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业绩突出的诗句

篇一: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一、默写

(1)《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答案】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2)杜牧《阿房宫赋》中“,”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答案】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的鱼,先是鱼儿一动不动,接着

“,”,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每空1分,有错、漏、增字则该空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内容涉及散文、诗歌,兼顾高初中教材内容。应注意易写错的字。

2. [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测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气势磅礴、高飞而起的壮观图景。

【答案】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 [2016·太原高三二模]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行路难》第一首的最后两句“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1页共9页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两句写出了对未来团聚时幸福情景的想象。

【答案】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淡漠功名、看清内外荣辱界限的两句是

“,”。

【答案】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4. [2016·福州高三质检]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答案】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从侧面烘托出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状态,表现了琵琶女弹奏的动人。

【答案】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范仲淹《渔家傲》中“,两句,写出了戍边将士离家万里,但功业未成,因而没打算归家的内心世界。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5. [2016·武汉高三四月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答案】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真挚的情谊可以超越千山万水的阻隔,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答案】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赞叹刘裕北伐的战功,来抒发对现实的感慨。

【答案】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6. [2016·福建高三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上承对蝉和斑鸠嘲笑大鹏的叙写,下启对朝菌、寒蝉等的论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第2页共9页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山路极其曲折、迂回的情形。

【答案】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3)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范仲淹表达自己思念故乡,但因战争没有取胜而不能返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7. [2016·东北育才高三五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形容业绩突出的诗句)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答案】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 。”

【答案】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答案】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 [2016·丹东高三总复习阶段测试]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引述《谐》之言,描述鲲鹏凭借六月的大风,以

“,”的雄姿离开北海飞往南海。

【答案】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白居易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暗示贬谪时间之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怅惘心情的诗句是“ , 。”

【答案】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感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

“,。”

【答案】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9. [2016·东北育才高三九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第3页共9页

【答案】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2)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的两句诗是

“,。”

【答案】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快弦急、战斗激烈的两句是“ , 。”

【答案】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0. [2016·大连育明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句子是“ , 。”

【答案】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两句

是:“ , 。”

【答案】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岳阳楼记》中作者用“”两句,形象地描摹出月光照耀下洞庭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美丽的月影。

【答案】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11. [2016·丹东高三测试(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要达到遨游无穷天宇、不再依赖外物的境界,需要的条件是:“ , 。”

【答案】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2)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 , 。”

【答案】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的名句“”,既描写实景,也形容由困境步入佳境的转变。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2. [2016·吉林五校联考(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观沧海》中描写山岛之景,突出欣欣向荣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页共9页

【答案】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劝学》中论述空想不如实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逍遥游》中论述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3. [2016·白城一中4月阶段测试]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庄子·逍遥游》借助奇特想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

【答案】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要为国为民尽最后一份心力的情怀。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4. [2016·吉大附中高三五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不但做到“,而且能够认清自身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答案】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侧面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答案】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15. [2016·南阳市高二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斥鹌嘲笑大鹏鸟时说明了自己飞翔的最高限度,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第5页共9页

篇二:古诗词表达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比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再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渲染出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可以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雍陶《题君山》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诗人巧用典故,把倒映湖中的君山比作舜的妃子梳洗时青黛色的螺髻,形象生动而又贴切。

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

接受。

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

⑥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比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⑦虚实相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⑧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篇三: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

1楼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楼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楼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楼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楼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楼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楼

8、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9楼

9、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10楼

10、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1楼

11、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2楼

12、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4楼

14、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5楼

15、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16楼

16、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

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7楼

17、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18楼

18、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9楼

19、问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20楼

20、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21楼

21、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