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评师考试资料

篇一:软件评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

软件评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

第1 章 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

1.1考点辅导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

1.1 考点辅导

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2)处理机。

(3)基本输入输出设备。

(4)存储系统。

历年试题在本章的知识点分布如表1-1所示,其中除分值统计外,其他数字表示上午试题的题号,"PM+数字"表示下午试题号,例如PM1

表示下午试题一(以后各章的体例相同,不再单独注明)。

表1-1 历年试题在本章的知识点分布

本章知识点主要出现在上午试题中,平均每年占5分,主要涉及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或微机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其中计算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基本概念及存储器等内容的出题频率较高,有关存储器的容量计算和系统可靠性的计算等需要重点掌握。

1.2例题分析

例题1(软件评测师2007年5月上午第5题)

计算机各功能部件之间的合作关系如图1-1所示。假设图中的虚线表示控制流,实线表示数据流,那么a、b和c分别表示(1).

图1-1 计算机部件间的关系

(1)A.控制器、内存储器和运算器B.控制器、运算器和内存储器

C.内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D.内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

答案:

B

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于1946年提出的设计电子数字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思想,其要点如下。

(1)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5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并规定了这5个部分的基本功能。

(2)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二进制数便于硬件的物理实现,又有简单的运算规则。

(3)将程序和数据事先放在存储器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执行,这就是存储程序概念。

这些概念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并开创了程序设计的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计算机结构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性能也有了惊人的提高,但就其结构原理来说,至今占有主流地位的仍是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的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是计算机实现其功能的物质基础,主机、键盘、显示器、光驱、硬盘、软盘驱动器、打印机和鼠标等都属于硬件;软件是指挥计算机运行的程序集,按功能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的总和,按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中央处理器(CPU)

主要功能是根据存储器内的程序逐条执行程序指定的操作。中央处理器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数据和形成信息的加工厂,主要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它由算

术逻辑运算部件(ALU)、累加器及通用寄存器组成。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它控制并协调计算机各部件自动且连续地执行各条指令,它通常由如下部件组成。

1)指令寄存器(IR):存放由存储器取得的指令。

2)指令译码器(ID):将指令中的操作码翻译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3)时序节拍发生器:产生一定的时序脉冲和节拍电位,使计算机有节奏且有次序地工作。

4)操作控制部件:将脉冲、电位和译码器的控制信号组合起来,有时间性且有时序地控制各个部件完成相应的操作。

5)程序计数器(PC):指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6)标志寄存器(Flags Register):记录运算器的重要状态或特征。

2.存储器

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存储器由存储体、地址译码器、读写控制电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组成,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主存储器";磁盘、磁带和光盘等大容量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或"辅助存储器"),由主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和相应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3.外部设备

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桥梁,由如下部分组成。

(1)输入设备:是把用户要求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字符、文字、图形和程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接受的编码形式存入到计算机内。

(2)输出设备:是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用户需要的形式(如屏幕显示、文字打印、

图形图表及语言音响等)输出。

(3)输入输出接口:外部设备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缓冲装置,负责电气性能的匹配和信息格式的转换。

计算机软件是指为运行、维护、管理及应用计算机编写的所有程序和数据的总和,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个部分。系统软件负责整个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调度、监视和服务,通常包括如下类型。

(1)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负责对计算机系统内各种软硬件资源的管理、控制和监视。操作系统是维持计算机运行的必备软件,具有3大功能,即管理计算机硬、软件资源,使之能有效地被应用;组织协调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运行,以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提供各种实用的人机界面,为用户操作提供方便。操作系统软件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等5个部分。

(2)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计算机系统内全部文件、资料和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3)语言处理系统(翻译程序):高级语言的翻译方法包括:解释和编译。对源程序进行解释和编译任务的程序分别称为"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编译程序负责把用户用高级语言所编写的源程序编译成机器所能理解和执行的机器语言。

(4)网络系统:负责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网络资源,使得多台独立的计算机间能实现的资源共享和通信。

(5)标准程序库:按标准格式所编写的一些程序的集合,完成通用的功能。

(6)服务性程序:也称为"实用程序",是为增强计算机系统的服务功能而提供的各种程序,包括对用户程序的装置、连接、编辑、查错、纠错及诊断等功能。例如,故障诊断程序负责检测、辨认和定位计算机设备的故障及某个程序中的错误,以便操作者排除和纠正。

篇二:软件评测师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合订本

软件评测师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合订本

软件评测师考试大纲(2005年版)

一、考试说明

1. 考试要求

(1)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

(2)熟悉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

(3)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4)熟悉软件工程知识,理解软件开发方法及过程;

(5)熟悉软件质量及软件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6)熟悉软件测试标准;

(7)掌握软件测试技术及方法;

(8)掌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知识;

(9)掌握C语言以及C++或Java语言程序设计技术;

(10)了解信息化及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11)熟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12)正确阅读并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

2.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在掌握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软件测试管理办法、软件测试策略、软件测试技术,独立承担软件测试项目;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 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软件测试应用技术,考试时间(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软件测评师考试资料)为150分钟,笔试,问答题。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基础知识1.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处理机 ·基本输入输出设备 ·存储系统

1.2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的中断控制、进程管理、线程管理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的配置

1.3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本原理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数据库语言与编程

1.4 中间件基础知识

1.5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分类、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常用网络设备

·Internet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网络管理

1.6 程序设计语言知识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过程(函数)调用)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C语言以及C++(或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2. 标准化基础知识

·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化机构)·标准的层次(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标准的类别及生命周期

3. 信息安全知识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

·网络入侵手段及防范

·加密与解密机制

4.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相关概念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

·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系统基础知识

5. 软件工程知识

5.1 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概念

·需求分析

·软件系统设计

·软件组件设计

·软件编码

·软件测试

·软件维护

5.2 软件开发方法及过程

·结构化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瀑布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

·螺旋模型

5.3 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质量及软件质量管理概念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软件质量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

5.4 软件过程管理

·软件过程管理概念

·软件过程改进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5.5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的意义

·软件配置管理的过程、方法和技术

5.6 软件开发风险基础知识

·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及应对

5.7 软件工程有关的标准

·软件工程术语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范说明编制指南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数据流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6. 软件评测师职业素质要求

·软件评测师职业特点与岗位职责

·软件评测师行为准则与职业道德要求

·软件评测师的能力要求

7. 软件评测知识

7.1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定义

·软件测试目的

·软件测试原则

·软件测试对象

7.2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V模型

·W模型

·H模型

·测试模型的使用

7.3 软件测试类型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确认测试、验收测试

·开发方测试、用户测试、第三方测试

·动态测试、静态测试

·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灰盒测试

7.4 软件问题分类

·软件错误

·软件缺陷

·软件故障

·软件失效

7.5 测试标准

7.5.1 GB/T 16260.1—2003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

7.5.2 GB/T 18905.1—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1部分:概述

7.5.3 GB/T 18905.5—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5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

8. 软件评测现状与发展

·软件评测发展趋势9.专业英语 ·正确阅读并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考试科目2:软件测试应用技术1.软件生命周期测试策略 1.1 设计阶段的评审 ·需求评审 ·设计评审 ·测试计划与设计 1.2 开发与运行阶段的测试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确认)测试 ·验收测试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2.1 白盒测试设计 ·白盒测试基本技术 ·白盒测试方法2.2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编写2.3 面向对象测试用例设计2.4 测试方法选择的策略 ·黑盒测试方法选择策略 ·白盒测试方法选择策略 ·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策略3. 软件测试技术与应用3.1 软件自动化测试 ·软件自动化测试基本概念 ·选择自动化测试工具 ·功能自动化测试

篇三:软件评测师复习知识要点

书码参考《软件评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解析》一书

第一部分:软件测试基础知识

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在规定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对软件形成过程的文档、数据以及程序进行测试 软件质量: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软件测试只是质量保证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工程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工作;

质量保证:通过预防、检查与改进来保证软件质量,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的原理来开展质量保证工作,主要关注软件质量的检查与测试,主要着眼于软件开发活动的过程、步骤和产特

软件测试:通过执行软件来,对过程中的产物(开发文档和程序)进行走查,发现问题,报告质量 软件测试的目的

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 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 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 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软件测试原则

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

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测试者的座右铭 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 测试无法显示软件潜在的缺陷; 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 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 软件测试对象

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文档、源程序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V模型

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主要反映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局限性:把测试作为编码之后的最后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错误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能发现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W模型

在V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开发阶段的同步测试,形成W模型;测试与开发同步进行,有利用尽早的发现问题

局限性:仍把开发活动看成是从需求开始到编码结束的串行活动,只有上一阶段完成后,才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活动,不能支持迭代,自发性以及变更调整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H模型

在H模型中,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行到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进行尽早的进行;软件测试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 X模型

前置测试模型

开发和测试相结合

对每一个交付内容进行测试 在设计阶段进行计划和测试设计 测试和开发结合在一起

让验收测试和技术测试保持相互独立 反复交替的开发和测试

测试模型使用:

应该灵活的运用各种模型的特点,可以再W模型的框架下,运用H模型的思想进行独立的测试。当有变更发生时,按X模型和前置模型的思想进行处理。同时将测试和开发紧密结合,寻找适当的就绪点开始测试,并反复进行迭代测试,以达到按期完成预定的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模型的优点

1. 单元测试

2. 集成测试

3. 确认测试

5. 验收测试

测试内容: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供需双方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进行对整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确认是否接收或拒绝系统; 6. 开发方测试

通常也叫‘验收测试’或‘a测试’,在软件开发环境中,开发者检测与证实软件的实现是否满足软件设计说明或软件需求说明的要求. α测试是指软件开发公司组织内部人员模拟各类用户行对即将面市软件产品(称为α版本)进行测试,试图发现错误并修正. 7. 用户测试

在用户的应用环境下,用户检测与核实软件实现是否符合自己预期的要求。β测试通常被认为是用户测试,把软件有计划地免费地分发到目标市场,让用户大量使用、评价检查软件 8. 第三方测试

由第三方测试机构来进行的测试,也称独立测试 9. 动态测试

通过人工或使用工具运行程序进行检查,分析程序的执行状态和程序的外部表现 10. 静态测试

不运行程序,通过人工对程序和文档进行分析与检查,包括走查、符号执行、需求确认等 11. 白盒测试

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检查程序的结构及路径是否正确,检查程序的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 12. 黑盒测试

又称功能测试,通过运行程序发现其缺陷和错误,在程序界面处进行测试 13. 灰盒测试

介于白盒和黑盒测试之间,关注输出对于输入的正确性,也关注程序的内部结构,但没有白盒测试那样详细、完整 14. 测试分类 15. 软件问题分类

软件错误、软件缺陷、软件故障、软件失效

软件错误:在软件生存周期内的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人为错误

软件缺陷:存在于软件(文件、程序、数据)之中的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偏差 软件故障: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内部状态。 软件失效:软件运行时产生的一种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外部行为 16. GB/T16260.1 产品质量-质量模型

质量模型:代表软件质量属性的总体

软件质量特性与度量:质量特性和子特性、外部度量、内部度量

外部、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质量属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17. GB/T18905.1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概述

概述了软件产品评价的过程,提供了评价需求和指南 18. GB/T18905.5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评价者用的过程 19. 软件测试的国内外现状(p401)

国外:软件测试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在软件公司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测试理论研究蓬勃发展,软件测试市场繁荣,开发了大量的测试工具;

国内:软件测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测试技术贫乏,从业人员少,测试服务没有足够规模;著名的软件公司已成立了专业的测试队伍,国家在职业资格中新增了‘软件评测师’,企业资集认证时软件测试能务成为重要指标,软件产品增加了登记测试,成立第三方测试机构,软件测试成为一个独立课程 20. 软件评测发展趋势(p405) 测试工作将进一步前移

软件架构师、开发工程师、QA人员、测试工程师将进行更新的融合 测试行业将得到充分的尊重

设置独立的测试部门将得到越来越多公司的软件公司的共识 测试外包服务将快速增长 21. 测试过程的特性与要求(P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