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格局的含义

篇一:世界格局的含义

1、 世界格局的含义

2、 所谓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

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均势、稳定的结果。首先,任何一种国际关系格局都是相对的,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也不可能长期不变;其次,在国际关系中,“极”的构成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向的因素,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某一方面力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3、 雅尔塔体制

在二战后期,同盟国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如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3年10月)、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等。其中雅尔塔会议尤为重要,对上述会议的成果进行了完善、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后面的会议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雅尔塔体制就是以上这些协定的总和。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内容是:(1)确定了战后处置战败国的原则;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3)建立联合国;(4)对战败国的边界重新划分,对其殖民地重新分配;(5)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雅尔塔体制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产物,它的确立就意味着近三百年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这一局面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

3、“冷战”政策的形成过程

(1)“冷战”的公开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发出“冷战”信号,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做了舆论准备。“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发出了“冷战”宣言——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特别咨文,这篇咨文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内容: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在1948年6月底以前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影响: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特点: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全球扩张的目的。

(3)马歇尔计划的出台: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实质:是“冷战”政策在

经济上的表现。

(4)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5)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4、“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总体形势:“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具体表现有: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

结果:(1)美苏双方由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 本目重点: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东德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柏林墙约155公里长,约3至4米高。于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后才被换成更为坚固耐久的砖墙。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墙倒塌,1990年两德重归统一。

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一直到两德统一为止。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

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西德的领土,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东德境内,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强迫西柏林断水断粮,此举让西方国家团结一致,每日有

多班飞机把物资由西德运到西柏林,1949年4

月更成立北约,而苏联于1949年5月解除封锁。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牴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1]

柏林围墙在1961年8

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围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围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

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它还没有变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而仅仅是铁蒺藜的路障。19岁的东德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步跃过铁蒺藜樊篱。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彼得·雷宾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

1962年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Peter Fechter)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当时,有西方记者在场,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轰动一时。他成为第一个因试图攀墙而被射杀的人。

1979年一个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花了数年的时间手工制成,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 20多分钟的飞行后,他们安全落在西德领土。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围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存在了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此事件也称为“柏林围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倒塌,而是被人为拆除。当时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围墙,并且在上面涂鸦,拆下建材当成纪念品。11个月后,两德终于统一,成为“柏林围墙倒塌”后的最高潮。

冷战原因: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在战争中各自攫取了大量的利益,并迅速成为世界上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超级大国。美苏自恃拥有强大的武力,强要在世界建立自己的霸权主义。夺取更多的利益。它们二者推行所谓的意识形态的分化和对峙。各自结成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同盟二者互相争斗。 冷战背景: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各国纷纷脱离原来的殖民统治建立新型的独立国家。尤其在东欧 亚洲等地,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建立了不少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势必会威胁到资本主义社会。使其利益受到最大的损害。所以美国要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和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已达到维护资本主义社会,保持自己利益不受损失的目的

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霸权主义(主要根源), 领土争端, 民族矛盾, 种族冲突, 分裂主义, 恐怖主义等等。 传统安全威胁(军事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西方国家插手添乱. 非传统安全威胁(非军事类):恐怖活动(主要因素),毒品犯罪,传染病,金融危机,非法移民等. 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① 当今世界影响和平的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等; ② 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南北发展不平衡; ③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ey You''ll never know dea(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军事格局的含义)r how much I love youSo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Every little thing that you've said and done. Feels like it's deep within me.

Doesn't really matter if you're on the run.It seems like we're meant to be.

I don't care who you are. Where you 're from.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

you're like an angelthe thing that i feel is stronger than love believe me you're something special i only hope that i'll one day deserve what you've given me but all i can do is tryevery day of my life you leave me breathless 我希望你 是我独家的记忆摆在心底 不管别人说的多么难听

篇二:世界格局的含义

世界格局的含义:

通常是指世界主要力量(大国或大国为核心的集团)的实力结构和战略关系,是较长历史时期世界主要力量相对稳定的态势。

世界格局的演进:

自1648年以来,世界格局经历四次重大转变:1825年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格局;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45年后的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的多极化趋势。

1、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但单级与多级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对我国发展有利的国际环境总体上仍可继续保持。

2、美国扩张战略受挫,与伊斯兰世界冲突加剧,操控国际局势的能力下降。

3、“一超”与“多强”之间相互借重与合作增强,对话协调、避免对抗是主导方面。与此同时,战略竞争和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

4、俄罗斯东山再起,逐渐恢复大国自信;由于美国进逼俄罗斯太甚,引起俄罗斯强烈反弹。

5、日本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开始寻求摆脱战后束缚,并试图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6、欧盟加快扩大步伐,力图实现欧洲联合 ,彰显欧盟外交特色,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和联系最紧密的国家集团。

7、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上迅速上升,成为牵动国际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中国责任论”对我国形成新的压力。

国际秩序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准则和机制,通常受到在世界格局中主要战略力量的制约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建立起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这是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禁止各国在国际关系中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确立了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原则。

冷战结束后,维系当代国际秩序的主要机制——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仍然是主导当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中国应以负责任大国身份,以渐进的方式、和平的方式、民主的方式,积极参与当代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

目前美国的主要战略矛头是恐怖主义、核扩散国家和极端伊斯兰, 其主要经营的战略重心是大中东地区,而不是东亚,因此,中美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中俄关系取得新的进展:

(1)战略伙伴关系深化。

(2)经贸合作开始升温、加速。

(3)在反对“台独”问题上,俄方表态最为坚决。

中俄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1)中俄都在崛起,如何共处?

(2)普京推行务实外交,认为俄在非政治领域获利较少。

(3)中俄贸易秩序不规范,俄罗斯担心变成中国原料供应国。

发展中日关系的三项原则:

(1)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外交总体布局中的新亮点:

(1)全方位的和平外交: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2)在与发达国家关系方面: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

(3)在周边:“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加强睦邻友好,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

(4)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

(5)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发挥建设性作用。

篇三:军事理论名词解释

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国防动员按规模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概括。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战略: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产生于战争实践,并随着战争实践的不断发展、深化而丰富和完善。

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条件和情况,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方面综合形成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略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及基本态势。

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包括与相邻国家矛盾冲突、边界纠纷、军事渗透、颠覆甚至入侵等情况。(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

军事高技术: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利用目标的特征信号,发现、识别和跟踪目标,并将武器直接引导至目标实施有效打击的技术。

隐身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统称。

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军队在多维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所进行的,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的战争。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

新概念武器:是指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本质区别的新型武器。

简答

1、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 自卫型 联盟型 中立型 (我国国防属于自卫型国防)

2、国防的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3)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3、国防历史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国防法规的特性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 (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5、国防建设成就

(1)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了军事理论 (2)铸造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合成军队

(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4)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防动员体制

6、国防建设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军事思想的现代化 (2)军队的现代化 (3)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的现代化 (4)国防法规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的现代化 (5)国防基础设施和战场建设的现代化

7、国防教育的内容

(1)国防理论教育 (2)国防形势教育 (3)国防知识教育 (4)国防法制教育 (5)国防精神教育 (6)国防经济教育 (7)军事技能教育

8、现代战争动员的主要特点

(1)动员范围大,领域广 (2)动员内容多,数量大 (3)动员时间紧,速度快 (4)动员技术兵员多 (5)科技动员地位突出 (6)动员隐蔽,准备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