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其自然的自然作何含义

篇一:任其自然

任其自然

王文初

随着季节转换,黑夜越来越长。同样是早晨四点半,在夏季天已破晓,可如今已是中秋过后,还尚在黑暗中。已经养成早起的习惯,一时也难以改变,生物钟差不多总是在那个时候来提醒你,该到起床的时间了。

天气预报有阵雨,听听外面好象没有下雨的声音。天空黑乌乌的,朝远处灯光凝视片刻,似乎也没有见到雨丝飘零,手伸窗外,时有细小水珠滴落手心阴凉感觉。

五点准备出门时,老伴大惑不解,下雨天、这么早还要出去晨练?睡不着起来了,怎么办,坐着等天亮不成?现在基本上不在下雨,拿把伞出去走走也总比坐在家里强。

雨天清晨,马路上更显得空空荡荡。路灯昏黄,行人稀少。要不是下雨,总会遇到几个一起跑步、走路的“练友”,都快走到体育场那里了,还是没有见到一个,难道说是老爷庙的旗杆独一根?就是不跑步、不走路,也要看看来这里晨练的究竟有几个?

刚到体育场门口,但见一个人撑了把雨伞恰从场内走出来,透过微弱的光线,依稀看到的身影还是很熟悉,“这不是老王吗?”三十年前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

“怎么要回去了?”还以为他看到下雨天体育场内没有人在晨练,也就打道回府了。 “已经结束了。”他笑哈哈说道,还是那样的性格,乐观、开朗。

他今年八十一岁了,身体还是那么健朗。他说走了十圈(一圈四百米),照例说还要倒走一圈,可因地上有水路滑,也就不再走了。他说,还有比他早一点的人,也已经回去了,现在场内大概还有四个人。就在说话间,隐隐约约看到有人撑着雨伞慢慢跑步过来。

我没有跑步,一个人撑着伞在跑道上走,走到将近一圈时,遇到老叶,他上身赤裸正在换衣服,裤腰处湿漉漉的。他说天气倒还很闷热的,跑了十五圈汗衫都湿了。我想汗衫上不全是汗水,也有雨水。我真是很佩服他,虽然比我小一、二岁,但他坚持晨练的意志、毅力始终是我学习的楷模。

当我回家去的时候,体育场内还有十多人在晨练,体育场外避雨的地方,也有七、八个人在那里反复来回走路。空间不大,丝毫没有束缚他们走路的脚步;蒙蒙细雨,丝毫没有减弱他们晨练的兴趣。

过去也经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时不时有人好心相劝,说什么早晨锻炼身体不要太早,太阳还没有出来空气质量不好。有的说下雨天路滑不宜外出,尤其是老年人。也有人说锻炼身体,跑步不如走路好。跑二十圈太多,跑十圈不好,跑二、三圈已经差不多。不管那一种说法,心地都很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担扰;出发点也不错,劝人加强保护,注意劳逸结合,科学锻炼身体。

退休以后,晨练以来,曾经有很多人对我劝说过。有这样说,也有那样说的,但是我却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是我自信、固执己见?抑或任性,积习难改。我常反复思索、再三琢磨,孰对孰错、孰轻孰重,始终理不出个头绪来。但是我还在思索、思索······

窃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习惯。性格有不同,有人办事认真、细心、有韧性,有人做事马虎、粗心,无恒心;有人性格外向、活泼、善交际;有人性格内向、执拗、不言谈。脾气也不一,有的暴躁,有的温顺;有的倔强,有的随和。习惯更有差异。有人早起,有人晚睡;有人喜动,有人爱静。人生固有的性格,与生俱来,要改也难。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难移,脾气难变,习惯虽说后天养成,要改却也难。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养成的习惯自然改也难。有人习惯早早起床,一旦早晨醒来,要他睁开眼睛躺在那里比什么都难受,还不如任其自然早早起来为好。同样的道理,有的老人将晚饭后剩下的半碗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到冰箱里去,儿子劝说吃隔夜的蔬菜对身体有害,老人哪里能听得进。从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能眼睁睁把那半碗好好的菜肴

往垃圾筒里丢弃吗?蔬菜是花钱买来的,挣钱不容易,想当年困难时期这样好的菜肴还吃不到呢!要是真的丢弃了,老人肯定会难受几天,嘀嘀咕咕唠叨不停。与其如此,还不是顺着老人心,任其自然为好,也许心情不好比吃半碗隔夜菜更不利健康。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早已见怪不怪,司空见惯了。

既然性格、脾气、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何况早起晚起、走路跑步、五圈十圈又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只要自己认为合理、合适、合乎自然,有何不可?同时早起晚起,又没有什么固定的、绝对的标准,你说我早起,我说还有比我起得更早的;你说走路要比跑步好,也有人认为走路也不好,生命在于静养;有人说跑步十圈太多,可有人跑了二十圈还不嫌多。人各有志,人心如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志向愿望,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不同的理解看法。不同的志向,不一样的理解,可以交流沟通、相劝说服,但不要勉为其难。相劝,只能谈谈自己的认识看法,接受不接受任其自然。要知道相劝是外因,是否接受要靠内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相劝,不是强求,不要过份强调自己正确,非要他人接受。过份强求,往往事与愿违。相劝可以,强求大可不必。

虽说性格、脾气、习惯难以改变,但也不是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能力的提高,体质体力的变化,在晨练活动时也会慢慢发生改变。年龄大了,行动不便,该早起的也要晚一点去晨练;体力差了,力不从心,该跑步的也就不跑了,走走路也可以;毕竟岁月不绕人,风光不再有。至于什么时候改、改什么、改到什么程度,也都只能任其自愿,任其自然,自由发展。想改就改,要变就变。自我认识,自己调节。一句话,任其自愿、任其自然,顺心就行,开心就好!

二○一六年十月二十一日

篇二:古典园林

古代园林设计的概念与风格

2011-08-31 03:59:44中国园林招标网

中国古典园林经历千年发展,其成就在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中得到充分体现,寄托了文人士子的理想,反映了其所在时代文人的生活方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和“天人合一”的造园原则体现了古典园林所倡导的自然观,然而从现代景观设计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可以得出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对“自然”的不同理解。

1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1)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要情景交融,和谐相处,认为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包容,相辅相成的;强调人要了解自然,顺应自然,同自然交朋友。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起首篇提出的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宗旨。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园林虽是人工创造的艺术,但其呈现的景色必须真实,好像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

3)无为与道法自然:在道家思想中,“道”的中心含义就是“无为”,即任其自然,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人作与天开的矛盾在西方园林中,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以开阔的视野和严谨的几何格网的人工形式反映出权力的意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以自然山水或写意山水著称,流线曲折,并不遵从清晰对称的几何构图,而是遵循“无为”的理念,带有较浓的隐逸色彩。

人们常用“道法自然”与“无为”之道来解释中国园林是顺应自然的设计。然而古典园林的实践在事实上是较大地改变了场地原状,从而塑造出园主所设想的“自然”。这种“人作”与“天开”的矛盾性在中国园林的物质环境和精神内涵两个层面上存在。

2. 1物质层面2. 1. 1几何形式中国古典园林并不采用规整的几何形式来控制整体构图,而是先用非规整的形式控制大的空间基底,以塑造整体“自然”的印象,然后在细节中大量应用各种规整的几何形式。这些丰富的几何形式广泛应用于铺地、窗、桥、廊以及别的建筑细部之中。

苏州园林中铺地的形式丰富多样,具体地可以将铺地分为大面积的铺装和点缀其中的个体形象。个体形象的主题涵盖非生物、动物、植物等多种题材,例如蜻蜓、青蛙、中国结、盆景等。大面积铺装的材料包括砖、卵石、瓦片等,通常混合使用。铺装的形式有规整的方格网状、曲线网状、人字形、不规则碎石形等形式以及五福捧寿、福禄等传统吉祥图案。此外,矩形、三角形、正六边形、圆形、冰裂纹等形式在铺地中大量使用。其次,地面大多为铺地覆盖,这种对待环境的方式体现了对真实自然的回避。

2. 1. 2盆景化的环境1)建筑数量大。苏州园林中建筑数量较多且密度较大。这些建筑通过贯穿其间的曲折长廊联系起来。园林中的生活实际上近乎于在室内生活。

2)建筑内外通透,内与外的界限模糊。建筑把环境包围起来,同时把室内延伸到室外,这使得建筑控制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

2. 2精神层面1)营造概念化的自然。古典园林所讲的“自然”并不指科学意义上的自然。文人士子为古典园林设想的“自然”是隐喻的而非真实的自然,是经过艺术加工与选择的、理想中的环境。然而由于场地的限制,真实的自然往往难以体现这种期望,因此在造园实践中主人便会按照心中的理想蓝图进行改造。

2)模仿形式上的自然。建筑、植物、假山石都不是随意而作,而是经过巧妙的安排,要营造自然的山水意象,避免人工雕琢的痕迹。

3)扭曲自然,并以之为美。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提出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致使梅花受到摧残。他引用一些人的观点“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说明文人不喜欢自然生长的梅的形状,而是喜欢以人工控制的方式锄掉端正的,砍掉笔直的,去掉繁密的枝干,认为经过这样处理的梅才是美的,并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天下之梅。

3从现代景观设计看古典园林1)求曲忌直的形态与悠闲的生活方式。古典园林中的生活是静态、缓慢、悠闲的,适于文人士子缓步期间,吟诗作对,顾影自怜。从空间上看,障景,曲桥,曲廊等元素构造了曲折的流线,同时园林中缺乏开展户外活动的开敞空间,适应的是悠闲、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2)围合、封闭与内向隐逸的生活。围墙与园内的各种隔墙也是要控制环境,完善园主所追求的移天缩地的理想景观。围墙之内的园林与墙外的城市是“我”与“他”的关系。围墙将园林与城市分隔开,实质上体现了园内与外界生活的对立状态,体现的是对城市的回避。古典园林由于其封闭性,只需对主人服务。现代景观向大众开放,需要区分内在者与外在者的不同需求,重视材料的逻辑,活动的逻辑,并在空间形态上真实地反映出来,重视当前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不拘泥于设计的形式和手法。

在满足基本的观赏性功能的同时,现代景观往往还将生态功能、游憩功能、教育功能等多种功能集于一身,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多元需求<2 >。设计目的与手法的分离是现代景观设计提倡的。

但现代设计师在学习古典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并不强调这种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形式的生搬硬套和滥用及目的与手法的混淆,把设计手法当作了设计目的。现代景观设计要反映平常中国人的生活,从平常和当代的生活中找到新的方式表达新时代中国人的身份,“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以界他时而自立于当代<3 >”。

4结语古典园林是用了大量人工手法塑造出一个貌似自然的环境,是人工选择的“自然”,其设计手法与字面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和“无为”体现出矛盾性。

这种矛盾性的存在,实则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对“自然”的不同理解。在江南园林发展成熟的时期,中国大地的自然生态格局还较为完好,城市化对自然基底的不良影响还没有显现,人们还能较易体会到青山绿水的真实自然。因此将“自然”二字理解为概念化的、寄托理想的“自然”是符合那个时代特征的。 然而在当代,自然生态已经受到极大威胁,自然的基底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已越来越呈现破碎化的趋势,真实的自然山水已越来越珍贵。在这种背景下谈“自然”,已不宜拘泥于形式上的、概念化的自然,而是应该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来保持城市生态格局的连续性,追求健康的自然生态功能。

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应该认清古典园林这种手法与目的之间的矛盾性,认清“自然”的真义,才能避免对古典园林的肤浅模仿,从而为现代城市中的市民创造更为亲和自然的景观,使得市民得以享受到真实健康的自然。

篇三:任其自然,造化小儿-藏头诗

任其自然,造化小儿

任人采弄尽人看, 其(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任其自然的自然作何含义)馀万事尽依然。 自天降福千万龄, 然后东飞浴东溟。 造化工夫潜剪刻, 化作今日京华春。 小山桂树比权奇, 儿别爷娘夫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