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下一句

篇一:论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 文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系别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年级 2010级2班

2012年 04 月 16 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有面包才会有稳固的爱情

内容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这里,想谈谈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今社会的“经济爱情”,其实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很多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只注意到它对社会整体上的影响,却没有关注到具体的“抽象爱情”上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基础是爱情的前提与保障 关键词: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物质;爱情;基础

姓 名: 学 号:102261010049 成 绩: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又能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时候,它就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时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来自马克思历史主义唯物观。

经济基础是指有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在实践中它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式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物质是爱情的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是无法保障的,就如同没有地基的

大厦,摇摇欲坠。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社会中,谁也无法挣脱而生存,爱情也须受到物质的约束。爱情不是就是一个“爱”字能维持的,现实生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谁也而不能说一个“爱”字就能解决温饱问题 。人们在描述爱情美好的时候,不得不面对的,是恋爱中的两个人也是需要吃饭的,一碗白花花的白米饭是与爱情相关的。若连生存都有问题,还谈什么感情。 一物质是爱情的基础,没有结实的物质基础,维持爱情需要很大的努力。

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对于爱情也是如此。爱情品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爱情的品质提高需要浪漫,需要温馨,而这些的实现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毫无物质基础,该如何实现?一朵廉价的玫瑰花,一份小小的礼物,一颗精致的糖,若说不与经济基础扯上关系,那是不切实际的。但这不是绝对: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面包就有什么样的爱情,或说有什么样的爱情是由什么样的面包决定的,只能说一定结果的爱情势必受到面包的影响。

俗话说的好:贫贱夫妻百事哀!吃了上顿没下顿,整天要为盐米发愁,哪有心思去考虑其他的?!以我的条件,完全可以找个更好的男人,完全可以听着高雅的音乐享受浪漫的烛光晚餐,完全可以嗅着玫瑰的芬芳伏在宽厚的胸膛,完全可以倾听耳边的甜言蜜语飞往温暖的天堂,何必要掉死在一棵树上,而且还是棵没有乌鸦愿意提另的枯树!也许你会说,我爱这棵树,我这一生就爱这棵树,跟着他受苦,我愿意,别人可以给我更多关爱,更多荣华,我不稀罕!……你可以说出太多太多的理由来掩盖你幼稚的心灵,但我却不能不告诉你一个铁一般的事实!他,不是你的唯一!试问:你成人以后才过几个春秋,你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你如何得知此后再无树木?我想你碰到一个更爱的也说不定,永远不要过早的给自己的人生下结论,特别是年轻的你!

那么另一方呢?就是那个穷鬼!你爱她,你就愿意看着她跟着你受苦?你就乐意看着她受尽委屈?没有钱,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你凭什么爱她?说句不好听的话,你根本不具备拥有爱情的资格!

邓小平同志都说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马克思也说了,物质是精神的保证!没有物质保证的精神是虚无缥缈的,

是唯心主义的乌托邦!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原始社会,没有物质保障,没有安全保障,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也没有爱情一说,爱情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才产生的一种高于生理需求的精神需求,注意他的前提是:物质生活要有保障。马斯洛先生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生理需要,即基本的物质需要;二的安全需要;三是社交需要;四是被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人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才会要求更高层次的需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不仅仅是爱情的前提,更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

现今的“经济爱情”确是主导着男人和女人们的爱情,由历史唯物主义下所讲的一切都是客观的、必然的、规律性的。爱情也不能逃脱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道理,许多错误的感情故事里,男人或是女人过份的把“情”看得太重了,过份的强调“爱”与“不爱”。 “情”对于“时间”来说,却是显示的无能为力,都知道有句话“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殊不知这里的时间,只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是经济在起着决定性因素。

经济基础的强有力的攻破性是谁也想象不到的,男人和女人毕竟是要活在物质社会里的,谁也摆脱不了,毕竟是要受到物质社会的约束的,不然何必去民政局办理所谓的“结婚证”或是“离婚证”。而男人和女人却忘了是什么在决定物质社会,是生产力!生产力所创造的经济基础就是物质社会里的总体现!

二、爱情需要物质作为基础,同时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只有双方的物质条件差不多时,基础才能更稳固。

谁也不相信一个“爱”字能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小康问题和共产社会发展的问题,懂得了这个道理却是不懂得情的轻易改变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门当户对”这一说法,老祖宗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能够流传甚久的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经济基础是个问题,经济平衡也是一个问题。

当经济状况不平衡的时候,也就是说两个人的收入不均衡,一个过多,一个过少或者没有。

危机:

1、收入多的一方容易有优越感,容易滋生颐指气使念头,容易产生对家庭决定权的独占感,容易限制对方自由,容易说:你吃我的喝我的,就要听我的!

即便有的时候没有说,但无法控制自己有的时候这样做或者想这样做。

2、收入低或者没有收入的一方容易产生自卑感,容易产成压力,抑郁,容易在金钱使用的问题上思想负担过重,容易对对方一句普通的话产生猜疑,容易对对方本是合理的家庭收支计划产生反感,时间久了形成心结。

别说没钱一样幸福。没钱或许可以幸福,但是,有钱无疑更容易幸福。什么是浪漫啊?送你一份礼物啊,给你一束花,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啊,买哒!什么是温馨啊?我们一起买家具,选床上用品,设计和装修,这些都要怎么做啊,花钱哒!什么是体贴啊!你眉毛痛我也要请假做特级护理,你不舒服我立刻抱你上车去医院,这些都需要怎么做到的啊,花钱买车呗,花钱去医院??

一句话,经济基础薄弱就意味着没有钱也没有闲,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爱情?爱的再深也会有裂痕。看破一切尘世间的离别或是相守,爱情属于政治或是经济的附庸品。

综上所述,经济基础真的会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程度的经济基础会让上层建筑更加豪华和稳定,更加长久和坚固。

三、大学生应认清爱情的性质,不能盲目的追求浪漫的爱情,而荒废了学生的最根本任务——学习,而耽误了彼此。

靠父母提供经济基础的、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没有经历社会的风雨,安逸的生活往往让大学生们忽略了爱情的基础是物质。有些大学生过分沉溺于追求浪漫的爱情,浪费父母辛劳赚取到的金钱,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无法正确认识爱情。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时刻认识到自身的任务,应清楚认识到作为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应高度认识作为社会主义二十一世界接班人的责任。爱情是可以的,但必须是理性的、科学的、正确的,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有助于认识到物质是爱情的基础,从而更深层次的去学习、体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科学的哲学。

篇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又能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时候,它就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时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

(2)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如果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部门发展又不平衡,存在多层次的生产力,就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性质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应该一开始就急于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是二的辩证关系。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表在:首先,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 内容和性质。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 位,在上层建筑领域里也就以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和思想 上的统治为其主要内容。其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 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旧的经济基础破新的经济基础 代替之后,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迟或早地必然被新的上 层建筑所代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还 表现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 经济基础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一旦产生即反作用于经 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帮助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 发展。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一种 是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 服务时,它就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进步 力量;一种是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前进的落 后的力量。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何种作用,以它所服务 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为转移。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 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最重要的是生产关系在不断的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体制是适应声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但是我国的政治体制革新落后于经济体制发展,这是由于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自身特点。

2,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下一句

这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与经济体制相适应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是指: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上层建筑依赖于经济基础,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经济基础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上层建筑为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或早或晚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再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

层建筑必然或迟或早也要发生改变;经济基础还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它沿着与经济基础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当它沿着与经济基础发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上层建筑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的或进步的力量;反之,就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消极的或反动的力量。当上层建筑严重地阻碍经济基础实现变革的时候,上层建筑的革新,对于经济基础的发展就有巨大的反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只有运用这一规律,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其实质。首先,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既相适应又有矛盾,那末,我们就要及时地自觉地调整和改革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地向前发展。其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在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的性质和运动特点决定了这一改革绝不能采取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发生激烈震荡的阶级斗争方式,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以使之不断完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的形成过程及系

统论证

赵家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科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对于这一原理孕育、形成和逐步臻于完善的过程,对于为什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系统论证,对于这一适用于阶级社会的原理是否也适用于无阶级社会以及从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等问题,理论界却很少有人涉及,这几个问题可以说至今仍是理论上的空白点。本文拟对这几个问题作些历史考察和理论论证,抛砖引玉,与理论界的同仁共同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马克思在1843年夏天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提出的“不是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而是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虽然还没有完全离开黑格尔哲学的基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还没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转向历史唯物主义,甚至没有转向一般唯物主义,但毕竟已经接近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辟了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终于发现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且逐步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作了准确完整的表述。马克思在1844年4~8月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进一步接近于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他说:“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

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1]p298马克思在这里虽然尚未提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概念,但他所讲的“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生产和消费”等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基础的含义,而他所讲的宗教、国家、法、道德、艺术等等,几乎包括了他以后所讲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在这里实际上以不十分确切的术语论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进一步接近于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时隔不久,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9~11月合写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中,更加接近于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已经到了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前夜。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或接近提出与经济基础概念处于同一序列的两个基本概念,即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布鲁诺?鲍威尔时指出“:难道批判的批判以为,只要它从历史运动中排除掉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排除掉自然科学和工业,它就能达到即使是才开始的对历史现实的认识吗?难道批判的批判以为,它不去认识(比如说)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产本身的直接的生产方式,它就能真正地认识这个历史时期吗?”[2]p191马克思、恩格斯讲的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指的是自然科学,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指的是工业,他们把自然科学和工业以及物质生产本身看作是生产方式的内容,尽管当时尚未对生产方式概念作出确切的规定,但毕竟是第一次提出了生产方式概念,并且认为如果不去认识某一时期的生产方式就不能真正地认识这个历史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蒲鲁东由于受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支配而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关于占有形式的思想时说了下面一段话“:实物是为人的存在,是人的实物存在,同时也就是人为他人的定在,是他对他人的人的关系,是人对

人的社会关系。”[2]p52这段话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语境下表达了生产关系思想。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话已经接近自己整个思想体系的基本思想,即“接近生产的社会关系这个思想”[3]p3。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多处论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例如,他们通过论述国家和人权、国家同其“自然基础”的关系,论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他们说:“现代国家承认人权同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就是说,正如古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奴隶制一样,现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中的人,即仅仅通过私人利益和无意识的自然的必要性这一纽带同别人发生关系的独立的人,即自己营业的奴隶,自己以及别人的私欲的奴隶。现代国家就是通过普遍人权承认了自己的这种自然基础。而它并没有创立这个基础。现代国家既然是由于自身的发展而不得不挣脱旧的政治桎梏的市民社会的产物,所以,它就用宣布人权的办法从自己的方面来承认自己的出生地和自己的基础。”[2]p145又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市民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关系论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他们指出:正是人的需要这种“自然的必然性、人的特性(不管它们表现为怎样的异化形式)、利益把市民社会的成员彼此联系起来。他们之间的现实的联系不是政治生活,而是市民生活”。“在今天,只有政治上的迷信才会以为国家应当巩固市民生活,而事实上却相反,正是市民生活巩固国家”。[2]p154也就是说,把市民社会的成员连接起来的是人的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而不是政治生活;不是国家巩固市民生活,而是市民生活巩固国家。再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空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2]p191这说明,他们当时已经认识到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是政治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而是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正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的最基本内容。

篇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恐怕是多数人在旅行这方面的信条。也有人没有因为缺钱而放弃旅行的梦想。 旅行是个梦想, “任何梦想本身,就值得让你倾尽一生而为之努力,去奋斗、去追寻、去实现它。” “自己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国度,难道你心里不害怕吗?”猫猫却很开心地说,“一个人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当然会害怕,但是新鲜的感觉、强烈的好奇心总是盖住心里的恐惧。 别在乎别人口中的你,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你的片断。用片断就描绘出你的人,内心过度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