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机制环境打造人才工作新发展经验交流

近年来,区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上来,逐步建立了一支总量不断增加、素质明显提高、门类比较齐全、结构相对合理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工作中,我们实现了一些新突破,积累了一些新经验,取得了一些新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思想观念,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区委深刻认识到建设人才高地,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我们立足区情,围绕发展,在全区开展了“人才强区”大讨论活动。在《党建信息》上辟出专栏大力宣传人才工作。通过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破思想障碍,寻发展之策,在全区牢固树立了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工程是第一工程的观念。为真正开发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区委把人才工作摆上突出位置,象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贤引才,平均每年至少召开5次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我们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人才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人才制度,区领导定期走访骨干人才,切实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用感情留人。  

二、创新引进机制,多方集聚优秀人才  

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我们大胆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一是争取优秀干部到我区挂职,提高区党政机关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近几年共有15名优秀干部到我区挂职,其中一部分挂职期满后留任我区工作。二是为满足招商引资、企业改制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我们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市市管企业中选拔优秀经济管理人才及其他高级人才。经过公开报名、组织推荐、审核、面试等程序,首批择优录用了3名高级人才,分别被聘任为区计经委副主任、招商局副局长和区建委副主任等职务。这些同志有的是高级经济师,有的是研究生学历,有的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老总”。他们的引进优化了我区干部结构,也为我区发展区街经济提供了人才支持。三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思路,大力实施“引智借脑”。采取区校联合、企校联姻的办法,聘请 高校 教授、民营企业家作为区兼职经济顾问或技术指导员。目前,共聘请6名民营企业家为区经济发展顾问,2名 高校 教授为区人力资源管理兼职教授。他们有高深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区里有事业的平台、发展的空间,我们之间的合作是市场的选择,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三、创新培养开发机制,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中,区委坚持重点引进和自主培养并举,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输送源头活水。我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教育培训工作。首先根据培训对象和内容,实行在职培训与脱产进修培训相结合、系统培训与短期办班相结合,对各类人员进行分类指导、分类培训。近两年来我们共举办各类培训155期,培训8200余人次,目前我区45岁以下公务员95%以上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对党政人才,着力加强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等方面的培训;
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
对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推行继续教育制度,促进知识更新,着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农村实用人才,通过扎实开展“双培双带”活动,重点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其次,我们积极探索教育培训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拓宽培养渠道。一是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实行横向联合、纵向联姻。区划调整后,我们与市委党校、区教委联合筹建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这样既有利于党校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对全区党政干部的培训,又方便了区教委对全区教师进行培训和区组织部对全区党务干部的培训;
既实现了各方利益的整合,为各类人才教育搭建了平台,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互补。二是采取上挂下派,外送内训,加大对现有人才新知识、新技术、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力度。近几年共选派13名优秀干部到市直部门挂职,6名干部到南京、上海等地挂职。通过选派挂职既引进了发达地区和上级部门先进的管理经验,又开拓了我们的发展视野,提高了我们的发展能力。针对区直机关和街道管理人才紧缺而区属中小学校人才相对富余的实际,去年11月份,我们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考试、考核相结合(即“双推双考”)的方式,选拔了29名优秀年青教师和学校管理干部到区直机关及街道从事管理工作。这样区内人才资源不仅得到有效开发,而且区街两级用人紧张的矛盾得到很好解决。三是鼓励各类人才参加在职业余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形成符合我区特点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全区公务员220余人通过业余学习达到大学以上学历。  

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也在筹划着对现有人才进行深层次开发,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切实做到“英雄有用武之地”,避免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我们正在建立区属人才数据库,对各类人才实施动态管理。对优秀年轻人才,我们尽力为他们“搭梯子”、“腾位子”,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对优秀老龄人才,我们积极开拓新渠道,让他们再铸辉煌、再献余热。我们先后从党性原则强、生活作风正的老干部中择优安排了10余名同志担任非公企业管理人才、信息服务人才等,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又为促进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创新选拔任用机制,着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良禽择木而栖”。区委着力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做好人才工作这篇大文章,最重要的是提供能够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价值的事业平台,否则优秀人才就会“孔雀东南飞”。我们根据人才的成长规律,审时度势,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针对“三支队伍”的不同特点,我们采取不同的用人方式。对科技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要由人才市场进行配置,由用人单位与应聘者直接见面。对党政干部,我们引入竞争择优选拔任用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为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活化用人机制,我们制定了《中共#区委任用乡、街道党政正职表决暂行办法》,规定各乡、街道党政正职拟任人选由区委全委会审议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产生。首批有3位乡、街道正职干部经票决后走上领导岗位。通过实施“票决制”,从制度上解决了在用人上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落实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干部选拔工作更加科学、民主。另外,我们还先后对区教育局、人劳局、法院、检察院等16个岗位、18名副科级干部实行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同时我们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根据考核情况对部分领导岗位实行聘任制,努力构建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通过深化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改革,全区干部的工作干劲明显提高,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混官混事、不求进取的干部没有了“市场”。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大票决范围,全面推行“竞争上岗”,最终形成“凭政绩不凭关系、看公论不看私情”的正确用人导向。  

五、创新激励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引进人才后顾之忧  

 激励有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按照市场规律,坚持以物质嘉奖与社会荣誉相结合、工作、生活上关心与政治上关心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由于区级经济还欠发达,待遇留人不能只靠财政投入,我们鼓励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初步建立了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在生活上我们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解人才所难,帮人才所需,不断改善、提高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人才子女入学、家属就业、住房等方面给予最大帮助。近年来我们引进的人才“三金”缴付率100%,子女入学率达100%,配偶就业率达90%以上。留住人才不能单靠物质待遇,这不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突出加强对人才的精神激励,大力宣传表彰为蚌山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党政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在人才工作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分布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尤为紧缺等等。我们决心,乘这次会议的东风,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努力把全区人才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