题与其他新闻作品和文艺作品的不同之处。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日常通用文书的特点包括( )

A 实用性B 有固定的格式 C 专业性 D官方性

2、下列属于说明类条据的是()

A 收条B 欠条 C 便条D请假条

3、下列公文写作中不恰当的是( )

A 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少数腐败分子,把反腐败进行到底

B 以上意见如无不当,着即批转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C 我们必须排除种种不利因素,争取在第一季度建成东方贸易大厦

D 玻璃制品厂原党委书记张某一伙,几年来大量贪污盗窃、行贿送礼,其中仅贿

赂一项即达850万元

4、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

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文件属于( )

B 内部使用文件B 秘密文件 C 机密文件 D绝密文件

5、用于行政管理的“命令(令)”,其发布权限属于( )

A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党政军各类机关 C 国务院及其各部门 D 国家大

型企业、事业单位

6、撰写交流信息的通知,要求做到( )

A 说明制发的意义B 侧重叙事,在叙事的基础上阐明道理 C 不必予以评

论,也无须阐发意义和目的 D 必须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7、《关于查禁赌博的通知》显然应具备( )

A 较强的时效性 B 教育性,以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注意

C 知照性,用于公布要人们周知的事项 D 被动性

8、用于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叫做( )

A 安排 B 要点C 打算 D 规划

9、下列文章体裁属于广告类的是( )

A 解说词 B 店铺楹联C招标书D 特写

10、特别重大的头版头条重要消息,多采用( )

A 三行标题 C 二行标题 C 一行标题

三、 简答题(每题5分 共20分)

1、 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是什么?

2、 证明信和介绍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 调查报告的主要特点的什么?

4、 经济文书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四、写作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20分)

1、你的名字叫张爱国,你要出差 ,向财务科借人民币1600元,请你写一张借条。

2,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自身知识的学习更新,请你写一份下年的个人学习计划。

篇二:圣陶关于语文的50条语录

圣陶关于语文的50条语录 2015-10-26一起学语文

点击「一起学语文」即可关注

掌上语文读背神器 专业语文学习社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1.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别人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他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否则就是自己心目有少数或者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

2.但是要知道,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做些应用题目一样。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越不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使经老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

3.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

4.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而周密一点儿罢了。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的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

5.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6.现在我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里的农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电源,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

7.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8.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譬如坐得正站得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决不能每当要坐要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

9.临时搬出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样,写作应该怎样,岂不是要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

10.说话要没有多余的话,作文要没有多余的文句。既然读者自然能领会到,那么明白写下反而是多余的了。

11.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点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

12.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

13.要写的一定是感到兴趣、觉得有意思的一番光景。至于那些平平常常的光景,虽然看在眼里,决不高兴拿起笔来写。

14.记叙景物,手法不止一种。有的自己不露脸,只用文字代替风景画片,一张一张揭示出来给读者看。有的自己担任篇中的主人公,他东奔西跑,左顾右盼,一切由他出发,把看见的感到地告诉读者。

15.所以抒写感情并不在乎堆砌“快乐”“痛苦”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竟可以一个也不用,自由别的办法收到抒写感情的效果。如果你把引起你感情的原油和经过写出来,无论外界的事物或内心的变化,都照当时所感受的写出来,这就抒写了感

情了。别人看了你的文章,虽然不曾接触过那些事物,发生那样变化,可使由文章的媒介,却像接触过了,发生过了,结果自然来了感动。

16.抒写感情的文章大都是记叙文。离开了事物,感情也就无从兴起。任何感情,都由个人和环境围绕的人、物、事故发生交涉而来。因此,除开了记叙,也就很少纯粹的抒情文。同样的记叙文,仅仅以记叙事物为目的,当然是记叙文;如果其中有一股感情灌注着,的目的原在抒写着一段感情,那就是抒情文了。

17.随笔是最自由的文章。形式既没有一定,题材也随处可取。不比书信,书信有通行的款式,你若不按款式写,人家就说你不懂世务。不比传记,传记要叙写人物的重要言行,你若叙了一桩丢了三桩,人家就说你颇有疏漏。

18.随笔可以说毫无规模,三言两语也成,从一个大范围抽出小小的一片段来写也成,一思想藤蔓一样蔓延开去,直到藤梢和根部都不收拢也成。至于题材,凡是实际生活以内的一切都可以充作随笔的题材。

19.得动手写随笔,读者的乐于读随笔,都为着新鲜的意趣。……新鲜的意趣只能以自己作准,自己觉得新鲜,同时又料想到必然有一部分人也会觉得新鲜,这一篇随笔就很值得写了。

20.所谓热情,源于天性和环境。具有热,又遇到不受阻遏甚至足以助长的环境,胸中的热情就像火一样炽盛起来了,但是热情的人表现在外面的,如态度、说话、作文等等,未必个个一样,大概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胸中虽然怀着热情,可是表现在外面的依然是那么平淡。另一派却不然,表现在外面的同内面一样的热烈,无论一个态度或者是一句话,都毫不隐藏的显示出他胸中所怀的一腔热情。

21.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不必为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就的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22.像这种并非勉强拉到笔底下来的材料,里头交织着的思想和情绪,写成文章,自然成为出色的一篇,受读者的欣赏了。

23.人类生活非常繁复,人与人之间不能够单把所接触的东西、所知道的东西互相告诉了就完事,还得把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互相传授、互相印证,使彼此的知识更加丰富起来。因此,写文章不能只写记叙文,还得写说明文。

24.说明文的好坏在乎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准确不准确。发现的准确,理解的准确,写下来的就是最好的说明文,除非文字上有什么毛病。

25.说明文说明道理,道理是附着于事物的,它本身不是“视而可见,触而可知”的事物,有时不很容易领会。为了使读者领会起见,说明了道理之后,最好指出一些实例来。

26.从说明文进一步,也是说明一种道理、原由、关系等等,但是同时伴着一种愿望,必须说服读者,使读者信从。这时候,所说的道理、原由、关系等等就成为的主张,从文章体例上说,这篇文章就成为议论文了。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27.写一篇文章,当然期望它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什么是最大的效果呢?就是能使读者看了之后明白到十分,感动到十分。如果仅能使读者明白到三四分,感动到五六分,那就没有收到最大的效果。现于实际生活的经验,限于写作技能的素养,也许无论如何都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可是一个认真写作的人总不肯放弃这个目标,总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28.一个意思,可以用来表达它的文章体裁不止一种。可是这许多体裁之中,必然有一种最适于意思的本身和当前的读者的。须要选到一种最合适的体裁,意思才会恰如原样地表达出来,读者才会深切地明白和感动。

29.有许多文章,几乎完全不拿出自己的意思来,或者只拿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的部分。完全不拿出意思来并不是没有意思,而是把意思隐蔽在文章的背后。那隐藏着的和包含着的意思都有待读者自己去发现。读者自己从文章中发现了意思,其明白和感动的程度,比直接从那里接受意思更要深切。所以,有了一个意思,要不要老师拿出来,或者只拿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部分,这又是动笔以前应该斟酌的一件事情。

30.古今的传记中间,像(《差不多先生传》)这样创造出人物来写成的也有好些篇。写这种传记大抵寄托着一种意思,不把意思说破,让读者自己去领会,作

用和“寓言”相仿。读了一般的传记,结果是认识了世间实有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物;读了像《差不多先生传》那样的传记,结果是领会了所要表达的某种意思。

31.就一个人来说,言语、举动虽然和许多人大体相同,可是总有着“小异”之点,待人接物也有他的态度和方法。把这些综合起来,人家对他就有更深切的认识,不仅是声音,是面貌,凡是一言一动,都觉得印着他的标记:这是这一个人而不是其他的人。

32.过分在一两个字眼上推敲,往往会弄成纤巧,不自然。在一段一节上用功夫,正是所谓“大处落墨”的办法。

33.一般人往往以为幽默就是说俏皮话,嘻嘻哈哈,乱扯一顿,要不就是讽刺,对人生对社会来一阵笑骂和嘲弄。这却无论如何是一种误会,幽默绝非如此。

34.然而报告文学却教报告书和文学结了婚。应用文的报告书,一般读者往往懒得看下去,因为不看下去也会知道无非这一套。而报告文学可不然,读者向被吸引住了一般,纵向一直看下去,知道它的究竟。

35.(报告文学)不是事务上的应付。对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非常熟悉,而这一方面的情形不只是几个人的身边琐事,而是有关于社会全体的大事。

一种强烈的欲望激动着他,必须把他所熟悉的一五一十告诉大众才行,不然就像在饥饿的人群中间私自藏下多余的饭,是不可饶恕的自私的行为。于是他提起笔来。他站在大众的客观的立场,视野广大,见得周到,把捉到的都是真实情况。

36.写什么呢?与其写一些空泛的议论,不如写一些亲身经历。所以,议论怎样推行新生活,怎样使国家强大起来,不如叙述曾经经历过的某一桩事情,不如抒写对于本乡本镇的感情。这些还只是限于个人方面。弱国能够推广开来,把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作为写作材料,那就更有意义了。

37.因为动笔写文章,同开口说话一样,得看当时的心情和娜事件的关系,要骂的时候自然不妨骂,该严谨的时候也不必故意做得不严谨,这都是所谓“求诚”,是写的基本品质。

38.慷慨激昂,感情激发,甚而至于谩骂,这是一种态度。叙事说理,完全理智,像法官下判词那样严谨,这是一种态度。并不遏抑感情,但是也不让感情过分放纵,对于该受责备的人给他责备,但责备里头含着宽恕的心情和深切的期望,这

篇三:应用文主旨的特征

应用文材料指撰写者表现文章主旨时,所依凭或写入文章中的有关理论依据和一系列现实情

由。应用文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事实说话,它包括概括性的事实、典型的事实。正面

和反面的情况、历史和现实的情况等。有关的理论根据是指具有一定权威的、符合客观规律

的、为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包括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革命导师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

言论、上级的指示和规定、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生活经验、成语故事、诗词古语等等。 而文学作品的题材是指作家从客观现实生活中选择出来,经过集中、提炼和虚构而成为

文学作品的材料的一组生活现象,即所描绘的具体事物。一般说来,文学作品题材包括抒情

性的作品与叙事性的作品。在抒情性作品的题材中,以抒发作家的主观情感为主要内容;在

叙事性作品的题材中,人物形象是整个形系中的核心。 所以,它们的主要区别就是:应用文材料是用事实说话,而文学作品的题材 是从客观现

实中选择出来,它可能是虚构的,但反映的是现实社会 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2009-09-11 20:20:49) 转载▼

标签: 分类: 学习类功利

自由性

审美主体

精神需要

文学作品

杂谈

文本形式的种类繁多,决定了阅读行为的多种多样。各种阅读行为的相互区别,是由阅

读主体的不同阅(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现代应用文名言)读动机决定的。若将人类丰富多样的阅读动机加以高度概括,则有以下三种

基本的类型:一是基于认知性的阅读动机,二是基于功利性的阅读动机,三是基于审美性的

阅读动机。其中,审美性阅读和功利性阅读代表了阅读行为的两个极端形态——其性质特点

相反相对,判然分明;而认知性阅读既是一种独立的阅读行为,又是功利性阅读和审美性阅

读行为得以展开,阅读目的 得以实现的基础。

应用文阅读与文学阅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应用文阅读是一种功利性的阅读行为,而文

学阅读是一种审美性的阅读行为。审美性阅读以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感受为接受文本信息的

主要方式,以联想和想象作为展开作品丰富内涵的动力,以情感在作品中的投射,并与作品

中的人事景观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从而达到高度的精神愉悦性为目的。而应用文阅读以对

文本的理性认知为手段,以准确领会文本的意义为出发点,并以从中探寻处理解决实际事务

的有关信息为最终目的。它引导读者走向客观现实世界,实现一定的功利目标,而非走向主

观精神领域,追求精神的愉悦性。应用文阅读与文学阅读在动机方面存在的这一重大区别,

导致了它们在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中一系列质的差异。

一、阅读的主动自由性与被动控制性的不同 应用文阅读与文学阅读在其心理、行为方面的不同特质首先表现为,文学阅读的心理、

行为具有主动自由性,而应用文阅读的心理、行为具有被动控制性。文学阅读的主动自由性

决定于两方面因素。其一,文学阅读基于人的精神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精神需要

在人的需求心理结构和需求心理发展过程中处于最高层次。它的产生建立在生存、安全、社

会等需要初步满足的基础上,它是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心理因素,是人具备完美人格和

生活的重要标志。但与生存、安全等基础性的功利需要相对于人的重要性比较而言,精神需

要毕竟不是也不可能是每个人必备和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它的产生和满足是人的心理发展

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自主自由的选择结果,是一种不受身外之物限制强迫的个人意愿。因此,

基于精神需要的文学阅读也必然是阅读主体的自由活动,他是否阅读、阅读什么、何时阅读、

以怎样的态度、方式阅读,完全是一种不受外在因素控制的个人意愿。其二、文学阅读是审

美阅读,而审美功能实现的一个前提是审美主体心理的自由超越性,即审美主体由对审美对

象的阅读观照,引起联想和想象,通过情感的投射,使心灵进入并驰骋在虚幻的艺术天地,

从而超越现实中物与功利的束缚,达到精神的愉悦性。因此,文学阅读的主动自由性也是审

美规律的必然要求,那种心灵被名缰利锁束缚的人是无法抵达审美境界的。 相反,基于功利需要的应用文的阅读心理和行为则具有被动控制性。首先,功利需要的

满足和功利目标的实现,无论对于个体人的生存发展还是对于群体、社会人的生存发展,都

是至关重要和必需的。当一定的功利需要、功利目标的满足实现有赖于一定的实践活动时,

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就不能凭主观上愿意与否,决定是否投身于实践活动;他必须付诸实

施,除非他放弃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二、创造性阅读与复原性阅读的不同 现代接受美学和文学解释学在对传统的“作者中心论”创作观念的片面性、虚幻性予以

大胆批判的同时,独到而深刻地指出: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异质同构的环节,一是

作家的创作,二是读者的创作。从社会和历史的某种角度看,读者的创作甚至是比作家的创

作更为重要的文学的实现过程。读者在参与作品创作方面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

建构生成;而读者之所以能对作品意义进行创造性的生成建构,基于以下原因。其一、文本

结构的开放性为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文学作品在纳入阅读视野之前,只具备了意义生成

的潜在结构,它拥有大量的意义空白和意义不确定性,它虚位以待,面向每一个读者开放,

并期望读者将意义空白填补充盈,将意义不确定性加以确定。正是通过阅读,作品的全部艺

术形式、结构、技巧、隐喻、象征、意蕴才被激活,获得了生动的现实形态。因此,文学作

品的意义不是先于阅读,先于读者的理解而自在固有的东西,从而文学阅读也不是对作品固

有意义的被动反映,而是一种参与作品意义实现的创造性活动。其二、文学阅读的创造性是

读者对文本感受认知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心理活动的必然结果。联想,尤其是想象,

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必备因素;凡有想象存在,就必然包含创造的因子。所有审美活动得以展

开的前提就是审美主体想象力的被激发;文学作品以其借助语言符号为表现手段而具有的形

象的间接性特点,要求阅读主体具备更强更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文学阅读更具有创造性的

特点。具体表现即为对意义空白的填充,对意义不确定性的加以确定。因这种“填充”、“确

定”不是对作者预设意义的被动复现,不是对别人阐释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自己的审

美理想、阅读经验、生活经历作出的独特理解, 所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必然是一种创造性的阐释。 对应用文而言,其意义的实现同样有待于将其纳入读者的视野,否则,它也只能是一种

毫无价值的潜在意义的存在。但应用文的潜在意义不是有待读者填补完成的含有大量意义空

白和不确定性的所谓召唤结构,而是一个先于读者存在的已然充盈的意义实体。这是由应用

文的写作目的和写作要求决定的。应用文的写作目的不是为了与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而

是为了与读者达成理性上的共识。作者期望读者的理解不是带感情色彩的偏见,不是由联想

和想象引发的言外之意,而是对原文旨意的客观复现,忠实反映,从而达到双方认识上的默

契。为此,应用文写作要求:(一)作者必须把欲表达的思想观点、反映的客观情况充分地、

完整地赋之于文本,避免一切意义空白的存在。(二)追求主旨鲜明、词决意畅,力忌委婉含

蓄、词微旨远。对象征、隐喻、比拟、暗示、双关、夸张等可能引起读者对文意曲解引伸的

表达方式弃之不用。(三)文本意义有严格的语境(如确定的时间、地点,确定的对象、范围,

确定的行文目的,确定的上下文关系等)限制,使读者的理解能严格按作者铺设的意义轨道

运行。所以,应用文本身不具有那种引发创造性阅读的开放结构。再从读者的角度看,应用

文阅读出于功利动机,而一定功利目标实现的前提,必然是对相应文本思想内容的准确领会,

完整理解;相反,对应用文本意义的主观性释解、创造性引伸,不但使其功利目标无法实现,

而且会对个人或群体、社会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

三、释义的多元性与单一性的不同 从以上论述看出,由应用文阅读的复原性、被动性,必然导引出应用文阅读的另一个特

点——释义的单一性。即应用文文本意义先读者而存在的自有自足性和作者对文本意义所作

的如上所述的种种设定限制,使应用文本成为具有排他性的封闭结构。这就使得尽管不同读

者存在种种个性化的前理解结构,拥有不同的期待视野,但他们无法将由此而产生的属于自

己的独特理解融入文本意义结构中去,无法使不同的读者面对同一文本的解释,出现意义纷

呈的多样性,从而使应用文本的意义具有了一种唯由作者拥有并控制的高度的恒定性和单一

性。当然,事实上不同读者对同一应用文本意义的理解,有时也存在不一致甚至相互抵忤的现象。这一

方面是由于作者有时用词不当、表达不周密、标点符号的误用、详略安排的本末颠倒、语境

限制的不严密等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某些读者的文化水平不高、理论修养不够、理解能力

低下所造成。因为这两类情况不是应用文写作和应用文阅读中正常积极的有效形态,而是扭

曲消极的负效应形态,所以,由此导致的对应用文文本意义的曲解、多解,自然不能代表应

用文阅读的本质特征。文本形式的种类繁多,决定了阅读行为的多种多样。各种阅读行为的相互区别,是由阅

读主体的不同阅读动机决定的。若将人类丰富多样的阅读动机加以高度概括,则有以下三种

基本的类型:一是基于认知性的阅读动机,二是基于功利性的阅读动机,三是基于审美性的

阅读动机。其中,审美性阅读和功利性阅读代表了阅读行为的两个极端形态——其性质特点

相反相对,判然分明;而认知性阅读既是一种独立的阅读行为,又是功利性阅读和审美性阅

读行为得以展开,阅读目的得以实现的基础。 应用文阅读与文学阅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应用文阅读是一种功利性的阅读行为,而文

学阅读是一种审美性的阅读行为。审美性阅读以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感受为接受文本信息的

主要方式,以联想和想象作为展开作品丰富内涵的动力,以情感在作品中的投射,并与作品

中的人事景观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从而达到高度的精神愉悦性为目的。而应用文阅读以对

文本的理性认知为手段,以准确领会文本的意义为出发点,并以从中探寻处理解决实际事务

的有关信息为最终目的。它引导读者走向客观现实世界,实现一定的功利目标,而非走向主

观精神领域,追求精神的愉悦性。应用文阅读与文学阅读在动机方面存在的这一重大区别,

导致了它们在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中一系列质的差异。

一、阅读的主动自由性与被动控制性的不同 应用文阅读与文学阅读在其心理、行为方面的不同特质首先表现为,文学阅读的心理、

行为具有主动自由性,而应用文阅读的心理、行为具有被动控制性。文学阅读的主动自由性

决定于两方面因素。其一,文学阅读基于人的精神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精神需要

在人的需求心理结构和需求心理发展过程中处于最高层次。它的产生建立在生存、安全、社

会等需要初步满足的基础上,它是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心理因素,是人具备完美人格和

生活的重要标志。但与生存、安全等基础性的功利需要相对于人的重要性比较而言,精神需

要毕竟不是也不可能是每个人必备和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它的产生和满足是人的心理发展

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自主自由的选择结果,是一种不受身外之物限制强迫的个人意愿。因此,

基于精神需要的文学阅读也必然是阅读主体的自由活动,他是否阅读、阅读什么、何时阅读、

以怎样的态度、方式阅读,完全是一种不受外在因素控制的个人意愿。其二、文学阅读是审

美阅读,而审美功能实现的一个前提是审美主体心理的自由超越性,即审美主体由对审美对

象的阅读观照,引起联想和想象,通过情感的投射,使心灵进入并驰骋在虚幻的艺术天地,

从而超越现实中物与功利的束缚,达到精神的愉悦性。因此,文学阅读的主动自由性也是审

美规律的必然要求,那种心灵被名缰利锁束缚的人是无法抵达审美境界的。篇二:应用文写

第一节 应用文的产生及其发展了解应用文的演变和发展应用文起源于“五帝”时代。《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应用文汇编。秦汉时期是我国应

用文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应用文比较完备的时期。明清时期是我国

封建应用文由稳定发展到没落的时期。 了解应用文的改革

1931年由瞿秋白起草和周恩来加批示的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公文处理的文件《文件处

理办法》对应用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936.7发表了《关于改变公文格式的通知》,1938年4月、7月以布了《改革公文程式

的理论与实践》、〈公文程式再加改革令〉。1942年整风运动,对应用文公文进行了重大改革。1951年4月,政务院公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新公文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

用。新的公文有7类型2种:1。报告、签报;2、3、指示;4、批复;5、通报、通知;6、

布告、公告、通告;7、公函、便函,成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新文种。标志着我党领导的对封建

公文和资产阶级公文的改革基本完成,标志着无产阶级新的社会主义公文的诞生。 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93年修改后又正式颁

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把公文文种分为12类型3种:1、命令;2、方案;3、决

定;4、指示;5、公告、通告;6、通知;7、通报、8、报告、9、请示;10、批复;11、函;

12、会议纪要。

第二节 应用文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作用 掌握应用文的基本特征

现实的效用性、突出的写实性、格式的规范性掌握应用文的基本作用

指导规范作用、协调管理作用、联系与知照作用、依据与凭证作用

第三节 就用文研究的基本对象应用写作以应用文内容的构成、应用文形式的构成、应用文案例和技法为基本研究对象

第二章 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

第一节 应用文主旨的概念掌握应用文主旨的概念:应用文的主旨,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也是与作者思想观点

相结合的产物,即用文章中人事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或目的)与写作意图的统一。

第二节 应用文主旨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基本作用重点掌握应用文主旨形成的基本途径:主旨在成文前确定、主旨在调研后产生、成文前

确定一个模糊的主旨范围、调查研究后主旨的改变为。 重点掌握应用文主旨的基本作用:主旨是谋篇的灵魂、主旨决定材料的选择、主旨决定

结构的安排、主旨决定语言的运用和表现方法。

第三节 应用文的标题与主旨的关系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的类型:完全性标题,也叫标题的“基本型”。包括机关单位名称、

事由和文种三部分。基本格式是“单位名称+事由+文种”这是完全性标题较完整的表现形

式,这类标题的事由一般要求能概括出主旨的大意。 非完全性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由加文种;另一种是仅有文体的种类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与主旨的关系:主旨与标题的关系密切,标题是主旨的精要。直接

提示文章主旨的标题,这类标题可以概括文章的主旨,或者体现文章主旨的基本精神。这时

的标题各主旨一致;提出文章问题的标题,这样的标题可以直接提示文章的内容,引导受文

者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标题提示的文章内容必须是核心问题或主要问题,使人对文 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暗示文章主旨的标题。在记叙性较强的应用文中,也常出现

这类标题,它的特点是能使人产生联想,引人入胜,令人回味,开拓人们的思维,加深对主

旨的理解;不涉及文章主旨的标题,这类标题常概括地提出文章所叙述的事件。

第四节 就用文材料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应用文材料的作用:1、是表现主旨的要素。这是由应用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应用文

的突出特点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正是主旨所要达到的目的。2.是形成观点的基础。

3.是充实文章内容的根本。

第五节 就用文材料的选择与占有 重点掌握应用文材料的选择:1.就选择真实的材料。所谓真实,就是指要符合客观实际

的情况,也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文章的真实来自于材料的真实,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真

实的材料。2.就选最具代表性的材料。所谓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就是能够深刻地提示事物本

质、具有普遍意义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这种材料,用到文章之中有助于深化主旨,使文章

精辟有力,能够以一当十,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

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一,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它是个性一与共性的统一,

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3.就选择较为新鲜的材料,所谓新鲜的材料,就是新鲜、活泼、生

动、有新意、具有时代精神和特急的材料。具体说,首先就是指新发现的、新产生的、别人

尚未写过的材料,其次,是指有新的认识与感受的材料。第三,要求作者写出事物新的发展。

第四,从新的角度发掘已有材料。掌握应用文材料的占有:1、应占有历史与现实的材料。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是从材料本

身的存在的时间背景来划分的材料类型。距离写作的时间较远的通常称为历史材料,距离写

作时间较近的通常称为现实材料。2.应占有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这是从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具

体的应该瓖的作用来划分的。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见解正确的材料叫下面材料;作者对其

有所质疑、排斥的、见解有错误的材料叫反面材料。3.应占有点上和面上的材料。这是指材

料的范围与宽窄度说的。所谓点上的材料,一般是指范围较小的带有局部性的材料,往往是

指材料中的具体逼死、个别情况。“面”上的材料,一般是指范围较大的、能够反映全局性情

况的材料,往往是指某项工作或某一事件的全面情况。4.应占有直接和间接的材料。直接材

料,也有人叫第一手材料,是作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取的材料。

间接材料,也有人叫转手材料,是作者通过报刊、书籍、文献、广播等信息载体中间接获取

的材料。

第三章 应用文的结构

第一节 应用文结构的概念了解应用文结构的概念:是作者为了表达主旨、行文目的,在对客观事物内部规律及其

相互联系的认识和加工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文章构造样式。

第二节 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掌握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要真实反映客观实际,要报价于表现文章主旨的需要,要

适应不同文体的特征,要完整、缜密、统一、和谐。

第三节 应用文常用结构方式掌握应用文常用结构方式1、应用文开头常用结构方式:综述式(把全文的内容或基本

精神进行高度浓缩,用精练的语言简要地介绍出来,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一些较长的综合

性的工作总结及综合性、专题性工作情况报告、调查报告等开头常用这种方式)、交代式(先

对要写的对象的背景、情况做简明扼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出正文。一般来说指示、创造、

通行、简报、会议纪要、调查报告多用这种开头)、引据式(直接引叙下级来文、上级精神或

有关法令,作为撰写文件的根据。通常用“遵照”、“根据”等介词和宾主组成的介词结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