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公益广告文案

篇一:央视“关爱老人”系列公益广告

央视“关爱老人”系列公益广告

[摘要]:2013年1月起,央视多个频道分别播出了“关爱老人”系列公益广告。

该系列由《老爸的谎言》、《妈妈的等待》、《打包篇》组成。这是精选的三则触动心灵的影视广告,为爱而坚韧、勇敢、包容、无私、奉献……找寻心灵本真,感悟丝丝触动,享受内心与情感的盛宴。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唤醒和传播爱与善的意识。让我们每个人都把心灯点亮,关爱老人,一点点驱走长辈的寒冷与黑暗!

[关键词]:公益广告 影视广告 关爱老人

一、影视广告和公益广告的界定

(一)影视广告的含义

影视广告是从影视的形态出发,从本质及作用等诸多方面,有依据地直接论证产品或者服务的优点,吸引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此类型的诉求方式有助于适合与新产品或服务的导入。

(二)公益广告的含义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

(三)“关爱老人”系列公益广告体现的基本特征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社会价值就是精神价值。它主要作用于 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于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多种需要。而公益广告能够存在当今社 会,是因为它能满足于当今社会的某种需要,这主要体现在社会责任性、教育引导 性和艺术性等方面。

1、社会责任性

公益广告的社会责任性是以情感沟通来实现的,以赏心悦目的情感符号使受众心 领神会而倍感亲切,享受到公益广告所带来心理满足。公益广告的责任性

不仅可以当 作思想教育的手段,还可以实现公益广告对以人性为内核的人文观点的寻觅,并且还 能进行美育教育,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陶冶情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 公益广告设计语言用情感营造关注人性发展的氛围。公益广告本身具有鲜明的社 会和文化功能,对受众的影响大到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小到内心触动和感悟,都能 形成自己独特的影响与导向。《老爸的谎言》这篇创意广告文案运用了公益广告诉求策略,该作品中创意与策划的意旨在于通过真实事件去让观众自觉性意识到关爱老人,阐述观众的责任,另一层面体现了亲情的伟大,这是一则社会性题材,从而导致它反映的基本是我们的社会问题,这就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

2、教育引导性

现代社会里的公益广告是最佳的大众社会教育工具。由于公益广告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导向是在人们欣赏公益广告时不知不觉中接受的,所以它比较容易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这对公益广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公益广告体现整个社会提倡的精神和美德,使人们从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使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这是公益广告的使命。公益广告的播出和发布往往在一段时期内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老爸的谎言》、《妈妈的等待》、《打包篇》三篇广告从不同的角度教育子女不论是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给父母足够的关怀。作为儿女的我们不应该等着尽孝,而是应该从现在开始,关心老人,多陪在父母身边才是重要的。

二、广告创意:来源于身边真实生活

创意是“说什么”与“怎么说”辩证关系,创意的极其重要,创意是广告的灵魂通俗地讲,广告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影视广告就是通过影视的途径去解决广告的目的,创意就是就是你在影视广告中的一种独到的特别的想法,能够解决你的影视广告的目的的特殊路径。

初看这三则广告的时候,容易被简单的画面,朴实的话语所感动。或许正是因为这则广告《打包篇》的灵感来源于身边杨同事真实事件。导演用一件真实的事件改编,加以创作性的提升,用真实亲情的一瞬间去感染观众,简单却富有冲击力。伯恩巴克曾说过“杰出的广告创意不是夸张,也不是虚饰,而是要竭尽创意人员的智慧使广告讯息单纯化、清晰化、戏剧化,使它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深刻而难以磨灭的记忆”。影视广告的冲击力不仅只表现在画面部分,还体现在创意的内涵当中。因为,一种创意虽然要通过画面表现出来,但很多的能震撼心灵的还是创意当中所包含的思想。同样,公益广告《妈妈的等待》用悠扬的乐曲,缓缓讲述一段青春与流逝的故事。广告呼吁每个人停下脚步,等等那个为你而无悔青春流逝的女人。这也是对真实的女性的写照。通过简洁的画面,朴实的感情,深刻揭示本质,透彻剖析事理。正如,创意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有时候身边看似很简单的一瞬间却包含着生命中的真、善、美。所以,这种从身边的一瞬间或许灵感,加以修饰得到的广告,让人感动,富有冲击力,重要的是让人铭记于心。

三、广告诉求点:关爱老人

诉求点是指某商品或服务在广告中所强调的、企图劝服或打动广告对象的传达重点。诉求点即广告对象。包括:产品、品

空巢老人公益广告文案

牌、以及折射社会生活或具有宣传意义的事例广告。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其实,就算即使在年老患上老年痴呆,也知道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这或许是可悲的,可悲的在于父亲一直在奋斗,却没有真正为了自己,却又是伟大的,伟大在于父爱其实也有无私的一面。所以,这一则广告,激起儿女对父母的那种关爱。人的态度,是扎根于情感之中的。如能让观念依附在较易被感知的情感成分上,就会引起人的共鸣,更何况东方民族尤重感情。所以央视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平实无华的语言,哀而不悲的基调,让漂泊在外的子女们感慨万千。

从另一方面也反应了中国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人缺乏照料、精神孤独等生存危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时下许许多多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当前,很多空巢老人,往往有一定的积蓄,有稳定的退休金或养老保险收入,因此在物质方面基本能够得到满足,但子女忙于工作等原因疏于对其探望、照顾,精神上很孤独。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老人。老人也在矛盾中,一方面希望儿女多回家看看陪陪自己,另一方面给儿女自由闯出自己的世界,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了孩子的工作。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奋斗中的儿女们都忘记抽取时间多陪父母,偶尔抽取一些时间打下电话,那又可曾想过,多陪在父母身边才是真正的尽孝。儿女在外奋斗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却往往这样丢失了最纯碎而又容易得到陪伴在亲人身边的那一种幸福。俗话,百善孝为先。现在儿女不应该等到尽孝,而是应该从现在开始,关心老人,多陪在父母身边才是重要的。

三、结语

影视广告创意的魅力在于让人们认知并且认可,相较于其他媒体形式的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的影响是生动而且深远的。它利用各种艺术手段,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艺术语言,将深刻的思想内涵融入生动感人的视觉形象之中,并通过多时段高频次的播出,在短时间内达到一种“势”,从而打动观众,影响观众。这三则广告是一系列“关爱老人”的公益广告,深刻揭示本质,透彻剖析事理。广告的创意来源于生活,对现实的真实写照,同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张明新著,《公益广告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149页

[2] [美]汤·狄龙著《怎样创作广告》,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版,29页

[3]高萍:《公益广告初探》,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年,第11页

[4]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第4页

[5]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年1月

[6]朱健强:《改革开放30年——电视公益广告主题回眸》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

[3] 参考网站:百度

网页链接地址

《老爸的谎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zNzY0Njgw.html

《妈妈的等待》: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zNzYyOTI4.html

《打包篇》: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zNzYzODM2.html

篇二:节日公益广告文案策划1 - 副本

节日公益广告文案策划(重阳)

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公益精神就是愿意为改善“公域”部分而奉献努力的精神。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敬老节),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可是,由于现在的大多青年人在外工作疏忽了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感恩祖辈的情怀,让感恩成为孩子们一种自觉行为习惯,于是,我结合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设计了重阳节的公益广告。

第二部分 前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随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同时,地区发展不均衡及文化水平的限制,让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外面打拼,导致老人只能在思念儿女中渡过,而且一代又一代的生活方式不同导致他们之间的摩擦不断,最终年轻一代宁愿选择搬离父母。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只要人们能主动关爱、帮助空巢老人,那么每一个付出爱的人,都是老人们的儿女,他们将被这些爱包围,不再孤独。对空巢老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的抚慰,可能只是陪他们逛逛菜市场,听他们讲积攒了一辈子的故事,或者过一个并不隆重,但热热闹闹的生日。用爱温暖老空巢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他们通常比较沮丧、郁闷、孤寂、食欲低、睡眠失调,愁容满面,常常流泪、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同时也会觉得子女不关心自己。

第三部分 广告目的

1. 引起人们对空巢老人的关心,尤其是在外打工上班的子女,没有儿女在家关心的老人

2. 广告以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经历为主线,以重阳在外工作无法照顾父母的故事为背景。大学生是道德素质较高的人群之一,刚毕业的大学生做出没法关心父母的事情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反映出刚毕业的大学生道德素质需要提高。再者也提醒人们在赚钱工作的同时对父母的照顾关心。

第四部分 广告创意

篇三:关注“空巢”老人策划案

广

第十组 组长:张凯 组员:贾增哲 臧向东周鹏

前 言

儒家的传统孝道表现为成年子女通过与父母继续同住的方式来照顾已年迈的父母,并从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给予父母关怀和照顾。近几年来,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加重,绝大多数老年人晚年都希望与家人在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社会领域及意识形态的迅速变化,使老年人的这些愿望愈来愈难以实现,老年单亲户、双亲户、纯老年人家庭将变得愈来愈多。社会中的“空巢”现象越来越多,“空巢”老人也感到越来越孤独。为了唤起大家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改变“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我们特此做了这次关注“空巢”老人的公益广告策划。

本策划书深入地分析和总结了近几年我国越来越趋于普遍化的“空巢现象”出现的原因、现状以及后果,并结合中国人寿的理念与号召表达出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与爱护。对此,小组成员付出了大量的市场和媒体调研方面的积极努力,这些将成为我们开展后续工作的坚实基础。

目 录

一、 情况分析

(一)中国人寿概况

(二)“空巢”现象分析

1、“空巢”的含义:

什么是空巢?字义上来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引申

为子女长大离家后,父母独自在家的空虚,寂寞的状态。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

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家庭“空巢”综合征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

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2、我国的“空巢”现状:

空巢现象并非只有在农村才会产生,部分大中城市也有出现,但更多的还是聚集在偏远

地区。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越来越多的“宝”成了空巢老人。统计资料表明,自1999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等态势。在去年年底统计出的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899万,占11.4%。而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们大部分都已进入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状态。甚至,在部分大中城市中,空巢家庭占到了70%比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占到总人口的8.3%。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平均每5~6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预计到2030年,每4个中国人中就会有一位老人,这意味着一对中年夫妇将要照料4位老人。独居老人、“空巢”家庭等亟须关注的人群逐年扩大,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3、“空巢”产生的原因: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大部分人带来了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可是,地区发展不均匀,以及一代一代文化的发展,让年轻人们都选择了离家而居,让父母留守。正是这样,“空巢”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就农村而言,很大的部分是因为年轻人外出打工,赚钱养家,于是,年迈的父母就只能日日在对孩子的思念中度过;而就城市来说的话,老年人们的被迫离群索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城市较农村发展迅速和有效,两代人不同的文化模式让大家都不太能适应对方的模式,于是摩擦以及各种不适应就产生了,所以年轻一代的选择搬出家庭,又或者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而与父母分居。

4、“空巢”带来的后果:

调查表明,心情黯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难以好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是大部分空巢老人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其中,70%的老人表示希望儿女能够经常探望自己;90%的老人希望更多地与人交流,争取老有所乐、老有所用;50%的老人认为邻里间的相互照顾可以减少孤独感。但是,大部分的空巢都是由于子女外出务工不能时时陪伴产生的。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