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咬文嚼字的故事

篇一: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文章内容,分析、评价本文思想观点。

过程方法目标: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学习作者严谨治学精神,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咬文嚼字”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评价文章里作者的观点。

2、培养学生语句及文章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本课所学内容完成鉴赏诗文的练习。

【教学设想】

1、采用教学思路变序法来激发学生求知欲。上课前不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上哪篇课文,一上课,就让

学生把课本暂时放起来,然后投影课文中作者选取的炼字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后,才适时让学生拿出课本去阅读文章,与作者观点进行比对。

2、贯彻“体验-生成-运用”理念,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学习。

3、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一则谜语开始,谜面是“老鼠钻进书箱里”,打一成语。(明确:咬文嚼字) 提问:从感情色彩上看“咬文嚼字”这个成语是褒义还是贬义?

我们来看:(投影)

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3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举例:《孔乙己》中孔乙己偷书被人揭发后孔乙己便涨红了脸,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其实孔老先生就是在“咬文嚼字”

(过渡)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人会想到它有什么积极意义。但今天我们在学习语文这门课时,我倒是提倡大家作一只钻书箱的老鼠,有点“咬文嚼字”的精神!嚼一嚼汉语言文字其乐无穷,回味悠长!不信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二、创设情境具体分析炼字炼意

分别投影材料1、2、3材料,让同学讨论分析优劣。板书摘记学生发言要点。

1)投影材料1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补充材料背景:抗战时期,新编历史剧《屈原》的演出轰动了山城重庆。《屈原》第一次公演时,编剧郭沫若也在台下看戏,其中第五幕第一场有这样一个情节:张瑞芳扮演的婵娟怒斥宋

玉:“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听后总觉得这句话骂得不够味,就到后台和张瑞芳商量:“能不能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个无耻的三个字?”这是在旁边扮演渔父的演员插嘴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那就够味了。”郭沫若一听大受启发,觉得该的十分恰当。)

辨析比较句子的含义:不同句式 感情不同。这”字句比“是”字句语气更强烈,更有力

投影材料2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问题:这样改好不好?

辨析明确: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2)投影材料3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辨析明确: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失望 放弃

3)关于“推敲”的故事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提问:“推”一定比“敲”好吗?(联想意境)

辨析明确:字眼不同 意境不同

小结:不嚼不知道,味道真奇妙!大家都嚼出了滋味,这很好!到底我们嚼出的味道是否地道呢,我知道大家都急不可耐了。好,下面大家拿出课本,来看看我们的美学大师,著名的学者我们安徽老乡朱光潜先生他从这几道小菜里嚼出了什么味道。

跳读全文,着重画出作者对这几个问题的见解。比较一下与我们大家观点的异同。

三、提炼观点

大家读完课文后发现,这是一篇议论文,我们刚才品味那三道小菜其实就是这篇议论文里的几个例证。那么作者朱光潜通过列举这几个实例来赋予“咬文嚼字”什么内涵(精神实质)呢?

讨论后指名发言。

提示:其实我们同学可以再在文章里找出能体现这篇文章精髓的一句话。

明确: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或:“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推敲斟酌文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讨论:你对“咬文嚼字”有什么认识?

明确: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入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语言给我们昭示的是人的生命、生活和生存,当然包括我们的情感,其实我们对语言的咀嚼当然就是对我们情感的咀嚼,对生活的感悟。这就是朱光潜在这篇文章中要告诉我们的。

学习语言,同时也就是对沉淀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认同,也就是作为人类心声对具体的个别心灵的同化。

四、课外拓展

古人在咬文嚼字这一块上做得非常认真,甚至到了一种迷狂的状态,诗人卢延让就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在字句上的执著和推敲可见一斑。杜甫也这么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人的咬文嚼字叫作“炼字”。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炼字的例子:

(一)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

(二)选词填空

1、(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枪桃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遥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正___。

A、大 B、快 C、紧 D、密

2、红杏枝头春意___ A、浓B、新C、闹

(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3、轻风___细柳, 淡月___梅花”。

A、扶 失B、摇 映C、舞 隐

小结:通过以上几个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炼字”上做足了功夫,所以我们读古人的诗就会觉得短短的文字里蕴含着把玩不尽的意味。我们选词填空的过程,就是揣摩诗意的过程,就是

通过我们的联想和想象和诗人交流的过程,就是走进诗境的过程。正如朱光潜所说的那样: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提问:通过我们切身的体会,结合课文,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教我们如何来咬文嚼字?(1、由表及里,深入到思想层面。2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3、运用联想。4、避免“套版原理”)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这篇文章,我们没有划分段落,也没有分析写作特色,我们走马观花的浏览了这篇课文,把玩了几则可爱的文字实例,但我想我们读这篇文章还是会有收获的,因为这篇文章教给我们一些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阅读时,咬文嚼字能让我们走近文字深处,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写作时,咬文嚼字能让你落笔写下的每个字都在传递你的情感。我们阅读写作时都要养成一字不放松的习惯!课下请大家再次认真阅读这篇文章,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反咬一口“朱光潜”》下面我们放松一下,用朱老先生咬文嚼字的方法来咬一咬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这篇文章。这叫着“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课下认真阅读全文,找一找朱先生文章的破绽。

篇二: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导学案

王新文

【导学新概念】

新教材的说明指出:“阅读训练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和文言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正是依据这个要求确立的。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有许多精品,纵横古今,囊括中外。课本编者独具匠心精选了许多美文精品,特别是现当代的~些学者文人的作品。如钱钟书、余秋雨、汪曾棋、朱光潜等。面对这些熠熠发光的篇章,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强调从某一个侧面进行分析,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方可谈得上借鉴吸收。当然我们借鉴吸收的是其中的精华,借鉴吸收的是有用的东西。而《咬文嚼字》本身也具有这种特点。

【资料显示屏】

关于朱光潜以及朱光潜的美学思想,请参阅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l教学设计ABC]

设计A

导语的设计I:元代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此。现用来形容仔细品味,过分地斟酌字句(《新华成语词典》长春出版社出版)。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朱光潜这篇《咬文

嚼字》,让人看了,心悦诚服,获益匪浅。他赋予了这个成语一种新义。下面就请同学仔细研读课文,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导语设计II:请同学看下面两句话使用成语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要的咬文嚼字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好处

的。

② 张老师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字斟句酌。

学生通过辨析归纳出两词的异同。“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都有“斟酌字句”的意思。但“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句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字斟句酌”是对每个字都仔细推敲,用来称赞人谈话和写作态度慎重。

两者不能互换。那么,朱光潜是如何理解“咬文嚼字”的?请同学看课文。 导语设计III: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名人拣字的好例子,大家能举上几个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

这些炼字的做法,似乎显得有点咬文嚼字,但实际上却调整了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的表达。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正阐明了这一点。

导语设计VI:可从讲述古人炼字的故事直接入手,如从贾岛的“推敲”;“春风又到江南岸”与“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出话题。

教学过程的设计

研读分析:

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仔细分析原作,可设计表格帮助学生分析。

品味评价:本文除结束语之外,大体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

教师还可以采用复述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做出评价。借鉴吸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召开专题讨论会,研讨学习了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后你得到了什么或应吸收借鉴哪些。如从材料方面,可以领会借鉴材料的重要,更领悟到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观点方面,注意领会观点和材料的完美统一。也可以研讨这些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为了检验学生借鉴吸收的结果,教师还可借助一些练习来强化。如:

1.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有的作者已有评析。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独到见解?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1)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a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2) b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a.僧推月下门。

(3) b. 僧敲月下门。

a.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荣。

(4)b.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a. 这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的美人!

(5) b.东家之子(女),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a红杏枝头春意浓。

(6) b.红杏枝头春意闹。

2.作者认为王若虚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实在远不如原文”,并说“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对改前与改后还有什么见解吗?

3.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习作中任找一篇,也来个“咬文嚼字”如何?

设计B

教学过程可分组进行讨论,如学生讨论后复述故事,然后由学生分析评价,最后由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总结所说明的道理。这样循环下去,结课时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领会本文值得借鉴和吸取的地方。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课文的某一个侧面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从而达到借鉴吸取的目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小卡片,对文中的事例、分析、观点、结论进行整理,全班交流比赛。这样也会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良好的借鉴材料。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每个事例之后加入个人的分析与评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更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

篇三:咬文嚼字2013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选

咬文嚼字2013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选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题目解读】

从题目形式来看,材料作文更能激发考生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有多角度的选择。 从题目内容来看,今年山东高考作文与2011、2012年山东作文题目相比,延续了高考语文作文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特点;今年山东作文题目引用莫言的材料,其材料本身较2012年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与社会生活关联更显密切。

从写作的难度来说,山东近三年的作文都不难立意,显然都没有在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但要写出真正优秀的文章却不容易。如果没有不错的语文素养,没有较深切的对生活、对人生的体会,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技巧,是写不出高分作文的。

由此可见,考生要想作文分数有所突破,学习中还要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与人生感悟的表达,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上;力求抓住生活中零星的感悟,及时表达,积少成多,努力做到词能达意、词能悉意。当然,在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一些具有深厚生活积淀的文学作品和高考优秀范文的品读,对于考生生活和人生感悟的积累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山东作文题目明显地有以《咬文嚼字》专栏为代表的“读者”和以铁凝、莫言为代表的“作家”两个角度。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题目比较适合写议论文。从“读者”的角度可以写求真,写勇于质疑;从“作家”的角度可以写谦虚,写坦诚,写风度。

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都不难,但要出彩,就一定要有亮点。比如“读者”的角度,可以写《做一只无畏的啄木鸟》。题目中运用比喻修辞,比“咬文嚼字”“纠错”诸如此类词语更具有文学色彩;“啄木鸟”前加上“无畏”,更容易表达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好的题目有了,作文的开头就更容易入题。

从“作家”的角度立意,考生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材料中以铁凝、莫言为代表的作家行为的准确理解:比如敢于承认错误的坦诚与担当,比如面对读者纠错的谦虚与大度,比如那种不浮夸、不炫耀、不推却待人待己的天然本真。一定要注意,文章不能空泛地谈,要用恰当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结构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符合逻辑;文章结尾的升华,要结合社会生活,力争体现立意的人文价值、现实意义。

【满分作文】

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积极以感谢和理解回应,令人为之动容。我总以为,唯有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人生境界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和伟大。挑错的必要性,来自于主观世界的狭隘与片面。我们常常沉醉于自己超于常人的流光溢彩,而忘了在骄傲的同时保留一份面对不足的谦卑。

所以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谙这一哲理。当美国剧作家蒙特来华拜见这位剧作大师时,交流正酣,曹禺拿出

黄永玉对他的批评信:“我不喜欢你 后来的戏,一部也不喜欢,你丢失了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如此辛辣,一针见血,指出曹禺“重政治,轻创作”的错误,曹禺硬是让翻译一字一句译给蒙特听??可见曹禺的伟大,除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还体现在了对挑错的理性面对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对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 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李经纬,在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健力宝”公司,创造了可与百事可乐比肩的商业传奇。可是,面对前无古人的成功,李经纬却对别人的挑错一概拒绝,面对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批评与阻挡,他不管不问,集巨资在广州建造健力宝大厦,最终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面对业界好友对他“不考虑商业规律,一味拉广告招商”的挑错,他拒绝诚恳吸收,最终让健力宝暗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自己也身陷囹圄。

那么,如何善待批评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对别人尖锐的挑错,要保持 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羡林所说的那样:“别人说的话是鼓励是批评是鞭策,都是对我好。”其次,要学会甄别“有价值”的挑错与“一味为了挑错而挑错”,也就是说,在面 对别人挑错时,不是固定的屈从,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码的信任。如演员于是之一辈子都在接受观众的挑错与批评,但必须经过“审视——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把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演到了人们心中??

人生逆旅,每个人都会犯错,迷失甚至 被异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别人挑错的胸襟, 能够带领你欣赏更旖旎的风景。

【名师点评】 阅卷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首先题目拟得好——?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把善待错误上升到人生境界的高度,这就远远高出了那些只知就事论事的考生,这说明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激活全篇。当然,作者在选择论据上也费了一番心思,曹禺一例是正面的例子,论述了?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李经纬一例则是反例,从反面论述了?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文章最后指出了对待批评和挑错的正确做法。可谓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

在《咬文嚼字》杂志开辟专栏,专门为名作家著作挑错之后,这些作家纷纷表示感谢,诚恳承认错误,可见,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

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赞扬和 批评他的人都表现到了极致。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恰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他年老时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可他,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骂 的。”并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指责,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好友陈独秀。两人初为同道,后因政见不同而成为政治上的死敌,然而私人的友谊仍在。陈独秀主张激进革命,拒绝接受渐 进改良派的任何批评建议,最终因自大而决策失误,致使无数共产党人被杀害,其本人也被开除党籍。然而在其穷困潦倒之时,发动北大全体教授营救他的却正是胡适。

接受别人的指责,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成功路上必备的态度。“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正视群众的指责,及时修正错误,做出正确决策,迎来了开放口岸的汽笛声声、交易所的铃声 阵阵??

在当今中国,青年们拥有越来 越多的话语权,他们敢于对混乱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想说,青年人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好声音,首先要练就一副好嗓子,选择那些有可能对现

实造成危害并要继续危害下去的事,以慷慨激昂之音为促进社会的调整和改变发声。而我们的国家,只有正视来自各方的指责,才会让这个几千年来以智慧、谦和而著称的国家,不失应有的谦谦君子之风。

正视批评,让我们一起做出努力,成就谦谦君子之风,消除谬 误和浮躁之气。

【名师点评】这是

古人咬文嚼字的故事

一篇意蕴深厚、条理清晰、比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文章直接截取材料,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这样入题迅速,点题明确,又能 避免偏题,使文章干净利落。结构严谨、清晰,由材料起,引出话题和中心,再到选取胡适、陈独秀一正一反的例证,相互对照,同时例证之间又相互关联,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深化了主题。最后一部风,表达对国家之关怀,结尾处从青年人的角度发出号召,有气度,有担当,情深意切。首尾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素材的娴熟 运用,对文化名人的中肯评价,将话题演绎得机警而成功,使文章立意深刻,思想卓然不群,意蕴丰富,具有不可 抗拒的思想力量。

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仍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就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然走过黑夜里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将她骂得狗血喷 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人才华。臣子们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 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和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

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 月当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香飘千年,至今仍在。 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诗思清深诗语隽 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书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便欣然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

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如天地广。

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

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 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面对。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以年华为桨,涉万里 河疆。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也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

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

而我当代青年,更要直视错误,虚心改正,不计过往,意气风发,铿锵前行,因为—— 腹有雅量气自华!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先咏他物,然后引出所咏之物?的起兴手法。

由眼前河流的雅量写起,由物及人,古今结合,联想到武则天、启功以及铁凝、莫言等人直视错误的气魄、胸襟,再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叙述一代代直视错误并虚心改正的国人的雅量,层层深入,结构紧凑,过渡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语言 驾驭能力。这 也是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一个主要原因。再者,此文题目?腹有雅量气自宽?很有特色,使得文章主旨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可见考生无论是在对文题的理解上还是在选材上都高人一筹。另外此文诗一般的语言,流畅通顺,夹叙夹议,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也为作文增色不少。

闻吾过,心窃喜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 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孔老夫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且不说改正错误,单说知错,便已是不易。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是恼羞成怒,还是虚心接受并对别人表示由衷的感激?

闻过则喜,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初任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出身低微,阅历浅薄,顿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面对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认真收集那些批评他的语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工作上,终成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试问,假如罗勃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退缩怯懦了,或是冲动恼怒了,那么他又如何能名垂青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骄傲呢?面对批评,我们应有的不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低姿态吗?

闻过则喜,可以带领一个集体走向胜利。纵观历史 风云,哪一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不是 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审议,再修改、再审议才最终制定的?如果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没有闻过则喜的胸 怀,何来一次次战役的胜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会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会有多少无谓的牺牲?面对批评,我们要学会冷静,冷静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错,有则改之,并做出改进,为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

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接受。正是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

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咬文嚼字”的纠错所表现出的,不正是闻过则喜的胸怀吗?闻吾过,心窃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养。

闻过则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名师点评】在考场上,难见这样一篇颇具杂文风格的好文章——睿智深刻而不消极,语句锤炼彰显生动。考生匠心独运,题目用“闻吾过,心窃喜”一语,句式工整,既概括了文章主旨,更彰显了考生的文言文功底。考生以三闾大夫的名言做开门之句,引人入胜,用孔老夫子的名言过渡,承上启下,借唐太宗的话收束 全篇,这些名言的引用彰显了文章的厚度。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是,文章多处反问连用,增强了气势,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效果。此外,文章开篇提出论点,并逐层深入摆事实讲道理,可谓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