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是谁提出的

篇一: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三个代表形成过程

怎样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吕书正

正如江泽民同志2000年6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言,他提出这个问题,

“是经过长时期思考的”。他说:“怎样使我们的党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始

三个代表是谁提出的

终充满活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 深入学习贯彻我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他还联系到党内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思考新形势下如何治党的问题。从这一过程看,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关于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奠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

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2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纵观七十二年的历史,我们党的发展壮大,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独立和走向繁荣富强,归根到底是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密切相联系的。这可看作是他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思想的早期阐述。1996年3月,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这可以看作是他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雏形。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可看作是他对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早期思考。2000年1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保证我们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这是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的最重大的课 题,也是决定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跨世纪发展中进一步巩固和充分显示优越性的根本问题。”从这段话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轮廓。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利用在全党开展“三讲”教育活动的重要时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出席广东茂名市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指出:我们要使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坚持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也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把党建设好。这里,江泽民已经提到了两个代表。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端。

之后,在广东考察工作,如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仍然是江泽民考察的重点。22日,江泽民深入到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南岭村,与村党支部成员、村民党员代表就基层党的建设进行座谈。23日上午,江泽民在顺德市主持召开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听取了顺德市委和部分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汇报,详细了解顺德市企业党建的做法和经验。25日,江泽民在广州市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与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和街道党组织负责人,共同探讨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他在发表讲话时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这是江泽民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三个代表”这一科学论断。2001年江泽民发表“七一讲话”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一个科学结论发展成为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纲领。

2000年5月8日至15日,江泽民先后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重点就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进行调研。14日,他在上海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分析了“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进一步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意义的进一步明确。6月20日,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江泽民指出: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蓬勃生机,始终率领人民不断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这里,江泽民指明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0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分析了“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基本依据,强调:“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这就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从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端,也是中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是我们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的新的起点。能否起好步,开好局,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江泽民在不同场合对“三个代表”思想在理论上的阐发更加系统,对在实践中落实“三个代表”精神,用于指导各项工作业也更加重视。

2001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要努力把‘三个代表’的要求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以利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自觉地以‘三个代表’的要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使我们的党更加朝气蓬勃、更加团结一致、更加富有战斗力。”2001年2月,江泽民在海南考察工作时着重阐述了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他强调: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带领群众不断开创改革和建设的新局面,领导干部必须有一个好的作风。这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认真总结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抓住当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全党的共同努力,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江泽民第一次把党的作风建设概括为五个方面,是对党风建设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江泽民还着重强调,要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去。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第一次最为全面、

篇三:三个代表提出时间

内容提要]纵观人类历史,任何好的思想理论的发展都需要解决“继承”和“创新”这两个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光辉典范。本文着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为指导,对“三个代表”的文本联系及话语环境作些有益的探讨,以进一步认识和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这其中主要包含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方面即继承性和创造性的探讨。[关键词]三个代表文本联系话语环境哲学思考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来修正的。”1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高度,回顾和总结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所走过的六条理论轨迹,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改革、如何认识执政党建设和如何认识当今时代。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这一视角来看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和轨迹,对于深化认识和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本文着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为指导,对“三个代表”的文本联系及话语环境作些有益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一纵观人类历史,任何好的思想理论的发展都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继承问题,二是创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光辉典范。因此,对“三个代表”的文本联系及话语环境的思考,主要包含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方面即继承性和创造性的探讨。为什么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就是因为列宁主义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很好地解决了继承性和创造性这两个基本问题。与此同理,毛泽东思想既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又是对马列主义的创新;邓小平理论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又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新。不解决继承问题,一种思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合法性就会受到挑战。不解决创新问题,一种思想就会停滞、僵化,甚至故步自封,那么就会失去其对社会大众和现实生活的吸引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之所以是成功的,就是因为它也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圆满地解决了在理论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我们探讨“三个代表”的文本关联问题,说的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问题;而探讨“三个代表”的话语环境问题,说的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问题。二从“三个代表”的文本关联上看,“三个代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概念,而以它冠名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要思想的继承。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论述,根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行类比性的深刻反思之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就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而中国共产党需要保持住自己的执政党地位,就必须时刻牢记资产阶级在中国被推翻的历史教训:不能作为社会的肯定方面,而要作为社会的否定方面。老子在《道德经》二十八章中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道理。然而,作为社会的否定方面,就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只有站在先进的生产力一边,不断对

现存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进行变革,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的革命性质和领导地位,从而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领导中国人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四个现代化,逐步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